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教的历史溯源和当代功用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alon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诗歌是人类最纯粹的语言,以最初的灵性和真谛展示着对生命意识的觉醒、生活本真的描摹、自我情感的知觉以及宇宙人生的思考。回溯先民生命的初始状态,诗性之光早已光照中华民族生存的思想、智慧和精神,成为人们追求生命美好意旨的力量,而诗教正是延续这些思想、智慧与精神的文化媒介。一、历史溯源:基于文体衍变的育人之用
其他文献
<正>当前,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居家办公、社区封闭等防控措施刺激电子商务爆发式增长,快递物流行业面临需求激增与供给严重不足的突出矛盾。如何深入洞察市场变化,优化网络布局,加速数字化转型,成为邮政快递物流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期刊
本研究以沈阳城市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为例,探讨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加强特色建设,如何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优化更好地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问题。分别从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应用型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专业的规划与调整,并进一步保障教育教学质量;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详细探讨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等问题,为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尤其是
为更有效地将耐害性用于小麦病虫害的绿色防控,该文就小麦对麦长管蚜的耐蚜性及其评估方法进行总结。具有耐蚜性的小麦受到一定数量蚜虫为害时,田间产量损失不明显,或能够通过生理生态途径补偿产量损失。耐蚜性不影响蚜虫的取食及生物学参数,对蚜虫进化压力小,因此田间表现更稳定。耐蚜小麦可以允许田间存在一定数量的蚜虫,这不仅可以减轻防治压力,还可以为天敌提供食物,有利于天敌的保护和利用,更符合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理念
保险代位求偿权的设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关于保险代位求偿权的很多重要问题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立法也未做出明确的规定,理论界中争议不断。文章主要通过引入案例的方式对保险代位求偿制度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对案例进行简要的介绍,并提出焦点问题;第二部分则是对保险代位求偿权重点论述,着重论述了保险代位求偿权的取得、当事人和解以及承运人的保险代位求偿权问题;第三部分是研究启示,分别从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受到来自社会公众、政府机构、投资者以及其他企业财务信息使用者的关注日益增加。基于2007-2017年深沪两市3512家A股上市公司总计22284个样本观测值,采用文本分析方法中的词频统计来构建企业环境管控信息披露指数,研究企业现金流预期对当期环境管控信息披露的影响以及政府环境监管对现金流预期与环境管控信息披露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表明,企业对未来的现金预期与环境管控信息披露水平显
<正>测评是学习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认知科学家提出了“测试即学习”的理念,认为“测试不仅测量知识,还改变知识,从头脑中提取某个信息不像是从书架上取出一本书那么简单。它会从根本上改变其后的信息储存方式,使知识的获得在日后更加便捷”“测试为学习提供了‘必要的难度’;测试促进了学习的精细化加工;测试为学生提供了策略转移的机会”。
期刊
<正>诗教,是诗歌经典的涵养之教,是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重要育人途径。新时代要继续发扬诗教的优良传统,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此,一方面要进一步认清诗教的正面意义,另一方面要避免诗教的不当做法。那么,目前诗歌教学的现状如何?在诗歌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当今诗教,应当采取何种有效措施来构建诗歌教学的新图景,实现对人生命发展与关怀的愿景,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命题。
期刊
<正>没有人可以怀疑,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中华文化大动脉里,诗,是中华精神最为浓烈的血浆!“国魂凝处是诗魂”,中国传统的优秀品格、民族精神、文化传统、审美经验、思考方式和思想智慧,无不通过中华优秀诗歌作品闪现出永恒的光辉!没有人可以怀疑,中国是一个诗教的国度。从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始,在中华大地永不枯竭的文明史上,诗歌教育是涵养一代又一代爱国济世、中和勤勉、刚健有为的仁人志士的最佳方式
期刊
文章利用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关经济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进一步从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三个维度分析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助于经济增长;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升覆盖广度和金融产品与服务的使用深度,缓解金融排斥效应,也可以通过提高数字化水平降低门槛效应,促进经济增长。
<正>诗歌,以其强大的凝聚力、旺盛的生命力和无穷的创造力,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长河中熠熠闪光。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兴、观、群、怨”等一系列论说,逐渐形成了“以诗治国”的诗教理念。中国是诗歌大国,也是诗教上邦,源远流长的诗教传统和潜移默化的诗教功能,共同奠定了国家、社会和民族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因为如此,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写下令人振聋发聩的一句话“:国魂凝处是诗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