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方法指导尝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6273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阅读方法的习得及能力的培养;步骤上要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再有课外支撑课内;目的在于由教多到教少,最好到不教。目前这一教学方法的实践效果尚好,学生掌握快,课文学习易深易透,并易培养自学能力。
  关键词: 阅读 讲授方法 培养能力
  为了消除语文课堂教学差、慢、费的弊病,快速提高教学效率,这些年教育战线群策群力“纷纷扰扰演春秋”,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热闹局面。大家取长补短,推陈出新,语文课堂教学开始追求快节奏、大容量,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并未见有显著提高,为什么?因为节奏快了,涵咏感悟的过程淡化了;容量大了,思考探究的深度没有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提高多少,对教师和教材解析资料的依赖性反而增强了,阅读效率怎么提高呢?这就好像老雀儿教养小雀儿,一味地捕食填喂,助长的是依赖性;教习飞行捕食之法,培养的是独立生存的能力。所以,语文阅读教学中革新理念很重要,教习方法是关键。
  一、必须坚持新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还课堂于学生。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弟子三千,贤能者七十二;意大利的蒙台梭利创办“儿童之家”,“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自由地学习”,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基本的生活技能,还掌握了小学的部分知识,诱得家长自发去幼儿园做了数月的学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切从学生的兴趣、要求出发,还课堂给学生,后进生可与优秀生比高低。总之,他们都坚定地将这一科学理念贯彻在实践中并取得了巨大成就。所以,把课堂还给学生,做称职的引导者、陪伴者应该是教师努力的方向。
  二、重视课前预习方法的指导和能力培养。
  课前预习的好处在于学生能够尝试用习得的方法和知识,自觉学习积累新的基础知识、解决能力之内的阅读理解问题,持之以恒,学习所获日益精熟,学习能力日益增强。当然,这是一个由简而难,由浅入深的过程,要循序渐进。从初一开始,可首先教习默读课文,舌抵上齿龈(避免默读时心中读出字音。),看着课文,眼动头不动,全神贯注,阅读速度必加快,脑袋断然不会晕。再教习词析词之法。遇到生字、生词查查字典,结合语境判断读音和词语的语境意义;若能学会析词之法,则可以更好地积累字词,有助于理解课文。但是,析词须有构词概念,习词当重语境意义。其中所涉知识和方法都要结合文中实例逐渐渗透,是不能一蹴而就的。我记得学生从入学坚持至学习第五单元《荷叶母亲》一文时,遇到两个词语:菡萏、流转无力。课本对“菡萏”的注解是荷花。学生们认为不准确,就根据语境“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更正为“含苞未放的荷花”。我们解释“流转无力”是很简单的,但对初一学生来讲是困难的。字典中没解释,学生就用我教的析词法先把它拆成“流”、“转”“无力”三部分,再利用想象再现语境,很快就得到了答案:流动、旋转没有力量,同时也从中体会到了荷叶的慈怜。这种习词析词的方法应用于古文学习更好。预习时遇到难解词先不急于参照课文注解,通读一段或全文之后再结合语境仔细推敲,最后对照注解明辨,锻炼久了,语感和阅读能力自会增强。三教朗读之法。朗读课文,体会、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喜欢或难解的句子;反复朗读、默读中一方面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一方面把发现的疑难问题用笔标出来,留待课堂或课后再行解决。如果学生能做到这些,就已经减轻了课堂压力。但这样的预习,最好先在课堂上进行,获得方法,养成习惯,形成基本能力后再划出课堂。当然,也可以直接置于课外有目的有计划地分层分步练习,由简而难,由浅入深,积三年之功,方法因熟习而日益完善,能力凭历练不断增强。其实,到初三时就见出成效了。此时功课难了,实际占用的课时数反而减了不少,师生都有轻松愉快的感觉。
  三、课堂教学既要重视基础知识,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和习得。
  课堂教学应重视基础知识,尤其是基本概念的学习理解。字词、句法、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基础知识是学生解析文章、练习写作,建造文学大厦的砖石,一砖一石分毫不能差,必须用心打磨,务求准确;更是他们远航渔猎的网,一线一结丝丝要入扣,须用心织结,合乎逻辑。教师务必巧运匠心举以一隅,引学生以三隅反,最终烂熟于心,用时方能脱口而出。比如,比喻和象征、《诗经》中常用手法“比”和修辞手法比喻,这些概念很易混淆,我们讲解时不仅要明确各自的概念,还要注意仔细区别,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在分析课文时做出准确判断。
  课堂教学更应致力于阅读方法的摸索和学习。我们课堂上每教一文,或从字词、作者简介、结构层次到理解、概括主旨等,或从预设问题1、2、3到4、5、6……我们一味致力于牵引学生的思维依序解决问题。但事实证明这样练得越久越多,大部分学生的思维就越机械,赖师性越强,答案循标准,结论成唯一。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创造性阅读、多元化理解几成奢望。学生一旦脱离老师,抛开资料信心不足、解析文章浮于表面;开动脑筋完成了阅读题目,脑子里仍旧一团糨糊,吃不准正误。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我们只是牵着他们的鼻子走,并没教会他们怎么自己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很重要。阅读、理解文章是有具体可行的方法的,而且每个教师都有独门长技,教给学生,反复练习,持之以恒,不断完善,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能力。这时,学生手中就有了一把独立阅读的金钥匙。
  我做过这样的尝试:指导学法,反复读。
  先默读,粗知大意和结构;标识生字词,结合语境推断词义,查字典正音正义。
  再默读,一边读,一边自提问题;一边阅读、思考,一边圈点勾画问题的源词源句及答案,这样从头读到尾,可以顺势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同时,在“提出问题—阅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思维能力会得到持续的锻炼提高,这尤为珍贵并令人振奋。
  三读关键或疑难语句,旨在玩味涵泳。教师授之涵泳之法,学生紧扣句中关键词语,结合上下文,乃至全篇,用心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语言的优美,必得像口含一枚青橄榄,慢慢咀嚼,细细品味,直至一缕缕甘美的果香绵绵地沁入心脾,一阵阵喜悦抑制不住地洋溢在嘴角眉梢——我们要的就是这份功夫。江河的朦胧诗《星星变奏曲》里有这样一个句子:“谁不愿意/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不易理解,我引导学生先紧扣“颤动”一词用心想象蜜蜂的动作情态,再结合语境分析,他们很快就有了自己的理解:那个时代,人们渴望像蜜蜂一样创造光明、甜蜜的生活,唯有这样,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令人振奋和喜悦的。而且,诗意融合了成就感滋生出一股正能量霎时振奋了他们的精神,直令人感到莫名的美妙。   四读贵在声情并茂,入情入境;贵在回归整体品全貌。深入情境之后,作者之思,笔下生活,文中至情,皆能化作春风春雨,细细地滋养、激活学生的心泉,催发年轻的生命悄然拔节,其功应不限文学滋养一面。此时朗读,一定要入情入境。读《海燕》,如至风起云涌、浪潮汹涌的大海上,因目见海燕与暴风雨的激战过程而豪情万丈;读《心声》,恍似回忆自己或同学曾经的真实故事,历历在目,不禁与作者对教育现状的批判想和鸣;读《岳阳楼记》,竟可穿越北宋,真正看懂范公宽过洞庭广似大海的胸怀及得一同志风雨携程的渴望;读《醉翁亭记》,更能旋至琅玡同醉翁拾阶而上,与滁人同乐而知欧阳宦海浮沉不改襟怀的高洁伟岸……
  四步当中第二步很重要,也很难,因为学生不知道怎样提问题,不知道圈点勾画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所以,一开始教师最好能提前做好充分准备,然后在课堂上反复示范引领,耐心指导,尽量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剖析思路的清晰和思维的严密。现以《雷电颂》第一课时为例,做一段示范讲解,不揣冒昧与同行交流,以期抛砖引玉,促进教法的完善。
  朗读之后,学生已经知道屈原在做内心独白时几乎通篇使用了呼告的修辞手法,开篇先呼唤风:“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读了此句,我提出疑问:“他为什么要呼唤风,要祈求风咆哮?”并圈了呼告对象“风”,勾画了这个句子。接下来的阅读中我的脑子里始终在想着这个问题,眼睛仔细地搜索着。读到“暗无天日”、“一切都睡着了”、“都死了”、“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等短语和句子时,我把它们勾画了出来,我知道我找到了答案的一部分:屈原身处黑暗现实中,人们的思想很麻木。同时做了批注。再读下去,看到两个“吹走”、一个“吹动”,我自问:“这些词语都表达了作者改变现实的强烈意愿,但为什么前者用‘吹走’,后者用‘吹动’?”然后仔细对比了这几个句子的宾语,结合下文的三个“使”,感知他改变现实的诉求。继续往下读,从“爆炸了吧”体会到他对黑暗的憎恨和驱除黑暗迎接光明的强烈愿望。这应该是他呼唤风等自然伟力的原因。于是,我迅速勾出这些句子,并在旁边记下体会。稍作梳理就可以得出结论:屈原因极度憎恶黑暗现实而渴望驱除黑暗,变革现实。同时也衍生出一个新的问题:可是自然界的“风”是不可能促成社会的巨变,如此看来,屈原所唤的“风”绝非自然界的风,那么,它是什么呢?(阅读还得继续,思考也不能停止。)
  我的示范结束了,和学生一起简单回顾阅读探究过程总结方法之后,学生就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自读剩余段落,方法可改良,勾画所用的记号也可以随自己喜好而定,唯阅读目的、方法必须明确如初。当然,若为省时省事,则可以先印好书面示范,上课时发下去,教师只作简单讲解,甚或不作讲解,由学生自己理解感悟,习得方法后再依法阅读课文。对学生来说,这种方法初学不易,反复练会之后自可熟练出新。如此,学生自读自习,完成整体感知任务也完全可以变成现实;难度不大的篇目,教师只精讲或点拨解决难点;自读课文真可以交由学生独立完成;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兴趣燃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其探究的着眼点、细节、侧重、深浅、路径等肯定会有些许不同。那么,交流时他们的思维、思想在激烈碰撞中是不是更容易飞溅出美丽的火花呢?这样课堂学习效率会不会大大提高呢?
  至于阅读题目,从审题、分析相关句段到作答,基本都有具体可行的思路和方法,只要我们能尽力引导学生发现并熟练掌握就会有所收获。
  四、课后练习必须与课堂所学相配套
  首先,学过的知识和学习方法必须及时巩固,这是无可置疑的,关键在于怎么巩固更有效。学生大都爱做数学作业,因为除去兴趣爱好之外,数学练习与课堂所学是完全配套的,只要上课专心听讲了,听懂了,就能做出来,就可以尽情享受眼前的成就感。语文作业基本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字词、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的巩固练习,不用动脑,数量不多,抄抄即可;二类是简单的阅读理解题,课堂上讲过,笔记上记了,稍稍动动脑子就知道抄什么,怎么抄;三类是难题,过半甚至更多的学生听了课,绞尽了脑汁整出一个只能证明自己的脑汁廉价得不值一提的答案,交给老师作训斥的资料或者换回褒贬参半的评价。前两类题目做了也没有成就感,激发不了学习兴趣,而后一类基本上是用来证明学生低能的,他们认真听了也很可能做不出来,我们还能期望通过完成这样的作业培养兴趣、提高素质、提高分数吗?一定要允许语文教师根据课堂所学精心选题、命题,留给学生的课后练习必须能够支持课堂新学的知识和方法。学生必须培养良好的复习习惯——先复习后写作业。每晚于作业之先,翻开书本、笔记,回忆课堂所学知识与方法,用心揣摩透彻,再以作业题目验证、体会,那种过程本身就非常美妙,也许硕果可期。
  最后,一定要做好拓展延伸式阅读。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好作品,从课文内容、思维方式、作者、艺术手法等方面做一些拓展延伸,对学生因感受到文学艺术的魅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创作的兴趣是很有助益的,即便真正受益者寥寥,此功也万不可废。文坛的佼佼者就在这寥寥之中。
  一点浅薄之见,委实是非难辨,智愚难勘,还望大家斧正。
其他文献
可能是因为年纪大了,我今年已95岁,常常会思念一些逝去的友人,向隅同志便是其中之一。我与向隅同志相识于1936年的上海。那年有一段时期,我和《大刀进行曲》的作者麦新同志一
在声乐教育不断取得发展的同时,人们对声乐学习愈发重视,对声乐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此,声乐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教学素养,积极探索良好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
想起向隅同志,就不由得想起他创作于1939年春的抗战歌曲《红缨枪》。这首歌曲创作出来后,就很快在延安和陕北地区流行开来。不久随着延安八路军的出征,带到了同共产党领导创
近日,彩虹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接到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建设平板显示玻璃技术实验室。当前全球面板产业逐步向我国迁移,而产线转移叠加产业升级,给予行业时间差上供给收缩的发展机
刚刚过去的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国上下涌动着科学发展的大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认识上有了新提高,政策上有了新举措,实践上有了新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
期刊
财务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基础,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财务工作整体质量,甚至影响到管理层的战略决策,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
摘 要: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散文阅读能力最弱,对此类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的解读普遍存在很大的困难,往往把握不住作者的情感体验,感受浮于表面,导致课堂教学实效不强。这引发作者对散文阅读教学实施方法及监测手段的思考,提出散文阅读体验监测与实施的必要。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散文阅读 移情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1.基于“生本”理论下的学生散文解读障碍分析  在阅读教学方面,语文教师坚持“生本论
在工程建设的工作中,往往会涉及到许多环节,并且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工作中,目前属于我国犯罪率最高的一类职务犯罪,因此预防建筑工程项目的腐败工作就成了我国建筑工程项目中急
各位学者同仁,首先要感谢陈晖老师,由于她慷慨的帮助,我能够得以看到她父亲陈田鹤先生生前的手稿,包括乐谱和文字。我的研究就是建立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的。我想谈三个问题:“顾虑”是什么?“顾虑”产生的原因?“顾虑”造成的后果?最后希望把话题延伸到作曲家的出路上。  2011年5月28日晚,“陈田鹤作品音乐会”上,演奏了一组管弦乐作品,其中一首作品就是《芦笙舞曲》。这是一首很简单的乐队作品。两个性格相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