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体育运动的发展新理念

来源 :中国教师与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095328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农村建设是我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步骤之一,而农村体育的发展是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的基础和乡风文明的体现。因此,本人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体育运动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等新理念,并就如何和谐、全面、协同及本土发展的路经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农村体育;需求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设中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其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基本前提;生活富裕则是生产发展的真实体现和直接目的。 毋庸置疑的是,广大农民的体质和身心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和直接目的的尽快实现。因此,注重农村体育发展,增强农民身体素质,提高农民身心健康水平,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我国农民奔向小康生活的必经之路,而“新”则体现着与以往状况的不同,其中改变原来单一的劳动状态,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而农村体育的发展和体育文化建设更是重中之重,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农民的身心健康,增强农村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直接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可减少医疗支出,节约经济开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1] ,间接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农村体育的发展和体育文化建设的推进,还有利于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那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树立起怎样的理念、通过什么路经才能更好地体现体育文化在农村的有效功能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60%,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就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关注农村人口的需求,把农村人口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2],要以全体农村人口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为宗旨,寻求和谐发展之路。
  农民体育是国家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源泉
  竞技体育的发展壮大虽然离不开不同层面上的专门培养,但不能否认的实事是,“苗子”的产生离不开普及程度和广大农村。据不完全统计,我国70%优秀运动员来自农村。农村蕴藏着大批能吃苦耐劳的运动人才,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来源地[4]。以往在发现农村体育人才时,往往感到年龄过大,运动寿命较短,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村体育运动开展不力,很多运动天才在无人发现、过问中随时日而自然消失,即使是个别人被伯乐发现大都已过最佳培养年龄段,且运动寿命不长了。
   不难想象,如果农村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从小有条件参与到一项或几项健身和竞技体育运动中去,不仅可以有效增强农民群体的体质,减少疾病,节约开支,提高物质生活水平打下良好基础,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内容,减少不良生活习惯,使农村社会稳定和谐发展,而且也可以为我国竞技运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打下更为坚实的群众基础。也就是说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可以促进全民健身和奥运金牌两大战略协调发展。
  2.合理布局,全面发展
  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新农村体育设施的建设应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避免单一形式,力求为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为此,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2.1按地域布局
  按地域布局,就是要根据各个区域的经济水平、村落距离、人口密度、交通状况等综合因素,除简易、最基本的设施做到村村都有外,其他要求较高的场地器材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前瞻性原则下先适量修建,尽量做到使有意愿参与者每周可参加3次左右所喜爱的体育运动。所谓前瞻性原则,就是要在考虑现实条件的同时,长远规划,使布局地域性充分体现出来,例如足球场不可要求村村都有,若计划最终应达到3个自然村建1个,那么起初修建时可选取6个自然村先建起1个,以后根据经济发展,在财力允许的范围内,采取中插法逐步达到目标;又如在山区修建足球场地时,应按地形特点选址,且易小而多,而不应一味强调场地标准,必要时应以五人制足球运动为主要发展方向。
  2.2按民族特点布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许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特色鲜明、种类繁多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各民族除参与一些大众运动项目外,都有自身健身娱乐的方式方法,因此在新农村体育设施建设中,除大众运动项目外,应特别重视按民族特色运动布局运动场地和必要的体育运动器材。例如,可规划修建能够逐步改建的赛马场、拳击台、摔跤场地等等,统筹安排,由简到全,步步扩展。这样就会使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发展壮大起来,为中华体育运动的大发展增光添彩。
  2.3按经济发展水平布局
  经济条件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没有钱难于成事是同样适用于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最朴实的道理。就目前情况看,新农村建设中也存在着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及村与村之间的不同经济差异,如果用一个尺度要求办好一切事情是不现实的,农村体育的发展更是如此。因此,运动项目、场地、器械等的布局应在长远规划的前提下,按地域总体经济实力合理布局,即要做到规划周到,兼顾各方;先建后建符合实际,先易后难,先简后逐步发展的科学化布局,切不可一哄而上,中途而止,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不良影响。
  2.4按环境特点布局
  环境特点是大自然的产物,多数情况下不易或不可改造,与城市社区相比自然环境对农村体育的影响和制约更为明显。因此因地制宜地发展体育运动应该是新农村建设中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即应发展中长跑的地区不应苛求短跑;应发展山地自行车运动时不应再“创造”过多的场地自行车运动场;足球运动场应以小型便利为起点,以地方适宜性而修建……总之,即使经济条件允许,也不能脱离地域特色而去盲目发展不适宜的项目,因为这里还存在一个居住人群的运动习惯问题,而运动发展的目的是全面健身,只要能达到此目的,运动类型和形式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且符合地域特征的运动类型和形式更容易达到这一目的。
  突出乡情,本土发展
  乡情即乡土之情,是农村一切需办事情能够办成、办好的基础保障之一,农民体育运动的开展与发展也不例外,要尽可能地突出乡情,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立足农民需求,实行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稳步发展,逐步提高的方针。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因地制宜、自己动手、因陋就简、就地取材[5]。潜心做到壅根扩张的发展之路。
  (一) 以本地基础体育为本发展
  新中国成立60年来,虽然国家对农村体育发展直接的投入不多,但是勤劳质朴的农村成员还是通过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方法发明发现了许多适于开展的、有中国农村特色的体育活动[2]。近年来,国家的投入不断加大,各地农村的体育运动随地域和农民经济收入的提高而持续不断地前行,因此各地都有一些群众喜爱的运动项目存在且发展着。故而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体育运动的规划实施首先应重视本地已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项目,使它们向正规、健康和有利于健身的方向发展,以打下运动基础,进而扩展,以求逐步达到基本完善的地步,使每个农村成员都能参与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而只有在已有运动项目的基础上建设和发展,才能有效引导农民积极加入到体育运动行列中,从而达到改善体质的目的。
  (二) 以乡土体育为主发展
  乡土是指农民的生活方式具有浓厚的乡村社会与农业生产的性质与特点,乡土气息浓不仅体现在农民的生活方式中,而且在农民的体育文化活动中也是最典型的特点[6]。乡土体育是土生土长的运动形式,它植根于农村,对体育设施要求不高,趣味性强,简便易行,也具有省钱、能锻炼及可操作性,例如:挑粮食、举重物、负重跑等项目,不仅兴趣盎然,而且对促进当地生产发展功效显著,符合农民健身的习俗和需要。
  (三) 以个性体育为特点发展
  地方或区域内的某一特长运动项目,是长期存在于群众中的经久不衰的运动形式。它不经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是“天才”运动员产生的土壤,发展好它们不仅对农村体育的开展大有好处,而且会给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后备人才培养基地。例如,草原地区的赛马、山地区域的长跑和自行车、寒冷地区的滑雪和冰上运动、江河地域及海洋沿岸的游泳及划艇等等。
  (四) 以民族特色体育为基础发展
  多民族和谐共处是我国社会的一大特点,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喜爱的传统优势运动项目,我们应在抓好各民族具有普遍健身意义的运动项目的同时,注重每个民族独具特色的某一具有天赋的运动项目及其各子项目的有效发展。肯定地说,如果56个民族各具特色的运动中能够精炼出一半运动大项,我国对世界体育运动的贡献将是深远而伟大的。
  以上所谈仅仅是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文化和农民体育运动项目发展应重视的一些理念和路径,绝不是实施者主观臆想就可以见效的。各级政府和相应的主管部门应将其视为利民利国的千秋大业,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要,提高农民身体素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积极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观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充分发挥体育的作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 29(03):150-151.
  [2]李素.由农运会看多元化农村体育发展趋势[J].理论前沿,2009,(06):33-34.
  [3]魏强.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文化的建设及策略[J].北京農业职业学院学报,2009,23(01):63-66.
  [4]李会增,赵晓红, 王向东等.对新农村体育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04): 6-9.
  
其他文献
目前在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中,英语已是小学,中学乃至大学必学学科之一,学好它显得尤为重要。而对初中生来说八年级级则更为重要,因为它是初中学生非常关键的一年,也是学生对英语学习容易产生厌烦情绪的一年。学生在八年级阶段往往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从教学实际出发,我觉得八年级学生英语学习可能存在着的以下现状:一、新课程改革,以三年级为起点的教材的改变,难度猛然增加,而八年级又是初中现行教材中内容最多、语法最难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精神生活也大幅度提升,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健康的重视与渴求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体育教育改革已被推上了峰口浪尖。要提高学生的兴趣,这就增大了我们体育教师的工作难度,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去学习、研究,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使之更加适应现代体育教学的需要。本文是我在一线工作中总结出来的一点心得,仅共同仁们作个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方法
期刊
【摘要】课前充分的准备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后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充分备课;主导作用;教学反思;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与落后思想影响,语文阅读教学只是老师肢解性地讲析,只为掌握一些知识点,形成所谓的阅读能力,学生被动地接受,导致阅读数量太少,阅读速度太慢,阅读效率太差,阅读时间太浪费。这种“少、慢
期刊
历史上,晏子雄辩无敌,苏秦言动六国,孔子舌战群儒……他们凭借出色的口才使自己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同样,放眼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巧舌如簧,口才飞扬,着实让人羡慕不已。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现代传声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口语交际再也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因此,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既能从语言文字方面训练学生认字识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润饰成文,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社
期刊
【摘要】学生体育主体地位的研究,主要应该围绕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因素,包括教学目标的建立、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学生学习激情的调控等。只要这些方面都解决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自然而然地就显现出来了。  【关键词】教学;学生学习;教师业务;主体性;主动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应顺时而作,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锻炼身体与掌握知识、技能带来的“苦楚”转变
期刊
2010年3月25日,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校园安全这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长期话题。但是我觉得在当前情况下,我们特别应该,观念上要有所扭转,至少这些观念我以为是片面的。学习压倒一切,分数压倒一切,可以要学习,可以要分数,可以要成功,安全是第二位的等等,这些都是片面观念。先有生命,生命是第一位的。同年3月31日,新任教育部长袁贵仁做客中央电视台,在谈到校园安全问题时也明确指出:学
期刊
【摘要】德育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当中,这不仅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挖掘教材,使德育教育溶于教学过程中,既可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既应掌握丰富的知识,又应具备高尚的人格,这是“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念的起点。  【关键词】数学教育;渗透;德育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指出,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方式”,这就意味着
期刊
【摘要】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是获得真知的必要步骤。本文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实际,对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作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物理教学;质疑能力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不断质疑,提出疑问,分析疑问和解决疑问的过程。可见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应特别重视。  1.营造质疑的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氛围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正确
期刊
新课标指出:“要改进作文的批改和讲评,必须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讲求实效”,经多次尝试,觉得学生作文集体评议,能取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采取以下做法:(一)精选材料,挑选学生作文中有典型的作文,打印分发,学生人手一份,准备评议。(二)作者谈心得,谈写作过程,谈材料来源,给学生以启发。(三)学生赏析,说启发,说收获,说读后感,评议好词、好段、好思想。(四)学生修改,对作文的不足之处,还能改进的地
期刊
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内40分钟的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有道是“即知即行,知而不行,是为不知”。课堂教学研究的复杂性不仅在于所要研究的问题是无穷无尽的,而且在于课堂教学研究的成果水平也是无止境的。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是期待深处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