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还可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让学生尽情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的乐趣。
关键词:物理实验;实验教学;兴趣
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學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中学物理教学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后,新教材贯彻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改理念。新课程中对许多知识点作了简化,增加了实验内容,特别是教材中的动手动脑学物理都是要求学生回家去做的小实验。这正是利用了初中生好动善思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建立了较为合理的教材结构和体系。在教学中如何真正落实实验教学?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让学生对实验形成科学的态度
初中物理教材中,许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和公式都是通过实验推理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如光的反射定律、二力平衡条件、欧姆定律等。学生由于亲身经历和学识限制,对书本内容不可能一听就懂,并且会怀疑其客观性。而实验就起到了帮助他们发现规律、掌握规律、理解获取知识的桥梁作用。所以,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做好一切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切忌不做实验、少做实验甚至讲实验。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必须准确无误地把物理现象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每个学生看清楚,使学生确信定律、概念的客观性。所以,教师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分组实验中,要以得出的数据来验证或推导出定律、公式,绝对不允许涂改实验数据,使之与物理定律、公式相符。教师应协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重做实验,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为止。这样才能学生逐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培养学生识别和应用实验仪器的能力
初中物理涉及到许多测量性仪器的使用。有些仪器的使用在操作程序上有相似之处,进行比较归纳,可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相关仪器的操作要领和使用技巧,如刻度尺、温度计、天平、电表等。教学中要恰当引导学生对各种器材的使用进行分析、对比,归纳出各种仪器相同的操作程序:观察—放置(电表的连接)—读数—记录。这样学生容易记忆,操作起来也得心应手。(1)观察: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刻度尺不能使用已磨损的零刻线,体温计使用前要甩,弹簧测力计使用前要校对零刻线等。(2)放置:使用时要正确放置(或正确连接电表)。如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没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天平应放在水平桌面上等。(3)读数:使用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使用温度计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使用天平时要把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在标尺所对的刻度值相加等。(4)记录:当然任何测量值都必须带单位。
三、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高低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活中小到照明电路的安装和各种物体质量的测量,大到交通运输和生产劳动都需要这方面的能力。所以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作为素质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物理实验本身就是一个操作过程。学生分组实验,每个人都有操作机会。在演示实验中,可让部分学生配合教师一起完成实验,条件许可时,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课外小实验更是学生操作的天地,如在学习了量筒、弹簧秤、天平等知识后,可布置小实验,让学生自制天平、量筒、橡皮测力计等。总之,应尽量多给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教师要加强主导,既不能抓得太死,又不能放得太松,努力创造一个活跃、快乐、紧张、有序的良好氛围。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1)加强示范操作,让学生了解实验的规范性。(2)指导学生操作,让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验。(3)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操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操作能力。(4)从新的角度出发,冲破现存观念的束缚,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去进行思考。(5)改变熟悉仪器的用途,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
四、尽可能利用有限的条件,师生自制教具 由于初中实验往往跟生活联系十分密切,因此所需的器材比较简单易找。因此,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应该具备自制教具、开展低成本实验的能力,学会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及学生身边的物品来做实验。另外,还可以开展各种课外科技活动小组,让学生自己找身边的材料动手做一做,感受物理知识的精妙,提高学习的兴趣。低成本实验取材简单,常常使用日常用品甚至废弃物品取代实验室专用器材,因而花费很少,教师要善于发现身边的“低成本实验”。
五、改进实验,增强演示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有些实验完全按教材上的进行操作,可能效果不好,教师这时可以改进实验,提高教学效率。如:在“观察塞子跳起时瓶内的变化”这一实验的演示时,效果很差。笔者用酒精代替水后效果显著增强,学生很容易看到液化现象。还有些实验稍加改进,可使操作更方便。如演示“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实验时,可将下面吊一串钥匙,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激情。
总之,初中物理教材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及课外小实验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做好这些实验,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能使学生对实验问题的理解不落俗套、敢于求异,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不拘一格,让学生尽情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的乐趣。
关键词:物理实验;实验教学;兴趣
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學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中学物理教学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后,新教材贯彻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改理念。新课程中对许多知识点作了简化,增加了实验内容,特别是教材中的动手动脑学物理都是要求学生回家去做的小实验。这正是利用了初中生好动善思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建立了较为合理的教材结构和体系。在教学中如何真正落实实验教学?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让学生对实验形成科学的态度
初中物理教材中,许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和公式都是通过实验推理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如光的反射定律、二力平衡条件、欧姆定律等。学生由于亲身经历和学识限制,对书本内容不可能一听就懂,并且会怀疑其客观性。而实验就起到了帮助他们发现规律、掌握规律、理解获取知识的桥梁作用。所以,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做好一切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切忌不做实验、少做实验甚至讲实验。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必须准确无误地把物理现象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每个学生看清楚,使学生确信定律、概念的客观性。所以,教师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分组实验中,要以得出的数据来验证或推导出定律、公式,绝对不允许涂改实验数据,使之与物理定律、公式相符。教师应协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重做实验,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为止。这样才能学生逐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培养学生识别和应用实验仪器的能力
初中物理涉及到许多测量性仪器的使用。有些仪器的使用在操作程序上有相似之处,进行比较归纳,可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相关仪器的操作要领和使用技巧,如刻度尺、温度计、天平、电表等。教学中要恰当引导学生对各种器材的使用进行分析、对比,归纳出各种仪器相同的操作程序:观察—放置(电表的连接)—读数—记录。这样学生容易记忆,操作起来也得心应手。(1)观察: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刻度尺不能使用已磨损的零刻线,体温计使用前要甩,弹簧测力计使用前要校对零刻线等。(2)放置:使用时要正确放置(或正确连接电表)。如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没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天平应放在水平桌面上等。(3)读数:使用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使用温度计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使用天平时要把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在标尺所对的刻度值相加等。(4)记录:当然任何测量值都必须带单位。
三、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高低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活中小到照明电路的安装和各种物体质量的测量,大到交通运输和生产劳动都需要这方面的能力。所以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作为素质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物理实验本身就是一个操作过程。学生分组实验,每个人都有操作机会。在演示实验中,可让部分学生配合教师一起完成实验,条件许可时,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课外小实验更是学生操作的天地,如在学习了量筒、弹簧秤、天平等知识后,可布置小实验,让学生自制天平、量筒、橡皮测力计等。总之,应尽量多给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教师要加强主导,既不能抓得太死,又不能放得太松,努力创造一个活跃、快乐、紧张、有序的良好氛围。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1)加强示范操作,让学生了解实验的规范性。(2)指导学生操作,让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验。(3)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操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操作能力。(4)从新的角度出发,冲破现存观念的束缚,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去进行思考。(5)改变熟悉仪器的用途,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
四、尽可能利用有限的条件,师生自制教具 由于初中实验往往跟生活联系十分密切,因此所需的器材比较简单易找。因此,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应该具备自制教具、开展低成本实验的能力,学会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及学生身边的物品来做实验。另外,还可以开展各种课外科技活动小组,让学生自己找身边的材料动手做一做,感受物理知识的精妙,提高学习的兴趣。低成本实验取材简单,常常使用日常用品甚至废弃物品取代实验室专用器材,因而花费很少,教师要善于发现身边的“低成本实验”。
五、改进实验,增强演示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有些实验完全按教材上的进行操作,可能效果不好,教师这时可以改进实验,提高教学效率。如:在“观察塞子跳起时瓶内的变化”这一实验的演示时,效果很差。笔者用酒精代替水后效果显著增强,学生很容易看到液化现象。还有些实验稍加改进,可使操作更方便。如演示“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实验时,可将下面吊一串钥匙,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激情。
总之,初中物理教材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及课外小实验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做好这些实验,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能使学生对实验问题的理解不落俗套、敢于求异,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不拘一格,让学生尽情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