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什么是有效教学?课改专家余文森教授作了精辟的概述:“通俗地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衡量有效教学的主要标准,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以学生的学习目标来设计每一堂课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化学 有效教学 探究
初中化学虽是启蒙阶段,但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并不简单,且知识点多而杂,有些抽象的化学概念(如分子、原子、离子、元素、溶解度……等)难于理解,如何让学生在一年时间内掌握尽可能多的化学基础知识、技能、方法和观点,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这就要求教师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向课堂要效益就显得非常迫切。该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呢?
一、教师要有良好的情绪
教师的情绪对一节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表情应是富有朝气,面带笑容,积极向上的,讲课铿锵有力,充满激情,势必能感染学生上课的状态,学生肯定也是情绪激昂的。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上课的言语是否明快流畅、仪表是否得体、思路是否清晰、重难点内容是否突出(即有没有听懂)。若老师说话软绵无力,是催眠大师;说话声音很小,听不清楚;语速太快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从而直接影响课堂的有效性。
二、关注学生的课堂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看一堂课的效果,既要看教师的讲,更要关注学生的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绚丽多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化学知识联系实际的应用和丰富的实践活动等方式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化学的第一课《绪言》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会设计一两个趣味实验,如白纸显红字、品尝辣椒水、烧不坏的手帕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方法。而激发学生一时的兴趣很易,要使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不减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去下一番功夫的。因此,我们就要重视每一课的课堂设计,注意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艺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学,从而发挥课堂的有效性。
三、注重课堂设计、追求教学实效。
分析课改后的中招试题,就可知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这种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现在的化学中考非常重视考察学生的各种能力,化学教师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应当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观察、表达、质疑、迁移、类推、对比、实验、分析、归纳、综合等能力,并注意解题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导,提升学生在考试中的竞争力。
1.有效讲授。讲授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今天,遭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挑战(评课的标准之一就包含有教师是否讲太多),因为这种教法把控不好,很容易造成学生听觉、心理疲劳等。但是从教学中教师教的角度看,不管采用哪种方法,其实都离不开教师的讲授,其它任何方法在使用时都必须与讲授法相结合,只有这样,其它方法才有可能充分发挥其价值。无论教学如何改革,“讲授”仍然会作为教学的一种有意义的常见教学方式。教师恰到好处、借助某种比喻的讲授能让学生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似乎难以理解的知识。如何有效进行讲授,这就需要教师读透教材,认真备课,恰当确定讲授内容。如在课堂教学中哪些知识可通过活动探究,哪些知识要通过教师讲授,一定要把握好分寸。科学组织讲授内容,把复杂问题简易化,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把枯燥问题趣味化,然后抓住有效时机进行教学,从而把前人长期获得的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转化为学生的认识,提高课堂效率。如有关分子、原子等微观内容就应该通过有效讲授法进行教学,如果通过学生探究讨论往往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这样费时、费力、费神了不算,最终学生获得的顶多是一些表面的东西。
2.有效提问。有效“提问”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展开积极讨论,可以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获取知识。有效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巧,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能让课堂生动起来,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而合适的提问需要启发性,并且要把握时机。如在红磷的燃烧实验时,冒出大量的白烟,先问“烟”是固体还是气体?然后解说白烟就是红磷燃烧后的产物,追问五氧化二磷是什么颜色什么状态的物质?让学生在新奇中掌握知识。学习了氧气的化学性质后,当我们要求学生对C、S、Fe、P等物质与氧气的反应现象、产物进行回顾复习时,可以提问学生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为什么选红磷?可不可以选C、S、Fe、蜡烛?这样的提问既可巩固氧气性质的掌握,又可加强学生对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测定原理的理解,还可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知识要注意知识间的密切联系。提问学生也是一门艺术,教师的提问应不断变换方法、采取多种提问手段,不能让学生摸透教师的提问方式,要让所有的学生都有点紧张、有点期盼。如叫学生回答问题时看似无规律实际我们要心中有数,要更多地给差生机会,这样的提问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有效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可以为学生提供鲜明、准确、生动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抽象的概念、原理,使知识形象化,便于记忆,是为学生学习化学提供感性认识最有效的手段。做好演示实验,规范实验操作,学会观察。教师在演示实验时要以身作则,必须操作正确、规范,起到示范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熟练的实验技能,且实验前做好充分准备,每个实验要试做一次,既要考虑到仪器和药品,又要考虑到操作的程序和技巧,要做到实验现象明显、结果准确。如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一方面选择较大的集气瓶,且瓶底要装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将细铁丝表面铁锈等擦拭干净,并做成螺旋状,未端系上一根火柴梗。另一方面,实验操作时要注意点燃未端的火柴杆,待火柴杆即将燃尽时将细铁丝插入集气瓶,要由上往下缓缓插入,不要一下就插到集气瓶的底部,这样在充足的氧气中细铁丝可以充分燃烧,不但使学生看到燃烧的剧烈、火星四射的现象,同时生成大量的黑色固体落入集气瓶底部,现象非常明显,如此就能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再如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这一操作,我们要注意几点:不能用嘴去吹,用烧杯盖灭,且盖灭后快速用打火机点燃。教师在演示实验时,必须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观察,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任何一个实验教学都应有它的目的。没有目的的实验就没有指向性,实验就毫无意义,更谈不上实验的有效性。中学生往往对那些感觉新奇、刺激强的化学现象兴趣浓厚,容易忽略实质性的内容。此时,教师必须及时提醒学生应当观察什么、怎样观察等,将学生的观察引向深入。初中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中安排“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探究实验,这个实验来自生活,学生不会感到陌生,但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就会出现一些问题:不明白探究目的,做过后感觉没多大收获,弄不清哪些是实验现象,哪些是实验结论;不知道该观察什么,该怎样观察。因此,我们要重视这两个实验的教学,“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教学中我们要明确教给学生的是:观察实验要关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对物质在变化前、中、后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进行比较和分析,才能获得有价值的结论,还要关注实验的操作,因为操作决定现象。实验现象的观察不仅要依靠眼睛来完成,在很多实验中,还需要借助手、鼻等感官,如嗅觉(物质的气味),听觉(反应过程中的响声),触觉(反应的放热、吸热等)。如让学生认识物质变化的实验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学生往往关注的是实验过程中的“发出耀眼的白光”这一非本质的现象,而对镁条燃烧后的产物的性质和镁条有何本质的不同不会去观察思考,那这个实验就没达到目的。我们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点燃前观察镁条的颜色、状态,反应中观察实验现象,反应后观察产物的颜色、状态。然后进行分析比较就可得到结论:镁条的燃烧,会发出耀眼的白光,燃烧后生成不同于镁的白色固体氧化镁,因此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属于化学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实验的目的——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 只有明确了实验目的和实验的原理,教学设计和实施才有据可依,实验教学才能始终围绕实验目的来开展,才可能发挥实验的最大效益。如水的沸腾、胆矾的研碎、蔗糖的溶解等实验,本人认为没有必要在课堂上为其费时,我们可以讲解一下或改为粉笔的折断实验来得更省时有效。有些实验可以适当借助多媒体,增强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多媒体技术能为化学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实验教学情景,也能培养学生适应信息社会、选择、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于一些要求高、难、现有条件难以开展的实验,多媒体可以弥补这一缺陷。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红磷燃烧前后的测定改为白磷、镁条的燃烧不好操作因为产生白烟和天平灵敏度低测定后可能变小)、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碳还原氧化铜等。把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探究、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探究、验证碳酸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鉴别三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是氯化钡、碳酸钠、氯化钠等可操作的实验设计成探究或演示或学生实验。
4.有效练习。课堂练习一般是指教师导入新课之前进行上节课重要知识的巩固练习,或在传授新课后,对刚讲解的有关内容进行强化训练,以达到帮助理解、记忆和消化的目的。有效的课堂练习能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已学知识,能真实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有利于教师根据课堂练习反映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精心设计出有效的课堂练习,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中考考查淡化了概念,但注重概念和理论的应用,强化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等方面的内容。结合本班的实际,有计划地针对不同课型进行课堂练习有效性设计,并注意把握好习题的广度、坡度、深度使得练习更加有效。注重科学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化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如在学习催化剂这一概念时,设计如下的课堂练习:甲同学在实验室做实验时,不小心将Fe2O3粉末错当成MnO2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也产生了大量气泡。他联想到Fe2O3是否也可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呢?基于他自己的猜想,甲同学于是设计了如下的探究过程,请你和他一起完成实验过程:
探究实验一: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仔细观察,发现有极少量的气泡产生,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没有复燃。说明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能缓慢分解。
探究实验二:在实验一的试管中加入WgFe2O3粉末,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说明___________。
探究实验三:待反应结束后,将上述试管中的不溶物滤出,经洗涤、干燥后称量,固体不溶物的质量为Wg。说明___________。
实验结论:甲同学据以上一系列实验得出了Fe2O3可以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的结论。
反思评价:乙同学认为要证明甲同学的结论是正确的,仅做这三个实验还不充分,还要补充一个探究实验,该实验要探究的是______。
在学生完成课堂练习以后,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教师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要有评价和分析,在评价过程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严格要求、分析知识的运用、指导解题的方法、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细节决定成败:如答题的要求化学式或名称或序号字母、元素符号的规范、化学方程式的完整、计算结果的准确)。“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样学生思维才能更加活跃,以后做题才能举一反三,学习起来才能事半功倍。
5.建立自我反思制度。反思是认识主体对已发生过的认识返回去再认识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已完成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目的的进行审视,作出理性思考,并用以指导日后的教学。我们在上完一堂课时,要通过回顾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情况、参与情况以及技能的生成程度来反思这堂课的成功与否,进而查漏补缺,作出调整,使教学活动趋于完善。因此,教师要不断检讨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为,经常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常问“我的教学有效吗?”通过深刻的反思,从而获得专业成长,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流溢精彩、更有效。
化学课堂有效教学,体现在方方面面,以上所述,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所作的一点思考。总之,能以学生学习目标来设计每一堂课时,就会打造出有效的课堂教学,这样才能从传统教育智慧中吸取精华,丰富化学教学实践,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关键词】初中化学 有效教学 探究
初中化学虽是启蒙阶段,但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并不简单,且知识点多而杂,有些抽象的化学概念(如分子、原子、离子、元素、溶解度……等)难于理解,如何让学生在一年时间内掌握尽可能多的化学基础知识、技能、方法和观点,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这就要求教师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向课堂要效益就显得非常迫切。该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呢?
一、教师要有良好的情绪
教师的情绪对一节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表情应是富有朝气,面带笑容,积极向上的,讲课铿锵有力,充满激情,势必能感染学生上课的状态,学生肯定也是情绪激昂的。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上课的言语是否明快流畅、仪表是否得体、思路是否清晰、重难点内容是否突出(即有没有听懂)。若老师说话软绵无力,是催眠大师;说话声音很小,听不清楚;语速太快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从而直接影响课堂的有效性。
二、关注学生的课堂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看一堂课的效果,既要看教师的讲,更要关注学生的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绚丽多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化学知识联系实际的应用和丰富的实践活动等方式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化学的第一课《绪言》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会设计一两个趣味实验,如白纸显红字、品尝辣椒水、烧不坏的手帕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方法。而激发学生一时的兴趣很易,要使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不减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去下一番功夫的。因此,我们就要重视每一课的课堂设计,注意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艺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学,从而发挥课堂的有效性。
三、注重课堂设计、追求教学实效。
分析课改后的中招试题,就可知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这种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现在的化学中考非常重视考察学生的各种能力,化学教师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应当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观察、表达、质疑、迁移、类推、对比、实验、分析、归纳、综合等能力,并注意解题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导,提升学生在考试中的竞争力。
1.有效讲授。讲授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今天,遭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挑战(评课的标准之一就包含有教师是否讲太多),因为这种教法把控不好,很容易造成学生听觉、心理疲劳等。但是从教学中教师教的角度看,不管采用哪种方法,其实都离不开教师的讲授,其它任何方法在使用时都必须与讲授法相结合,只有这样,其它方法才有可能充分发挥其价值。无论教学如何改革,“讲授”仍然会作为教学的一种有意义的常见教学方式。教师恰到好处、借助某种比喻的讲授能让学生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似乎难以理解的知识。如何有效进行讲授,这就需要教师读透教材,认真备课,恰当确定讲授内容。如在课堂教学中哪些知识可通过活动探究,哪些知识要通过教师讲授,一定要把握好分寸。科学组织讲授内容,把复杂问题简易化,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把枯燥问题趣味化,然后抓住有效时机进行教学,从而把前人长期获得的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转化为学生的认识,提高课堂效率。如有关分子、原子等微观内容就应该通过有效讲授法进行教学,如果通过学生探究讨论往往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这样费时、费力、费神了不算,最终学生获得的顶多是一些表面的东西。
2.有效提问。有效“提问”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展开积极讨论,可以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获取知识。有效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巧,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能让课堂生动起来,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而合适的提问需要启发性,并且要把握时机。如在红磷的燃烧实验时,冒出大量的白烟,先问“烟”是固体还是气体?然后解说白烟就是红磷燃烧后的产物,追问五氧化二磷是什么颜色什么状态的物质?让学生在新奇中掌握知识。学习了氧气的化学性质后,当我们要求学生对C、S、Fe、P等物质与氧气的反应现象、产物进行回顾复习时,可以提问学生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为什么选红磷?可不可以选C、S、Fe、蜡烛?这样的提问既可巩固氧气性质的掌握,又可加强学生对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测定原理的理解,还可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知识要注意知识间的密切联系。提问学生也是一门艺术,教师的提问应不断变换方法、采取多种提问手段,不能让学生摸透教师的提问方式,要让所有的学生都有点紧张、有点期盼。如叫学生回答问题时看似无规律实际我们要心中有数,要更多地给差生机会,这样的提问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有效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可以为学生提供鲜明、准确、生动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抽象的概念、原理,使知识形象化,便于记忆,是为学生学习化学提供感性认识最有效的手段。做好演示实验,规范实验操作,学会观察。教师在演示实验时要以身作则,必须操作正确、规范,起到示范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熟练的实验技能,且实验前做好充分准备,每个实验要试做一次,既要考虑到仪器和药品,又要考虑到操作的程序和技巧,要做到实验现象明显、结果准确。如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一方面选择较大的集气瓶,且瓶底要装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将细铁丝表面铁锈等擦拭干净,并做成螺旋状,未端系上一根火柴梗。另一方面,实验操作时要注意点燃未端的火柴杆,待火柴杆即将燃尽时将细铁丝插入集气瓶,要由上往下缓缓插入,不要一下就插到集气瓶的底部,这样在充足的氧气中细铁丝可以充分燃烧,不但使学生看到燃烧的剧烈、火星四射的现象,同时生成大量的黑色固体落入集气瓶底部,现象非常明显,如此就能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再如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这一操作,我们要注意几点:不能用嘴去吹,用烧杯盖灭,且盖灭后快速用打火机点燃。教师在演示实验时,必须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观察,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任何一个实验教学都应有它的目的。没有目的的实验就没有指向性,实验就毫无意义,更谈不上实验的有效性。中学生往往对那些感觉新奇、刺激强的化学现象兴趣浓厚,容易忽略实质性的内容。此时,教师必须及时提醒学生应当观察什么、怎样观察等,将学生的观察引向深入。初中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中安排“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探究实验,这个实验来自生活,学生不会感到陌生,但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就会出现一些问题:不明白探究目的,做过后感觉没多大收获,弄不清哪些是实验现象,哪些是实验结论;不知道该观察什么,该怎样观察。因此,我们要重视这两个实验的教学,“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教学中我们要明确教给学生的是:观察实验要关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对物质在变化前、中、后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进行比较和分析,才能获得有价值的结论,还要关注实验的操作,因为操作决定现象。实验现象的观察不仅要依靠眼睛来完成,在很多实验中,还需要借助手、鼻等感官,如嗅觉(物质的气味),听觉(反应过程中的响声),触觉(反应的放热、吸热等)。如让学生认识物质变化的实验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学生往往关注的是实验过程中的“发出耀眼的白光”这一非本质的现象,而对镁条燃烧后的产物的性质和镁条有何本质的不同不会去观察思考,那这个实验就没达到目的。我们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点燃前观察镁条的颜色、状态,反应中观察实验现象,反应后观察产物的颜色、状态。然后进行分析比较就可得到结论:镁条的燃烧,会发出耀眼的白光,燃烧后生成不同于镁的白色固体氧化镁,因此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属于化学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实验的目的——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 只有明确了实验目的和实验的原理,教学设计和实施才有据可依,实验教学才能始终围绕实验目的来开展,才可能发挥实验的最大效益。如水的沸腾、胆矾的研碎、蔗糖的溶解等实验,本人认为没有必要在课堂上为其费时,我们可以讲解一下或改为粉笔的折断实验来得更省时有效。有些实验可以适当借助多媒体,增强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多媒体技术能为化学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实验教学情景,也能培养学生适应信息社会、选择、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于一些要求高、难、现有条件难以开展的实验,多媒体可以弥补这一缺陷。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红磷燃烧前后的测定改为白磷、镁条的燃烧不好操作因为产生白烟和天平灵敏度低测定后可能变小)、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碳还原氧化铜等。把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探究、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探究、验证碳酸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鉴别三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是氯化钡、碳酸钠、氯化钠等可操作的实验设计成探究或演示或学生实验。
4.有效练习。课堂练习一般是指教师导入新课之前进行上节课重要知识的巩固练习,或在传授新课后,对刚讲解的有关内容进行强化训练,以达到帮助理解、记忆和消化的目的。有效的课堂练习能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已学知识,能真实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有利于教师根据课堂练习反映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精心设计出有效的课堂练习,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中考考查淡化了概念,但注重概念和理论的应用,强化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等方面的内容。结合本班的实际,有计划地针对不同课型进行课堂练习有效性设计,并注意把握好习题的广度、坡度、深度使得练习更加有效。注重科学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化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如在学习催化剂这一概念时,设计如下的课堂练习:甲同学在实验室做实验时,不小心将Fe2O3粉末错当成MnO2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也产生了大量气泡。他联想到Fe2O3是否也可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呢?基于他自己的猜想,甲同学于是设计了如下的探究过程,请你和他一起完成实验过程:
探究实验一: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仔细观察,发现有极少量的气泡产生,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没有复燃。说明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能缓慢分解。
探究实验二:在实验一的试管中加入WgFe2O3粉末,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说明___________。
探究实验三:待反应结束后,将上述试管中的不溶物滤出,经洗涤、干燥后称量,固体不溶物的质量为Wg。说明___________。
实验结论:甲同学据以上一系列实验得出了Fe2O3可以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的结论。
反思评价:乙同学认为要证明甲同学的结论是正确的,仅做这三个实验还不充分,还要补充一个探究实验,该实验要探究的是______。
在学生完成课堂练习以后,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教师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要有评价和分析,在评价过程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严格要求、分析知识的运用、指导解题的方法、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细节决定成败:如答题的要求化学式或名称或序号字母、元素符号的规范、化学方程式的完整、计算结果的准确)。“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样学生思维才能更加活跃,以后做题才能举一反三,学习起来才能事半功倍。
5.建立自我反思制度。反思是认识主体对已发生过的认识返回去再认识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已完成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目的的进行审视,作出理性思考,并用以指导日后的教学。我们在上完一堂课时,要通过回顾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情况、参与情况以及技能的生成程度来反思这堂课的成功与否,进而查漏补缺,作出调整,使教学活动趋于完善。因此,教师要不断检讨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为,经常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常问“我的教学有效吗?”通过深刻的反思,从而获得专业成长,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流溢精彩、更有效。
化学课堂有效教学,体现在方方面面,以上所述,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所作的一点思考。总之,能以学生学习目标来设计每一堂课时,就会打造出有效的课堂教学,这样才能从传统教育智慧中吸取精华,丰富化学教学实践,实现师生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