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中韩两国龙泉青瓷发展的历史脉络着手,结合两地历史记录中呈现出的文化背景及地域特征,对中国龙泉窑系及韩国高丽青瓷的器型进行对比分析找到它们之间的异同。
关键词:高丽青瓷;龙泉青瓷;造型;比较
从高丽青瓷的考古古文物中发现,高丽青瓷的种类与我国龙泉青瓷的种类十分接近,主要也是一些日常生活用器,如碗、盘、瓶、壶香炉、雕塑等,其中碗、盘的生产数量居多,斗笠形、弧腹形、敛口形、撇口形、折腰形、花口形、卧足形等形状的碗都有记载。各种形状的瓷瓶也在高丽青瓷中大量出现,常见的有梅瓶、棒槌瓶、玉壶春瓶、净水瓶、长颈瓶等。反映了当时两国窑业生产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有很多共通之处。本文选取了两种青瓷中都比较常见,且能够充分代表各自造型特点的几种器形进行重点比较分析,以期发现两种青瓷的异同及其关系和历史背景。
1 龙泉青瓷与高丽青瓷中碗的造型特色与异同
碗的造型一般是以碗壁线条的形状来分类的,通常在韩国称为大盘。龙泉青瓷历史中主要碗的类型有“斗笠碗”、“花口碗”、“阳刻扇纹碗”、“钵”等。9-10世纪越窑青瓷中可以看到“斗笠碗”,大部分圈足为玉璧底。这样的斗笠型碗,在高丽9世纪就出现,一直到12世纪。在龙泉也在差不多的时期出现此类造型,一直延续到13世纪。这样的斗笠碗主要是用来喝茶,是中国盛行茶文化的时期。南宋时期的花口碗的口沿部分以花瓣的形状雕刻,故称“花口”,此外也叫“葵口、梅口”等。碗壁比起斗笠碗呈饱满的线条,整体造型相似。高丽也有这种造型的碗,叫花型大盘,主要在十二世纪多见,出现的时期与龙泉相近。北宋时期的阳刻扇纹碗,碗壁线条饱满,内底面窄而深,这样的碗的造型在高丽十二世纪青瓷中也有出现过。
通过龙泉青瓷与高丽青瓷中“碗”的器型对比发现,其相同点为:两地“斗笠碗”早期均为喝茶所用,其内底面窄而浅,碗壁呈一直线,应与其容量及散热有关。此外,其他如花口碗、阳刻扇纹碗、钵等均在两地出现。其不同点为:同款碗的造型在两地出产时间均不相同,多数碗型较早出现于龙泉窑,也有部分较早出现于高丽,因此可见我国龙泉窑青瓷与高丽青瓷交流密切,技术与审美相互影响。
2 龙泉青瓷与高丽青瓷中盘的造型特色与异同
盘也叫“皿”、“碟”。主要用作食器,内底面宽且浅的造型器皿。龙泉开始生产盘,是在12世纪。高丽也是差不多的时期开始大量生产。
龙泉的青瓷盘主要为折沿盘,口沿部分水平折向外。主要装饰在口沿部分及盘底内侧,釉色淡青,质感清雅润泽。在高丽,花型盘的出现是在12世纪。与龙泉的花型盘有差别。最初的高丽青瓷花型盘不是在折沿后做装饰,而是在盘壁直接做花型装饰,而造型较深,在内底面做做任何纹样装。13-14世纪龙泉青瓷盘与高丽青瓷盘均为棱角盘。龙泉的为八角盘,高丽的为六角盘。老年股权的八角盘以折沿的形式,将口沿刻成八角型,内底面宽且浅,贴花装饰了裸胎云龙纹。釉料有较多冰裂,质地温润。高丽的六角盘盘壁分为六个立面,各面都有象嵌纹样装饰,内底面宽且深。
相较两者中的“盘”发现:龙泉青瓷盘多有折沿,且多在盘内做装饰,而高丽青瓷盘则在早期少有折沿,并没有在底部做装饰纹样,而在盘壁做和花纹装饰。因此龙泉青瓷盘相比高丽青瓷盘深度更深。
3 龙泉青瓷与高丽青瓷中罐的造型特色与异同
罐是指口沿较宽,造型呈桶状的容器。在韩国多称为壶,最初用陶来制,承装实物或物件进行搬运保管来用。罐的造型根据其用途有所不同,有带盖子的也有不带盖的,其造型种类也很多样。
龙泉青瓷罐中,最值得关注的造型种类是多管瓶。多管瓶也叫多管罐,口沿较宽且有盖子,口沿与圈足宽度相近,按照管的个数来更换其名,常称为多管瓶,也叫五管瓶、六管瓶等。这样的多管瓶是十世纪在龙泉开始出现,北宋时期盛行,到了南宋时期,多管消失,留下堆塑装饰开始流行。龙泉窑初期的青瓷罐的肩部有四个耳,口沿较窄且矮,釉仅施到腹部。北宋时期龙泉典型的青瓷五管瓶,罐的上半部为折腹造型,下半部装饰有莲瓣纹,圈足以外八较高,釉色呈褐绿色,可看出烧成不太成熟。南宋具有代表性的堆塑盘龙的有盖罐,上半部也呈折腹造型,下半部阳刻莲瓣纹做装饰,圈足宽且高,肩上盘有一条龙,龙面朝天空,造型自由细腻且华丽。元代时期的龙泉窑与前代截然不同。造型上,口沿宽,圈足窄,肩上丰满,主要以阳刻装饰,与此相似造型的高丽青瓷是在十二世纪出现。
高丽青瓷的罐与龙泉青瓷的罐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特征,几乎没有重叠的造型。高丽以精确的云鹤象嵌纹装饰为主,龙泉以多管瓶及堆塑罐为主。这也是由于两地各自的釉料特点所决定。
4 龙泉青瓷与高丽青瓷中瓶的造型特色与异同
龙泉青瓷瓶的造型种类很多。南宋时期是龙泉青瓷瓶的种类最多样的时期。这一时期,梅瓶、堆塑瓶、瓜形瓶、长颈瓶等最多,其中出土最多的为梅瓶。梅瓶是用来承装酒的器皿,所以偶尔会有用作酒杯的盖子流传下来,青瓷居多。
龙泉窑的梅瓶与高丽的梅瓶在造型及盖子的样式中有明显的相似。十世纪高丽青瓷的造型与龙泉窑梅瓶很相似,底部变窄,而到了十二十三世纪,高丽的青瓷梅瓶开始有腰变窄,再到圈足变宽,造型显得更加优雅袖长。此为高丽青瓷逐渐发展为自己独有特色的证据。南宋时期龙泉窑开始出现瓜形瓶,此种造型也叫瓜棱形,虽然不能确定正确的用途,可从底面形状中可以看出应该是挂在墙面或者马、人身上,起到更稳定减少晃动而设计,可推测为是用来外出携带使用的瓶子。高丽出现以瓜楞形装饰的瓶是在十二世纪。口沿都是以喇叭花型向外展开,瓶颈窄而长,以两三根绕绳装饰,瓶体以瓜形装饰,底部都以扇形纹雕刻八字向外展开,极为华丽。龙泉窑与高丽的瓜形瓶在差不多的时期出发,但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造型及装饰特点。
高丽的净瓶造型,较为修长,腹部下半部分较为饱满。出现时期为十一世纪,比龙泉窑早了约200年。高丽的净瓶主要为无纹或印刻装饰。高丽也应用了许多葫芦形。主要在执壶与瓶中多件。高丽青瓷的葫芦瓶是从12世纪开始出现,造型袖长,瓶身上面的球相对较小。
中国的玉壶春瓶,在韩国叫净瓶。主要承装水,在高丽也作为酒瓶使用。在龙泉的出现时期为十三世纪后半期在高丽为十二世纪初,比龙泉早了200年。可见这一时期,青瓷的影响也是相互的,并不是单向的。
参考文献
[1]雷国强,李震.宋元时期具有金银器造型风格特征的龙泉青瓷茶(酒)具考察(上)[J].东方收藏,2019(03):51-61.
[2]陈小俊,蓝岚.莲花纹样在龙泉青瓷中的应用以及审美意义[J].丽水学院学报,2019,41(01):60-63.
[3]沈其旺.中國龙泉青瓷创新工艺研究概述[J].艺术教育,2018(23):155-156.
[4]徐凯.谈南宋龙泉青瓷的制作风格与审美内涵[J].美术教育研究,2018(17):53.
关键词:高丽青瓷;龙泉青瓷;造型;比较
从高丽青瓷的考古古文物中发现,高丽青瓷的种类与我国龙泉青瓷的种类十分接近,主要也是一些日常生活用器,如碗、盘、瓶、壶香炉、雕塑等,其中碗、盘的生产数量居多,斗笠形、弧腹形、敛口形、撇口形、折腰形、花口形、卧足形等形状的碗都有记载。各种形状的瓷瓶也在高丽青瓷中大量出现,常见的有梅瓶、棒槌瓶、玉壶春瓶、净水瓶、长颈瓶等。反映了当时两国窑业生产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有很多共通之处。本文选取了两种青瓷中都比较常见,且能够充分代表各自造型特点的几种器形进行重点比较分析,以期发现两种青瓷的异同及其关系和历史背景。
1 龙泉青瓷与高丽青瓷中碗的造型特色与异同
碗的造型一般是以碗壁线条的形状来分类的,通常在韩国称为大盘。龙泉青瓷历史中主要碗的类型有“斗笠碗”、“花口碗”、“阳刻扇纹碗”、“钵”等。9-10世纪越窑青瓷中可以看到“斗笠碗”,大部分圈足为玉璧底。这样的斗笠型碗,在高丽9世纪就出现,一直到12世纪。在龙泉也在差不多的时期出现此类造型,一直延续到13世纪。这样的斗笠碗主要是用来喝茶,是中国盛行茶文化的时期。南宋时期的花口碗的口沿部分以花瓣的形状雕刻,故称“花口”,此外也叫“葵口、梅口”等。碗壁比起斗笠碗呈饱满的线条,整体造型相似。高丽也有这种造型的碗,叫花型大盘,主要在十二世纪多见,出现的时期与龙泉相近。北宋时期的阳刻扇纹碗,碗壁线条饱满,内底面窄而深,这样的碗的造型在高丽十二世纪青瓷中也有出现过。
通过龙泉青瓷与高丽青瓷中“碗”的器型对比发现,其相同点为:两地“斗笠碗”早期均为喝茶所用,其内底面窄而浅,碗壁呈一直线,应与其容量及散热有关。此外,其他如花口碗、阳刻扇纹碗、钵等均在两地出现。其不同点为:同款碗的造型在两地出产时间均不相同,多数碗型较早出现于龙泉窑,也有部分较早出现于高丽,因此可见我国龙泉窑青瓷与高丽青瓷交流密切,技术与审美相互影响。
2 龙泉青瓷与高丽青瓷中盘的造型特色与异同
盘也叫“皿”、“碟”。主要用作食器,内底面宽且浅的造型器皿。龙泉开始生产盘,是在12世纪。高丽也是差不多的时期开始大量生产。
龙泉的青瓷盘主要为折沿盘,口沿部分水平折向外。主要装饰在口沿部分及盘底内侧,釉色淡青,质感清雅润泽。在高丽,花型盘的出现是在12世纪。与龙泉的花型盘有差别。最初的高丽青瓷花型盘不是在折沿后做装饰,而是在盘壁直接做花型装饰,而造型较深,在内底面做做任何纹样装。13-14世纪龙泉青瓷盘与高丽青瓷盘均为棱角盘。龙泉的为八角盘,高丽的为六角盘。老年股权的八角盘以折沿的形式,将口沿刻成八角型,内底面宽且浅,贴花装饰了裸胎云龙纹。釉料有较多冰裂,质地温润。高丽的六角盘盘壁分为六个立面,各面都有象嵌纹样装饰,内底面宽且深。
相较两者中的“盘”发现:龙泉青瓷盘多有折沿,且多在盘内做装饰,而高丽青瓷盘则在早期少有折沿,并没有在底部做装饰纹样,而在盘壁做和花纹装饰。因此龙泉青瓷盘相比高丽青瓷盘深度更深。
3 龙泉青瓷与高丽青瓷中罐的造型特色与异同
罐是指口沿较宽,造型呈桶状的容器。在韩国多称为壶,最初用陶来制,承装实物或物件进行搬运保管来用。罐的造型根据其用途有所不同,有带盖子的也有不带盖的,其造型种类也很多样。
龙泉青瓷罐中,最值得关注的造型种类是多管瓶。多管瓶也叫多管罐,口沿较宽且有盖子,口沿与圈足宽度相近,按照管的个数来更换其名,常称为多管瓶,也叫五管瓶、六管瓶等。这样的多管瓶是十世纪在龙泉开始出现,北宋时期盛行,到了南宋时期,多管消失,留下堆塑装饰开始流行。龙泉窑初期的青瓷罐的肩部有四个耳,口沿较窄且矮,釉仅施到腹部。北宋时期龙泉典型的青瓷五管瓶,罐的上半部为折腹造型,下半部装饰有莲瓣纹,圈足以外八较高,釉色呈褐绿色,可看出烧成不太成熟。南宋具有代表性的堆塑盘龙的有盖罐,上半部也呈折腹造型,下半部阳刻莲瓣纹做装饰,圈足宽且高,肩上盘有一条龙,龙面朝天空,造型自由细腻且华丽。元代时期的龙泉窑与前代截然不同。造型上,口沿宽,圈足窄,肩上丰满,主要以阳刻装饰,与此相似造型的高丽青瓷是在十二世纪出现。
高丽青瓷的罐与龙泉青瓷的罐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特征,几乎没有重叠的造型。高丽以精确的云鹤象嵌纹装饰为主,龙泉以多管瓶及堆塑罐为主。这也是由于两地各自的釉料特点所决定。
4 龙泉青瓷与高丽青瓷中瓶的造型特色与异同
龙泉青瓷瓶的造型种类很多。南宋时期是龙泉青瓷瓶的种类最多样的时期。这一时期,梅瓶、堆塑瓶、瓜形瓶、长颈瓶等最多,其中出土最多的为梅瓶。梅瓶是用来承装酒的器皿,所以偶尔会有用作酒杯的盖子流传下来,青瓷居多。
龙泉窑的梅瓶与高丽的梅瓶在造型及盖子的样式中有明显的相似。十世纪高丽青瓷的造型与龙泉窑梅瓶很相似,底部变窄,而到了十二十三世纪,高丽的青瓷梅瓶开始有腰变窄,再到圈足变宽,造型显得更加优雅袖长。此为高丽青瓷逐渐发展为自己独有特色的证据。南宋时期龙泉窑开始出现瓜形瓶,此种造型也叫瓜棱形,虽然不能确定正确的用途,可从底面形状中可以看出应该是挂在墙面或者马、人身上,起到更稳定减少晃动而设计,可推测为是用来外出携带使用的瓶子。高丽出现以瓜楞形装饰的瓶是在十二世纪。口沿都是以喇叭花型向外展开,瓶颈窄而长,以两三根绕绳装饰,瓶体以瓜形装饰,底部都以扇形纹雕刻八字向外展开,极为华丽。龙泉窑与高丽的瓜形瓶在差不多的时期出发,但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造型及装饰特点。
高丽的净瓶造型,较为修长,腹部下半部分较为饱满。出现时期为十一世纪,比龙泉窑早了约200年。高丽的净瓶主要为无纹或印刻装饰。高丽也应用了许多葫芦形。主要在执壶与瓶中多件。高丽青瓷的葫芦瓶是从12世纪开始出现,造型袖长,瓶身上面的球相对较小。
中国的玉壶春瓶,在韩国叫净瓶。主要承装水,在高丽也作为酒瓶使用。在龙泉的出现时期为十三世纪后半期在高丽为十二世纪初,比龙泉早了200年。可见这一时期,青瓷的影响也是相互的,并不是单向的。
参考文献
[1]雷国强,李震.宋元时期具有金银器造型风格特征的龙泉青瓷茶(酒)具考察(上)[J].东方收藏,2019(03):51-61.
[2]陈小俊,蓝岚.莲花纹样在龙泉青瓷中的应用以及审美意义[J].丽水学院学报,2019,41(01):60-63.
[3]沈其旺.中國龙泉青瓷创新工艺研究概述[J].艺术教育,2018(23):155-156.
[4]徐凯.谈南宋龙泉青瓷的制作风格与审美内涵[J].美术教育研究,2018(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