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盐有毒?合规吃盐安全有保障

来源 :科学大观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ml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盐里面加了亚铁氰化钾危害健康”的文章在微博、朋友圈疯传,文章提到国产食盐里面有种可怕的添加剂:亚铁氰化钾,很多人忧心忡忡:国产食盐中真的含有亚铁氰化钾吗?这种物质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吗?
  盐,在餐桌上占有不可撼动的地位。无论你爱吃什么口味,日常饮食中最离不开的仍是盐。
  最近,关于“盐里面加了亚铁氰化钾危害健康”的文章在微博、朋友圈疯传,文章提到国产食盐里面有种可怕的添加剂:亚铁氰化钾。这一传言在网上迅速传播,很多人忧心忡忡。国产食盐中真的含有亚铁氰化钾吗?这种物质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吗?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黄承钰、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副研究员钟凯、美国普渡大学农业与生物工程系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等专家告诉你真相,并澄清你对盐的几个误解。
  在食品添加剂的国家标准中,允许用于食盐中的食品添加剂共有5种:二氧化硅、硅酸钙、柠檬酸铁铵、亚铁氰化钾(钠)、氯化钾。其中,前4种都是“抗结剂”。“抗结”的法规定义是“防止颗粒或粉状食品聚集结块,保持其松散或自由流动”。抗结剂经常出现在各种干粉饮料中,比如蛋白粉、咖啡粉等。抗结剂对于食盐尤其重要。这是因为,食盐非常容易吸潮结块,而且结出的块很硬,难以打散。过去的盐不加抗结剂,经常结成大块,被称为“盐巴”。买的时候,甚至需要用锤子来敲,使用极为不便。抗结剂的加入可以使微细的食盐颗粒保持良好的分散状态,使用起来就方便多了。
  氯化钾只在“低钠盐”中使用。钾离子也能产生一定咸味,食盐中加入它,在获得相同咸度的前提下摄入的钠就能少一些。不过钾离子含量高的时候会有苦味,所以也只能是取代一部分钠。
  很多人担心亚铁氰化钾会在烹饪中分解,从而释放出剧毒的氰化钾。其实,亚铁氰化钾和氰化钾完全不是一回事。氰化钾里面的氰根可以游离出来产生毒性,但在亚铁氰化钾里面,氰根跟铁离子结合得很紧密,所以它化学性质很稳定,不会释放有毒的氰化物。也就是说,氰化钾是剧毒物,但亚铁氰化钾的毒性和食盐接近,属于低毒物质。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亚铁氰化钾的终生安全剂量是每公斤体重0.025毫克,也就是说,对于60公斤重的人,每天摄入1.5毫克完全没问题。
  按照中国国家标准的规定,食盐中亚铁氰化钾的最大添加量为每公斤10毫克。如果要吃出毛病,一个60公斤重的人每天至少要吃3两(150克)鹽,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理论上,亚铁氰化钾在高温下可以分解产生氰化钾,但这个温度至少要400℃,而一般家庭烹饪的温度达不到这么高,到330℃不粘锅的涂层就开始熔化了。并且,氰化钾毒死一个成年人大约需要0.1克以上,而1公斤食盐里面的亚铁氰化钾最多才0.01克。就算亚铁氰化钾全都被“神奇”地分解了,也得吃几十斤盐才有可能毒死人。总之,亚铁氰化钾经过安全性评估,合规使用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消费者不必担心。
  人们对于“盐”和健康的关系,存在许多误解。
  误解1 出汗多的人需要多吃盐
  有人认为,炎热潮湿的天气出汗多,所以需要多吃盐。其实,随着汗水流失的盐很少,除非是非常炎热的天气或在高强度、高温作业状态下,否则没有必要额外补充盐分。
  误解2 海盐比加工盐要好
  按制盐原料的来源来分,食盐一般分为井盐、湖盐、海盐、岩盐等。海盐指由海水蒸发结晶生产的盐。盐就是盐,无论盐从哪里来,过多摄入食盐都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误解3 高盐食物尝起来都是咸的
  有些食物高盐,但尝起来并不很咸,因为和它们混在一起的糖等其他东西,把盐的咸味部分掩盖了。购买食物时一定要仔细查看食品标签,看看食物的含钠量是多少。
  误解4 年轻人不用担心吃了多少盐
  很多年轻人认为,只有老年人需要担心他们的盐摄入量是否超标。其实,不论什么年龄,吃盐太多都会导致血压升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六成的中国居民食盐摄入量超标。吃多少盐才能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保持健康?健康人:每日≤6克(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控制在5克);糖尿病非高血压患者:每日≤5克;高血压患者:每日≤3克;肾病患者:每日≤2克。《中国膳食指南2016》建议,不管是普通人还是三高患者,食盐量每人每日都不能超过6克。
  误解5 低钠盐和普通盐没有区别
  低钠盐的钠含量比普通盐低1/3左右,钾、镁含量较高。钠可导致血压升高,而钾和镁有利于预防高血压、保护心脑血管。若人们能食用低钠盐,便可轻松减少30%的钠,还能增加几百毫克钾和镁的摄入,对普通人来说同样是明智之选。值得提醒的是,低钠盐也是盐,同样应控制在每天6克以内,才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误解6 不放盐就“食之无味”
  其实,人味蕾的适应非常强,减少25%的盐根本不会引起你的注意。如果坚持一个月以上,你会惊讶地发现,你很快就会更喜欢少盐有味的食物。
其他文献
我不是一个天生的发明家,我是从自己的本职岗位出发,从小改小革起步,  随着企业发展而逐步成长起来的。  说起“抓斗大王”包起帆,不少上海人第一反应是:“他是我们上海人的榜样,码头工人出身,搞发明厉害得很。”  包起帆搞发明确实厉害得很,他和同事先后成功完成了130多项科研攻关,取得一系列成果,其中的3项获得国家发明奖、3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6项获得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并获得比利时王国“军官勋章
期刊
“改革开放让我们这一代赶上了最好的时候,我经常跟我们团队说,机遇摆在面前,过错是暂时的遗憾,错过是永远的遗憾,我们一定要把握住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孙永才说。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永才获得“改革先锋”荣誉称号,大会称他为“复兴号”高铁列车研制的主持者。实际上,他不仅主持了“复兴号”的研制,更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换代的主要组织者和学科带头人,参
期刊
我们必须倍加努力,为中国汽车跑遍全世界,而不是全世界的汽车  跑遍全中国而顽强拼搏。  在中国汽车界,李书福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李书福之独特,不仅在于他发言大胆并具有轰动性。比如:“轿车是什么?不就是四个轮子,几个沙发,加上一个铁壳嘛。”比如:“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  李书福之独特,更在于他白手起家,以一个持续创业者的无畏和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执着,义无反顾地扛起自主创新的大旗,用超前的眼光不断整合
期刊
通过她,中国强有力的卫生应急能力和丰富的基层卫生经验,正惠及世界。  对于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陈冯富珍说,“这个荣誉不是属于我一个人的。這40年,咱们国家真是很了不起。我有机会参与,有机会见证,也有一点点贡献,我也受益不小。”  “一带一路”尽管是中国倡议,但全球受惠。“这个荣誉其实不是属于我一个人的,因为这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合作的成果,如果没有广大的卫生健康工作者,肯定也做不了什么事,所
期刊
斯人已逝,曾与王选一起“并肩作战”的夫人陈堃銶,再忆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研制过程,“王选认为,科技顶天、市场立地,要用最先进的技术,去开发出高质量的商品,这样才对社会有推动作用。”  超过3000字的汉字常用字,多种字体、字号,印刷用汉字头数达100万以上……传统的铅字印刷的铸字、拣字、拼版三个工序,人力成本高、能耗大、效率低。而上世纪80年代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成功,让印刷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
期刊
钟南山认为,改革开放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是他做研究和工作的指南,也曾支持他在非典抗击战中敢于突破“权威”,坚持实践。  在2003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非典暴发,钟南山不顾生命危险,奔赴疫区,并在全世界率先探索出了一套富有明显疗效的防治经验,被誉为“抗击非典的英雄”。  钟南山的名字从那时起,与公共卫生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每一次公共健康受到挑战时,钟南山都扮演着公共发言人的角色。 “公共
期刊
在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看来,之所以能一次次打破世界水稻单产纪录,  是通过改革开放、不断创新,推动学科发展乃至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袁隆平,改革先锋公示材料中这样介绍他的成就: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截至 2017 年,杂交水稻在我国已累计推广超 90 亿亩,共增产稻谷 6000多亿公斤。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
期刊
回顾以往,屠呦呦再次强调:40年来,青蒿素类药物在抗疟临床广泛应用,  走出国门并影响了世界。这是全国 “523 任务”工作者对改革开放做出的杰出贡献。  从1978 年屠呦呦和团队的青蒿素抗疟研究课题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到 2015 年因为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再到 2018 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40 年时光荏苒,在
期刊
李保国教授扎根太行山区,立志做“太行新愚公”,把自己最好的论文和科研成果写在太行山上,镌刻在山区人民群众的心中。  革开放40年来,太行山在一点点变绿,山区的百姓在一步步脱贫致富。  35年扎根太行,河北农大教授李保国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始终奋战在科技兴农、扶贫攻坚和教书育人第一线。他把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化作太行山上一片绿、群众致富一条路。  在邢台前南峪,村民把李保国的事迹刻成
期刊
300年以前,贸易掌握在几个帝王手里;30年以前,贸易掌握在6万家大企业手里;未来贸易应该属于中小企业。  今年是马云创立阿里巴巴的第20年。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阿里巴巴已发展成为世界知名的互联网科技企业,马云也因而成为“数字经济的创新者”。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马云获得改革先锋称号。  “如果说过去20年互联网‘从无到有’,那么未来30年,互联网将‘从有到无’,这个‘无’是‘无处不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