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书豪给中国家长的启示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ar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段时间,华裔美国人林书豪在NBA球场上的绝佳表现赢得了美国人、中国人乃至全球人的目光。但是,实现梦想的过程总是充满艰辛,林书豪的强者之路离不开他的父亲——林杰明的精心培养。
  妈妈原想让他當医生
  林书豪小的时候,妈妈希望他好好学习,以后成为一个医生,爸爸林杰明却坚持让林书豪做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父亲的影响下,林书豪5岁时就开始接触篮球了。虽然當时他参加儿童篮球联赛,有一半的比赛是站在球场中央吮吸大拇指。“我完全没有想把他培养成职业球员的想法。如果那个时候他说自己不喜欢这个运动,那么我不会强迫他做这些事情。”虽然林杰明只有1.67米的身高,但他疯狂地热爱着篮球。他用各种方法培养孩子们对篮球的兴趣,并制定了严格的家庭训练制度:每周训练三次,每次90分钟,风雨无阻。
  教育启示: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
  林书豪妈妈的做法和我们很多父母一样,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灌输他们很多知识和技能,甚至有时只是家长自己的梦想。好在林书豪的父亲对篮球疯狂地热爱,并且做到了尊重孩子的选择。最重要的是,在培养起孩子的兴趣后,他做到了风雨无阻的坚持。
  “小不点”的自卑
  纯正的亚洲血统,是林书豪篮球道路上的无形障碍。每當他走进篮球场的时候,就会有人说:“看他那细长的亚洲人眼睛,能看得见篮板吗?”林书豪當时的身高只有1.60米,在一群身材高大的美国学生中就像个“小不点”,这更加重了他的自卑。面对受委屈的儿子,父亲林杰明告诉他:“即便有些人对你品头论足,你也必须保持冷静,绝对不能因此动怒。只要你赢下比赛,人们自然会尊重你。”
  教育启示:教会孩子内心坚强
  當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自卑便油然而生,这是成长必经的过程,同时也是成长的拐点。面对并战胜挫折的过程,也是打造孩子人格、个性的过程。林杰明对儿子说的话颇有深意,首先是要保持冷静,不让别人的言谈激怒自己;其次,反击他们的最好方式就是自己的表现。为打联赛,历经挫折
  在加州二级联赛成功夺冠后,林书豪将自己的成绩和一张自己打球视频集锦的DVD送往了常青藤联盟的全部8所大学,历经挫折之后,他最终被哈佛大学录取。父亲林杰明表态:全力支持儿子读哈佛。他的理由是:虽然这不是林书豪最喜爱的学校,但是读了哈佛,就意味着能够登上全美大学生篮球联赛的舞台。
  教育启示:教会孩子“曲线救国”
  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有些事不随人意,只要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总有达成心愿的那一天。哈佛的篮球水平虽远远不及斯坦福、加州等大学,但为了打全美大学生篮球联赛,父亲林杰明愿意负担高昂的学费,他告诉儿子:虽然有时候看似走了“弯路”,但自己心中的终极目标是篮球。
  学习打球两不误
  林书豪急切地想证明自己,他几乎把所有课余时间花在篮球上。但第一个赛季,林书豪表现一般。林杰明教育儿子:“不要急于求成,你首先是一个学生,完成学业是你首要的职责,欲速则不达。”此后林书豪开始合理分配学习与训练时间,该学习时,一定全身心地扑在学习上,学习累了再到篮球场上挥汗如雨,这样学习与打球二者相得益彰。
  经过几年征战,2010年7月林书豪正式踏入了自己梦想中的殿堂——NBA,也在本赛季,林书豪迎来了化茧为蝶的最后转变。
  教育启示:教会孩子适应环境
  當林书豪在篮球联赛的舞台上表现平平、意志消沉的时候,父亲鼓励儿子先完成学业,乍看之下仿佛在回避问题,但又寓意深长。结果,林书豪让学业与篮球形成互补与激励,恰恰印证了“以退为进”的哲理。遇到瓶颈时,退一步或跳出来,往往没有想象中那样糟糕。
  當然林书豪的成功我们可能复制不了,但我们应该反思他的家教培养方式,那就是给孩子正确的爱与教育,引导孩子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成长道路并为之不懈努力。
  责编 陈金华
其他文献
谦让是种必不可少的美德,懂得谦让的孩子能和同伴和睦相处,能深受同伴欢迎。但是,在生活中,不少家长不懂得谦让的内在含义,喜欢无原则地要自家孩子谦让。甚至明明知道不应该要自己的孩子谦让,但是碍于面子,好像不叫自己的孩子谦让就说不过去。  哲哲妈就是这样。  一次,哲哲和周周坐在长石凳上玩“开火车”的游戏,哲哲当司机,周周当乘客。他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奇奇过来了,也要当司机,还爬上石凳试图挤开哲哲。哲哲
期刊
从幼儿园到一年级,儿子一直因为学习和特长受到周围人的称赞,还被冠以“小神童”、“小天才”之类的雅号。其实,儿子资质非常一般,并没有什么天分,之所以取得现在的成绩,除了我们重视早期教育之外,更重要的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寻找到一条捷径,那就是用学习奖励学习。  什么是用学习奖励学习  用学习奖励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把学习当作一种奖励赠予孩子,让孩子为了得到后面的学习奖励,而非常乐意地完成前面的学习,
期刊
在家庭教育方面,梁先生也不乏可圈可点之处。他在《孩子》一文中,对子女的教育问题,说得最是透彻。在他看来,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正确的引导,“树大自直”一说值得怀疑。  对实际生活中父母大多溺爱孩子的现象,他甚至略带调侃地新解“孝子”,说从前的孝子是孝顺父母,如今的“孝子”是“孝顺孩子”,“孩子是一家之主,父母都要孝他”。  在文中,梁先生说见过不少孩子,“鼓噪起来能像一营兵;动起武来能像械斗;吃起东
期刊
“今天你拥抱过孩子吗?”  如今,福福在德国上幼儿园,一天接孩子时,老师把我请到办公室,这是她对我的提问。  我说:“今天,我……好像没有。”她说:“请您一定每天至少拥抱孩子一次!别忘记,一定要拥抱!至少一次!”  回家路上我一直在琢磨这句话,难道它很重要吗?细细回想老师找我谈话时例举的福福的一系列问题,我才发觉,原来他过得不太开心还很叛逆。于是我记住了老师的话,一天至少给孩子一次拥抱。很快,福福
期刊
如同故事书一样,很多家长喜欢把卡通片作为教养帮手来使用。但是,父母又担心孩子有样学样,跟着卡通片里的角色养成不好的习惯。其实,凡事都有两面性,有负自然有正。只要我们积极地正确引导,为孩子选择适合的卡通片,并践行陪孩子一同看卡通片的原则,卡通片也可以成为孩子的最佳玩伴,甚至是最生动的教材。  帮助学习规矩  由于孩子很喜爱卡通片里的人物,所以多会将自身投射到某一角色身上。比如很受女孩子欢迎的芭比娃娃
期刊
那天是儿子乐乐期盼已久的日子,幼儿园一年一度的亲子运动会就要精彩开幕了。一大早,我和儿子换上轻便的亲子运动装,兴致勃勃地赶赴赛场。  激情四射的开幕式后,有趣的比赛项目便开始了。第一项“齐心协力背球跑”,即亲子背靠背夹住一个气球向前跑,最先到达的前十名获胜。一声哨响,大家纷纷向前冲去。刚开始比赛的秩序还算井然,可不大一会儿,圆鼓鼓的球就调皮地跳出来了,有位心急火燎的妈妈率先抱起孩子向前追去,足足追
期刊
母亲节那天傍晚,六岁的儿子从幼儿园回来,他把肉肉的小手伸到我面前:“妈妈,节日快乐!”他仰起头,小脸如窗外的暖阳。在他汗津津的小手里有一小块糖,呈心的形状,上面还刻着三个字:我爱你。  “妈妈,这是玛丽给我的,我没舍得吃,又怕丢了,一直紧紧攥着。你吃吧!”他一边说,一边把糖放到我的手上。一层水雾在眼前弥漫开来,我的视线有些模糊。  “妈妈,你不想吃吗?”他蓝色的眼睛紧紧盯着我,急切地想从我脸上探寻
期刊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晚上蹬被子着凉,把刚刚习惯单独睡觉的孩子又叫上了自己的床,久而久之,孩子就再也不愿意自己睡了。那么,孩子多大开始单独睡?怎样才能让孩子养成单独睡的习惯呢?  与孩子分床、分房睡的最佳时期  孩子从出生到5岁左右,最好和父母睡在一起,不一定在一张床上,但必须是距离足够近,以便于孩子在感受到寒冷、饥饿、黑暗、有便意时,马上能得到父母的照顾和安慰,否则,孩子会感觉到不安全。孩子在5岁左右
期刊
可能妈妈每天都会被孩子的“为什么”包围:妈妈,为什么人要有骨头呢?为什么电脑要用电呢?为什么小树不能开口说话呢?为什么……在大人看来很平常的事物,在他们看来却充满了神秘。这时,除了耐心地回答孩子的提问,妈妈还可以借助一些科普类的绘本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观察,然后再得出结论。下面我就给家长们介绍几本我和孩子一起看的科普绘本吧!  《可爱的身体》是一套健康知识绘本,共八本,分别为《拉便便,真舒服》、《
期刊
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丰富多彩的世界中,有无限多的事物等着孩子去发现。到邮局寄信、去超市购物,或者是去宠物店买些宠物粮,这些你或许根本没有注意过的“小事情”,对孩子来说,其实就意味着全新的学习体验,就是一次有趣的“冒险”。  冒险NO.1  徒步郊游  一次短距离徒步郊游,能让小家伙认识到真正的自然世界是什么样子。同时,这也是一项不错的身体锻炼呢!  你可以在郊游的同时,教会他们了解树木的种类。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