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形势下,高职英语教育必须要探索出一条以应用为主、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建设之路,从而培养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职业能力;英语;课程建设
进入21世纪以后,经济全球化发展促使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我国社会建设和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是重点培养目标。
一、 当前社会环境对高职英语课程的新要求
1.提升英语的专业性
在当前全球化经济发展背景下,英语作为国际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十分重视英语教育,从义务教育阶段就设置了英语课程。但英语教育的内容一贯是坚持统一的原则,即便是各个省份的英语教材编制有所差别,整体上的教学目标还是保持一致的。到高等教育阶段,英语教学内容根据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而有所区别。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许多院校所安排的英语课程往往是统一的基础英语,他们所学习的英语课程内容大多与自己的专业关联性不高,不能有效地服务于实践,也无法成为他们求职过程中的一项优势。因此,新时期高职英语课程的新要求,就是进一步提升英语课程的专业性。
2.提升英语的实践应用
目前,高校英语学科都面临一个尴尬处境,即一方面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既懂专业又有较高英语水平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在许多高职院校,英语学科地位日益边缘化,许多高职的基础英语课时被大量地缩减。在当前的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英语仍旧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对于非英语专业而言,其课时安排大多为一学期制或者一学年制,在后期的学习时间内,学生基本不再接触英语,在毕业时学生的英语能力都不同程度地有所降低,有些甚至连基本的单词拼写都存在问题。这些足以说明,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仅仅是为了应付四六级考试,根本没有形成与职业、专业相关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进一步提升高职英语课程职业导向的关键在于进一步提升英语的实践应用价值。
二、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英语课程建设途径探讨
1.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有效融合
在职业导向下,英语课程建设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教学目标也应该设置为“基础+专业”的模式。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合理设置非英语专业的英语课时,注意将英语学习贯穿到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去,使英语学习保持连续。另一方面,还要合理地选择英语教材,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来编制符合学生实际能力水平的教材。要想进一步融合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高职院校可以设置两个学习模块,即基础学习模块和职业学习模块。基础模块重在打好语言基础,职业学习模块则重在行业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2.开展英语实践应用项目
一直以来,培养英语应用能力是现代高等英语教育的难题。许多院校将考查的方式集中在笔试上,通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但却不利于学生英语实践应用能力以及职业英语应用能力的发展。基于此,开展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英语课程建设工作,可以围绕职业英语的应用实施项目制的学习方式。学校可以寻求与社会企业的合作,从企業的实际需求出发,设置一系列的项目,构建出真实的行业英语使用场景,让学生融入项目之中,在达成项目的同时,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也得到较大提高。与企业联合实施项目,项目完成后也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从而达到企业与学校、学生的“三赢”局面。
3.加强师资建设
加强师资建设也是当前环境下高职院校“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英语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高素质的教师有利于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学校应该出台相关激励机制和优惠政策,多提供机会让英语教师出国培训,参加专业培训,下企业锻炼,熟悉业务运作环节,拓宽专业知识面。同时,鼓励英语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兼职做外销员、商务师、导游、翻译等工作,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专业知识和专业领域获得更多的认识,对职业岗位人才所需的能力和素质要求有更深刻的体会。只有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水平,才有可能培养出“专业 + 外语 + 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这不仅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和使命,也是高职院校体现办学特色和展示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所在。
参考文献:
[1]许竞,史明洁.英国职业教育中的“业本学习”初探[J].比较教育研究,2013(5).
[2]李昆.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控策略研究[J].现代外语,2012,32(3).
关键词:职业能力;英语;课程建设
进入21世纪以后,经济全球化发展促使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我国社会建设和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是重点培养目标。
一、 当前社会环境对高职英语课程的新要求
1.提升英语的专业性
在当前全球化经济发展背景下,英语作为国际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十分重视英语教育,从义务教育阶段就设置了英语课程。但英语教育的内容一贯是坚持统一的原则,即便是各个省份的英语教材编制有所差别,整体上的教学目标还是保持一致的。到高等教育阶段,英语教学内容根据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而有所区别。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许多院校所安排的英语课程往往是统一的基础英语,他们所学习的英语课程内容大多与自己的专业关联性不高,不能有效地服务于实践,也无法成为他们求职过程中的一项优势。因此,新时期高职英语课程的新要求,就是进一步提升英语课程的专业性。
2.提升英语的实践应用
目前,高校英语学科都面临一个尴尬处境,即一方面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既懂专业又有较高英语水平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在许多高职院校,英语学科地位日益边缘化,许多高职的基础英语课时被大量地缩减。在当前的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英语仍旧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对于非英语专业而言,其课时安排大多为一学期制或者一学年制,在后期的学习时间内,学生基本不再接触英语,在毕业时学生的英语能力都不同程度地有所降低,有些甚至连基本的单词拼写都存在问题。这些足以说明,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仅仅是为了应付四六级考试,根本没有形成与职业、专业相关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进一步提升高职英语课程职业导向的关键在于进一步提升英语的实践应用价值。
二、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英语课程建设途径探讨
1.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有效融合
在职业导向下,英语课程建设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教学目标也应该设置为“基础+专业”的模式。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合理设置非英语专业的英语课时,注意将英语学习贯穿到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去,使英语学习保持连续。另一方面,还要合理地选择英语教材,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来编制符合学生实际能力水平的教材。要想进一步融合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高职院校可以设置两个学习模块,即基础学习模块和职业学习模块。基础模块重在打好语言基础,职业学习模块则重在行业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2.开展英语实践应用项目
一直以来,培养英语应用能力是现代高等英语教育的难题。许多院校将考查的方式集中在笔试上,通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但却不利于学生英语实践应用能力以及职业英语应用能力的发展。基于此,开展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英语课程建设工作,可以围绕职业英语的应用实施项目制的学习方式。学校可以寻求与社会企业的合作,从企業的实际需求出发,设置一系列的项目,构建出真实的行业英语使用场景,让学生融入项目之中,在达成项目的同时,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也得到较大提高。与企业联合实施项目,项目完成后也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从而达到企业与学校、学生的“三赢”局面。
3.加强师资建设
加强师资建设也是当前环境下高职院校“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英语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高素质的教师有利于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学校应该出台相关激励机制和优惠政策,多提供机会让英语教师出国培训,参加专业培训,下企业锻炼,熟悉业务运作环节,拓宽专业知识面。同时,鼓励英语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兼职做外销员、商务师、导游、翻译等工作,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专业知识和专业领域获得更多的认识,对职业岗位人才所需的能力和素质要求有更深刻的体会。只有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水平,才有可能培养出“专业 + 外语 + 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这不仅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和使命,也是高职院校体现办学特色和展示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所在。
参考文献:
[1]许竞,史明洁.英国职业教育中的“业本学习”初探[J].比较教育研究,2013(5).
[2]李昆.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控策略研究[J].现代外语,201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