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70年的建设发展史,就是一部历届省委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接续奋斗的历史。回望湖南70年的建设发展历程,三湘大地之所以能够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紧紧依靠党的正确领导,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伟力。在新时代条件下,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深刻把握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历史经验,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实践价值和启示意义。
只有坚定人民立场,才能确保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确保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正确方向的基本前提。
1949年8月25日,南下省委和地下省工委在长沙举行会师大会,庆祝新的中共湖南省委成立。新湖南的诞生,把三湘大地带入了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当家作主、奋力创造幸福生活的崭新时代。面对当时 的严峻形势和复杂局面,首任省委书记黄克诚代表新的湖南省委向人民群众庄严宣告:“我们在湖南的总任务是建立巩固的属于人民的新湖南。”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一开始,湖南就迅速医治战争创伤,努力恢复国民经济。通过“一化三改”“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十年建成工业省”等一系列举措,全省加强农业基础,发展大中型骨干企业,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20世纪60年代中期,省委响亮提出了“省强民富”的奋斗目标,描绘了“与湖南各级干部、全省人民同甘共苦,把湖南建成‘山清水秀,经济繁荣,省强民富,人面桃花’的湖南”的发展蓝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解放思想集结号,湖南开启改革开放破冰之旅。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到全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改革的全面展开;从设立开放开发试验区,到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从建设“五区一廊”“一点一线”,到“3+5”城市群建设发展;从倡导“兴工强农”,到推进“三化”进程……湖南在改革开放中锐意开拓,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顺应人民意愿、切合省情实际的发展路径。
历史的年轮驶入新世纪。从“一化三基”的大力实施,到“四化两型”的科学探索;从坚守粮食生产、保护生态、节能减排、保障民生“四条底线”,到实现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人本发展“四个发展”;从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强省、教育强省“三个强省”,到建设绿色湖南、创新型湖南、数字湖南和法治湖南“四个湖南”;从“弯道超车”的奋力赶超,到进入“快车道”的快速奔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坚持着“一切为了人民”的发展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湖南的改革与发展,从湘西大山深处的苗寨,到全国“两会”议政的会堂,从湘江之畔的企业、高校,到长江岸边的码头、水文站,多次为湖南的发展大计“把脉定向”、指点擘画。湖南省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确立建设“五个强省”发展目标,落实“一带一部”发展定位,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发展战略,突出“三个着力”“四大体系”“五大基地”发展抓手,三湘大地标注了省委人民至上的方向指针。
人民群众绘就了湖南70年建设发展的壮丽诗篇。在新时代,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始终坚定人民立场,切实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只有依靠人民创造,才能获得引领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
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充分激发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是在激情燃烧的革命建设年代,还是在风雷激荡的改革开放年代,抑或是昂扬奋进的新时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众志成城、战天斗地的湖南人民,传承“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在三湘大地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人间奇迹。从“一五”“二五”时期的“一穷二白”、创业奠基,到“三五”“四五”“五五”时期的历经崎岖、大干快上;从“六五”“七五”“八五”时期的改革开放、勇闯新路,到“九五”“十五”时期的克难攻坚、加快发展;从“十一五”“十二五”时期的项目带动、科学引领,到“十三五”时期的重点建设、高质量发展,见证了湖南人民的伟大创造。韶山灌区让贫瘠的湘中大地变成“大粮仓”;长岭炼化湘北荒野“呱呱坠地”,逐步成长为中国石化行业的翘楚;长沙磁浮贴地飞行领跑全球,长沙三条地铁线路破茧成蝶畅跑星城;黄花机场跻身全球百强助推湖南临空经济腾飞……
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推动社会创造发展的力量源泉。70年来,三湘大地诞生了一批世人瞩目的创新奇迹和代表人物。周光召、陈能宽等老一辈科学家为“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袁隆平、黄伯云、何继善、卢光琇等科学家在各自领域取得杰出成就,在三湘这方热土孕育了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杂交水稻,研制了新中国首台“银河”亿次巨型计算机,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委带领三湘儿女弘扬革命精神,赓续湖湘文化传统,打造享誉全国的自主创新的长株潭现象,创造了超级计算机、磁浮技术、大功率芯片(IGBT)、“海牛号”深海钻机等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拥有国内一流的工程机械制造基地、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中小航空发动机和飞机起降系统研制基地;文化事业产业从“电视湘军”“出版湘军”的蜚声中外,到魅力无限的岳麓山大学科技城、活力无限的马栏山视频文创园,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的快速发展让人“难以置信”。这些创新发展的“功勋章”里,无不蕴含着湖南人民的首创精神。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这个不靠边不沿海的内陆省份,之所以能够在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中实现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全省经济总量跑进全国前八,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把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历史证明,只有切实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让最广大人民的历史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一切社会创造发展的生机活力才能竞相迸发,一切有利于造福于人民的源泉才能充分涌流。 只有维护好人民利益,才能筑牢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坚实根基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70年来,历届湖南省委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不断筑牢我们党长期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
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伊始,省委以着力解决好人民“吃饭”这个根本的民生问题为重点,领导全省人民开展以农业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大力推广良种,紧抓粮食生产不放手,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
改革开放以后,湖南省委坚持以人民需要为第一责任、以人民满意为第一标准、以群众情绪为第一信号,为人民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顺应人民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收入等方面的新关切新期待,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最广大群众。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面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和“为民办实事”工程,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随着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全省民生需求整体上从生存型迈入发展型。湖南省委立足扩大经济总量做大“蛋糕”,立足提升经济素质做好“蛋糕”,立足改革分配制度分好“蛋糕”,着力实施八大民生工程,办成了一大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好事和实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湖南省委永葆对全省人民的赤子之心,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努力创造全省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访贫问苦到精准扶贫,从“一江一湖四水”治理到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三湘大地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一系列实事、好事、大事的兴办,民生温度愈行愈暖,幸福账单越晒越长。
只有接受人民监督,才能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新中国成立后,历届湖南省委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以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为基礎,勇于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内,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党员干部集中精力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更好地履行党员干部的职责和使命,全省各级党组织在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不懈奋斗的历程中不断提升凝聚力、战斗力。
解放初期到上世纪60年代,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和省委的带领下,广大党员干部把自己置于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发扬自我革命精神,以过硬措施开展“三反”“五反”斗争,进行三次较大规模的整风运动,严厉打击和惩治贪腐行为,着力解决党内思想不纯和组织不纯等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广大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形象作风,融入千百万群众的心田,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誉,各级党组织也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中树起了崇高威信。
改革开放以后,湖南省委始终把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富民强省、更好地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来,增强公仆意识和执政为民理念,注重从群众的监督中汲取营养,不断加强和改进作风,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随着一系列作风建设主题活动的开展,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不断改进。郑培民、宋文博、兰才干……一个个大写的优秀党员的名字,在人民心中铸起一座座精神丰碑。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从省委颁布的关于反腐倡廉的一系列文件,再到后来逐步建立健全的各项群众工作纪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成为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有力制度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从严管党治党开局,向党内顽瘴痼疾开刀,严格实施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掷地有声地宣示从严治党没有禁区、打虎拍蝇猎狐永远在路上。湖南各级党组织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广大基层党组织发挥改革“先锋队”、社会“稳压器”、脱贫“引路人”的作用,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坚定“人民至上”根本政治立场,深入了解、反映、服务群众诉求,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纵深推进全面依法治省,让民主法治的阳光照进百姓心田,全省党风、政风、民风持续改善,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激励着三湘儿女逐梦前行。
70年的伟大实践,让全省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就要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提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作风,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院长)
只有坚定人民立场,才能确保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确保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正确方向的基本前提。
1949年8月25日,南下省委和地下省工委在长沙举行会师大会,庆祝新的中共湖南省委成立。新湖南的诞生,把三湘大地带入了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当家作主、奋力创造幸福生活的崭新时代。面对当时 的严峻形势和复杂局面,首任省委书记黄克诚代表新的湖南省委向人民群众庄严宣告:“我们在湖南的总任务是建立巩固的属于人民的新湖南。”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一开始,湖南就迅速医治战争创伤,努力恢复国民经济。通过“一化三改”“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十年建成工业省”等一系列举措,全省加强农业基础,发展大中型骨干企业,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20世纪60年代中期,省委响亮提出了“省强民富”的奋斗目标,描绘了“与湖南各级干部、全省人民同甘共苦,把湖南建成‘山清水秀,经济繁荣,省强民富,人面桃花’的湖南”的发展蓝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解放思想集结号,湖南开启改革开放破冰之旅。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到全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改革的全面展开;从设立开放开发试验区,到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从建设“五区一廊”“一点一线”,到“3+5”城市群建设发展;从倡导“兴工强农”,到推进“三化”进程……湖南在改革开放中锐意开拓,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顺应人民意愿、切合省情实际的发展路径。
历史的年轮驶入新世纪。从“一化三基”的大力实施,到“四化两型”的科学探索;从坚守粮食生产、保护生态、节能减排、保障民生“四条底线”,到实现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人本发展“四个发展”;从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强省、教育强省“三个强省”,到建设绿色湖南、创新型湖南、数字湖南和法治湖南“四个湖南”;从“弯道超车”的奋力赶超,到进入“快车道”的快速奔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坚持着“一切为了人民”的发展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湖南的改革与发展,从湘西大山深处的苗寨,到全国“两会”议政的会堂,从湘江之畔的企业、高校,到长江岸边的码头、水文站,多次为湖南的发展大计“把脉定向”、指点擘画。湖南省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确立建设“五个强省”发展目标,落实“一带一部”发展定位,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发展战略,突出“三个着力”“四大体系”“五大基地”发展抓手,三湘大地标注了省委人民至上的方向指针。
人民群众绘就了湖南70年建设发展的壮丽诗篇。在新时代,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始终坚定人民立场,切实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只有依靠人民创造,才能获得引领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
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充分激发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是在激情燃烧的革命建设年代,还是在风雷激荡的改革开放年代,抑或是昂扬奋进的新时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众志成城、战天斗地的湖南人民,传承“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在三湘大地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人间奇迹。从“一五”“二五”时期的“一穷二白”、创业奠基,到“三五”“四五”“五五”时期的历经崎岖、大干快上;从“六五”“七五”“八五”时期的改革开放、勇闯新路,到“九五”“十五”时期的克难攻坚、加快发展;从“十一五”“十二五”时期的项目带动、科学引领,到“十三五”时期的重点建设、高质量发展,见证了湖南人民的伟大创造。韶山灌区让贫瘠的湘中大地变成“大粮仓”;长岭炼化湘北荒野“呱呱坠地”,逐步成长为中国石化行业的翘楚;长沙磁浮贴地飞行领跑全球,长沙三条地铁线路破茧成蝶畅跑星城;黄花机场跻身全球百强助推湖南临空经济腾飞……
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推动社会创造发展的力量源泉。70年来,三湘大地诞生了一批世人瞩目的创新奇迹和代表人物。周光召、陈能宽等老一辈科学家为“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袁隆平、黄伯云、何继善、卢光琇等科学家在各自领域取得杰出成就,在三湘这方热土孕育了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杂交水稻,研制了新中国首台“银河”亿次巨型计算机,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委带领三湘儿女弘扬革命精神,赓续湖湘文化传统,打造享誉全国的自主创新的长株潭现象,创造了超级计算机、磁浮技术、大功率芯片(IGBT)、“海牛号”深海钻机等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拥有国内一流的工程机械制造基地、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中小航空发动机和飞机起降系统研制基地;文化事业产业从“电视湘军”“出版湘军”的蜚声中外,到魅力无限的岳麓山大学科技城、活力无限的马栏山视频文创园,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的快速发展让人“难以置信”。这些创新发展的“功勋章”里,无不蕴含着湖南人民的首创精神。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这个不靠边不沿海的内陆省份,之所以能够在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中实现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全省经济总量跑进全国前八,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把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历史证明,只有切实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让最广大人民的历史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一切社会创造发展的生机活力才能竞相迸发,一切有利于造福于人民的源泉才能充分涌流。 只有维护好人民利益,才能筑牢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坚实根基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70年来,历届湖南省委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不断筑牢我们党长期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
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伊始,省委以着力解决好人民“吃饭”这个根本的民生问题为重点,领导全省人民开展以农业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大力推广良种,紧抓粮食生产不放手,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
改革开放以后,湖南省委坚持以人民需要为第一责任、以人民满意为第一标准、以群众情绪为第一信号,为人民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顺应人民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收入等方面的新关切新期待,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最广大群众。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面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和“为民办实事”工程,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随着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全省民生需求整体上从生存型迈入发展型。湖南省委立足扩大经济总量做大“蛋糕”,立足提升经济素质做好“蛋糕”,立足改革分配制度分好“蛋糕”,着力实施八大民生工程,办成了一大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好事和实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湖南省委永葆对全省人民的赤子之心,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努力创造全省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访贫问苦到精准扶贫,从“一江一湖四水”治理到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三湘大地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一系列实事、好事、大事的兴办,民生温度愈行愈暖,幸福账单越晒越长。
只有接受人民监督,才能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新中国成立后,历届湖南省委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以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为基礎,勇于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内,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党员干部集中精力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更好地履行党员干部的职责和使命,全省各级党组织在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不懈奋斗的历程中不断提升凝聚力、战斗力。
解放初期到上世纪60年代,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和省委的带领下,广大党员干部把自己置于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发扬自我革命精神,以过硬措施开展“三反”“五反”斗争,进行三次较大规模的整风运动,严厉打击和惩治贪腐行为,着力解决党内思想不纯和组织不纯等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广大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形象作风,融入千百万群众的心田,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誉,各级党组织也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中树起了崇高威信。
改革开放以后,湖南省委始终把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富民强省、更好地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来,增强公仆意识和执政为民理念,注重从群众的监督中汲取营养,不断加强和改进作风,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随着一系列作风建设主题活动的开展,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不断改进。郑培民、宋文博、兰才干……一个个大写的优秀党员的名字,在人民心中铸起一座座精神丰碑。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从省委颁布的关于反腐倡廉的一系列文件,再到后来逐步建立健全的各项群众工作纪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成为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有力制度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从严管党治党开局,向党内顽瘴痼疾开刀,严格实施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掷地有声地宣示从严治党没有禁区、打虎拍蝇猎狐永远在路上。湖南各级党组织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广大基层党组织发挥改革“先锋队”、社会“稳压器”、脱贫“引路人”的作用,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坚定“人民至上”根本政治立场,深入了解、反映、服务群众诉求,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纵深推进全面依法治省,让民主法治的阳光照进百姓心田,全省党风、政风、民风持续改善,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激励着三湘儿女逐梦前行。
70年的伟大实践,让全省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就要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提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作风,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