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知识的学习不是闭门造车,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与他人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小组合作教学正是在合作型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由成绩较好的学生带动较落后的学生共同进步。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数学;协作意识;引导参与;带动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由几个人组成固定的小组共同学习的学习方式。它可以在课堂中单独开展,也可以作为教师课堂传授知识的一种补充进行开展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将课下的同学玩伴关系升级为学习中的学习互助伙伴关系,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消除部分学生的学习顾虑。基于这种背景,本文笔者特结合多年数学教学经验,探讨如何将小组合作教学应用于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以期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一、培养学生协作意识
初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社会意识的关键期,教师要意识到培养学生与他人协作意识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内的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开展小组成员平时表现挂钩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通过小组间的活动引导学生共同完成某一项任务,这可以大大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而拥有了协作意识的学生能更好地与他人交流,这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
例如,在开展“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一部分的教学时,我将任务下发到每个小组,通过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在课堂上,我给学生留出二十分钟的小组合作探讨时间,由学生在小组内自行分工,完成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一任务。之所以在这一单元选择小组合作,是因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需要经过多对证明,单由一个人无法在短期内完成这个任务。紧迫的课堂时间决定了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是分工协作的。在小组合作探讨结束后,我要求每一个组分别展示自己的成果。初中生的荣誉意识很强,在小组代表上去展示时,成员们会感到骄傲,而这时候,小组意识树立在了学生们的头脑中。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初中阶段班级内已经出现了不少对学习缺乏动力从而上课不积极,注意力涣散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因缺少教师的关注和教师的专门指导会在跟不上课程进度的情况下放弃参与课堂上的活动。教师的任务是帮助每一个学生成长进步,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小组间的共同任务引导每一个成员积极参与,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例如,在开展“展开与折叠”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时,我采取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展开与折叠”这部分内容考验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虽然趣味性较强,但一些空间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不爱参与到课堂中。发现这一问题后,我将学生们划成了六个小组,由学生们自己准备制作展开与折叠的材料。由于正方体的展开方式是由学生自己决定的,就算无法将它折叠的学生也可以对其进行“展开”。当小组内的一个学生进行展开后,再由另外的学生将其折叠。通过对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分工,可以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在小组里的价值,激发落后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当学生在小组合作时,学生间互相帮助学习,这对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帮助很大。
三、带动落后学生学习
小组学习顺利开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小组成员的划分是否合理。小组成员的划分需要遵循优劣互补原则,由成绩好的、接受知识速度快的学生带动那些落后的、掌握知识速度较慢的学生。单纯的将成绩好的学生划为一组的划分方式是不合理的。面对青春期的学生,有时候同龄人之间的督促教导比教师的言语批评更加有效。通过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可以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成绩较为落后的学生共同学习。
例如,在讲授“多项式乘多项式”这一章节时,我在带领学生集体学习了多项式乘多项式的计算步骤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课后练习题。对于前期多项式的乘法运算掌握熟练的学生来说,课后练习题的难度并不高。而对于那些前期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学生来说,多项式乘多项式的计算过程会漏洞百出。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我观察到那些先行做完题目的学生会主动的教练习困难的学生进行运算。对于他们来说,一个很小的错误都值得指出来,而学生之间善意的提醒要好过教师的批评。因此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掌握知识较熟练的学生会带动较为落后的学生一起学习。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具有相比于单纯的教师传授学习更加人文化的特点。多个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间的协作意识,激发学习兴趣薄弱的學生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带动学习较为落后学生的成长。教师需要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积极的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教学。但要注意,小组合作要在有秩序的前提下进行,吵闹、喧哗的小组讨论是不可取的;没有小组合作条件的内容也是不便于开展小组合租教学的。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张伟刚,孙文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5(02).
[2]刘升进.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J].成功(教育),2013(23).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数学;协作意识;引导参与;带动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由几个人组成固定的小组共同学习的学习方式。它可以在课堂中单独开展,也可以作为教师课堂传授知识的一种补充进行开展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将课下的同学玩伴关系升级为学习中的学习互助伙伴关系,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消除部分学生的学习顾虑。基于这种背景,本文笔者特结合多年数学教学经验,探讨如何将小组合作教学应用于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以期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一、培养学生协作意识
初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社会意识的关键期,教师要意识到培养学生与他人协作意识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内的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开展小组成员平时表现挂钩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通过小组间的活动引导学生共同完成某一项任务,这可以大大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而拥有了协作意识的学生能更好地与他人交流,这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
例如,在开展“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一部分的教学时,我将任务下发到每个小组,通过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在课堂上,我给学生留出二十分钟的小组合作探讨时间,由学生在小组内自行分工,完成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一任务。之所以在这一单元选择小组合作,是因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需要经过多对证明,单由一个人无法在短期内完成这个任务。紧迫的课堂时间决定了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是分工协作的。在小组合作探讨结束后,我要求每一个组分别展示自己的成果。初中生的荣誉意识很强,在小组代表上去展示时,成员们会感到骄傲,而这时候,小组意识树立在了学生们的头脑中。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初中阶段班级内已经出现了不少对学习缺乏动力从而上课不积极,注意力涣散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因缺少教师的关注和教师的专门指导会在跟不上课程进度的情况下放弃参与课堂上的活动。教师的任务是帮助每一个学生成长进步,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小组间的共同任务引导每一个成员积极参与,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例如,在开展“展开与折叠”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时,我采取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展开与折叠”这部分内容考验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虽然趣味性较强,但一些空间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不爱参与到课堂中。发现这一问题后,我将学生们划成了六个小组,由学生们自己准备制作展开与折叠的材料。由于正方体的展开方式是由学生自己决定的,就算无法将它折叠的学生也可以对其进行“展开”。当小组内的一个学生进行展开后,再由另外的学生将其折叠。通过对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分工,可以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在小组里的价值,激发落后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当学生在小组合作时,学生间互相帮助学习,这对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帮助很大。
三、带动落后学生学习
小组学习顺利开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小组成员的划分是否合理。小组成员的划分需要遵循优劣互补原则,由成绩好的、接受知识速度快的学生带动那些落后的、掌握知识速度较慢的学生。单纯的将成绩好的学生划为一组的划分方式是不合理的。面对青春期的学生,有时候同龄人之间的督促教导比教师的言语批评更加有效。通过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可以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成绩较为落后的学生共同学习。
例如,在讲授“多项式乘多项式”这一章节时,我在带领学生集体学习了多项式乘多项式的计算步骤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课后练习题。对于前期多项式的乘法运算掌握熟练的学生来说,课后练习题的难度并不高。而对于那些前期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学生来说,多项式乘多项式的计算过程会漏洞百出。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我观察到那些先行做完题目的学生会主动的教练习困难的学生进行运算。对于他们来说,一个很小的错误都值得指出来,而学生之间善意的提醒要好过教师的批评。因此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掌握知识较熟练的学生会带动较为落后的学生一起学习。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具有相比于单纯的教师传授学习更加人文化的特点。多个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间的协作意识,激发学习兴趣薄弱的學生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带动学习较为落后学生的成长。教师需要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积极的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教学。但要注意,小组合作要在有秩序的前提下进行,吵闹、喧哗的小组讨论是不可取的;没有小组合作条件的内容也是不便于开展小组合租教学的。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张伟刚,孙文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5(02).
[2]刘升进.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J].成功(教育),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