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短工,敲开顶尖公司的门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shuda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在大城市,有越来越多的白领秉承着这样一种工作和生活的方式:他们在一家公司工作几个月,旅游或充电几个月,接着又工作几个月;
  或者他们与一家公司只签几个月的合同,“试婚”之后再确定是否长久为一家公司服务;也有人通过签短期用工合同的方式却长长久久地成为一家公司的员工。
  “灵活用工”中的“短期用工”已日渐成为白领挑工作、跳槽、转行的有效手段。而从另一个角度,短期用工由于其用工时间短,企业在选人用人上更为灵活,更偏重在实际工作中考察员工的工作能力,进而考虑是否长久留用,这为许多背景资历不强的求职者留下巨大的机会空间。
  
  被越来越多人认可的短工
  
  令陈艳红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居然能够成功应聘一家美资500强公司亚太区副总裁助理的职位。这是工作才两三年,没有任何大公司工作经验的她给自己30岁时设定的职业目标,现在居然提前实现了。她兴奋了好几天,而实现这一职业目标的捷径居然是短期用工。
  “短期用工真是太棒了!”陈艳红对自己的亲朋好友提起这事,还是按捺不住喜悦。按常理,这一职位至少需要五到六年的工作经验,年龄一般要求在30岁左右。当猎头公司把这一用工消息告诉她时,她先是为职位所吸引,但美中不足的是,用工时间只有短短六个月。陈艳红权衡再三,还是决定抓住这一机会。在别人看来不稳定的用工条件反倒让她少去不少竞争对手,否则24岁的她绝无机会让企业有时间有耐心来考察她的能力。哪怕是六个月,她也一样可以在大公司接受正规的行政训练,这对职业生涯是加分的,也方便日后找工作。
  到现在。陈艳红已经干了三个月,一切都得心应手,老板很满意她的敬业和专业。
  至于六个月的短期用工结束后能否成为公司的长期雇员,陈艳红觉得把握很大,因为能否留用关键看老板。
  
  陈艳红的“短工”体会
  
  短期用工可以弥补资历不够的竞争劣势,工作中的努力勤奋以及老板的认可是最后能否成为长期员工的关键。
  短期用工所体现出来的“灵活性”是对双方而言的。公司可以通过短期用工的形式考察员工,满意后再签长期合约,这种方式可以为许多背景资历不是很强的人多提供一些竞争机会,以实际工作表现来说话。
  
  陈艳红经验谈——什么情况下个人需要短期用工
  如果你是个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规划的人,工作了两三年若还未能进入理想的公司,那么可以利用短期用工的机会到一个更大更先进的企业接受锻炼,把短期用工当成丰富工作经验、提升工作能力的机会。多机会,相比外部人员,公司优先考虑的人选应该会是已经通过六个月考察的员工。
  陈艳红的此番经历绝非个案。科锐国际人力资源公司于2009年底进行了一次短期用工市场现状的调查,结果发现在被调查者中,居然有77%的人会考虑短期用工,这表明求职者的观念已经发生转变,不再认为长长久久地待在一家公司是职业的唯一选择。
  在研究“短工”兴起的成因时,调查者发现兴趣与工作生活的平衡成为短工的首选原因。而因找不到长期工作或是面对生存压力选择短工的人员只占1/3,还有29%的人把短期工作作为自己最喜欢的工作方式。
  另一个重要的发现是,研究者发现个人求职者把短工当成转行与正式跳槽前的热身。而转行之前从事一个与职业发展相关的短期工作肯定是大有裨益的,另外开阔眼界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虽然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了短期工作的方式,但也是有一定的心理预期。部分被访者表示出于体验和生活平衡的考虑,半年是比较合适的一个时间段。从事短期工作的人担心和顾虑的主要问题包括:没有企业归属感,工作不稳定,没有职业发展空间,工作重复,无法提高工作技能等。
  在调查总结中,科锐国际发现:求职者一般是不拒绝短期用工方式的,但是第一选择还是长期的工作机会。求职者最终选择短期工作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薪水,是否可以有替代的工作机会(指的是长期工作),是否对职业发展有利。不同的人在不同时期对这三个关键因素的评估权重是不一样的。
  有些工作了5年以上的求职者希望转到其他领域进行尝试,这种情况下短期工作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一方面可以积累相关经验,二是可以尝试一下看看自己是否适合,如果不适合,短期工作结束后还可以转回原来的领域。对于这部分人,他们的要求是短期工作对他们将来的职业发展要有帮助,其他因素(包括薪水)却不是最重要的。
  
  短工帮海归打开外企的大门
  25岁的秋晨凯在澳洲学的是会计专业,曾在澳洲工作过一年。刚回国时,他对中国的就业形势不了解,在网上给现在服务的这家公司投了简历,“公司跟我解释说劳动关系将采用第三方派遣,并非与公司直接签劳动合同。我还是接受了,因为那时不在乎用工方式,只想尽快熟悉企业的情况。来公司工作后,发现待遇与长期员工也没太大差别,工作内容更像是长期雇员干的。”
  短期用工像把钥匙,帮秋晨凯打开了外企的大门。“若直接签长期合约,我觉得像我目前这种资历进入大公司的机会是挺少的。工作下来,我觉得外资企业、大型企业值得去尝试这一方式,能让你学到东西。”
  如今合同快到期了,秋晨凯相信公司会看到他努力工作的点点滴滴,把他发展成为稳定的长期雇员。
  至于短期用工所带来的不安全感,秋晨凯认为要看干的活是否能满足职业发展的需求——如果不是,那就不会有安全感。
  短期雇员为了得到公司的认可,会更加尽心做事。所以短期用工的方式也类似于无形的鞭策,让你知道,如果想得到更多。就得付出更多、做得更好。
其他文献
在写这篇编者的话时,我刚刚出差回到家里,照例,我问七岁的儿子:有什么要跟我说的吗?你一定想不到,根本不是想我了、又被老师表扬了之类,他滔滔不绝给我又讲了一遍植物大战僵尸,之所以说又,是因为他已经不止一次这么滔滔不绝了,其实,他花在玩这款游戏上的时间极少,津津乐道的无非是植物和僵尸的各种搞笑形象、各种战法以及他觉得的各种可能性。看着他那么“享受”地讲着,我忍不住想起了一个词——郑重。儿子对他所爱郑重
期刊
日本:工作族流行回乡种田    种田这个古老的行当在日本正变得时尚起来,都市自领、歌手模特纷纷开始种起水稻和蘑菇。24岁的藤田志穗是日本娱乐圈的著名歌手兼模特,是无数少女崇拜的偶像。由她发起的“农田潮女”活动,带领一群走在潮流尖端的年轻女孩下田种地。她们还将与知名服装设计师合作,设计出方便种毋又不失时尚感的工作服,用网购贩售大米。    印度:水中瑜伽风靡    在以泰姬陵闻名的亚格拉城,当地人热
期刊
参加了汶川地震、贵州找水、玉树地震救援的张辰不喜欢把自己的事情往崇高上引。救援让张辰实现了一个可以与本职工作并行、又可以截然不同的自己。在个人价值实现和能量的释放中,被他帮助过的人已经多到难以确认的数字。而张辰的收获也早已超出最初的想象。    “我的左前臂受过伤,深可见骨,筋是重新接上的。左眼里面也缝过50多针,手术时间很长,后半程麻药药效过了。硬挺下来半个多小时。从那以后头部、脚部、手部、脸部
期刊
做过公益后,工作上的不顺心、咆哮的老板、食堂里不合胃口的饭菜、争吵的邻居又算得上什么呢?浮云罢了。十多年的志愿者生涯教会了金海龙快乐、感动、宽容、珍惜、热爱……    2007年至今,金海龙已成为微软中国最核心志愿者之一。金海龙说,十多年的志愿者“生涯”教会了他很多:快乐、感动、宽容、珍惜、热爱……  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微软销售总部IT经理金海龙看待生活的方式很简单:“就是赚钱。随着我经历了更多
期刊
罗永浩的新书《我的奋斗》卖得很火爆。  作为一个被豆瓣上的簇拥评价的“思想上的洁癖”“干沟万壑的土地上坚强走直路”的人,一个不怎么勇敢却坚持说真话、“被迫活得彪悍”的“朋克”,罗永浩书中写了不少在新东方、牛博网、老罗英语培训学校的故事,他目睹了不少投机取巧的流氓行径,却弃而不用,坚持用阳光的原则做事,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仰。换做是你,你会是老罗么?    原则问题是不是一个“原则问题”?  要不要坚
期刊
当我们做了一个30人左右的小调查,发现居然有不少工作族在“你的充电方法”一栏中,除了写出一些课程外,还写上了“看书”甚至“发呆”。我们才恍然发现,充电是结果导向,只要达到了“充电”效果,身心灵能得到复原,在家待着的表面上的“断电”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充电”呢?    充电不一定要在别外。  不论你是主动寻找能助力职业规划的充电课程,还是想让自己的爱好与工作并行,你都是在找寻一个“学”和“补”的状态。
期刊
张宏志  30岁苏州制药行业生产主管    我的办法是强迫自己只做80分,加上采用更有效的工作方式。我就有完美主义情结,什么事情都想尽善尽美,这大大降低了作效率,甚至会在主次矛盾中迷失自己。我的做法是:  强迫自己只做80分,尤其是一些小事情,比如小的5S改善,我会最短时间解决,先改善到70%~80%,改善本身是持续性工作,可以分步到位。  改变工作方式,给老板写一份详尽的分析报告,还是预定一个会
期刊
如果你问广告这个行业的精英标准是什么,那么我没有答案。到底什么样的工作是你喜欢的,我觉得这才最关键。  我在学校是学银行管理的,毕业后去很多家银行应聘都没有回音。后来我爸着急,通过一个同乡的关系走后门去广告公司应聘,结果被录取了,当时的薪水是3500块台币。  两个月之后我又考取了一家银行,薪水是1 2000块。记得面试是在一个很大的会议室里,坐着三个老人问我问题,我就想,自己要做多久才能变成对面
期刊
能否进入一家企业,不完全取决于面试过程和面试前后你的努力,如果足够了解企业的选才逻辑,有的放矢,将会事半功倍。    想要进入一家企业,但他们并没有发布招聘信息怎么办?招聘启事上的岗位需求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如何准确判断自己是否符合企业需求?……要回答这些问题,不妨从企业人才选拔背后的逻辑出发。  很多企业对于少量人才的招聘,都会采用内部推荐的方式,但这也不表示如果你不认识供职于该企业的朋友就没有
期刊
在职场中,通常你是被规划的那个,但世界也绝不会按照你的规划去运行。当然,人都要有理想、有目标。这样我们才知道抉择的标准,至于达到目标的步骤,我的建议是越快越好。    我刚刚加入ABC公司的时候,首先面临的就是HR们让我们做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而且还分两种:一种是个人发展计划;一种是年度工作计划。而且ABC号称还有完善的培训机制与之一一对应,简单说就是如果你把自己想象成董事长,在成为董事长前的每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