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进而对高技能人才层次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适应国家经济转型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构建职业教育的“立交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的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教育,针对毕业生就业与社会需求的差距,实现专业技术岗位就业的对接。因此,“高等职业本科教育”是教育部为了适应我国高级技能人才紧缺的国情,结合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提出的一个新的教育体系。高等职业本科教育强调理论和实践训练并重,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毕业生有直接上岗工作能力,在就业市场更具竞争力。
一、职业本科为职业教育的断点
1.产业链延伸对职业领域技术技能要求更为高端和集中。工业4.0的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不断实施,使制造领域发展趋势逐步转变为“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过程,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将由传统生产向智能化和信息化转变,由粗放生产向可持续化生产转变,促进专业化分工和纵向一体化转变。随着制造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产业链不断延伸,对装备制造大类职业领域的技术技能要求更为高端和集中。
2. 职业岗位(群)交融对技术技能要求更为综合和宽泛。职业领域交错使得岗位(群)融合日趋密切,单一常规的制造技术已无法满足不同岗位的频繁交错融合,以制造技术为核心,融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于一体,集操作、调试、维护、维修、管理和改造等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旺盛,职业岗位对技术技能人才要求更为综合和宽泛。
3.地域经济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更为客观和紧迫。立足陕西地域经济,对接装备制造核心产业发展,瞄准高端智能制造技术大类,培养机械制造复合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是推进陕西装备制造业、提升域内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也必将成为职业教育不断改革、完善教育体系,弥补高职本科层次专业人才缺口,形成完整类型教育链的客观需求和紧迫任务。
二、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
1.中职、高职、硕士人才培养定位准确,专业体系完善。(1)中职定位及开设专业。在加工制造专业大类下,中职学校主要开设加工制造类(05)包括机械制造技术051100、机械加工技术051200、机电技术应用051300、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051600、数控技术应用051400。中职以操作型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根据职业岗位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只要求对接操作类某一具体单一岗位,专业定位准确,目标清晰,和高职专业对接关系明确,体系较为完善。(2)高职定位及开设专业。在装备制造专业大类下,高职开设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56)包括机械设计与制造560101、机械制造与自动化560102、数控技术560103、精密机械技术560104、机械产品检测检验技术560111、模具设计及制造560113、机械装备制造技术560117、工业设计560118。围绕机械设计制造职业领域,高职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只要求对接专业核心岗位的专业技术和技能要求,专业定位准确且较为集中,自身体系也较为完善,但与职业本科层次的联系尚不明确。(3)硕士定位及开设专业。硕士层面教育体系比较完善,对接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领域开设有工学硕士专业(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80202机械电子工程、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80204车辆工程)和工程硕士专业(085201机械工程),主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其人才培养偏向工程技术,能够适应产业对高阶技术人才需求。
2.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环节缺失,产业对接不匹配。(1)学科体系本科教育完善,但与行业产业发展技术需求不适应。学科体系具备本、硕、博完善的教育体系,但主要培养研究型、学术型人才。而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人才是补充机械装备及机电产品从设计、制造、现场调试、监测维修、运行控制到生产过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工程应用技术人才。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基础,融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交叉技术,紧跟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培养运用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解决复杂零部件产品的精密制造、生产过程设备维护、机电设备生产联调等工程领域的技术人才,是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2)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备,不同类型教育特征无法体现。在职业教育类型中,从“职业中专-高职专科-高职本科-工程硕士-工程博士”各环节应体系完整、路径畅通,但目前存在高职本科层次的缺失,人才培养在应用型本科层次出现断层;高职与职业本科关系不明确,衔接不通畅,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不完整,纵向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无法形成,不同类型教育的特征无法体现和彰显。(3)学科体系本科转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不成功。学科体系本科教育侧重理论上的专业化通识教育,应用型本科侧重于应用上的实际技能教育;学科体系下培养的机械工程,擅长理论知识,缺少生产技术、设备调试、工艺改进等实践技能,上岗前需要再进行技能培训,实际生产过程中造成人才利用不充分。(4)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环节缺失,亟需解决。高职毕业生专升本没有职业本科与之对应,全部转入学科体系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环节存在问题;高职专科层次和工程硕士衔接缺少高职本科层的过渡,造成工程硕士目前招生主要来源二级学科体系下机械工程学科的毕业生,在培養学制中增加了一年实践环节,存在校内培养学制短的情况。
三、解决对策
1.职业本科层次院校需求。(1)学科体系本科教育完善,但与行业产业发展技术需求不适应。学科体系具备本、硕、博完善的教育体系,但主要培养研究型、学术型人才。而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人才是补充机械装备及机电产品从设计、制造、现场调试、监测维修、运行控制到生产过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工程应用技术人才。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基础,融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交叉技术,紧跟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培养运用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解决复杂零部件产品的精密制造、生产过程设备维护、机电设备生产联调等工程领域技术的人才,是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2)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备,不同类型教育特征无法体现。在职业教育类型中,从“职业中专-高职专科-高职本科-工程硕士-工程博士”各环节应体系完整、路径畅通,但目前存在高职本科层次的缺失,人才培养在应用型本科层次出现断层;高职与职业本科关系不明确,衔接不通畅,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不完整,纵向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无法形成,不同类型教育的特征无法体现和彰显。 2.现有应用技术转型存在问题。(1)学科体系本科转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不成功。学科体系本科教育侧重理论上的专业化通识教育,应用型本科侧重于应用上的实际技能教育;学科体系下培养的机械工程,擅长理论知识,缺少生产技术、设备调试、工艺改进等实践技能,上岗前需要再进行技能培训,实际生产过程中造成人才利用不充分。(2)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环节缺失,亟需解决。高职毕业生专升本没有职业本科与之对应,全部转入学科体系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环节存在问题;高职专科层次和工程硕士衔接缺少高职本科层的过渡,造成工程硕士目前招生主要来源二级学科体系下机械工程学科的毕业生,在培养学制中增加了一年实践环节,存在校内培养学制短的情况。
3.开展职业本科教育试点。(1)办学历史悠久、注重内涵建设。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属于“双高计划”A类建设单位,国家示范高职院校,荣获国家和机械行业等多项优秀荣誉。具有60多年的发展历程,共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3万余名,为陕西乃至全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丰富职业教育办学经验,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占较大比例,实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2)教学仪器设备完备、实践平台优良。建有校内196个门类齐全、设备优良的实训基地和工程训练中心,其中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央财支持实训基地,8个省级实训基地。图书馆文献总量130万册,电子图书4565GB,清华同方和万方资源数据库同时开通,校园网出口带宽3.5G。(3)生师比达标、“双师型”教师比例较高。专职教师及职工1080名,建院以來教授累计95人、副高职称以上439人。博士、硕士研究生651人,437人曾赴美、德、日、澳等国(境)外研修学习。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2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3人等人才计划获奖。(4)重视教学质量监控、与企业深度合作。学校倾力“办有灵魂的教育,建有品位的学校,创有境界的文化、育有底气的人才”。围绕陕西支柱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瞄准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成才目标开展人才培养。组建 “全国机械行业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职业教育集团”“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和院内实验实训基地、技术训练中心,携手省内外54家国家级骨干企业及科研院所,构筑起“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校办实习工厂—校外实训基地”三级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基础训练—仿真锻炼—实际操练”三层递进的学生能力培养机制。
立足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根据目前装备制造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缺少本科层次环节的现状,为培养不同层次适应制造业岗位要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形成完整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链条,建立高职本科。在明确中职、高职和专业硕士专业目标定位基础上,遵循人才培养及职业发展规律,畅通人才培养路径。开设职业本科层次专业,使中职、高职专科层次、高职本科层次、专业硕士四个层级专业目录贯通。[项目支持:本文研究受国家教育部 财政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项目” 教职成函〔2019〕14号支持,同时受陕西省教育厅2019年教研重点攻关项目“产教融合、协同创新”高水平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编号19GG004〕项目支持。]
(作者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一、职业本科为职业教育的断点
1.产业链延伸对职业领域技术技能要求更为高端和集中。工业4.0的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不断实施,使制造领域发展趋势逐步转变为“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过程,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将由传统生产向智能化和信息化转变,由粗放生产向可持续化生产转变,促进专业化分工和纵向一体化转变。随着制造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产业链不断延伸,对装备制造大类职业领域的技术技能要求更为高端和集中。
2. 职业岗位(群)交融对技术技能要求更为综合和宽泛。职业领域交错使得岗位(群)融合日趋密切,单一常规的制造技术已无法满足不同岗位的频繁交错融合,以制造技术为核心,融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于一体,集操作、调试、维护、维修、管理和改造等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旺盛,职业岗位对技术技能人才要求更为综合和宽泛。
3.地域经济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更为客观和紧迫。立足陕西地域经济,对接装备制造核心产业发展,瞄准高端智能制造技术大类,培养机械制造复合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是推进陕西装备制造业、提升域内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也必将成为职业教育不断改革、完善教育体系,弥补高职本科层次专业人才缺口,形成完整类型教育链的客观需求和紧迫任务。
二、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
1.中职、高职、硕士人才培养定位准确,专业体系完善。(1)中职定位及开设专业。在加工制造专业大类下,中职学校主要开设加工制造类(05)包括机械制造技术051100、机械加工技术051200、机电技术应用051300、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051600、数控技术应用051400。中职以操作型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根据职业岗位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只要求对接操作类某一具体单一岗位,专业定位准确,目标清晰,和高职专业对接关系明确,体系较为完善。(2)高职定位及开设专业。在装备制造专业大类下,高职开设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56)包括机械设计与制造560101、机械制造与自动化560102、数控技术560103、精密机械技术560104、机械产品检测检验技术560111、模具设计及制造560113、机械装备制造技术560117、工业设计560118。围绕机械设计制造职业领域,高职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只要求对接专业核心岗位的专业技术和技能要求,专业定位准确且较为集中,自身体系也较为完善,但与职业本科层次的联系尚不明确。(3)硕士定位及开设专业。硕士层面教育体系比较完善,对接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领域开设有工学硕士专业(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80202机械电子工程、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80204车辆工程)和工程硕士专业(085201机械工程),主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其人才培养偏向工程技术,能够适应产业对高阶技术人才需求。
2.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环节缺失,产业对接不匹配。(1)学科体系本科教育完善,但与行业产业发展技术需求不适应。学科体系具备本、硕、博完善的教育体系,但主要培养研究型、学术型人才。而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人才是补充机械装备及机电产品从设计、制造、现场调试、监测维修、运行控制到生产过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工程应用技术人才。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基础,融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交叉技术,紧跟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培养运用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解决复杂零部件产品的精密制造、生产过程设备维护、机电设备生产联调等工程领域的技术人才,是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2)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备,不同类型教育特征无法体现。在职业教育类型中,从“职业中专-高职专科-高职本科-工程硕士-工程博士”各环节应体系完整、路径畅通,但目前存在高职本科层次的缺失,人才培养在应用型本科层次出现断层;高职与职业本科关系不明确,衔接不通畅,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不完整,纵向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无法形成,不同类型教育的特征无法体现和彰显。(3)学科体系本科转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不成功。学科体系本科教育侧重理论上的专业化通识教育,应用型本科侧重于应用上的实际技能教育;学科体系下培养的机械工程,擅长理论知识,缺少生产技术、设备调试、工艺改进等实践技能,上岗前需要再进行技能培训,实际生产过程中造成人才利用不充分。(4)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环节缺失,亟需解决。高职毕业生专升本没有职业本科与之对应,全部转入学科体系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环节存在问题;高职专科层次和工程硕士衔接缺少高职本科层的过渡,造成工程硕士目前招生主要来源二级学科体系下机械工程学科的毕业生,在培養学制中增加了一年实践环节,存在校内培养学制短的情况。
三、解决对策
1.职业本科层次院校需求。(1)学科体系本科教育完善,但与行业产业发展技术需求不适应。学科体系具备本、硕、博完善的教育体系,但主要培养研究型、学术型人才。而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人才是补充机械装备及机电产品从设计、制造、现场调试、监测维修、运行控制到生产过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工程应用技术人才。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基础,融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交叉技术,紧跟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培养运用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解决复杂零部件产品的精密制造、生产过程设备维护、机电设备生产联调等工程领域技术的人才,是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2)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备,不同类型教育特征无法体现。在职业教育类型中,从“职业中专-高职专科-高职本科-工程硕士-工程博士”各环节应体系完整、路径畅通,但目前存在高职本科层次的缺失,人才培养在应用型本科层次出现断层;高职与职业本科关系不明确,衔接不通畅,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不完整,纵向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无法形成,不同类型教育的特征无法体现和彰显。 2.现有应用技术转型存在问题。(1)学科体系本科转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不成功。学科体系本科教育侧重理论上的专业化通识教育,应用型本科侧重于应用上的实际技能教育;学科体系下培养的机械工程,擅长理论知识,缺少生产技术、设备调试、工艺改进等实践技能,上岗前需要再进行技能培训,实际生产过程中造成人才利用不充分。(2)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环节缺失,亟需解决。高职毕业生专升本没有职业本科与之对应,全部转入学科体系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环节存在问题;高职专科层次和工程硕士衔接缺少高职本科层的过渡,造成工程硕士目前招生主要来源二级学科体系下机械工程学科的毕业生,在培养学制中增加了一年实践环节,存在校内培养学制短的情况。
3.开展职业本科教育试点。(1)办学历史悠久、注重内涵建设。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属于“双高计划”A类建设单位,国家示范高职院校,荣获国家和机械行业等多项优秀荣誉。具有60多年的发展历程,共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3万余名,为陕西乃至全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丰富职业教育办学经验,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占较大比例,实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2)教学仪器设备完备、实践平台优良。建有校内196个门类齐全、设备优良的实训基地和工程训练中心,其中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央财支持实训基地,8个省级实训基地。图书馆文献总量130万册,电子图书4565GB,清华同方和万方资源数据库同时开通,校园网出口带宽3.5G。(3)生师比达标、“双师型”教师比例较高。专职教师及职工1080名,建院以來教授累计95人、副高职称以上439人。博士、硕士研究生651人,437人曾赴美、德、日、澳等国(境)外研修学习。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2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3人等人才计划获奖。(4)重视教学质量监控、与企业深度合作。学校倾力“办有灵魂的教育,建有品位的学校,创有境界的文化、育有底气的人才”。围绕陕西支柱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瞄准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成才目标开展人才培养。组建 “全国机械行业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职业教育集团”“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和院内实验实训基地、技术训练中心,携手省内外54家国家级骨干企业及科研院所,构筑起“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校办实习工厂—校外实训基地”三级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基础训练—仿真锻炼—实际操练”三层递进的学生能力培养机制。
立足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根据目前装备制造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缺少本科层次环节的现状,为培养不同层次适应制造业岗位要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形成完整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链条,建立高职本科。在明确中职、高职和专业硕士专业目标定位基础上,遵循人才培养及职业发展规律,畅通人才培养路径。开设职业本科层次专业,使中职、高职专科层次、高职本科层次、专业硕士四个层级专业目录贯通。[项目支持:本文研究受国家教育部 财政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项目” 教职成函〔2019〕14号支持,同时受陕西省教育厅2019年教研重点攻关项目“产教融合、协同创新”高水平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编号19GG004〕项目支持。]
(作者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