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盘,一个月前对中国投资者来说都还是一个遥远的词,3月19日却突然降临到他们身上:民生银行“非凡理财‘港基直通车’”产品巨亏50%被迫清盘!专家指出,民生银行QDII理财产品在国内第一个被迫清盘,但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突然的“清盘”
3月19日,许多购买了民生银行“非凡理财‘港基直通车’”的投资者都接到一个意外的电话。电话很长,但银行业务员表达的意思很简单,大致意思是这款产品在亏损了50%的情况下被自动结束。
资产突然缩水一半,有些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投资人哭了,“这太突然了,我真的无法接受……”不过,他们更多的是愤怒。3月19日当天,就有愤怒的投资者冲进位于北京西单的民生银行总行大厦,试图向银行高层讨个说法。
据了解,民生银行10月份发行的这款名为“港基直通车”的QDII产品于2007年10月30日正式起息,产品期限1年。该产品投资标的为霸菱香港中国(欧元)基金。
3月14日,美国方面传出华尔街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称公司的现金头寸“急剧恶化”,股价当日一度大幅下跌53%。受此影响,全球股市应声大跌。4天之后,在美国市场以及大陆股市低迷的双重拖累下,香港恒生指数高开低走,盘中一度下探至7个月以来的低点20572.92点。受此影响,霸菱香港中国(欧元)基金,这只曾经连续3年获得香港基金表现排名第一的基金,其净值盘中走到了491.08的历史低位。
这一价位恰好令民生银行非凡理财“港基直通车”QDII产品触碰到50%的亏损线,被动清盘。
特殊的合同约定
东亚银行的一款银行理财产品浮亏超过60%尚未清盘,为何民生QDII理财产品亏损50%就清盘,让投资人浮亏变成实际损失呢?一切在于合同的约定。
民生银行3月19日发布了“非凡理财‘港基直通车’产品触发终止公告”。公告中称,按照我行《“港基直通车”交易合同条款》与《“港基直通车”交易产品合约》中相关条款规定:管理机构每天观察产品净值,如果产品净值等于或大于触发水平上限,或者,等于或小于触发水平下限,则当日为触发日。该日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为触发终止日,我行按照触发终止日基金净值计算产品净值。触发水平上限:118%;触发水平下限:50%。根据彭博系统公布的3月18日基金净值为491.08,非凡理财“港基直通车”产品净值为49.89%,低于触发水平下限(50%)。因此按照合同约定,3月18日为触发日。该日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为触发终止日,我行将按照产品合同约定以彭博系统公布的3月19日基金净值计算产品终止净值。
也就是说,尽管投资人很愤怒,有些人扬言打官司,但想得到银行的补偿非常困难。有关专家表示,除非银行给出了保本或者收益率等明确的承诺,否则很难打赢这场官司。
有缺陷的理财能力
有投资者指出,他们对于这个投资结果非常生气,尽管从法律上他无法找到任何银行的责任,但是他认为民生银行作为代客理财的专家在投资设计上存在缺陷。
在同一时间段,香港恒生指数从31958.41的高点跌到现在也仅仅是跌去了1/3,而曾经连续3年获得香港基金表现排名第一的霸菱香港中国(欧元)基金竟然跌了一半,大大跑输了大盘。
在之前民生银行《“港基直通车”产品投资价值分析报告》的广告上,“自动终止机制”被宣扬为“产品结构科学,超额回报与风险控制相结合”优势。对此,有投资者质疑说,“如果香港股市就此走好,那我们岂不是割肉割到地板上?”而最近港股上涨的走势似乎在证实这样的说法。
有专家指出,从产品设计上讲,QDII不应挂钩一个单一基金,应该更多考虑分散风险,因为几乎没有一只基金能永远上排行榜前几名。
银行表态不会赔偿
对理财产品巨亏超过50%并清盘事件,民生银行会怎么解决呢?他们会不会给予投资人经济补偿?
据悉,日前民生银行已经紧急召开会议,讨论对策。民生银行有关人士表示,该行提供了两种备选方案,一是按原合同执行,另一种是与民生签订补充协议,当产品净值达到触发水平下限时,不再执行原合同中的终止条款,由客户自行决定是否根据原合同赎回条款赎回。
拨通民生银行客服热线,客服人员告诉记者,按照合同银行已经在购买产品之前履行了告知风险的义务,因此不会对亏损进行赔偿,投资者要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不过投资人如果购买民生银行别的理财产品,他们将给予费率上的优惠,也可以优先购买一些“低风险,高收益”产品的优先购买权。至于具体措施,银行还没有出台。
类似的风险还有多少
相关人士认为,民生银行因QDII产品与投资者之间产生的纠纷,很可能只是一个开始。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这很可能是全球股市风暴下,国内第一单投资海外股票市场的QDII被迫清盘,但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受次贷危机影响,国内QDII产品普遍出现亏损。目前基金系QDII产品平均亏30%左右,银行系的QDII产品损失更大: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的QDII产品亏损约15%以上到40%以上不等,东亚银行QDII利财通一期产品截至2008年2月14日甚至已浮亏63.18%。也就是说,银行理财产品已经成为一个亏损的“重灾区”,再次出现清盘类似事件毫不奇怪。
其实,目前已经有几只小基金面临清盘的风险。金鹰中小盘、天治品质优选、德盛安心成长、申万盛利强化等基金的资产净值均不足1亿元,正在逼近“连续60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清盘线。
突然的“清盘”
3月19日,许多购买了民生银行“非凡理财‘港基直通车’”的投资者都接到一个意外的电话。电话很长,但银行业务员表达的意思很简单,大致意思是这款产品在亏损了50%的情况下被自动结束。
资产突然缩水一半,有些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投资人哭了,“这太突然了,我真的无法接受……”不过,他们更多的是愤怒。3月19日当天,就有愤怒的投资者冲进位于北京西单的民生银行总行大厦,试图向银行高层讨个说法。
据了解,民生银行10月份发行的这款名为“港基直通车”的QDII产品于2007年10月30日正式起息,产品期限1年。该产品投资标的为霸菱香港中国(欧元)基金。
3月14日,美国方面传出华尔街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称公司的现金头寸“急剧恶化”,股价当日一度大幅下跌53%。受此影响,全球股市应声大跌。4天之后,在美国市场以及大陆股市低迷的双重拖累下,香港恒生指数高开低走,盘中一度下探至7个月以来的低点20572.92点。受此影响,霸菱香港中国(欧元)基金,这只曾经连续3年获得香港基金表现排名第一的基金,其净值盘中走到了491.08的历史低位。
这一价位恰好令民生银行非凡理财“港基直通车”QDII产品触碰到50%的亏损线,被动清盘。
特殊的合同约定
东亚银行的一款银行理财产品浮亏超过60%尚未清盘,为何民生QDII理财产品亏损50%就清盘,让投资人浮亏变成实际损失呢?一切在于合同的约定。
民生银行3月19日发布了“非凡理财‘港基直通车’产品触发终止公告”。公告中称,按照我行《“港基直通车”交易合同条款》与《“港基直通车”交易产品合约》中相关条款规定:管理机构每天观察产品净值,如果产品净值等于或大于触发水平上限,或者,等于或小于触发水平下限,则当日为触发日。该日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为触发终止日,我行按照触发终止日基金净值计算产品净值。触发水平上限:118%;触发水平下限:50%。根据彭博系统公布的3月18日基金净值为491.08,非凡理财“港基直通车”产品净值为49.89%,低于触发水平下限(50%)。因此按照合同约定,3月18日为触发日。该日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为触发终止日,我行将按照产品合同约定以彭博系统公布的3月19日基金净值计算产品终止净值。
也就是说,尽管投资人很愤怒,有些人扬言打官司,但想得到银行的补偿非常困难。有关专家表示,除非银行给出了保本或者收益率等明确的承诺,否则很难打赢这场官司。
有缺陷的理财能力
有投资者指出,他们对于这个投资结果非常生气,尽管从法律上他无法找到任何银行的责任,但是他认为民生银行作为代客理财的专家在投资设计上存在缺陷。
在同一时间段,香港恒生指数从31958.41的高点跌到现在也仅仅是跌去了1/3,而曾经连续3年获得香港基金表现排名第一的霸菱香港中国(欧元)基金竟然跌了一半,大大跑输了大盘。
在之前民生银行《“港基直通车”产品投资价值分析报告》的广告上,“自动终止机制”被宣扬为“产品结构科学,超额回报与风险控制相结合”优势。对此,有投资者质疑说,“如果香港股市就此走好,那我们岂不是割肉割到地板上?”而最近港股上涨的走势似乎在证实这样的说法。
有专家指出,从产品设计上讲,QDII不应挂钩一个单一基金,应该更多考虑分散风险,因为几乎没有一只基金能永远上排行榜前几名。
银行表态不会赔偿
对理财产品巨亏超过50%并清盘事件,民生银行会怎么解决呢?他们会不会给予投资人经济补偿?
据悉,日前民生银行已经紧急召开会议,讨论对策。民生银行有关人士表示,该行提供了两种备选方案,一是按原合同执行,另一种是与民生签订补充协议,当产品净值达到触发水平下限时,不再执行原合同中的终止条款,由客户自行决定是否根据原合同赎回条款赎回。
拨通民生银行客服热线,客服人员告诉记者,按照合同银行已经在购买产品之前履行了告知风险的义务,因此不会对亏损进行赔偿,投资者要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不过投资人如果购买民生银行别的理财产品,他们将给予费率上的优惠,也可以优先购买一些“低风险,高收益”产品的优先购买权。至于具体措施,银行还没有出台。
类似的风险还有多少
相关人士认为,民生银行因QDII产品与投资者之间产生的纠纷,很可能只是一个开始。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这很可能是全球股市风暴下,国内第一单投资海外股票市场的QDII被迫清盘,但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受次贷危机影响,国内QDII产品普遍出现亏损。目前基金系QDII产品平均亏30%左右,银行系的QDII产品损失更大: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的QDII产品亏损约15%以上到40%以上不等,东亚银行QDII利财通一期产品截至2008年2月14日甚至已浮亏63.18%。也就是说,银行理财产品已经成为一个亏损的“重灾区”,再次出现清盘类似事件毫不奇怪。
其实,目前已经有几只小基金面临清盘的风险。金鹰中小盘、天治品质优选、德盛安心成长、申万盛利强化等基金的资产净值均不足1亿元,正在逼近“连续60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清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