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平均每年一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速度无疑是在告诉世人,日本正在一步一步实现其“雄心壮志”。
当诺贝尔奖评委会在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获得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时,很多人可能会感叹,日本人怎么又得奖了?产生这种想法并不奇怪,因为倘若你仔细算一下,进入21世纪后,日本新增诺贝尔奖牌已达17枚之多。日本科学家频频摘得诺贝尔奖桂冠,野依良治、益川敏英、山中伸弥等名字被人反复提起,日本的得奖频次仅次于美国,甚至把英国、德国、法国等科技强国都甩在了身后。
然而,2000年日本政府制定第二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提出“未来50年获得30个诺贝尔奖”的宏伟目标时,世界舆论曾一片哗然。多数人都认为日本人在说大话,纯属狂妄之言。近些年来,平均每年一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速度无疑是在告诉世人,日本正在一步一步实现其“雄心壮志”。
视人才为珍宝的日本
日本视人才为珍宝。近十几年来,科技人才政策在日本政府科技战略布局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2001—2005年实施第二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时,日本政府就提出,增加面向青年研究人员的竞争性研究资金,营造青年研究人员可以独立开展研究的环境。在第三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06—2010)》中,日本政府把重视人才培养作为基本理念,强调将研发投资重点从“物”转移到“人”上来,在发展科研基础设施的同时,吸引和培养国内外一流科技人才。2011至2015年实施第四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时,日本政府将加强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比作“车之两轮”,强调以此实现可持续增长和社会发展,并提出着重培养具有独创性的优秀研究人才。
经过多年政策上的持续推动,日本科技人才状况有所改观。近10年,日本研究人员总数保持平稳,2015年达到86.7万人(全时研究人员约68.3万人),排名中国、美国之后,位居世界第三。值得注意的是,从每万名劳动力人口中研究人员的数量来看,日本长期占据世界第一,2013年达到130人,远远高于中国的19人和美国的81人。21世纪以来,日本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新增科学家人数排名世界第二,更加彰显了日本的科技实力和国际地位。
眼前的事实刺激了人们对日本科学技术发展的好奇心,同时引发了人们对日本基础研究实力突飞猛进的讨论和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日本科技杰出人才辈出,不断涌现?政府究竟应该在科技发展过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2016年諾贝尔奖得主大隅良典在受访时曾表示,日本近些年能够多次荣获诺贝尔奖,归功于日本在几十年前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他希望自己的获奖能够引起日本政府对基础研究更多的重视。的确,实施科技立国战略、确保科研投入持续增长、营造宽松稳定的科研环境、形成重视科学精神的教育体系等,都是日本政府长期以来坚守的科技发展理念。打造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是日本政府促进科技发展的最有效保障。源源不断的科技人才资源为日本科技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日本政府的科技人才政策经验值得我们予以关注和研究。
低生育率难题与青年的前途
虽然有着骄人的成绩,但日本未来的科技人才储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低生育率意味着伟大事业后继无人,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已经出现了这一困境。由于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人口总量持续减少,再加上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日本后备科技人力资源状况不容乐观。面对人口危机,日本政府认为,提升科技人才质量并充分发挥其才能迫在眉睫。因此,在2016年启动实施的第五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日本政府提出,培养和留住具有专业知识且不拘泥于常规思维的人才,不断夯实产生卓越知识的基础,与此同时,跨越专业、组织、部门、国界等阻碍,促进人才流动,建立人才、知识和资金的良性循环体系,推动国际环境下的知识融合和技术转移。
以博士后为主的青年研究人员是日本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但是目前,日本公共研究机构和大学的青年研究人员职业道路规划不够透明,青年就业不够稳定,而青年研究人员独立开展研究的环境尚不完善。因此,日本政府提出,今后要明确博士毕业后成为独立研究人员或大学教员的职业发展道路,营造有利于青年研究人员在其职业生涯中充分发挥才能和热情的环境。日本的目标是,到2020年增加10%(约4.4万人)的大学青年教员(40岁以下),使青年教员占到大学教员总数的30%以上。
为给青年研究人员营造潜心研究、挑战新领域的良好环境,拓展青年研究人员的职业发展道路,日本政府在2015年出台的《日本再兴战略》中提出,2016年拨款10亿日元设立卓越研究员制度,在特定研究型大学和卓越研究生院,面向优秀青年研究人员设立稳定职位,引导青年人才挑战新领域研究,取得独创性研究成果。同时,提高产学研人才的跨部门流动性,满足产业结构调整需求。该项目每年遴选资助约150名研究员(40岁以下,临床医学领域43岁以下),执行机构包括大学、国立研发法人机构和民间企业。自然科学领域入选的卓越研究员每人每年可获得600万日元的研究经费(资助期两年)和300万日元的研究环境建设费(资助期五年)。人文社科领域的卓越研究员受助额度约为自然科学领域的三分之二。在日本研究机构工作的外国研究人员也可申请卓越研究员职位,获得与日本研究人员同等的资助。
此外,日本政府还致力于打造具备世界最高教育和研究水平的研究生院,通过加强大学与产业界互动,推进研究生院的教育改革,开发符合需求的教育项目,增加教员在各种社会场合积累经验的机会,并为企业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更多接受博士课程教育的机会。日本政府将修订相关资助政策,增加对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的经济资助,并在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增设教学助理、研究助理岗位,增加博士研究生收入来源。目标是到2020年,“使日本20%的博士在读研究生得到生活费补助”。
人才流动的“活水”循环
一直以来日本科研体系都给人带来了较为封闭的印象。研究人员长期受终身雇佣思想和自我意识影响,流动性、开放性和国际性明显不足。为扭转这种局面,日本政府倡导开放创新,鼓励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推行交叉任职制、实习派遣等制度,对跨部门流动经历给予积极评价,在全社会形成人才的良性循环。目标是到2020年产学研之间的研究人员流动量增加20%,特别是从大学到企业或公共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流动量增加一倍;大学和国立研发法人从企业获得的共同研究资金增加50%。 为了支持大学、国立研发法人、企业等多家机构共同建立和实施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新体制,确立培养和聘用青年研究人员和研究辅助人员的新模式,日本政府2016年拨款13.27亿日元,以综合性重点大学为核心,在地方构建科技人才培育联盟。政府资助主要用于联盟运营协议会的管理运营费;受资助研究人员的人员费和研究环境建设费;研究人员到国内外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实习的费用。日本政府现已进行两处试点:一是以北海道大学、名古屋大学和东北大学为核心建立的联盟;二是以广岛大学、山口大学和德岛大学为核心建立的联盟。
此外,日本政府已将“加强国际人才流动,提高日本科技国际影响力”纳入其科技外交战略,全力打造国际研究网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活跃于国际舞台的研究人才,帮助日本获得更多世界先进技术,提升日本的国际影响力。日本政府将向奔赴海外开展世界级研究活动的研究人员提供更多资助,推动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与海外顶尖研究机构建立合作网络,参与国际共同研究项目,加快建立海外派遣研究人员以及具有留日经历的外国研究人员之间的人脉网络。日本政府2016年拨款16.08亿日元实施“加速人才循环的战略性国际研究网络推进事业”,帮助日本国内高水平研究团队参与世界最尖端的研究活动,形成稳固的国际研究网络。
科技发展后劲不容小觑
一个科技强国的形成需要全方面的吸引力,美国此前之所以在科技领域一直领先也正是因为敞开怀抱,吸纳了全世界科研人员。为了融入多样化的观点和优秀的创意,凝聚各方创新力量,日本政府充分发挥女性研究人员、外国研究人员、科研管理辅助人员等各类人才的能力,同时大力培养日本下一代科技创新人才。
(一)挖掘女性研究人员的潜力。日本政府将依据《关于使女性职业生活充满活力的法律》,督促大学、公共研究机构及产业界加快建立相关制度,明确设定并公布女性员工的雇佣比例和晋升比例,到2020年,力求实现自然科学领域女性研究人员占比达到30%。日本政府将营造支援女性研究人员工作生活两不误的环境,鼓励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积极培养和聘用女性进入管理层或项目负责人岗位,参与组织重要决策。2016年,日本政府用于激勵女性研究人员的研究项目预算总额为19.87亿日元。
(二)加快引进外国优秀研究人员。日本政府一直在通过实施“外国特别研究员事业”等项目,改善外国研究人员在日生活条件,帮助解决随行儿童教育及配偶就业问题,完善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的英语研究支援环境,推行高级人才积分制度,吸引外国优秀研究人员到日本工作。2016年11月,日本政府宣布将出台世界上最低门槛的永久居留资格申请制度,拟将拥有专业知识的高级人才、外国经营者和技术人员在日本获得永久居留权的最短滞留时间要求由5年缩短至1年。
(三)重视培养科研管理辅助人才。为了创造更多知识并实现商业化应用,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需要配备负责企划和管理研发项目的项目经理、负责管理研究活动的研究管理员(URA)、支撑研究设施运行的技术辅助人员以及技术转移人才和大学运营管理人才等各类人才。相应地,企业也需配备负责新事业拓展和商业模式变革的经营战略人才、技术经营和知识产权相关高级专业人才。日本政府将为此建立相应的制度环境,便于这些人才灵活运用其专业知识,适得其所地发挥其才能。此外,日本政府将加快博士人才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进一步明确项目经理、URA、技术辅助人员等不同职业人才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四)培养下一代科技创新人才。日本政府通过提供创造性教育和理工科学习机会等措施,提高儿童和学生的理工科兴趣和素养。日本政府将一体化地推进高中教育、大学教育、大学入学考试选拔制度改革,为拥有热情和能力的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研究的机会,使国内外学生有更多相互切磋提升能力的机会。日本政府面向中小学生设立了“下一代科学家培育计划(2016年预算为2000万日元)”,面向中学生设立了“中学生科研实践活动推进计划”、科技竞赛项目、“全球科学园”和“超级科学高中”(2016年预算为21.55亿日元)项目,为日本科技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后备人才基础。
为应对全球大变革时代的各项挑战,日本政府正紧密调整其在各个领域的战略布局,其中,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已付诸实施,科技人才政策调整步伐随之加快,但其政策重心并未改变,始终坚持以激发优秀青年研究人员的活力为核心,提高青年研究人员独立开展研究的自主权,与之配套的人事、薪酬和经费管理制度将越来越灵活和高效。
日本政府谋求建立兼顾流动性和稳定性的研究人员职业发展体制,并且主张对于研究人员的跨国界、跨部门、跨领域流动经历给予积极的评价,营造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制度环境。打造牢固的国际国内研究网络是日本政府现行科技人才政策的一大着力点。
为此,日本政府十分重视加强产学研互动,积极推进开放创新,促进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企业、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投入人才、知识和资金,切实开展合作,同时加强与国外顶尖研究机构的研究合作,构建人脉网络,充分利用国内外的新创意、知识和技术,以求迅速提升日本的科研实力和科研效率。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为保持科技发展后劲,日本政府非常重视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力量,提早布局,从小学阶段开始到研究生院阶段,针对不同年龄层学生都设立了相应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致力于形成战略性、系统性的科技人才培育体系。
◎ 撰文|王玲(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政策与战略研究中心)
◎ 来源|光明日报
当诺贝尔奖评委会在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获得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时,很多人可能会感叹,日本人怎么又得奖了?产生这种想法并不奇怪,因为倘若你仔细算一下,进入21世纪后,日本新增诺贝尔奖牌已达17枚之多。日本科学家频频摘得诺贝尔奖桂冠,野依良治、益川敏英、山中伸弥等名字被人反复提起,日本的得奖频次仅次于美国,甚至把英国、德国、法国等科技强国都甩在了身后。
然而,2000年日本政府制定第二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提出“未来50年获得30个诺贝尔奖”的宏伟目标时,世界舆论曾一片哗然。多数人都认为日本人在说大话,纯属狂妄之言。近些年来,平均每年一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速度无疑是在告诉世人,日本正在一步一步实现其“雄心壮志”。
视人才为珍宝的日本
日本视人才为珍宝。近十几年来,科技人才政策在日本政府科技战略布局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2001—2005年实施第二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时,日本政府就提出,增加面向青年研究人员的竞争性研究资金,营造青年研究人员可以独立开展研究的环境。在第三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06—2010)》中,日本政府把重视人才培养作为基本理念,强调将研发投资重点从“物”转移到“人”上来,在发展科研基础设施的同时,吸引和培养国内外一流科技人才。2011至2015年实施第四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时,日本政府将加强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比作“车之两轮”,强调以此实现可持续增长和社会发展,并提出着重培养具有独创性的优秀研究人才。
经过多年政策上的持续推动,日本科技人才状况有所改观。近10年,日本研究人员总数保持平稳,2015年达到86.7万人(全时研究人员约68.3万人),排名中国、美国之后,位居世界第三。值得注意的是,从每万名劳动力人口中研究人员的数量来看,日本长期占据世界第一,2013年达到130人,远远高于中国的19人和美国的81人。21世纪以来,日本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新增科学家人数排名世界第二,更加彰显了日本的科技实力和国际地位。
眼前的事实刺激了人们对日本科学技术发展的好奇心,同时引发了人们对日本基础研究实力突飞猛进的讨论和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日本科技杰出人才辈出,不断涌现?政府究竟应该在科技发展过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2016年諾贝尔奖得主大隅良典在受访时曾表示,日本近些年能够多次荣获诺贝尔奖,归功于日本在几十年前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他希望自己的获奖能够引起日本政府对基础研究更多的重视。的确,实施科技立国战略、确保科研投入持续增长、营造宽松稳定的科研环境、形成重视科学精神的教育体系等,都是日本政府长期以来坚守的科技发展理念。打造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是日本政府促进科技发展的最有效保障。源源不断的科技人才资源为日本科技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日本政府的科技人才政策经验值得我们予以关注和研究。
低生育率难题与青年的前途
虽然有着骄人的成绩,但日本未来的科技人才储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低生育率意味着伟大事业后继无人,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已经出现了这一困境。由于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人口总量持续减少,再加上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日本后备科技人力资源状况不容乐观。面对人口危机,日本政府认为,提升科技人才质量并充分发挥其才能迫在眉睫。因此,在2016年启动实施的第五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日本政府提出,培养和留住具有专业知识且不拘泥于常规思维的人才,不断夯实产生卓越知识的基础,与此同时,跨越专业、组织、部门、国界等阻碍,促进人才流动,建立人才、知识和资金的良性循环体系,推动国际环境下的知识融合和技术转移。
以博士后为主的青年研究人员是日本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但是目前,日本公共研究机构和大学的青年研究人员职业道路规划不够透明,青年就业不够稳定,而青年研究人员独立开展研究的环境尚不完善。因此,日本政府提出,今后要明确博士毕业后成为独立研究人员或大学教员的职业发展道路,营造有利于青年研究人员在其职业生涯中充分发挥才能和热情的环境。日本的目标是,到2020年增加10%(约4.4万人)的大学青年教员(40岁以下),使青年教员占到大学教员总数的30%以上。
为给青年研究人员营造潜心研究、挑战新领域的良好环境,拓展青年研究人员的职业发展道路,日本政府在2015年出台的《日本再兴战略》中提出,2016年拨款10亿日元设立卓越研究员制度,在特定研究型大学和卓越研究生院,面向优秀青年研究人员设立稳定职位,引导青年人才挑战新领域研究,取得独创性研究成果。同时,提高产学研人才的跨部门流动性,满足产业结构调整需求。该项目每年遴选资助约150名研究员(40岁以下,临床医学领域43岁以下),执行机构包括大学、国立研发法人机构和民间企业。自然科学领域入选的卓越研究员每人每年可获得600万日元的研究经费(资助期两年)和300万日元的研究环境建设费(资助期五年)。人文社科领域的卓越研究员受助额度约为自然科学领域的三分之二。在日本研究机构工作的外国研究人员也可申请卓越研究员职位,获得与日本研究人员同等的资助。
此外,日本政府还致力于打造具备世界最高教育和研究水平的研究生院,通过加强大学与产业界互动,推进研究生院的教育改革,开发符合需求的教育项目,增加教员在各种社会场合积累经验的机会,并为企业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更多接受博士课程教育的机会。日本政府将修订相关资助政策,增加对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的经济资助,并在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增设教学助理、研究助理岗位,增加博士研究生收入来源。目标是到2020年,“使日本20%的博士在读研究生得到生活费补助”。
人才流动的“活水”循环
一直以来日本科研体系都给人带来了较为封闭的印象。研究人员长期受终身雇佣思想和自我意识影响,流动性、开放性和国际性明显不足。为扭转这种局面,日本政府倡导开放创新,鼓励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推行交叉任职制、实习派遣等制度,对跨部门流动经历给予积极评价,在全社会形成人才的良性循环。目标是到2020年产学研之间的研究人员流动量增加20%,特别是从大学到企业或公共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流动量增加一倍;大学和国立研发法人从企业获得的共同研究资金增加50%。 为了支持大学、国立研发法人、企业等多家机构共同建立和实施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新体制,确立培养和聘用青年研究人员和研究辅助人员的新模式,日本政府2016年拨款13.27亿日元,以综合性重点大学为核心,在地方构建科技人才培育联盟。政府资助主要用于联盟运营协议会的管理运营费;受资助研究人员的人员费和研究环境建设费;研究人员到国内外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实习的费用。日本政府现已进行两处试点:一是以北海道大学、名古屋大学和东北大学为核心建立的联盟;二是以广岛大学、山口大学和德岛大学为核心建立的联盟。
此外,日本政府已将“加强国际人才流动,提高日本科技国际影响力”纳入其科技外交战略,全力打造国际研究网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活跃于国际舞台的研究人才,帮助日本获得更多世界先进技术,提升日本的国际影响力。日本政府将向奔赴海外开展世界级研究活动的研究人员提供更多资助,推动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与海外顶尖研究机构建立合作网络,参与国际共同研究项目,加快建立海外派遣研究人员以及具有留日经历的外国研究人员之间的人脉网络。日本政府2016年拨款16.08亿日元实施“加速人才循环的战略性国际研究网络推进事业”,帮助日本国内高水平研究团队参与世界最尖端的研究活动,形成稳固的国际研究网络。
科技发展后劲不容小觑
一个科技强国的形成需要全方面的吸引力,美国此前之所以在科技领域一直领先也正是因为敞开怀抱,吸纳了全世界科研人员。为了融入多样化的观点和优秀的创意,凝聚各方创新力量,日本政府充分发挥女性研究人员、外国研究人员、科研管理辅助人员等各类人才的能力,同时大力培养日本下一代科技创新人才。
(一)挖掘女性研究人员的潜力。日本政府将依据《关于使女性职业生活充满活力的法律》,督促大学、公共研究机构及产业界加快建立相关制度,明确设定并公布女性员工的雇佣比例和晋升比例,到2020年,力求实现自然科学领域女性研究人员占比达到30%。日本政府将营造支援女性研究人员工作生活两不误的环境,鼓励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积极培养和聘用女性进入管理层或项目负责人岗位,参与组织重要决策。2016年,日本政府用于激勵女性研究人员的研究项目预算总额为19.87亿日元。
(二)加快引进外国优秀研究人员。日本政府一直在通过实施“外国特别研究员事业”等项目,改善外国研究人员在日生活条件,帮助解决随行儿童教育及配偶就业问题,完善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的英语研究支援环境,推行高级人才积分制度,吸引外国优秀研究人员到日本工作。2016年11月,日本政府宣布将出台世界上最低门槛的永久居留资格申请制度,拟将拥有专业知识的高级人才、外国经营者和技术人员在日本获得永久居留权的最短滞留时间要求由5年缩短至1年。
(三)重视培养科研管理辅助人才。为了创造更多知识并实现商业化应用,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需要配备负责企划和管理研发项目的项目经理、负责管理研究活动的研究管理员(URA)、支撑研究设施运行的技术辅助人员以及技术转移人才和大学运营管理人才等各类人才。相应地,企业也需配备负责新事业拓展和商业模式变革的经营战略人才、技术经营和知识产权相关高级专业人才。日本政府将为此建立相应的制度环境,便于这些人才灵活运用其专业知识,适得其所地发挥其才能。此外,日本政府将加快博士人才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进一步明确项目经理、URA、技术辅助人员等不同职业人才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四)培养下一代科技创新人才。日本政府通过提供创造性教育和理工科学习机会等措施,提高儿童和学生的理工科兴趣和素养。日本政府将一体化地推进高中教育、大学教育、大学入学考试选拔制度改革,为拥有热情和能力的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研究的机会,使国内外学生有更多相互切磋提升能力的机会。日本政府面向中小学生设立了“下一代科学家培育计划(2016年预算为2000万日元)”,面向中学生设立了“中学生科研实践活动推进计划”、科技竞赛项目、“全球科学园”和“超级科学高中”(2016年预算为21.55亿日元)项目,为日本科技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后备人才基础。
为应对全球大变革时代的各项挑战,日本政府正紧密调整其在各个领域的战略布局,其中,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已付诸实施,科技人才政策调整步伐随之加快,但其政策重心并未改变,始终坚持以激发优秀青年研究人员的活力为核心,提高青年研究人员独立开展研究的自主权,与之配套的人事、薪酬和经费管理制度将越来越灵活和高效。
日本政府谋求建立兼顾流动性和稳定性的研究人员职业发展体制,并且主张对于研究人员的跨国界、跨部门、跨领域流动经历给予积极的评价,营造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制度环境。打造牢固的国际国内研究网络是日本政府现行科技人才政策的一大着力点。
为此,日本政府十分重视加强产学研互动,积极推进开放创新,促进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企业、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投入人才、知识和资金,切实开展合作,同时加强与国外顶尖研究机构的研究合作,构建人脉网络,充分利用国内外的新创意、知识和技术,以求迅速提升日本的科研实力和科研效率。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为保持科技发展后劲,日本政府非常重视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力量,提早布局,从小学阶段开始到研究生院阶段,针对不同年龄层学生都设立了相应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致力于形成战略性、系统性的科技人才培育体系。
◎ 撰文|王玲(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政策与战略研究中心)
◎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