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初等教育的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及要求,因此对于教师也相应提高了要求。但是目前仍有一些现状与问题存在使得教学效果无法有效地取得。因此,本文提出了关于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一些思考与对策。
关键词:小学教育; 现状; 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初等教育的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及要求,因此对于教师也相应提高了要求。[1]但是目前仍有一些现状与问题存在。
一、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现状
(一)授课方式单调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小学课本的枯燥度逐渐减少,同时配以了许多插图,图文并茂地传递信息。但是,部分地方小学,教学模式和授课方式仍然紧紧依靠老师的口述为主,辅之以粉笔板书,往往造成的结果是老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背后的原因就是学生对于实际生活的感悟和体验不够,如果教师不能以多种丰富有效地形式予以呈现,很难引起学生共鸣从而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
(二)学生缺乏协作能力
现如今,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里长辈的精心照料,孩子缺乏合作能力与正确与人沟通的能力,缺乏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一些在学习中可以取长补短的机会由于没有开发出来而被浪费。
(三)部分教师缺乏正确的备课投入
在日常教学中,部分老师忙于编写教案、参照教师用书、找各种各样的练习题,使用普遍的常规教学模式,既缺乏了自我深入研究,对授课内容没有做足研读工作,也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予以因材施教。同时,各种教材的泛滥也更加加重了这种现象,一些教师备课得到了极大的便利,对于背景知识的钻研精神有所欠缺。
二、关于教育的一些思考与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与现状,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下的思考与对策。
(一)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教学,不仅可以增加课堂信息量的有效传递量,也可以以综合的方法刺激学生感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以多媒体计算机的使用为例,这种工具的引入,可以通过聲音和画面,生动地呈现课堂内容。易于创设情境、启发想象。[2]同时既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又能陶冶学生对美的认识和感悟,从而潜移默化提高其审美鉴别力。
同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现如今的教育体制下,相应配套的教学媒体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多媒体技术应该是学生进行学习探索、研究、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工具,可以给学生学习增加动力的工具,而不再仅仅是教师进行授课演示的工具。所以,要避免出现那种教师依然是授课绝对的中心,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者的现象的出现。
(二)小组学习
正如前面所言,现在的学生缺乏团队互助能力。从此很有必要采用并推广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合作学习是指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为了完成共同的安排任务从而进行责任分工互助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同学不仅仅是学习的参与者,不仅仅是自我和团队认知的过程,更是相互交往的过程。使得同学之间能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向别人学习优点与优势从而可以晚上自己,学会与他人进行写作,形成团队精神,从而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的感觉。同时,小组学习可以营造出一种宽松而又民主的学习环境,减少学生单独面对老师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与主体性。而且具有方便简单,便于实施学习计划等优点。
这种学习小组通常在5人左右为宜,使得成员能够在学习水平、学习能力、个人兴趣等方面有差异,从而能够合理搭配。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在每次学习中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成员之间团结互助,提高与人交际能力与合作能力,也可能使得每个小组都取得优异成绩与结果,最终达到共同进步。
在整个学习小组的学习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进行头脑风暴思考,并且在组内畅所欲言发表看法,从而整合小组集体智慧。又因为之前在组内进行了合理的搭配分工,每个同学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从而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同时,在那样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每个目前学习困难的学习都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随时提出问题向他人求助得到他人的帮忙和指点。
总而言之,学习小组的出现可以满足每个同学不同的需求,使得讨论更加有效,使得每个人都有所收获进行优势互补,从而促进小组同学学习共同进步。
(三)教师应与时俱进,多元化备课
正如前面所言,许多教师在对所教授内容理解不充分的基础上,片面地按照参考教材进行解读。但是,如果从语文教学出发,对于文学作品而言,每个时代的作品都有当时的时代烙印,但是历经历史的洗礼和流传,人们的文学理解是不断深化发展的,并且它在当代的意义更加会与实际社会有密切联系,否则不会历久弥新仍然传承,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孩子的启蒙者,我们更应该联系今天来解读作品的内涵与寓意。
如果我们对于文章的解读仅仅停留在曾经的历史含义上,那么对于现实的启示意义就会减弱,学生也难以理解无法引起共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致力于打破时空的障碍,将作品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例如教授古诗词时,表达珍惜粮食的诗词,可以结合地区特点和自己家人的劳动力付出,使孩子们更有感受。
参考文献
[1]吴彦儒.我国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建设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1
[2]石永丽.国内关于小学教育专业的研究综述[J].基础教育研究,2011(10)
关键词:小学教育; 现状; 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初等教育的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及要求,因此对于教师也相应提高了要求。[1]但是目前仍有一些现状与问题存在。
一、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现状
(一)授课方式单调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小学课本的枯燥度逐渐减少,同时配以了许多插图,图文并茂地传递信息。但是,部分地方小学,教学模式和授课方式仍然紧紧依靠老师的口述为主,辅之以粉笔板书,往往造成的结果是老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背后的原因就是学生对于实际生活的感悟和体验不够,如果教师不能以多种丰富有效地形式予以呈现,很难引起学生共鸣从而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
(二)学生缺乏协作能力
现如今,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里长辈的精心照料,孩子缺乏合作能力与正确与人沟通的能力,缺乏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一些在学习中可以取长补短的机会由于没有开发出来而被浪费。
(三)部分教师缺乏正确的备课投入
在日常教学中,部分老师忙于编写教案、参照教师用书、找各种各样的练习题,使用普遍的常规教学模式,既缺乏了自我深入研究,对授课内容没有做足研读工作,也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予以因材施教。同时,各种教材的泛滥也更加加重了这种现象,一些教师备课得到了极大的便利,对于背景知识的钻研精神有所欠缺。
二、关于教育的一些思考与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与现状,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下的思考与对策。
(一)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教学,不仅可以增加课堂信息量的有效传递量,也可以以综合的方法刺激学生感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以多媒体计算机的使用为例,这种工具的引入,可以通过聲音和画面,生动地呈现课堂内容。易于创设情境、启发想象。[2]同时既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又能陶冶学生对美的认识和感悟,从而潜移默化提高其审美鉴别力。
同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现如今的教育体制下,相应配套的教学媒体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多媒体技术应该是学生进行学习探索、研究、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工具,可以给学生学习增加动力的工具,而不再仅仅是教师进行授课演示的工具。所以,要避免出现那种教师依然是授课绝对的中心,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者的现象的出现。
(二)小组学习
正如前面所言,现在的学生缺乏团队互助能力。从此很有必要采用并推广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合作学习是指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为了完成共同的安排任务从而进行责任分工互助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同学不仅仅是学习的参与者,不仅仅是自我和团队认知的过程,更是相互交往的过程。使得同学之间能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向别人学习优点与优势从而可以晚上自己,学会与他人进行写作,形成团队精神,从而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的感觉。同时,小组学习可以营造出一种宽松而又民主的学习环境,减少学生单独面对老师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与主体性。而且具有方便简单,便于实施学习计划等优点。
这种学习小组通常在5人左右为宜,使得成员能够在学习水平、学习能力、个人兴趣等方面有差异,从而能够合理搭配。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在每次学习中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成员之间团结互助,提高与人交际能力与合作能力,也可能使得每个小组都取得优异成绩与结果,最终达到共同进步。
在整个学习小组的学习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进行头脑风暴思考,并且在组内畅所欲言发表看法,从而整合小组集体智慧。又因为之前在组内进行了合理的搭配分工,每个同学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从而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同时,在那样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每个目前学习困难的学习都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随时提出问题向他人求助得到他人的帮忙和指点。
总而言之,学习小组的出现可以满足每个同学不同的需求,使得讨论更加有效,使得每个人都有所收获进行优势互补,从而促进小组同学学习共同进步。
(三)教师应与时俱进,多元化备课
正如前面所言,许多教师在对所教授内容理解不充分的基础上,片面地按照参考教材进行解读。但是,如果从语文教学出发,对于文学作品而言,每个时代的作品都有当时的时代烙印,但是历经历史的洗礼和流传,人们的文学理解是不断深化发展的,并且它在当代的意义更加会与实际社会有密切联系,否则不会历久弥新仍然传承,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孩子的启蒙者,我们更应该联系今天来解读作品的内涵与寓意。
如果我们对于文章的解读仅仅停留在曾经的历史含义上,那么对于现实的启示意义就会减弱,学生也难以理解无法引起共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致力于打破时空的障碍,将作品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例如教授古诗词时,表达珍惜粮食的诗词,可以结合地区特点和自己家人的劳动力付出,使孩子们更有感受。
参考文献
[1]吴彦儒.我国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建设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1
[2]石永丽.国内关于小学教育专业的研究综述[J].基础教育研究,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