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未知课堂”里,教师通过创设一个又一个未知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文本阅读、思考交流、问题提出、合作探究等一切学习活动均真实地发生,从而有效地促进儿童语文素养真实地生长。怎样的学习才是真实的学习?笔者认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是真正感兴趣的,经历学习的过程往往就是真实的;反之,外在力量使其学,或者为了学而学,漫不经心地学,往往就是假学,或者被动地学,何谈真实?
兴趣从何而来?未知教学法用激发好奇心的办法来调动学习兴趣是一种有效的尝试,因为好奇心人人都有,面对未知的世界,儿童的好奇心尤其强烈。美国心理学家斯奇卡列说:“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使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
未知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是教学内容的未知,其未知性正迎合了儿童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堂一开始,学生就会被老师创设的未知情境所吸引,又因为教学内容是分阶段逐渐呈现的,所以学生学习了前面,对后面的学习内容又是未知的,这一个又一个未知情境就会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使其整堂课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为教师有效地实施教学提供了可能。
一、在未知情境下,文本阅读是真实的
未知教学法引入小学语文课堂,这可以显著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很大程度提升课程的综合教学实效,不仅如此,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吸收很多学习方法和文本分析的技巧,会让学生的学科能力和语文素养得到良好构建。
教学内容的未知是未知教学法的基本特征,为了体现未知性,课文往往要在课本以外挑选,有的是从其他版本的教材中精选出来的;有的是从各种最新出版物中搜集来的;有的则是根据教学目标自创自编的……不仅文质兼美,而且内容鲜活,能吸引儿童阅读。其次,教学内容是分阶段渐次呈现的,一环扣一环,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欲罢不能。第三,教学内容呈现的形式是多样化的,例如,未知课例《小抄写员》是通过文字呈现的,《蚂蚁和西瓜》是通过图画呈现的,《小木偶的故事》主要是通过录音呈现的,《有趣的象形字》是通过动画视频呈现的,《机智善良的山羊一家》是通过文字和录音综合呈现的等。鲜活的内容、丰富的呈现形式、一步步探究未知的好奇心……无不牢牢抓住学生的心,使其深入地阅读,用心地体验,真实地对话。
二、在未知情境下,思考与交流是真实的
未知教学法的作用和效果非常多样,除了能够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外,这种教学方法也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真实阅读为基础,对课文的感悟与思考就是真实的,交流与表达也就是发自内心的,呈现的一定是真实的样子。例如,在未知课例《桥》的教学中,一开始,学生的心就被抓紧了:山洪暴发,来势凶猛,一百多号人危在旦夕。他们能得救吗?临危不惧的村党支部书记的出现似乎给人以生的希望,他沉着应对,组织疏散,然而党员中发出了异样的声音,又让学生不由地为事态的发展而担心。村民们陆续通过了那“生命桥”,使学生的心顿时放宽了许多,可是老汉和被他拽出来的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生死未卜,又怎能不牵动着每一个学生的心?当结尾“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在屏幕上出现的一瞬间,教室里突然变得鸦雀无声,许多学生眼里都噙着泪水。他们为老汉父子俩感到痛心,更是被那无私而又高尚的精神打动了。在接下来的交流里,真情涌动,激情飞扬,文思如泉,妙语连珠……
在未知情境下的探究、猜想、预测、推理、想象、估计、判断、体验、揣摩、假设、验证、分析、综合等思维训练与交流表达也无不都在真实地发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碰撞,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则在生成的课堂中不断生长。
三、在未知情境下,问题的提出是真实的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会提问,才会学习。带着问题学习,学习才有的放矢。所以问题意识要从小培养,要真培养。有的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熟知课文内容的课题提出问题,对学生提的一些假问题竟然还大加赞赏,那就不是真实的样态。真实问题的提出,应该是在学生真想知道、真有疑惑、真不懂的基础上进行质疑,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培养才是真实的、有效的。例如,《把信任交给朋友》一课,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这个朋友是谁?”“是谁把信任交给朋友?”“信任是指什么?”“一般都说信任朋友,为什么这里说把信任交给朋友?”等,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课文内容未知的状态下提出的,是确实想弄清楚的,是真问题,带着这些真问题学课文,结果也是真实有效的。再如,《机智善良的山羊一家》一课,教师引导学生默读大灰狼撞镜子的那一小节后质疑,学生在后面课文内容未知的情境下提出的不懂的或有疑惑的诸多问题,条条都是真问题,题题都是后续学习的动力源。
四、在未知情境下,自主、合作、探究是真实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好多年,但实践中,关于有的课假自主学习、假小组合作、假探究等话语还是经常会听说,一方面说明有的教师教育理念更新得慢;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些好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起来还是有难度的。然而在未知课堂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真实存在,而且逐渐成为主流。未知教学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借助未知情境引导学生不断探究未知领域的过程。它打破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把获得知识的过程,視为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一种回归,变成求知者不断尝试探索的体验历程。未知性使学生靠“守株待兔式”学习获取知识已不可能,相反,它会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之主动积极地探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自主地学习。在未知课堂里,学习已不只是个体的行为,学生会共同关注有待探究的内容,合作讨论,彼此交流,在智慧碰撞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结论。
例如,《机智善良的山羊一家》一课的教学,在未知情境下,鼓励学生合作讨论援救山羊小白的“万全之策”,场面热烈,妙法频出,创造性思维插上了翅膀在教室里飞翔。
总之,未知教学法从改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入手,通过创设未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将“被动接受知识”真正变为“主动探究获取知识”,使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真正得到落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使每一个学习活动真实地发生,使儿童的语文素养在情趣、情境中真实地生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实验小学(224000)
兴趣从何而来?未知教学法用激发好奇心的办法来调动学习兴趣是一种有效的尝试,因为好奇心人人都有,面对未知的世界,儿童的好奇心尤其强烈。美国心理学家斯奇卡列说:“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使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
未知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是教学内容的未知,其未知性正迎合了儿童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堂一开始,学生就会被老师创设的未知情境所吸引,又因为教学内容是分阶段逐渐呈现的,所以学生学习了前面,对后面的学习内容又是未知的,这一个又一个未知情境就会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使其整堂课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为教师有效地实施教学提供了可能。
一、在未知情境下,文本阅读是真实的
未知教学法引入小学语文课堂,这可以显著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很大程度提升课程的综合教学实效,不仅如此,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吸收很多学习方法和文本分析的技巧,会让学生的学科能力和语文素养得到良好构建。
教学内容的未知是未知教学法的基本特征,为了体现未知性,课文往往要在课本以外挑选,有的是从其他版本的教材中精选出来的;有的是从各种最新出版物中搜集来的;有的则是根据教学目标自创自编的……不仅文质兼美,而且内容鲜活,能吸引儿童阅读。其次,教学内容是分阶段渐次呈现的,一环扣一环,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欲罢不能。第三,教学内容呈现的形式是多样化的,例如,未知课例《小抄写员》是通过文字呈现的,《蚂蚁和西瓜》是通过图画呈现的,《小木偶的故事》主要是通过录音呈现的,《有趣的象形字》是通过动画视频呈现的,《机智善良的山羊一家》是通过文字和录音综合呈现的等。鲜活的内容、丰富的呈现形式、一步步探究未知的好奇心……无不牢牢抓住学生的心,使其深入地阅读,用心地体验,真实地对话。
二、在未知情境下,思考与交流是真实的
未知教学法的作用和效果非常多样,除了能够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外,这种教学方法也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真实阅读为基础,对课文的感悟与思考就是真实的,交流与表达也就是发自内心的,呈现的一定是真实的样子。例如,在未知课例《桥》的教学中,一开始,学生的心就被抓紧了:山洪暴发,来势凶猛,一百多号人危在旦夕。他们能得救吗?临危不惧的村党支部书记的出现似乎给人以生的希望,他沉着应对,组织疏散,然而党员中发出了异样的声音,又让学生不由地为事态的发展而担心。村民们陆续通过了那“生命桥”,使学生的心顿时放宽了许多,可是老汉和被他拽出来的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生死未卜,又怎能不牵动着每一个学生的心?当结尾“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在屏幕上出现的一瞬间,教室里突然变得鸦雀无声,许多学生眼里都噙着泪水。他们为老汉父子俩感到痛心,更是被那无私而又高尚的精神打动了。在接下来的交流里,真情涌动,激情飞扬,文思如泉,妙语连珠……
在未知情境下的探究、猜想、预测、推理、想象、估计、判断、体验、揣摩、假设、验证、分析、综合等思维训练与交流表达也无不都在真实地发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碰撞,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则在生成的课堂中不断生长。
三、在未知情境下,问题的提出是真实的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会提问,才会学习。带着问题学习,学习才有的放矢。所以问题意识要从小培养,要真培养。有的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熟知课文内容的课题提出问题,对学生提的一些假问题竟然还大加赞赏,那就不是真实的样态。真实问题的提出,应该是在学生真想知道、真有疑惑、真不懂的基础上进行质疑,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培养才是真实的、有效的。例如,《把信任交给朋友》一课,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这个朋友是谁?”“是谁把信任交给朋友?”“信任是指什么?”“一般都说信任朋友,为什么这里说把信任交给朋友?”等,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课文内容未知的状态下提出的,是确实想弄清楚的,是真问题,带着这些真问题学课文,结果也是真实有效的。再如,《机智善良的山羊一家》一课,教师引导学生默读大灰狼撞镜子的那一小节后质疑,学生在后面课文内容未知的情境下提出的不懂的或有疑惑的诸多问题,条条都是真问题,题题都是后续学习的动力源。
四、在未知情境下,自主、合作、探究是真实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好多年,但实践中,关于有的课假自主学习、假小组合作、假探究等话语还是经常会听说,一方面说明有的教师教育理念更新得慢;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些好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起来还是有难度的。然而在未知课堂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真实存在,而且逐渐成为主流。未知教学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借助未知情境引导学生不断探究未知领域的过程。它打破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把获得知识的过程,視为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一种回归,变成求知者不断尝试探索的体验历程。未知性使学生靠“守株待兔式”学习获取知识已不可能,相反,它会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之主动积极地探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自主地学习。在未知课堂里,学习已不只是个体的行为,学生会共同关注有待探究的内容,合作讨论,彼此交流,在智慧碰撞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结论。
例如,《机智善良的山羊一家》一课的教学,在未知情境下,鼓励学生合作讨论援救山羊小白的“万全之策”,场面热烈,妙法频出,创造性思维插上了翅膀在教室里飞翔。
总之,未知教学法从改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入手,通过创设未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将“被动接受知识”真正变为“主动探究获取知识”,使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真正得到落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使每一个学习活动真实地发生,使儿童的语文素养在情趣、情境中真实地生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实验小学(2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