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在现代家庭隔代教育、独生子女居多的现状下,我们的孩子大都是全家的“小太阳”,他们的生活总是被家长们包办代替得太多,在家长们爱的“呵护”下,大多数幼儿的自理能力、独立能力都较为薄弱。而幼儿时期是培养意识、发展思维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不仅有助于幼儿提升自我服务能力,也有助于幼儿独立意识的发展,提升幼儿的社会适应性,形成完善的人格。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教育名言:“不能总是牵着他的手走路,而是还要让他独立行走。”幼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重要意义,在一日生活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通过提升和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和意识的过程把幼儿自我服务的行为内化为自觉行动,使幼儿能够主动地为自己和他人进行服务。在大班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经历了“观察搜集信息与证据”-“分析信息,寻找标准”-“展开教育决策”-“调整与反思”四个螺旋递进的步骤。
二、案例实录
案例一:(实施前幼儿自理能力的现状)
场景:“老师,我的包装袋不会打开。”“老师,我不会自己叠衣服。” “老师,我不知道鞋子怎么穿。”“老师,这里的筷子没有了。”……上述这些话语总是充斥在我们耳边,幼儿每天都会遇到很多类似的问题
教师的反思:在这些经常被提出的求助问题中,我们发现幼儿的动手能力较为薄弱,在家长的呵护下他们还不能够独立完成自理的任务,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请教师帮忙解决。他们总是被动等待着“被服务”,经常甩手等着一切就绪,做一个被动的接受者,享受长辈的“包办”,缺乏处理问题的主动性和愿意尝试的胆量。
案例二:(实施后幼儿自理能力的水平)
场景:以往我们的幼儿在喝牛奶、午饭进餐时都会被动为自己添饭,有的幼儿一开始很不熟练地将饭慢慢盛到碗中,动作缓慢且笨拙。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与观察,幼儿添饭、倒牛奶的动作越来越熟练。自己添饭后幼儿每天的饭量都比教师分餐时大一些,就连以前不怎么爱吃饭的熙远、妞妞也开始自己添饭,饭吃得比以前香。
教师的反思:从“被服务”到“自理服务”,幼儿特别期待。一开始由于经验的缺乏,幼儿动作虽然有些笨拙,但是后期在教师示范和指导下能够逐渐从原来的慌乱开始慢慢适应,渐入佳境。幼儿在过程中也进行了探索学习,他们学会使用平时不常使用的大勺子,学会手眼协调地控制好力度来将饭盛进碗中。自己添饭的活动还能够让幼儿获得动作技能发展,特别是手的精细动作发展。
(一)搜集幼儿的信息,分析信息寻找评价标准
生活中蕴涵着许多教育契机,教师需要善于发现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努力做到一日生活皆课程。我们的孩子经常在班级中和我们说:“老师,我想做椅子管理员给小椅子排好队。”“老师,我今天想发盘子、发筷子。”“老师,今天的篓子我来拿吧。”……每当班级需要有人为大家服务的时候,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想要为他人提供帮助。通过上述的现象我们发现幼儿非常想要自我服务,有迫切的需求。在捕捉到了幼儿有想要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需求时,教师开始寻找标准进行思考和研究。我们查阅了《学前儿童观察评价量表(COR)评分标准》(美国高瞻课程的评价标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以及创造性课程、多彩光谱灯等多种评价体系,并总结如下。
《学前儿童观察评价量表(COR)评分标准》将幼儿自理水平的发展主要分为7个级别:级别0,幼儿表达基本的身体需求;级别1,幼儿喂自己吃用手指就能拿起的食物;级别2:幼儿说出身体的基本组成部分;级别3,幼儿在帮助下完成一项自理任务;级别4,幼儿独立完成一个自理任务;级别5,幼儿做一个有利于健康的选择,并解释这样做的益处;级别6,幼儿能解释安全规则背后的原因;级别7,幼儿解释如何以及为何人们必须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多彩光谱的幼儿发展序列的内容中提出孩子要“能够照顾自己的健康”,评价标准为:(1)只要偶尔提醒,他可以自己做好一些事情;(2)不需大人提醒,便能运用自理能力,也能分担工作;(3)了解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及其在健康生活中的作用。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中提到幼儿应该能够管理和爱护教师的环境和器材。
《指南》在健康领域中提出幼儿需要有“生活自理能力和健康习惯”,在社会领域里提出幼儿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要“尊重为大家提供服务的人,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能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所接受的任务”“具有初步的归属感”“愿意为集体做事,为集体的成绩感到高兴”。
这些标准在我们提升幼儿自理能力上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为我们更好制订适宜的教育目标提供了理论依据,做到基于证据和标准来制订教育决策。
我们通过长时间的观察跟踪,发现幼儿处于不同层次的自理能力发展水平,一开始,有部分幼儿还不能够完成自理任务,还需要在教师的提醒和帮助下完成一项自理任务,因此我们制订的目标是幼儿能够逐渐独立完成自理任务。
(二)制订发展幼兒自理能力的目标,进行教育决策
1.结合一日常规,渗透自我服务意识培养。
幼儿园一日生活和班级常规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有很多让幼儿进行自我服务的机会,这需要教师能够挖掘一日课程中的教育资源,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高效的执行力。
在我们的班级中,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筛选需要自我服务以及为他人服务的环节有哪些,让幼儿真正作为班级的主人去决策每一件事情,通过讨论让幼儿学会接受别人的意见并大胆讲述自己的理由。我们的讨论从一开始尽可能详尽地罗列到共同投票筛选,最终确定了需要服务的主要工作岗位是“椅子管理员”“午餐管理员”“电灯管理员”,大家还商议选出管理员。通过此次讨论商议,幼儿明确了有些事情自己做好即可,有些事情是需要他人给集体做贡献的。在这样的讨论过程中,幼儿更加具有责任意识,他们还能够想到采用轮流的方式轮换值日生岗位,按照抽签的方式轮流上岗。同时,他们学会迁移自己的已有经验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每一位幼儿体验到为同伴服务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除此之外,新学期开学伊始我们就倡议动员幼儿参与到自我服务的过程中,打破以前教师准备班级打扫和布置的准备工作,而是让他们一起参与校园的收拾、清洁,从而在清理打扫的过程中,更好地体味成长的过程,感受劳动的意义,理解成人的不易,明白合作的力量。
在以往新学期开学的准备中,幼儿园及班级的收拾整理、规划布局都是由教师完成,幼儿只需享受、接受整齐洁净的校园环境、丰富多样的游戏区域,他们得到了一个无须付出的美好结果。而师幼共同整理班级环境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幼儿带上劳动工具跟教师一起打扫假期洒落尘埃的幼儿园、规划班级的物品布局,让幼儿以更加珍惜的心态迎接新的一年、新的学习生活。教师和幼儿一起参与园所的收拾、清洁可以让幼儿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服务意识,这样的做法是提升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过程性产物。
2.创设班级环境,熏陶自我服务意识。
此外,我们利用教室环境进行熏陶,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自我服务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我们在教室的墙面上布置幼儿自主服务的活动主题墙,还在区域布置幼儿自己做事的图片。在进行角色游戏时,让幼儿给娃娃系鞋带、穿衣服、擦嘴巴、穿衣服;在美工区整理的时候,让幼儿自己练习擦桌子、整理垃圾,进一步巩固幼儿平时所掌握的自我服务的技能。让幼儿通过区域环境来多方位体验自我意识的重要性。通过观察、模仿、练习,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有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才能让幼儿坚持养成自我服务的习惯。教师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家长园地、主题墙面内容展示等多种形式,向家长积极地宣传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性。通过多渠道的沟通我们及时地向家长展示了幼儿劳动的能力和情况,让家长们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有能力的主动学习者,同时也向家长积极地介绍一些科学实用的教育理论与方法,让家长明白自我服务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倡议家长在家中也要给孩子创造自我服务的机会。经过持之以恒的家园合作,培养幼儿多项自理能力的活动都得以顺利开展。家长们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孩子的成长,他们都反映孩子在家里不仅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会主动要求为家庭做贡献,在家中帮助成人打扫,非常愿意尝试学习不同的家务。
(三)放慢脚步静待花开,反思调整计划
幼儿会细心地观察与模仿各种行为,探索和验证何种方式更为合适,通过多次的尝试一失败一再尝试的循环过程一步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成人应该一起放慢脚步,静待花开,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提升自我服务能力。成人可以放慢自己的脚步,蹲下自己的身子,解放自己的双手,去观察孩子、理解孩子、倾听孩子内心的独自,让幼儿自己动手,用自己的力量为家庭、班级、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从而更为从容地在自我服務的过程中习得各种行为能力。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会反思回顾计划是否合适,与幼儿集体或个体进行及时的沟通,跟进观察了解实际开展情况,反思出现的问题,教师之间也经常分享交流,各抒己见,通过各方的力量不断“锤炼”出最为适宜的计划。
结语
“播种行为,收获成长”,培养幼儿的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对幼儿具有深远影响,能够让他们终身受益。我们应当让幼儿从成人的“爱心”下解放出来,给他们创造出更多自理的机会,让我们的“小太阳”自己发出熠熠夺目的光辉。
在现代家庭隔代教育、独生子女居多的现状下,我们的孩子大都是全家的“小太阳”,他们的生活总是被家长们包办代替得太多,在家长们爱的“呵护”下,大多数幼儿的自理能力、独立能力都较为薄弱。而幼儿时期是培养意识、发展思维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不仅有助于幼儿提升自我服务能力,也有助于幼儿独立意识的发展,提升幼儿的社会适应性,形成完善的人格。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教育名言:“不能总是牵着他的手走路,而是还要让他独立行走。”幼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重要意义,在一日生活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通过提升和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和意识的过程把幼儿自我服务的行为内化为自觉行动,使幼儿能够主动地为自己和他人进行服务。在大班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经历了“观察搜集信息与证据”-“分析信息,寻找标准”-“展开教育决策”-“调整与反思”四个螺旋递进的步骤。
二、案例实录
案例一:(实施前幼儿自理能力的现状)
场景:“老师,我的包装袋不会打开。”“老师,我不会自己叠衣服。” “老师,我不知道鞋子怎么穿。”“老师,这里的筷子没有了。”……上述这些话语总是充斥在我们耳边,幼儿每天都会遇到很多类似的问题
教师的反思:在这些经常被提出的求助问题中,我们发现幼儿的动手能力较为薄弱,在家长的呵护下他们还不能够独立完成自理的任务,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请教师帮忙解决。他们总是被动等待着“被服务”,经常甩手等着一切就绪,做一个被动的接受者,享受长辈的“包办”,缺乏处理问题的主动性和愿意尝试的胆量。
案例二:(实施后幼儿自理能力的水平)
场景:以往我们的幼儿在喝牛奶、午饭进餐时都会被动为自己添饭,有的幼儿一开始很不熟练地将饭慢慢盛到碗中,动作缓慢且笨拙。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与观察,幼儿添饭、倒牛奶的动作越来越熟练。自己添饭后幼儿每天的饭量都比教师分餐时大一些,就连以前不怎么爱吃饭的熙远、妞妞也开始自己添饭,饭吃得比以前香。
教师的反思:从“被服务”到“自理服务”,幼儿特别期待。一开始由于经验的缺乏,幼儿动作虽然有些笨拙,但是后期在教师示范和指导下能够逐渐从原来的慌乱开始慢慢适应,渐入佳境。幼儿在过程中也进行了探索学习,他们学会使用平时不常使用的大勺子,学会手眼协调地控制好力度来将饭盛进碗中。自己添饭的活动还能够让幼儿获得动作技能发展,特别是手的精细动作发展。
(一)搜集幼儿的信息,分析信息寻找评价标准
生活中蕴涵着许多教育契机,教师需要善于发现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努力做到一日生活皆课程。我们的孩子经常在班级中和我们说:“老师,我想做椅子管理员给小椅子排好队。”“老师,我今天想发盘子、发筷子。”“老师,今天的篓子我来拿吧。”……每当班级需要有人为大家服务的时候,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想要为他人提供帮助。通过上述的现象我们发现幼儿非常想要自我服务,有迫切的需求。在捕捉到了幼儿有想要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需求时,教师开始寻找标准进行思考和研究。我们查阅了《学前儿童观察评价量表(COR)评分标准》(美国高瞻课程的评价标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以及创造性课程、多彩光谱灯等多种评价体系,并总结如下。
《学前儿童观察评价量表(COR)评分标准》将幼儿自理水平的发展主要分为7个级别:级别0,幼儿表达基本的身体需求;级别1,幼儿喂自己吃用手指就能拿起的食物;级别2:幼儿说出身体的基本组成部分;级别3,幼儿在帮助下完成一项自理任务;级别4,幼儿独立完成一个自理任务;级别5,幼儿做一个有利于健康的选择,并解释这样做的益处;级别6,幼儿能解释安全规则背后的原因;级别7,幼儿解释如何以及为何人们必须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多彩光谱的幼儿发展序列的内容中提出孩子要“能够照顾自己的健康”,评价标准为:(1)只要偶尔提醒,他可以自己做好一些事情;(2)不需大人提醒,便能运用自理能力,也能分担工作;(3)了解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及其在健康生活中的作用。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中提到幼儿应该能够管理和爱护教师的环境和器材。
《指南》在健康领域中提出幼儿需要有“生活自理能力和健康习惯”,在社会领域里提出幼儿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要“尊重为大家提供服务的人,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能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所接受的任务”“具有初步的归属感”“愿意为集体做事,为集体的成绩感到高兴”。
这些标准在我们提升幼儿自理能力上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为我们更好制订适宜的教育目标提供了理论依据,做到基于证据和标准来制订教育决策。
我们通过长时间的观察跟踪,发现幼儿处于不同层次的自理能力发展水平,一开始,有部分幼儿还不能够完成自理任务,还需要在教师的提醒和帮助下完成一项自理任务,因此我们制订的目标是幼儿能够逐渐独立完成自理任务。
(二)制订发展幼兒自理能力的目标,进行教育决策
1.结合一日常规,渗透自我服务意识培养。
幼儿园一日生活和班级常规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有很多让幼儿进行自我服务的机会,这需要教师能够挖掘一日课程中的教育资源,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高效的执行力。
在我们的班级中,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筛选需要自我服务以及为他人服务的环节有哪些,让幼儿真正作为班级的主人去决策每一件事情,通过讨论让幼儿学会接受别人的意见并大胆讲述自己的理由。我们的讨论从一开始尽可能详尽地罗列到共同投票筛选,最终确定了需要服务的主要工作岗位是“椅子管理员”“午餐管理员”“电灯管理员”,大家还商议选出管理员。通过此次讨论商议,幼儿明确了有些事情自己做好即可,有些事情是需要他人给集体做贡献的。在这样的讨论过程中,幼儿更加具有责任意识,他们还能够想到采用轮流的方式轮换值日生岗位,按照抽签的方式轮流上岗。同时,他们学会迁移自己的已有经验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每一位幼儿体验到为同伴服务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除此之外,新学期开学伊始我们就倡议动员幼儿参与到自我服务的过程中,打破以前教师准备班级打扫和布置的准备工作,而是让他们一起参与校园的收拾、清洁,从而在清理打扫的过程中,更好地体味成长的过程,感受劳动的意义,理解成人的不易,明白合作的力量。
在以往新学期开学的准备中,幼儿园及班级的收拾整理、规划布局都是由教师完成,幼儿只需享受、接受整齐洁净的校园环境、丰富多样的游戏区域,他们得到了一个无须付出的美好结果。而师幼共同整理班级环境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幼儿带上劳动工具跟教师一起打扫假期洒落尘埃的幼儿园、规划班级的物品布局,让幼儿以更加珍惜的心态迎接新的一年、新的学习生活。教师和幼儿一起参与园所的收拾、清洁可以让幼儿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服务意识,这样的做法是提升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过程性产物。
2.创设班级环境,熏陶自我服务意识。
此外,我们利用教室环境进行熏陶,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自我服务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我们在教室的墙面上布置幼儿自主服务的活动主题墙,还在区域布置幼儿自己做事的图片。在进行角色游戏时,让幼儿给娃娃系鞋带、穿衣服、擦嘴巴、穿衣服;在美工区整理的时候,让幼儿自己练习擦桌子、整理垃圾,进一步巩固幼儿平时所掌握的自我服务的技能。让幼儿通过区域环境来多方位体验自我意识的重要性。通过观察、模仿、练习,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有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才能让幼儿坚持养成自我服务的习惯。教师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家长园地、主题墙面内容展示等多种形式,向家长积极地宣传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性。通过多渠道的沟通我们及时地向家长展示了幼儿劳动的能力和情况,让家长们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有能力的主动学习者,同时也向家长积极地介绍一些科学实用的教育理论与方法,让家长明白自我服务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倡议家长在家中也要给孩子创造自我服务的机会。经过持之以恒的家园合作,培养幼儿多项自理能力的活动都得以顺利开展。家长们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孩子的成长,他们都反映孩子在家里不仅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会主动要求为家庭做贡献,在家中帮助成人打扫,非常愿意尝试学习不同的家务。
(三)放慢脚步静待花开,反思调整计划
幼儿会细心地观察与模仿各种行为,探索和验证何种方式更为合适,通过多次的尝试一失败一再尝试的循环过程一步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成人应该一起放慢脚步,静待花开,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提升自我服务能力。成人可以放慢自己的脚步,蹲下自己的身子,解放自己的双手,去观察孩子、理解孩子、倾听孩子内心的独自,让幼儿自己动手,用自己的力量为家庭、班级、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从而更为从容地在自我服務的过程中习得各种行为能力。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会反思回顾计划是否合适,与幼儿集体或个体进行及时的沟通,跟进观察了解实际开展情况,反思出现的问题,教师之间也经常分享交流,各抒己见,通过各方的力量不断“锤炼”出最为适宜的计划。
结语
“播种行为,收获成长”,培养幼儿的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对幼儿具有深远影响,能够让他们终身受益。我们应当让幼儿从成人的“爱心”下解放出来,给他们创造出更多自理的机会,让我们的“小太阳”自己发出熠熠夺目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