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互助的学习方式已得到普遍运用。笔者认为,互助学习也需要讲究操作技巧,并针对小学数学课堂“互助小组”学习的方式与策略谈了几点认识。
一、互助小组分组的策略
1.互助小组的组建
组长既是小组活动的领导者,又是组织者,是小组互助学习的灵魂,作用非同小可。在组建小组时,教师要选拔一些具有号召力,且责任心、协调力、表现欲望强的学生,采用毛遂自荐式、教师任命式、同学推荐式三种方法选取小组长,并执行小组长动态管理模式,教师可根据需要和小组长的表现,让小组长到其他小组任职,或者由组长变成组员。
在选出小组后,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要赋予互助小组长相应的管理权力;二是教师要适时肯定或激励互助小组长,让小组长产生更大的工作热情与动力;三是教师要定期召开互助小组长会议,及时解决他们在小组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并出谋划策。
科学组建互助小组是互助学习的必要条件。在组建互助小组之前,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探讨组建互助小组的基本要求,帮助他们认识互助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并明确组建互助小组的目的。然后,教师参照学生意愿、男女比例、能力强弱等指数,把学生合理分成若干个小组,作为互助学习的基本单位。
结合教学经验,笔者总结了“三步”分组法。第一步是初步分组。笔者采取小组成员招聘会的形式,由组长列好选择组员的要求自行招聘组员,组员也可以根据各自意愿选择组长,进入该互助小组;第二步是再次分组。教师根据组长的“招聘”情况,对男女比例、强弱搭配不科学的互助组进行微调;第三步是优化组合。学生监督和审核互助小组,如有不符合组合要求的互助小组,组员可提出意见,由教师进行现场调配。
2.方法的指导
在小组长上任前,教师要从组织、安排、归纳、协调等方面对小组长管理小组的方法进行指导,尤其在课堂互助交流细节方面,教师可以让小组长制定有针对性的小组规则,从而激励组员主动完成任务。总而言之,教师要深入小组指导学生,提供帮助,以促进互助学习的有效进行。
在合作学习中进行过程性指导时,教师要明确三个职责:一是小组长职责,即负责学习分工,检查督促小组学习,维持小组纪律,并组织小组成员讨论、交流,收发作业及其他组内活动;二是记录员职责,即负责记录本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典型结题思路等,以便于全班交流;三是小组评价员职责,即负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纪律情况,并做好各项数据的统计。笔者认为,组内成员之间的责任分工可根据需要定期轮换,这样能够让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最终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二、互助小组学习策略
1.交流展示策略
互助小组在互助学习发言展示时,要体现“人人有机会,学困生优先”的原则。首先,先学困生,后学优生。学生交流的最理想状况是由“差”到“好”的阶梯式、渐进式次序,“先学困生,后学优生”的交流顺序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能确保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其次,先小组,后全班。先小组交流,是因为小组人员少,能确保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在小组内交流后,学生能得到其他组内成员的补充和修正,从而有信心在全班面前展示。展示时,学生可以单独到黑板前面展示,然后进行集体互动,也可以是整个互助组走到黑板前面展示交流,再进行全班互动,这都是根据交流的内容和难度而定的。如简单问题适合个体展示,而较难问题、可以分割切块的问题或多解法、多思路的问题,适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在集体展示时,组长需要进行任务分工,安排好谁先说,谁后说,谁来总结。
2.伙伴互助学习策略
在展示交流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四种情况:一是讲得不对;二是讲不清楚;三是讲得不全面;四是讲得不透彻。面对上述情况,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对话策略和合作策略。
(1)对话策略
对话是指两个或更多的人针对同一个话题进行交谈。在互助环节对话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当同伴观点错误时,学生要予以反驳;当同伴讲不清楚时,学生要会辩论;当同伴没讲全面时,学生要会补充;当同伴讲得有漏洞或讲得不透彻时,学生要会质疑。
(2)合作策略
第一,中心发言式,即一人作中心发言,其他同学再作必要的补充、修正。这种方式有利于形成统一意见,但容易出现一两个人包办一切的现象。第二,指定发言式,即组员举手,小组长指定发言,如果其他组员有不同意见,可继续举手发言,最后由小组长综合大家的意见。这种方式能保证小组讨论秩序井然,但学生发言受到一定的限制。第三,自由发言式,即自由发言的优点是学生发言机会较多,课堂讨论气氛宽松自由。这种方式多适用于辨析性的选择题和判断题等练习,但容易造成秩序混乱。第四,任务分解式,即当小组接受学习任务后,由小组长分解任务,每个同学承担一些任务。这种方式需要组内分工,多步骤操作训练及大容量计算的学习内容。第五,轮流发言式,即组员轮流发言。这种方式适用于开展小组内的学习竞赛,能促进学习者平等竞争,共同参与。除了上述五种形式之外,还有抽签发言、提议发言等形式。
如在一次五年级数学课上,笔者把全班分成9个小组,每组4名学生,学生围课桌而坐。当组长举起蓝色“心形”牌子时,组员开始依次发言;当组长举起黄色“心形”牌子,组员之间开始进行提问、补充、质疑、辩论、反驳等环节;当组员稍微偏离主题时,组长会举起红色“心形”牌子,以示警告。
三、互助小组文化建设策略
1.规范小组文化
在组长带领下,小组可选择有特色的组名、组号,还可以设计组徽,编写组规、励志名言等,制成小组“文化标识牌”,张贴在墙上。在学生给互助组起名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两点:一是依据学校文化主题或班级特色起名;二是组名的选择一定要积极向上、富有创意、新颖别致。如笔者所在学校的校风是“和乐精进”,班上有的小组就取名“和乐组”“精进组”等。同时,教师还可以把每个小组的名字在展示栏目上展示出来,并写上小组长与组员的名字,有助于打造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
2.定期推出小组月报
小组月报是小组学习成果的重要宣传工具,也是班级的舆论导向。为了展示小组学习的成果,彰显小组个性文化,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小组在每个月设计一份小组月报,并做到图文并茂,对于版面设计、内容安排、绘画书写都由组长合理分工,再由组员合作完成。月报内容可以是日记、周记,也可以表扬优秀学生,鼓励后进生,还可以批评出现的不良现象,揭露错误行为。
互助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为了有效发挥小组互助学习的优势,教师要设计并实施好分组策略、互助学习策略、合作策略,把小组文化建设在互助学习过程中,让互助学习焕发出别样的生命和活力。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研究项目课题“小学数学助学课堂中互助策略的实验与研究”课题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8-JKGHYB-1215。
(作者單位:河南省三门峡市龙湖小学)
一、互助小组分组的策略
1.互助小组的组建
组长既是小组活动的领导者,又是组织者,是小组互助学习的灵魂,作用非同小可。在组建小组时,教师要选拔一些具有号召力,且责任心、协调力、表现欲望强的学生,采用毛遂自荐式、教师任命式、同学推荐式三种方法选取小组长,并执行小组长动态管理模式,教师可根据需要和小组长的表现,让小组长到其他小组任职,或者由组长变成组员。
在选出小组后,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要赋予互助小组长相应的管理权力;二是教师要适时肯定或激励互助小组长,让小组长产生更大的工作热情与动力;三是教师要定期召开互助小组长会议,及时解决他们在小组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并出谋划策。
科学组建互助小组是互助学习的必要条件。在组建互助小组之前,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探讨组建互助小组的基本要求,帮助他们认识互助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并明确组建互助小组的目的。然后,教师参照学生意愿、男女比例、能力强弱等指数,把学生合理分成若干个小组,作为互助学习的基本单位。
结合教学经验,笔者总结了“三步”分组法。第一步是初步分组。笔者采取小组成员招聘会的形式,由组长列好选择组员的要求自行招聘组员,组员也可以根据各自意愿选择组长,进入该互助小组;第二步是再次分组。教师根据组长的“招聘”情况,对男女比例、强弱搭配不科学的互助组进行微调;第三步是优化组合。学生监督和审核互助小组,如有不符合组合要求的互助小组,组员可提出意见,由教师进行现场调配。
2.方法的指导
在小组长上任前,教师要从组织、安排、归纳、协调等方面对小组长管理小组的方法进行指导,尤其在课堂互助交流细节方面,教师可以让小组长制定有针对性的小组规则,从而激励组员主动完成任务。总而言之,教师要深入小组指导学生,提供帮助,以促进互助学习的有效进行。
在合作学习中进行过程性指导时,教师要明确三个职责:一是小组长职责,即负责学习分工,检查督促小组学习,维持小组纪律,并组织小组成员讨论、交流,收发作业及其他组内活动;二是记录员职责,即负责记录本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典型结题思路等,以便于全班交流;三是小组评价员职责,即负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纪律情况,并做好各项数据的统计。笔者认为,组内成员之间的责任分工可根据需要定期轮换,这样能够让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最终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二、互助小组学习策略
1.交流展示策略
互助小组在互助学习发言展示时,要体现“人人有机会,学困生优先”的原则。首先,先学困生,后学优生。学生交流的最理想状况是由“差”到“好”的阶梯式、渐进式次序,“先学困生,后学优生”的交流顺序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能确保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其次,先小组,后全班。先小组交流,是因为小组人员少,能确保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在小组内交流后,学生能得到其他组内成员的补充和修正,从而有信心在全班面前展示。展示时,学生可以单独到黑板前面展示,然后进行集体互动,也可以是整个互助组走到黑板前面展示交流,再进行全班互动,这都是根据交流的内容和难度而定的。如简单问题适合个体展示,而较难问题、可以分割切块的问题或多解法、多思路的问题,适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在集体展示时,组长需要进行任务分工,安排好谁先说,谁后说,谁来总结。
2.伙伴互助学习策略
在展示交流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四种情况:一是讲得不对;二是讲不清楚;三是讲得不全面;四是讲得不透彻。面对上述情况,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对话策略和合作策略。
(1)对话策略
对话是指两个或更多的人针对同一个话题进行交谈。在互助环节对话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当同伴观点错误时,学生要予以反驳;当同伴讲不清楚时,学生要会辩论;当同伴没讲全面时,学生要会补充;当同伴讲得有漏洞或讲得不透彻时,学生要会质疑。
(2)合作策略
第一,中心发言式,即一人作中心发言,其他同学再作必要的补充、修正。这种方式有利于形成统一意见,但容易出现一两个人包办一切的现象。第二,指定发言式,即组员举手,小组长指定发言,如果其他组员有不同意见,可继续举手发言,最后由小组长综合大家的意见。这种方式能保证小组讨论秩序井然,但学生发言受到一定的限制。第三,自由发言式,即自由发言的优点是学生发言机会较多,课堂讨论气氛宽松自由。这种方式多适用于辨析性的选择题和判断题等练习,但容易造成秩序混乱。第四,任务分解式,即当小组接受学习任务后,由小组长分解任务,每个同学承担一些任务。这种方式需要组内分工,多步骤操作训练及大容量计算的学习内容。第五,轮流发言式,即组员轮流发言。这种方式适用于开展小组内的学习竞赛,能促进学习者平等竞争,共同参与。除了上述五种形式之外,还有抽签发言、提议发言等形式。
如在一次五年级数学课上,笔者把全班分成9个小组,每组4名学生,学生围课桌而坐。当组长举起蓝色“心形”牌子时,组员开始依次发言;当组长举起黄色“心形”牌子,组员之间开始进行提问、补充、质疑、辩论、反驳等环节;当组员稍微偏离主题时,组长会举起红色“心形”牌子,以示警告。
三、互助小组文化建设策略
1.规范小组文化
在组长带领下,小组可选择有特色的组名、组号,还可以设计组徽,编写组规、励志名言等,制成小组“文化标识牌”,张贴在墙上。在学生给互助组起名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两点:一是依据学校文化主题或班级特色起名;二是组名的选择一定要积极向上、富有创意、新颖别致。如笔者所在学校的校风是“和乐精进”,班上有的小组就取名“和乐组”“精进组”等。同时,教师还可以把每个小组的名字在展示栏目上展示出来,并写上小组长与组员的名字,有助于打造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
2.定期推出小组月报
小组月报是小组学习成果的重要宣传工具,也是班级的舆论导向。为了展示小组学习的成果,彰显小组个性文化,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小组在每个月设计一份小组月报,并做到图文并茂,对于版面设计、内容安排、绘画书写都由组长合理分工,再由组员合作完成。月报内容可以是日记、周记,也可以表扬优秀学生,鼓励后进生,还可以批评出现的不良现象,揭露错误行为。
互助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为了有效发挥小组互助学习的优势,教师要设计并实施好分组策略、互助学习策略、合作策略,把小组文化建设在互助学习过程中,让互助学习焕发出别样的生命和活力。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研究项目课题“小学数学助学课堂中互助策略的实验与研究”课题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8-JKGHYB-1215。
(作者單位:河南省三门峡市龙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