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高校扩招,国家放宽高职院校的招生政策,高职院校招生人数逐年递增。希望高职院校能培养更多的高技术性型人才,以满足我国高速发展的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崛起,造成了学生扎堆现象。受到良好就业前景的驱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高职校门,学习计算机专业相关知识。据相关调查,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专业对口就业率远低于预期,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未来就业可能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
关键词:高职;程序设计;教学效果
1 程序设计类课程成为热门的原因
1.1 严峻的就业压力
我国每年有800万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质量却逐年下降。目前,行业扎堆现象普遍,有些职位长期空缺,有些职位门庭若市。如近年来大数据行业一夜之间成为热门行业。由于其专业性强,只招收技术型人才,因此具有极高的专业对口性。本科学校纷纷开设与大数据相关的专业课程,尽管有的条件不完备,高职院校也不甘落后。
1.2 良好的就业前景
对专业性要求严格的同时又有着巨大的市场空缺,导致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选择程大数据等相关专业。需求量大、待遇好、发展前景好成为许多学生选择专业的主要原因。相比于我国其他专业的巨大竞争,高职大数据相关专业的学生只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在紧张的职业竞争中就有一席之地。
1.3 大数据专业技术需求
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带来一场技术革命,更给人类带来一场认知与思维革命,而程序设计类课程在大数据相关专业中占据及其重要的位置,高职类院校学生由于数学基础相对薄弱,会更多偏向于工具的使用,如数据清洗、数据存储以及数据可视化等相关工具的使用。传统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新的需求,我们需要探索出如何提升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去适应大数据时代需求。
2 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理论与操作问题
高职院校旨在培养技术型人才,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操作缺乏重视,有的学校重理论、轻操作,学生缺乏动手能力。高职院校普遍采取三年制,快节奏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实践技能操作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矛盾主要表现为学生对理论课学习缺乏重视,实践课无从下手。
2.2 学生学习态度问题
一方面,理论学习过程中,课堂纪律差,学生上课玩手机,睡觉,逃学、旷课成为常态,学习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学生的基础不同,对问题的理解和接受速度也不同,给课程讲解造成了很大困难。
2.3 学生基础问题
高职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远不如本科生,学习能力较差,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高职程序设计类专业对学生个人能力的要求很高,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要求学生具备快速的计算能力、反应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而这些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练习。
3 造成问题的原因
3.1 高职学生来源问题
高职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都经历过中考或高考的失败。我国高职学生主要来源于普通高中高考和中职升高职。相比普通本科学生而言,高职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较低,在高中阶段,存在学习困难等各方面问题。这类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的过程中,同样存在高中或中专阶段的问题,对学习缺乏重视和兴趣。随着大学阶段对手机政策的放宽,学生有更多自主安排的时间,但学生缺乏自我管理意识,沉迷游戏,导致学业荒废。
3.2 程序设计类课程难度系数高
高职院校受到人才培养方向的影响,程序设计等相关课程较本科而言相对简单,但是,编程对学生的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耐心等提出了极为严苛的要求。职业院校学生基础薄弱、研究能力较差,大数据类专业课程难度大,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本中的内容一知半解,久而久之,丧失了学习专业课的信心。
3.3 理论知识缺乏运用
理论学习过程中,由理论转化为实践是一个极为困难的过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面对不理解的问题,仍然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只求应付考试,导致学生在知识运用过程中存在问题,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实际程序编写过程中,学生过度依赖课本、依赖教师,对自己编写的程序缺乏信心。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不能及时巩固,进而无法提升学习效率。
3.4 学校对学生的实践技能缺乏重视
学生不重视操作,也不会操作。对于高职程序设计基础类课程的知识掌握存在漏洞,知识衔接不紧密,普遍表现为不会操作、不敢操作和错误操作。实践课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且一个指导教师难以同时指导多名学生,学生存在浑水摸鱼的行为。
3.5 教材难度大、课程分布不合理
高职院校教材编写过程中,难度系数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理解的问题,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带来困扰。知识衔接不紧密,且经过寒暑假的休息,学生遗忘了大部分理论知识,新学期学习程序设计类课程时明显感觉到力不从心,课程与课程之间存在跳跃性。
4 提升教学效果的对策
4.1 人才分流
高校应重视学生的学习问题,加强课堂秩序建设。征求学生意愿,因材施教,为想学习但基础较差的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通过操作考试和理论考试,按照成绩将学生分成不同的阶段,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实行分别教育,理论基础好的同学加强实践操作培训,基础差的同学找到薄弱环节各个击破。在教育方法上实现突破,针对学生来源不同、基础不同,进行人才分流,让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有所收获,在一次又一次的成长中建立信心。针对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一对一辅导,针对性解决相关问题。
4.2 转变教学方式
高职教育应从教育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文化素养存在缺陷,学习过程中更应扬长避短。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技能,这是本科生所欠缺的方面。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地点从课堂转移到实训室,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实现网上授课,学生学习的同时能进行操作,避免了学习理论时不动脑思考的现象。设置问题,让学生利用学习过的知识解决问题,运用相关语言编写并运行程序,自己检测程序编写是否存在問题,评价程序运行的流畅性及运行效果。程序设计类课程的难度较大,教学过程中,应紧扣教材。教师讲解教材的过程中,针对跳跃性较大的地方详细讲解,通过备课解决课本跳跃性、难度系数大的问题。教师讲解是降低课本难度的有效方式。 4.3 重视基础
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学习需要全面掌握运算符、执行顺序、计算机语言基础等知识。针对学生基础较差的情况,回顾课堂以前学过的基础知识,提示学生程序编写过程中基础的语言、运算符号、编写规范和算法重要性,加强编写知识与基础知识的联系。对于需要记忆的内容,重点讲解,并让学生引起重视。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重点,针对基础知识中的重点问题展开讲解。
4.4 化整为零、复杂问题简单化
针对理论知识偏难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难点问题人为简化,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高职程序编写的重点在于学生主动编写计算机程序,并修复漏洞。学生只需明白漏洞产生的原因,明确Bug修改的方法即可,换言之,职业教育强调实用性。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学会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懂得具体操作才是关键。
4.5 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据调查显示,高职程序设计类专业90%的学生在入学时对自己的专业充满了兴趣和好奇,立志好好学习专业知识,但随着课程难度越来越大,逐渐失去学习信心。事实证明,程序设计与编写类的课程内容枯燥,需要牢记的知识点太多,需要灵活运用的技能更多,学生长期面临压力,问题无法解决,慢慢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网络学习的模式,学生能够与教师网络连线,教师在线答疑,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收获学习的乐趣。
4.6 增强学生自信心
程序设计学习遍布大学生涯的整个阶段。C语言、数据结构、Java程序设计、开发与应用、Python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等课程,都是大数据专业的必修课。扎实的理论功底是程序设计和编写的基础,只有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能灵活运用。对高职学生而言,这类课程的难度不言而喻。作为教师,在为学生解答疑问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高难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泄气,丧失学习的信心,这时教师应关心学生,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学习知识,保持学习过程中的热情。
4.7 引入更多实例,加强实践引导
程序设计类课程教授过程中,引入更多实例,使干瘪枯燥的内容鲜活,例如五子棋游戏、斗地主游戏的功能模块、舆情分析等。通过一个个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程序编写过程中,配备更多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单独指导,学生编写过程中的不规范问题能得到及时纠正,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5 结语
培养学生编程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改革,才能打破现有的不利局面。高职院校应把提高学生程序编写能力放在首位,分配更多的实践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熟练编写程序。突出专科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培养更多大数据精英人才,为我国现代建设大数据的发展作出贡獻。
参考文献
[1]李晓英,何首武,陈佳.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高职程序类课程混合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8(2):124-128.
[2]阳佳颖,李存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7(9):75-79.
[3]陆炜妮.翻转课堂在高职程序设计类课程实践中的困境与对策[J].科教文汇,2016(10):105-108.
[4]邹汪平.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309-310.
[5]蔡志荣.高职程序类课程教学效果量化管理的思考--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职教论坛,2014(26):78-81.
关键词:高职;程序设计;教学效果
1 程序设计类课程成为热门的原因
1.1 严峻的就业压力
我国每年有800万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质量却逐年下降。目前,行业扎堆现象普遍,有些职位长期空缺,有些职位门庭若市。如近年来大数据行业一夜之间成为热门行业。由于其专业性强,只招收技术型人才,因此具有极高的专业对口性。本科学校纷纷开设与大数据相关的专业课程,尽管有的条件不完备,高职院校也不甘落后。
1.2 良好的就业前景
对专业性要求严格的同时又有着巨大的市场空缺,导致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选择程大数据等相关专业。需求量大、待遇好、发展前景好成为许多学生选择专业的主要原因。相比于我国其他专业的巨大竞争,高职大数据相关专业的学生只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在紧张的职业竞争中就有一席之地。
1.3 大数据专业技术需求
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带来一场技术革命,更给人类带来一场认知与思维革命,而程序设计类课程在大数据相关专业中占据及其重要的位置,高职类院校学生由于数学基础相对薄弱,会更多偏向于工具的使用,如数据清洗、数据存储以及数据可视化等相关工具的使用。传统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新的需求,我们需要探索出如何提升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去适应大数据时代需求。
2 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理论与操作问题
高职院校旨在培养技术型人才,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操作缺乏重视,有的学校重理论、轻操作,学生缺乏动手能力。高职院校普遍采取三年制,快节奏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实践技能操作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矛盾主要表现为学生对理论课学习缺乏重视,实践课无从下手。
2.2 学生学习态度问题
一方面,理论学习过程中,课堂纪律差,学生上课玩手机,睡觉,逃学、旷课成为常态,学习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学生的基础不同,对问题的理解和接受速度也不同,给课程讲解造成了很大困难。
2.3 学生基础问题
高职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远不如本科生,学习能力较差,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高职程序设计类专业对学生个人能力的要求很高,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要求学生具备快速的计算能力、反应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而这些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练习。
3 造成问题的原因
3.1 高职学生来源问题
高职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都经历过中考或高考的失败。我国高职学生主要来源于普通高中高考和中职升高职。相比普通本科学生而言,高职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较低,在高中阶段,存在学习困难等各方面问题。这类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的过程中,同样存在高中或中专阶段的问题,对学习缺乏重视和兴趣。随着大学阶段对手机政策的放宽,学生有更多自主安排的时间,但学生缺乏自我管理意识,沉迷游戏,导致学业荒废。
3.2 程序设计类课程难度系数高
高职院校受到人才培养方向的影响,程序设计等相关课程较本科而言相对简单,但是,编程对学生的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耐心等提出了极为严苛的要求。职业院校学生基础薄弱、研究能力较差,大数据类专业课程难度大,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本中的内容一知半解,久而久之,丧失了学习专业课的信心。
3.3 理论知识缺乏运用
理论学习过程中,由理论转化为实践是一个极为困难的过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面对不理解的问题,仍然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只求应付考试,导致学生在知识运用过程中存在问题,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实际程序编写过程中,学生过度依赖课本、依赖教师,对自己编写的程序缺乏信心。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不能及时巩固,进而无法提升学习效率。
3.4 学校对学生的实践技能缺乏重视
学生不重视操作,也不会操作。对于高职程序设计基础类课程的知识掌握存在漏洞,知识衔接不紧密,普遍表现为不会操作、不敢操作和错误操作。实践课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且一个指导教师难以同时指导多名学生,学生存在浑水摸鱼的行为。
3.5 教材难度大、课程分布不合理
高职院校教材编写过程中,难度系数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理解的问题,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带来困扰。知识衔接不紧密,且经过寒暑假的休息,学生遗忘了大部分理论知识,新学期学习程序设计类课程时明显感觉到力不从心,课程与课程之间存在跳跃性。
4 提升教学效果的对策
4.1 人才分流
高校应重视学生的学习问题,加强课堂秩序建设。征求学生意愿,因材施教,为想学习但基础较差的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通过操作考试和理论考试,按照成绩将学生分成不同的阶段,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实行分别教育,理论基础好的同学加强实践操作培训,基础差的同学找到薄弱环节各个击破。在教育方法上实现突破,针对学生来源不同、基础不同,进行人才分流,让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有所收获,在一次又一次的成长中建立信心。针对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一对一辅导,针对性解决相关问题。
4.2 转变教学方式
高职教育应从教育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文化素养存在缺陷,学习过程中更应扬长避短。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技能,这是本科生所欠缺的方面。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地点从课堂转移到实训室,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实现网上授课,学生学习的同时能进行操作,避免了学习理论时不动脑思考的现象。设置问题,让学生利用学习过的知识解决问题,运用相关语言编写并运行程序,自己检测程序编写是否存在問题,评价程序运行的流畅性及运行效果。程序设计类课程的难度较大,教学过程中,应紧扣教材。教师讲解教材的过程中,针对跳跃性较大的地方详细讲解,通过备课解决课本跳跃性、难度系数大的问题。教师讲解是降低课本难度的有效方式。 4.3 重视基础
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学习需要全面掌握运算符、执行顺序、计算机语言基础等知识。针对学生基础较差的情况,回顾课堂以前学过的基础知识,提示学生程序编写过程中基础的语言、运算符号、编写规范和算法重要性,加强编写知识与基础知识的联系。对于需要记忆的内容,重点讲解,并让学生引起重视。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重点,针对基础知识中的重点问题展开讲解。
4.4 化整为零、复杂问题简单化
针对理论知识偏难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难点问题人为简化,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高职程序编写的重点在于学生主动编写计算机程序,并修复漏洞。学生只需明白漏洞产生的原因,明确Bug修改的方法即可,换言之,职业教育强调实用性。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学会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懂得具体操作才是关键。
4.5 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据调查显示,高职程序设计类专业90%的学生在入学时对自己的专业充满了兴趣和好奇,立志好好学习专业知识,但随着课程难度越来越大,逐渐失去学习信心。事实证明,程序设计与编写类的课程内容枯燥,需要牢记的知识点太多,需要灵活运用的技能更多,学生长期面临压力,问题无法解决,慢慢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网络学习的模式,学生能够与教师网络连线,教师在线答疑,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收获学习的乐趣。
4.6 增强学生自信心
程序设计学习遍布大学生涯的整个阶段。C语言、数据结构、Java程序设计、开发与应用、Python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等课程,都是大数据专业的必修课。扎实的理论功底是程序设计和编写的基础,只有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能灵活运用。对高职学生而言,这类课程的难度不言而喻。作为教师,在为学生解答疑问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高难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泄气,丧失学习的信心,这时教师应关心学生,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学习知识,保持学习过程中的热情。
4.7 引入更多实例,加强实践引导
程序设计类课程教授过程中,引入更多实例,使干瘪枯燥的内容鲜活,例如五子棋游戏、斗地主游戏的功能模块、舆情分析等。通过一个个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程序编写过程中,配备更多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单独指导,学生编写过程中的不规范问题能得到及时纠正,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5 结语
培养学生编程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改革,才能打破现有的不利局面。高职院校应把提高学生程序编写能力放在首位,分配更多的实践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熟练编写程序。突出专科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培养更多大数据精英人才,为我国现代建设大数据的发展作出贡獻。
参考文献
[1]李晓英,何首武,陈佳.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高职程序类课程混合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8(2):124-128.
[2]阳佳颖,李存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7(9):75-79.
[3]陆炜妮.翻转课堂在高职程序设计类课程实践中的困境与对策[J].科教文汇,2016(10):105-108.
[4]邹汪平.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309-310.
[5]蔡志荣.高职程序类课程教学效果量化管理的思考--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职教论坛,2014(26):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