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段时间,华裔美国人林书豪在NBA球场上的绝佳表现赢得了美国人、中国人乃至全球人的目光。但是,实现梦想的过程总是充满艰辛,林书豪的强者之路离不开他的父亲——林杰明的精心培养。
妈妈原想让他當医生
林书豪小的时候,妈妈希望他好好学习,以后成为一个医生,爸爸林杰明却坚持让林书豪做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父亲的影响下,林书豪5岁时就开始接触篮球了。虽然當时他参加儿童篮球联赛,有一半的比赛是站在球场中央吮吸大拇指。“我完全没有想把他培养成职业球员的想法。如果那个时候他说自己不喜欢这个运动,那么我不会强迫他做这些事情。”虽然林杰明只有1.67米的身高,但他疯狂地热爱着篮球。他用各种方法培养孩子们对篮球的兴趣,并制定了严格的家庭训练制度:每周训练三次,每次90分钟,风雨无阻。
教育启示: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
林书豪妈妈的做法和我们很多父母一样,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灌输他们很多知识和技能,甚至有时只是家长自己的梦想。好在林书豪的父亲对篮球疯狂地热爱,并且做到了尊重孩子的选择。最重要的是,在培养起孩子的兴趣后,他做到了风雨无阻的坚持。
“小不点”的自卑
纯正的亚洲血统,是林书豪篮球道路上的无形障碍。每當他走进篮球场的时候,就会有人说:“看他那细长的亚洲人眼睛,能看得见篮板吗?”林书豪當时的身高只有1.60米,在一群身材高大的美国学生中就像个“小不点”,这更加重了他的自卑。面对受委屈的儿子,父亲林杰明告诉他:“即便有些人对你品头论足,你也必须保持冷静,绝对不能因此动怒。只要你赢下比赛,人们自然会尊重你。”
教育启示:教会孩子内心坚强
當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自卑便油然而生,这是成长必经的过程,同时也是成长的拐点。面对并战胜挫折的过程,也是打造孩子人格、个性的过程。林杰明对儿子说的话颇有深意,首先是要保持冷静,不让别人的言谈激怒自己;其次,反击他们的最好方式就是自己的表现。为打联赛,历经挫折
在加州二级联赛成功夺冠后,林书豪将自己的成绩和一张自己打球视频集锦的DVD送往了常青藤联盟的全部8所大学,历经挫折之后,他最终被哈佛大学录取。父亲林杰明表态:全力支持儿子读哈佛。他的理由是:虽然这不是林书豪最喜爱的学校,但是读了哈佛,就意味着能够登上全美大学生篮球联赛的舞台。
教育启示:教会孩子“曲线救国”
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有些事不随人意,只要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总有达成心愿的那一天。哈佛的篮球水平虽远远不及斯坦福、加州等大学,但为了打全美大学生篮球联赛,父亲林杰明愿意负担高昂的学费,他告诉儿子:虽然有时候看似走了“弯路”,但自己心中的终极目标是篮球。
学习打球两不误
林书豪急切地想证明自己,他几乎把所有课余时间花在篮球上。但第一个赛季,林书豪表现一般。林杰明教育儿子:“不要急于求成,你首先是一个学生,完成学业是你首要的职责,欲速则不达。”此后林书豪开始合理分配学习与训练时间,该学习时,一定全身心地扑在学习上,学习累了再到篮球场上挥汗如雨,这样学习与打球二者相得益彰。
经过几年征战,2010年7月林书豪正式踏入了自己梦想中的殿堂——NBA,也在本赛季,林书豪迎来了化茧为蝶的最后转变。
教育启示:教会孩子适应环境
當林书豪在篮球联赛的舞台上表现平平、意志消沉的时候,父亲鼓励儿子先完成学业,乍看之下仿佛在回避问题,但又寓意深长。结果,林书豪让学业与篮球形成互补与激励,恰恰印证了“以退为进”的哲理。遇到瓶颈时,退一步或跳出来,往往没有想象中那样糟糕。
當然林书豪的成功我们可能复制不了,但我们应该反思他的家教培养方式,那就是给孩子正确的爱与教育,引导孩子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成长道路并为之不懈努力。
责编 陈金华
妈妈原想让他當医生
林书豪小的时候,妈妈希望他好好学习,以后成为一个医生,爸爸林杰明却坚持让林书豪做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父亲的影响下,林书豪5岁时就开始接触篮球了。虽然當时他参加儿童篮球联赛,有一半的比赛是站在球场中央吮吸大拇指。“我完全没有想把他培养成职业球员的想法。如果那个时候他说自己不喜欢这个运动,那么我不会强迫他做这些事情。”虽然林杰明只有1.67米的身高,但他疯狂地热爱着篮球。他用各种方法培养孩子们对篮球的兴趣,并制定了严格的家庭训练制度:每周训练三次,每次90分钟,风雨无阻。
教育启示: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
林书豪妈妈的做法和我们很多父母一样,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灌输他们很多知识和技能,甚至有时只是家长自己的梦想。好在林书豪的父亲对篮球疯狂地热爱,并且做到了尊重孩子的选择。最重要的是,在培养起孩子的兴趣后,他做到了风雨无阻的坚持。
“小不点”的自卑
纯正的亚洲血统,是林书豪篮球道路上的无形障碍。每當他走进篮球场的时候,就会有人说:“看他那细长的亚洲人眼睛,能看得见篮板吗?”林书豪當时的身高只有1.60米,在一群身材高大的美国学生中就像个“小不点”,这更加重了他的自卑。面对受委屈的儿子,父亲林杰明告诉他:“即便有些人对你品头论足,你也必须保持冷静,绝对不能因此动怒。只要你赢下比赛,人们自然会尊重你。”
教育启示:教会孩子内心坚强
當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自卑便油然而生,这是成长必经的过程,同时也是成长的拐点。面对并战胜挫折的过程,也是打造孩子人格、个性的过程。林杰明对儿子说的话颇有深意,首先是要保持冷静,不让别人的言谈激怒自己;其次,反击他们的最好方式就是自己的表现。为打联赛,历经挫折
在加州二级联赛成功夺冠后,林书豪将自己的成绩和一张自己打球视频集锦的DVD送往了常青藤联盟的全部8所大学,历经挫折之后,他最终被哈佛大学录取。父亲林杰明表态:全力支持儿子读哈佛。他的理由是:虽然这不是林书豪最喜爱的学校,但是读了哈佛,就意味着能够登上全美大学生篮球联赛的舞台。
教育启示:教会孩子“曲线救国”
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有些事不随人意,只要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总有达成心愿的那一天。哈佛的篮球水平虽远远不及斯坦福、加州等大学,但为了打全美大学生篮球联赛,父亲林杰明愿意负担高昂的学费,他告诉儿子:虽然有时候看似走了“弯路”,但自己心中的终极目标是篮球。
学习打球两不误
林书豪急切地想证明自己,他几乎把所有课余时间花在篮球上。但第一个赛季,林书豪表现一般。林杰明教育儿子:“不要急于求成,你首先是一个学生,完成学业是你首要的职责,欲速则不达。”此后林书豪开始合理分配学习与训练时间,该学习时,一定全身心地扑在学习上,学习累了再到篮球场上挥汗如雨,这样学习与打球二者相得益彰。
经过几年征战,2010年7月林书豪正式踏入了自己梦想中的殿堂——NBA,也在本赛季,林书豪迎来了化茧为蝶的最后转变。
教育启示:教会孩子适应环境
當林书豪在篮球联赛的舞台上表现平平、意志消沉的时候,父亲鼓励儿子先完成学业,乍看之下仿佛在回避问题,但又寓意深长。结果,林书豪让学业与篮球形成互补与激励,恰恰印证了“以退为进”的哲理。遇到瓶颈时,退一步或跳出来,往往没有想象中那样糟糕。
當然林书豪的成功我们可能复制不了,但我们应该反思他的家教培养方式,那就是给孩子正确的爱与教育,引导孩子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成长道路并为之不懈努力。
责编 陈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