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要通过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检索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与研究成果,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及数理统计法,对现有研究进行数据搜集和整理分析,将高校体育社团对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研究的现状进行綜述;将高校体育社团对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功能进行分类;并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试图为高校体育社团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社团;学生;体质健康
一、前言
在竞争激烈的时代下,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生适应社会的基础。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反而大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身心健康已成为大学生急需被关注的现实问题[1],这些问题影响了学习效率、降低了生活品质[2]。在建设“健康中国2030”的现实背景下,学校体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学校体育是实现和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保障[3]。高校体育社团作为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具有非营利性特征,贴近学生的课后生活,能够有效组织开展各类体育活动[4]。高校体育社团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强健体魄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为大学生课后的体育锻炼提供更多选择,是大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健康体育锻炼观念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现状分析
(一)中国大学生体质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国民体质总体合格率逐渐增长,大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5]。在大学阶段,体育课程课时偏少,学生锻炼时间难以保证,学生缺乏有效锻炼导致体制下滑,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成为了学生素质的明显短板。高校体育社团作为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参加课外锻炼的有力载体,在拓展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和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等方面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学生目前体质下滑的现象,深入开展高校体育社团活动势在必行。
(二)高校体育社团的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体育体制的不断化改革和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体育社团的作用在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和学界对体育社团的关注,90年代起学界便开始对我国的体育社团开始了研究。截止2019年5月14日,在中国知网以“体育社团”为主题进行检索(不限发表时间)文献,共检索到3,660篇文章,以“高校体育社团”为主题进行检索,共检索到1148篇文章,占体育社团研究总量的近 1/3(31.5%)。通过与向静[6]研究数据对比,发现高校体育社团的研究逐渐在发展,它成为学校体育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但绝大多数关于体育社团的研究都集中在功能、对策、发展建设等方面。据秦海权等[7]、丛晨等[8]学者研究,在英法美日等发达国家高校体育社团已发展得较为成熟,体育社团开设体育项目种类繁多,并且管理规章制度严谨。在国外的教育中,体制,体育、教育是不分家的,体育好的人更容易在选拔中脱颖而出,体育社团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作用显著,同时也满足学生的需求,发展前景及潜力巨大。
(三)高校体育社团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现状
通过研读文献可以肯定高校体育社团对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作用,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是顺应时代潮流趋势的,也是各个学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满足要求必须开展的一项活动。但不可否认现有研究整体还不够深入和全面,对于高校体育社团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个案研究相对缺少,参与高校体育社团对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作用没有得到完全发挥。目前高校体育社团大学生的整体参与率较低,并且锻炼项目发展不均衡[9]。体育社团目的是丰富学生生活促进学生身心进步,体育社团更能让学生爱上体育锻炼。当锻炼习惯成为了自然状态,学生养成好的锻炼习惯,势必其体质健康水平就会得到相应提升。
三、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功能分类
(一)参加高校体育社团使学生内外兼修
一些研究指出参与高校体育社团活动对身体素质和机能具有改善作用[10-15],参与体育社团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体能素质,缓解心理压力,消除疲劳,促进身心发展[16]。大部分同学认为参加社团活动后,自己收获到了在体育课程学习中没有完全得到的身、心、智的全面发展。体育锻炼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已经紧密相连,清华大学体育社团历史久远,却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通过加强体育锻炼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绩斐然。毛泽东曾提出:“三育并重,体育第一”,强调了体育的重要性;“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每个人都应有强健的体魄和坚定的意志。
(二)参与高校体育社团改善大学生身体机能
2014年新修订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出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男生引体向上、1000米跑,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800米跑为各年级学生共性指标。研究发现高校体育社团成员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方面具有显著的改善。
1.参与高校体育社团能够提升学生体测总成绩
高校体育社团也成了部分学生综合测评加分的工具,参加体育社团活动的大学生连续 4 年的 50m、握力、肺活量成绩均呈上升趋势。体育类社团是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体育锻炼健康促进的有效途径,在耐力及爆发力方面体育社团成员健康状况显著好于非体育社团成员。
2.参加体育社团对学生肺活量影响尤为突出
在现代医学界中,肺活量值是人体衰老的一个首要的指标选型,看人体是否衰老就看肺活量是否下降。健康状况愈好的人肺活量愈大,通过加强锻炼,强化肺活量,能减少许多大学生身体上的问题。研究表明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各指标有积极影响,在肺活量方面影响尤为突出。杨洋等发现参与体育社团成员在立定跳远、1000/800米跑、肺活量均有显著改善,其中肺活量一项影响显著[23]。
四、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论文发表数量少,研究进展缓慢
在中国知网检索与“高校体育社团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内容相关的文献仅50篇,其中仅有12篇核心期刊,硕士论文3篇,博士论文1篇,由此可以看出此领域的研究比较薄弱。2006年-2012年间共发表了五篇核心期刊,2013年-2018年间共发表7篇核心期刊,数据中可以看出该领域研究进展缓慢,取得的进步不显著。 (二)论文整体质量不高
尽管相关研究的论文发表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多数研究囿于就事论事,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
1.研究方法单一,缺乏效度
在做高校体育社团对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综述过程中发现,大多数论文都缺乏实证研究,极少数学者会对一个标本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和监测。根据文章的内容可以看出,早年学者发表的文献更多的是在于定量研究,在没有可采纳前人理论的情况下,大部分学者更注重于使用实验法以及跟踪调查法来进行研究,他们得出了很多误差小并且具有真实性的数据,取得到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而如今在已有理论可采纳的情况下,大多数学者都是泛泛而谈,采用得更多的是定性研究,近几年80%的学者都是以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为主,照搬前人的理论然后通过问卷调查法直接得出来结论,使用的研究方法单一,得出的结论缺乏效度和说服力。
2.文章内容大同小异
在吸取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缺乏创新思维,一味的照搬却没能推成出新。在结论和建议方面大多数文章所提及的内容几近相似。更有甚者,仅凭作者个人的直觉和经验就在文章中得出结论,不具代表性。
3.文章投送存在“投机取巧”
高校体育社团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这一类相关文献应当归属于体育刊物的类别之中,但有一部分学者的体育类刊物是投放于其他类别的杂志中。这也佐证了,有些作者具有投机取巧的心态,东稿西投,体现不出文章的价值所在。
五、建议
(一)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多种研究方法并存
为了准确观测参加体育社团是否对学生体质健康有影响,在做研究的过程中,对研究对象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得出的数据和结论,相比较实地考察法和长时间跟踪调查法得出的结论,两者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行实地考察和跟踪调查过后得出的数据比没有通过观测仅凭访谈和问卷得出的数据更具真实性。为了得到更加真实有效的数据,学者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体质健康干预之后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评价,在做研究时,要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在做问卷调查时,要在一定的理论积累之后再制定问卷,提出的问题要切合实际并且要具有研究意义。
(二)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学者们要跳出体育看体育,采用不同的思维对高校体育社团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这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多做对比分析,博采众长,在做科研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大量阅读核心期刊,吸收更多养分,采纳更多的可靠且有说服力的理论为自己的研究奠基,切记不要完全照搬,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得出更高层次的自我见解,让研究成果更具新意。总结前人经验,开拓思维,勇于创新,在文章内容上要有独特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才是一篇好论文应该具备的特质。
参考文献:
[1]田甜,古博文.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模式[J].2017,38(09):1285-1286.
[2]郑美娟.大学生坚韧人格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7,34(02):153-156.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s].国办发〔2016〕27号,2016.
[4]朱廉之.全民健身与高校体育社团[J].贵州体育科技,1995(03):12.
[5]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总局.2014 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Z].2015.
[6]向静.对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研究的几点浅见[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12):92-93.
[7]秦海權,姜丽萍,梁同福.美国一流大学体育社团管理模式研究---以杜克大学为典型案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48(5):82.
[8]丛晨,崔真与,毕森,李新宇.日本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现状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6(2):166-170.
[9]潘秀刚,陈善平,张中江,程春凤,刘丽萍.大学生体育社团参与现状及其影响作用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34(05):130-134.
[10]胡飞燕.高校体育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健康效应的分析[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6(1):91-95.
[11]钱宏颖.高校体育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浙江体育科技,2005(2):72-74.
[12]刘春.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4):72-74.
[13]孙东媛.高校体育社团成员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57-59.
[14]刘微波,钱宏,颖郑磊等.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6(4):316-318.
[15]李瑞珍.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7,36(06):557-560.
[16]陈华东,钞飞侠,陆光平.大学校园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高等农业教育,2003(02):85-86+90.
关键词:高校;体育社团;学生;体质健康
一、前言
在竞争激烈的时代下,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生适应社会的基础。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反而大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身心健康已成为大学生急需被关注的现实问题[1],这些问题影响了学习效率、降低了生活品质[2]。在建设“健康中国2030”的现实背景下,学校体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学校体育是实现和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保障[3]。高校体育社团作为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具有非营利性特征,贴近学生的课后生活,能够有效组织开展各类体育活动[4]。高校体育社团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强健体魄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为大学生课后的体育锻炼提供更多选择,是大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健康体育锻炼观念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现状分析
(一)中国大学生体质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国民体质总体合格率逐渐增长,大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5]。在大学阶段,体育课程课时偏少,学生锻炼时间难以保证,学生缺乏有效锻炼导致体制下滑,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成为了学生素质的明显短板。高校体育社团作为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参加课外锻炼的有力载体,在拓展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和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等方面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学生目前体质下滑的现象,深入开展高校体育社团活动势在必行。
(二)高校体育社团的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体育体制的不断化改革和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体育社团的作用在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和学界对体育社团的关注,90年代起学界便开始对我国的体育社团开始了研究。截止2019年5月14日,在中国知网以“体育社团”为主题进行检索(不限发表时间)文献,共检索到3,660篇文章,以“高校体育社团”为主题进行检索,共检索到1148篇文章,占体育社团研究总量的近 1/3(31.5%)。通过与向静[6]研究数据对比,发现高校体育社团的研究逐渐在发展,它成为学校体育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但绝大多数关于体育社团的研究都集中在功能、对策、发展建设等方面。据秦海权等[7]、丛晨等[8]学者研究,在英法美日等发达国家高校体育社团已发展得较为成熟,体育社团开设体育项目种类繁多,并且管理规章制度严谨。在国外的教育中,体制,体育、教育是不分家的,体育好的人更容易在选拔中脱颖而出,体育社团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作用显著,同时也满足学生的需求,发展前景及潜力巨大。
(三)高校体育社团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现状
通过研读文献可以肯定高校体育社团对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作用,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是顺应时代潮流趋势的,也是各个学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满足要求必须开展的一项活动。但不可否认现有研究整体还不够深入和全面,对于高校体育社团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个案研究相对缺少,参与高校体育社团对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作用没有得到完全发挥。目前高校体育社团大学生的整体参与率较低,并且锻炼项目发展不均衡[9]。体育社团目的是丰富学生生活促进学生身心进步,体育社团更能让学生爱上体育锻炼。当锻炼习惯成为了自然状态,学生养成好的锻炼习惯,势必其体质健康水平就会得到相应提升。
三、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功能分类
(一)参加高校体育社团使学生内外兼修
一些研究指出参与高校体育社团活动对身体素质和机能具有改善作用[10-15],参与体育社团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体能素质,缓解心理压力,消除疲劳,促进身心发展[16]。大部分同学认为参加社团活动后,自己收获到了在体育课程学习中没有完全得到的身、心、智的全面发展。体育锻炼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已经紧密相连,清华大学体育社团历史久远,却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通过加强体育锻炼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绩斐然。毛泽东曾提出:“三育并重,体育第一”,强调了体育的重要性;“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每个人都应有强健的体魄和坚定的意志。
(二)参与高校体育社团改善大学生身体机能
2014年新修订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出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男生引体向上、1000米跑,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800米跑为各年级学生共性指标。研究发现高校体育社团成员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方面具有显著的改善。
1.参与高校体育社团能够提升学生体测总成绩
高校体育社团也成了部分学生综合测评加分的工具,参加体育社团活动的大学生连续 4 年的 50m、握力、肺活量成绩均呈上升趋势。体育类社团是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体育锻炼健康促进的有效途径,在耐力及爆发力方面体育社团成员健康状况显著好于非体育社团成员。
2.参加体育社团对学生肺活量影响尤为突出
在现代医学界中,肺活量值是人体衰老的一个首要的指标选型,看人体是否衰老就看肺活量是否下降。健康状况愈好的人肺活量愈大,通过加强锻炼,强化肺活量,能减少许多大学生身体上的问题。研究表明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各指标有积极影响,在肺活量方面影响尤为突出。杨洋等发现参与体育社团成员在立定跳远、1000/800米跑、肺活量均有显著改善,其中肺活量一项影响显著[23]。
四、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论文发表数量少,研究进展缓慢
在中国知网检索与“高校体育社团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内容相关的文献仅50篇,其中仅有12篇核心期刊,硕士论文3篇,博士论文1篇,由此可以看出此领域的研究比较薄弱。2006年-2012年间共发表了五篇核心期刊,2013年-2018年间共发表7篇核心期刊,数据中可以看出该领域研究进展缓慢,取得的进步不显著。 (二)论文整体质量不高
尽管相关研究的论文发表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多数研究囿于就事论事,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
1.研究方法单一,缺乏效度
在做高校体育社团对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综述过程中发现,大多数论文都缺乏实证研究,极少数学者会对一个标本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和监测。根据文章的内容可以看出,早年学者发表的文献更多的是在于定量研究,在没有可采纳前人理论的情况下,大部分学者更注重于使用实验法以及跟踪调查法来进行研究,他们得出了很多误差小并且具有真实性的数据,取得到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而如今在已有理论可采纳的情况下,大多数学者都是泛泛而谈,采用得更多的是定性研究,近几年80%的学者都是以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为主,照搬前人的理论然后通过问卷调查法直接得出来结论,使用的研究方法单一,得出的结论缺乏效度和说服力。
2.文章内容大同小异
在吸取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缺乏创新思维,一味的照搬却没能推成出新。在结论和建议方面大多数文章所提及的内容几近相似。更有甚者,仅凭作者个人的直觉和经验就在文章中得出结论,不具代表性。
3.文章投送存在“投机取巧”
高校体育社团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这一类相关文献应当归属于体育刊物的类别之中,但有一部分学者的体育类刊物是投放于其他类别的杂志中。这也佐证了,有些作者具有投机取巧的心态,东稿西投,体现不出文章的价值所在。
五、建议
(一)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多种研究方法并存
为了准确观测参加体育社团是否对学生体质健康有影响,在做研究的过程中,对研究对象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得出的数据和结论,相比较实地考察法和长时间跟踪调查法得出的结论,两者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行实地考察和跟踪调查过后得出的数据比没有通过观测仅凭访谈和问卷得出的数据更具真实性。为了得到更加真实有效的数据,学者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体质健康干预之后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评价,在做研究时,要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在做问卷调查时,要在一定的理论积累之后再制定问卷,提出的问题要切合实际并且要具有研究意义。
(二)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学者们要跳出体育看体育,采用不同的思维对高校体育社团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这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多做对比分析,博采众长,在做科研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大量阅读核心期刊,吸收更多养分,采纳更多的可靠且有说服力的理论为自己的研究奠基,切记不要完全照搬,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得出更高层次的自我见解,让研究成果更具新意。总结前人经验,开拓思维,勇于创新,在文章内容上要有独特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才是一篇好论文应该具备的特质。
参考文献:
[1]田甜,古博文.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模式[J].2017,38(09):1285-1286.
[2]郑美娟.大学生坚韧人格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7,34(02):153-156.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s].国办发〔2016〕27号,2016.
[4]朱廉之.全民健身与高校体育社团[J].贵州体育科技,1995(03):12.
[5]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总局.2014 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Z].2015.
[6]向静.对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研究的几点浅见[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12):92-93.
[7]秦海權,姜丽萍,梁同福.美国一流大学体育社团管理模式研究---以杜克大学为典型案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48(5):82.
[8]丛晨,崔真与,毕森,李新宇.日本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现状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6(2):166-170.
[9]潘秀刚,陈善平,张中江,程春凤,刘丽萍.大学生体育社团参与现状及其影响作用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34(05):130-134.
[10]胡飞燕.高校体育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健康效应的分析[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6(1):91-95.
[11]钱宏颖.高校体育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浙江体育科技,2005(2):72-74.
[12]刘春.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4):72-74.
[13]孙东媛.高校体育社团成员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57-59.
[14]刘微波,钱宏,颖郑磊等.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6(4):316-318.
[15]李瑞珍.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7,36(06):557-560.
[16]陈华东,钞飞侠,陆光平.大学校园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高等农业教育,2003(02):85-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