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该文结合“二八月乱穿衣”现象,无常天气忽冷忽热,人们根据气温变化采用洋葱式多层穿衣,随时增减,引导学生运用VB中的if语句编写“穿衣”小程序。根据气温条件选择厚薄不同的衣服进行试穿。学生通过“穿衣”小程序调试运行,掌握if语句用法,理解if语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思想。
关键词: Visual Basic;if语句;教学设计;学生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2-0119-03
1 教学背景分析
2014年12月,浙江省教育厅发布《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1],其中指出考生可以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设有加试题的高考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简称为“7选3”高考模式。新高考模式下,信息技术的学科地位和考试形式发生显著变化。学科地位由原来的学考变成现在的选考科目,学科地位提升至主课范畴。信息技术考试采取纸质化形式,考试中的Visual Basic题型逐渐深入化、灵活化、生活化。根据技术考试大纲,建议教师采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讲解if语句,引导学生完成一个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程序。[2]因此,笔者设计开发了基于VB的“穿衣助手”小程序进行if语句教学,让学生运用if语法知识来完成“穿衣”小程序。通过典型if试题分析,让学生進一步强化if语句。这不仅能强化学生对if语句理解,为VB算法综合运用与程序实现奠定基础,也能激发学生对VB程序思想的兴趣,提高编程课堂教学效率。
1.1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了VB基本数据类型、常量与变量、一维数组、常用函数等知识,学习了赋值语句、注释语句,掌握VB基本的语法知识,为本节if语句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模仿、探索、编程能力,但是对VB语法格式不够熟练,代码编写,程序可读性方面偏弱。
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行if语句中单分支、双分支选择结构和块if语句执行过程,并用其解决实际问题;2)能理解OptionButton控件的Caption属性及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法与学生自主探究法,从穿衣问题中提炼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归纳总结的实践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半成品加工策略,完善程序。通过实际问题解决,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编程思想。
2 教学过程
2.1 创设生活情境
教师活动:由最近无常天气引入“乱”穿衣服现象,演示 “穿衣助手”的完整VB应用程序。
学生活动:学生聆听、体验“穿衣助手”。结合自己实际,选择性别,输入温度,picture会显示不同图像及衣服。思考程序如何实现?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生活实例思考,由于温度不同选择穿厚薄不同的衣服,引出本节课的主题——if选择结构。
2.2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识
1)学习新知——If语句[3]
师:由“气温无常导致乱穿衣”画出选择结构流程图,讲解选择结构及条件判断。当气温低于6度,穿毛衣;当气温在6到18度之间,穿外套;当气温在18到24度之间,穿衬衫长裤;当气温超过24度时,穿短袖背心。
教学意图:帮助学生理解选择结构程序思想。
行语句的单分支结构,结合实例,条件是温度低于6度且性别为1成立(true),那么image2加载b0.jpg,穿上厚衣服。行语句双分支结构,结合实例,如果option2被选中(true),那么性别显示为2,否则(条件为false),显示性别为1。
提示:一个行if语句必须在一行内写完;条件成立(或不成立)后处理语句比较简单时用行if语句。块if语句的Then后面不能有任何语句或表达式,且最后必须有Endif结尾。
师:(提问)选择执行哪一程序段的依据是什么?
生:(思考、回答)If后面的“条件”。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老师讲解,理解选择结构并掌握选择结构的基本格式及执行过程。
2)半成品程序探究——“穿衣助手”小程序
师:运用VB软件打开“穿衣助手”半成品程序,引导学生分析程序,发现问题并完善程序。通过半成品程序界面与完整程序效果(*.exe)对比,首先让学生知道程序界面缺少Option2对象及属性设置,label2标签属性设置。
生:学生完成程序界面中控件对象及属性设置。
师:程序界面完成后,请学生调试运行程序,通过输入温度值,根据性别穿衣能实现吗?问题在哪?
生:学生通过查看程序代码,发现Option2对象没有程序代码,无法实现其功能。文本框对象text1中的温度条件缺少。学生根据已知程序代码,在程序理解与模仿中完善其他程序代码3的填写。
设计意图:趁热打铁,通过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共同探究完善并实现“穿衣助手”程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程序设计的能力。
2.3 巩固新知识
学生操作体验if语句,结合考试大纲要求,VB考试形式为笔试。因此,笔者围绕“穿衣助手”主题,设计笔试填空题。意图在于强化学生对if语句的理解与掌握。
2.4 知识回顾,总结提升
行if语句和块if语句写法易错点,格式,使用范围。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建构清晰准确的知识体系,加深对if语句的理解。
3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我评价的反馈信息,有助于教师了解教学的实际情况,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4]
4 教学反思
在VB编程教学中,笔者利用“穿衣助手”程序,采取“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的算法思想来贯穿if语句始终。该节课化繁为简,层层递进,目标明确。根据气温画流程图,帮助学生理解“穿衣助手”思想。总体来说,这是一堂值得借鉴与学习的公开课。学生学习积极性高,结合自己生活穿衣的体验来解决穿衣助手程序,课堂氛围浓厚,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单,掌握if语句的格式,理解if语句的条件及适用范围。不足之处在于,程序设计中,部分代码功能没有解释清楚,导致学生看到程序代码后产生“望而却步”心理。少数学生由于基础弱,不能理解if语句思想,完成任务时产生困难。
在浙江省“7选3”高考模式下,信息技术考试形式由原来的机考变成现在的笔试。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提出更大挑战。一是需要教师进一步深挖教学内容,将教学情境“精彩化”,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机房教学,更多地倾向于“为什么”。教师通过“设疑”,学生“设问”等方式,深入挖掘技术原理,注重操作体验向知识理解力方面的过渡,这样才能迎合新的高考形式。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EB/OL].
http://www.zjedu.gov.cn/news_zt/142002594919058137.html
[2]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11
[3]陶增乐.算法与程序设计[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75-77
[4]孟玲玲.VB分支结构语句初探教学设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3):19-22.
关键词: Visual Basic;if语句;教学设计;学生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2-0119-03
1 教学背景分析
2014年12月,浙江省教育厅发布《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1],其中指出考生可以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设有加试题的高考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简称为“7选3”高考模式。新高考模式下,信息技术的学科地位和考试形式发生显著变化。学科地位由原来的学考变成现在的选考科目,学科地位提升至主课范畴。信息技术考试采取纸质化形式,考试中的Visual Basic题型逐渐深入化、灵活化、生活化。根据技术考试大纲,建议教师采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讲解if语句,引导学生完成一个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程序。[2]因此,笔者设计开发了基于VB的“穿衣助手”小程序进行if语句教学,让学生运用if语法知识来完成“穿衣”小程序。通过典型if试题分析,让学生進一步强化if语句。这不仅能强化学生对if语句理解,为VB算法综合运用与程序实现奠定基础,也能激发学生对VB程序思想的兴趣,提高编程课堂教学效率。
1.1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了VB基本数据类型、常量与变量、一维数组、常用函数等知识,学习了赋值语句、注释语句,掌握VB基本的语法知识,为本节if语句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模仿、探索、编程能力,但是对VB语法格式不够熟练,代码编写,程序可读性方面偏弱。
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行if语句中单分支、双分支选择结构和块if语句执行过程,并用其解决实际问题;2)能理解OptionButton控件的Caption属性及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法与学生自主探究法,从穿衣问题中提炼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归纳总结的实践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半成品加工策略,完善程序。通过实际问题解决,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编程思想。
2 教学过程
2.1 创设生活情境
教师活动:由最近无常天气引入“乱”穿衣服现象,演示 “穿衣助手”的完整VB应用程序。
学生活动:学生聆听、体验“穿衣助手”。结合自己实际,选择性别,输入温度,picture会显示不同图像及衣服。思考程序如何实现?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生活实例思考,由于温度不同选择穿厚薄不同的衣服,引出本节课的主题——if选择结构。
2.2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识
1)学习新知——If语句[3]
师:由“气温无常导致乱穿衣”画出选择结构流程图,讲解选择结构及条件判断。当气温低于6度,穿毛衣;当气温在6到18度之间,穿外套;当气温在18到24度之间,穿衬衫长裤;当气温超过24度时,穿短袖背心。
教学意图:帮助学生理解选择结构程序思想。
行语句的单分支结构,结合实例,条件是温度低于6度且性别为1成立(true),那么image2加载b0.jpg,穿上厚衣服。行语句双分支结构,结合实例,如果option2被选中(true),那么性别显示为2,否则(条件为false),显示性别为1。
提示:一个行if语句必须在一行内写完;条件成立(或不成立)后处理语句比较简单时用行if语句。块if语句的Then后面不能有任何语句或表达式,且最后必须有Endif结尾。
师:(提问)选择执行哪一程序段的依据是什么?
生:(思考、回答)If后面的“条件”。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老师讲解,理解选择结构并掌握选择结构的基本格式及执行过程。
2)半成品程序探究——“穿衣助手”小程序
师:运用VB软件打开“穿衣助手”半成品程序,引导学生分析程序,发现问题并完善程序。通过半成品程序界面与完整程序效果(*.exe)对比,首先让学生知道程序界面缺少Option2对象及属性设置,label2标签属性设置。
生:学生完成程序界面中控件对象及属性设置。
师:程序界面完成后,请学生调试运行程序,通过输入温度值,根据性别穿衣能实现吗?问题在哪?
生:学生通过查看程序代码,发现Option2对象没有程序代码,无法实现其功能。文本框对象text1中的温度条件缺少。学生根据已知程序代码,在程序理解与模仿中完善其他程序代码3的填写。
设计意图:趁热打铁,通过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共同探究完善并实现“穿衣助手”程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程序设计的能力。
2.3 巩固新知识
学生操作体验if语句,结合考试大纲要求,VB考试形式为笔试。因此,笔者围绕“穿衣助手”主题,设计笔试填空题。意图在于强化学生对if语句的理解与掌握。
2.4 知识回顾,总结提升
行if语句和块if语句写法易错点,格式,使用范围。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建构清晰准确的知识体系,加深对if语句的理解。
3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我评价的反馈信息,有助于教师了解教学的实际情况,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4]
4 教学反思
在VB编程教学中,笔者利用“穿衣助手”程序,采取“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的算法思想来贯穿if语句始终。该节课化繁为简,层层递进,目标明确。根据气温画流程图,帮助学生理解“穿衣助手”思想。总体来说,这是一堂值得借鉴与学习的公开课。学生学习积极性高,结合自己生活穿衣的体验来解决穿衣助手程序,课堂氛围浓厚,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单,掌握if语句的格式,理解if语句的条件及适用范围。不足之处在于,程序设计中,部分代码功能没有解释清楚,导致学生看到程序代码后产生“望而却步”心理。少数学生由于基础弱,不能理解if语句思想,完成任务时产生困难。
在浙江省“7选3”高考模式下,信息技术考试形式由原来的机考变成现在的笔试。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提出更大挑战。一是需要教师进一步深挖教学内容,将教学情境“精彩化”,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机房教学,更多地倾向于“为什么”。教师通过“设疑”,学生“设问”等方式,深入挖掘技术原理,注重操作体验向知识理解力方面的过渡,这样才能迎合新的高考形式。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EB/OL].
http://www.zjedu.gov.cn/news_zt/142002594919058137.html
[2]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11
[3]陶增乐.算法与程序设计[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75-77
[4]孟玲玲.VB分支结构语句初探教学设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3):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