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用语言的声音形象来表达文章思想情感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对促进学生理解文本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我们经常见到的是一种快餐式的和流程展示式的课堂,特别是朗读教学,经常被简单化处理——文本朗读表面化,朗读技巧简单化,朗读形式单一化,朗读评价浅层化等现象,那么,怎样才能营造出书声琅琅的课堂氛围,让语文教学真正返璞归真呢?
一、把握朗读的情感基调
所谓有感情朗读就是要求学生们在朗读的过程中经过语言品味,体会到作者以及文本情感中的思想态度,并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来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但是,在平常的朗读中,把对文本的理解与自己的朗读割裂开来的现象并不少见,不利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要想读好课文,就要把握好课文朗读整体的情感基调,才能真正读的打动人心。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燕子》一课时,文章中的语言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以节奏明快,欣喜的基调展开朗读,以使学生从读中感受到作者在春天里看到燕子从南方赶来时那种欣喜的心情以及燕子的活泼机灵等特点;再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二泉映月》一课时,课文主要讲了阿炳悲催的经历,以及阿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文本内容,让学生以悲伤的基调展开朗读,通过读来让学生感受阿炳童年生活的悲惨,读出离开师傅以后生活的艱难,读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专注……就这样,有了准确的朗读情感基调作为基础,学生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就会显得更加透彻深刻。
苏教版语文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不同题材的文本内容的朗读基调也不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因文而异,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情感基调真情朗读,如此教学,在读中领悟,在读中升华,以读代讲,学生们对文本的理解自然走向了阅读的深处。
二、注重朗读技巧的指导
要想让学生们把课文读好,除了对朗读内容有一定的理解,还要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这些朗读技巧主要包括停顿,重音,语气,语调,节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等,只有当学生把握一定的朗读技巧之后,才能真正感受到饱满的语言质感与丰厚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再进一层。
如在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们爱你啊——中国》这首童诗的教学上,作为一首童诗,怎样才能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呢?单凭把诗句读通顺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能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这种朗读技巧主要表现在对童诗诗句的朗读上,首先是句与句之间的停顿,尤其是破折号后面的停顿,一定要让学生们把握好;其次是一些需要重读的词语“当”“啊”“我们爱你”“中国”等,再有就是文本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我国美好山河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时,要善于从语句的停顿,节奏的快慢,重音的体现以及感情的投入等方面引领学生反复诵读,鼓励学生在读中感悟,如此教学,不需要教师过多的讲解,学生们也可以自然从中感受到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需要指出的是学生们在朗读课文的时候,在朗读技巧的处理与把握上,教师无需刻意去说明,更不能把朗读的相关技巧以下定义或者概念式的教学强加于学生身上,而要引领学生在朗读中揣摩、感受、体会,如此教学,才能真正返璞归真,让学生在读中获得对童诗的全面理解与领悟,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采取多样形式的朗读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单一的朗读形式很容易削弱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其产生倦怠心理,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朗读效果。因此,在朗读形式的选择上,除了传统的个人读、齐读,还可以采取对读、领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朗读形式,以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朗读氛围,激发学生朗读的新鲜感,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长江之歌》一课时,这是一篇激情豪迈的诗歌,抒发了中华儿女对神州大地的热爱。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自由读,対读与齐读等相结合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由于文中的句子多数是以“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这样的句式组成,教学时,在学生把课文内容读通顺的基础上, 教师就可以采取师生对读与男女生対读的形式来引领学生们朗读课文,在读每个小节最后部分“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时候,教师则可以以齐读的形式来渲染气氛,如此教学,“分—合—分—合”的朗读形式不仅会给学生一种新鲜感与兴趣感,而且还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们阅读的积极性,起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配乐朗诵等形式来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读出诗歌的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朗读课文的形式有很多,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界限与规定,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选择出多样的朗读形式,以使学生始终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来投入朗读,真正在琅琅的读书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总之,朗读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内容,教师要重视朗读,为学生提供充足交流展示的平台,并注重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不断丰富学生的朗读形式,以使阅读教学真正返璞归真,显示出其独特的教学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汴塘镇半楼小学(221134)
一、把握朗读的情感基调
所谓有感情朗读就是要求学生们在朗读的过程中经过语言品味,体会到作者以及文本情感中的思想态度,并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来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但是,在平常的朗读中,把对文本的理解与自己的朗读割裂开来的现象并不少见,不利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要想读好课文,就要把握好课文朗读整体的情感基调,才能真正读的打动人心。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燕子》一课时,文章中的语言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以节奏明快,欣喜的基调展开朗读,以使学生从读中感受到作者在春天里看到燕子从南方赶来时那种欣喜的心情以及燕子的活泼机灵等特点;再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二泉映月》一课时,课文主要讲了阿炳悲催的经历,以及阿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文本内容,让学生以悲伤的基调展开朗读,通过读来让学生感受阿炳童年生活的悲惨,读出离开师傅以后生活的艱难,读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专注……就这样,有了准确的朗读情感基调作为基础,学生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就会显得更加透彻深刻。
苏教版语文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不同题材的文本内容的朗读基调也不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因文而异,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情感基调真情朗读,如此教学,在读中领悟,在读中升华,以读代讲,学生们对文本的理解自然走向了阅读的深处。
二、注重朗读技巧的指导
要想让学生们把课文读好,除了对朗读内容有一定的理解,还要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这些朗读技巧主要包括停顿,重音,语气,语调,节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等,只有当学生把握一定的朗读技巧之后,才能真正感受到饱满的语言质感与丰厚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再进一层。
如在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们爱你啊——中国》这首童诗的教学上,作为一首童诗,怎样才能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呢?单凭把诗句读通顺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能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这种朗读技巧主要表现在对童诗诗句的朗读上,首先是句与句之间的停顿,尤其是破折号后面的停顿,一定要让学生们把握好;其次是一些需要重读的词语“当”“啊”“我们爱你”“中国”等,再有就是文本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我国美好山河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时,要善于从语句的停顿,节奏的快慢,重音的体现以及感情的投入等方面引领学生反复诵读,鼓励学生在读中感悟,如此教学,不需要教师过多的讲解,学生们也可以自然从中感受到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需要指出的是学生们在朗读课文的时候,在朗读技巧的处理与把握上,教师无需刻意去说明,更不能把朗读的相关技巧以下定义或者概念式的教学强加于学生身上,而要引领学生在朗读中揣摩、感受、体会,如此教学,才能真正返璞归真,让学生在读中获得对童诗的全面理解与领悟,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采取多样形式的朗读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单一的朗读形式很容易削弱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其产生倦怠心理,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朗读效果。因此,在朗读形式的选择上,除了传统的个人读、齐读,还可以采取对读、领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朗读形式,以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朗读氛围,激发学生朗读的新鲜感,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长江之歌》一课时,这是一篇激情豪迈的诗歌,抒发了中华儿女对神州大地的热爱。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自由读,対读与齐读等相结合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由于文中的句子多数是以“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这样的句式组成,教学时,在学生把课文内容读通顺的基础上, 教师就可以采取师生对读与男女生対读的形式来引领学生们朗读课文,在读每个小节最后部分“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时候,教师则可以以齐读的形式来渲染气氛,如此教学,“分—合—分—合”的朗读形式不仅会给学生一种新鲜感与兴趣感,而且还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们阅读的积极性,起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配乐朗诵等形式来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读出诗歌的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朗读课文的形式有很多,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界限与规定,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选择出多样的朗读形式,以使学生始终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来投入朗读,真正在琅琅的读书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总之,朗读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内容,教师要重视朗读,为学生提供充足交流展示的平台,并注重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不断丰富学生的朗读形式,以使阅读教学真正返璞归真,显示出其独特的教学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汴塘镇半楼小学(22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