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相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位收藏鉴定家与我喝茶,谈论中国画。他十分有见地,从拳法谈到画法,从齐白石谈到吴?木,颇多精彩见解。说到古时人物画,他说人家为什么笔墨精彩,据他考证下来,旧时画人,先摸骨,骨架结构一清爽,身姿动作自然描摹入微。当然不熟悉的人,未经同意,是不会上手摸的。但我想闺房小姐怎么摸骨呢,所以是仕女都画得差不多的原因吧,因为不方便见人,更何况是肌肤触摸,会被看做流氓的。但我想更高级的画家,不用摸骨,用眼睛一瞟,就能知道你的骨气。人的面相会随着时间改变,但骨相则是与生俱来难以变化的。所以,画家摸骨是假,看这个人的个性和命运是真,笔下得了他的个性,即便是千年之后看这幅作品,依然能够见得到当时的气韵神情。
  这手摸骨的绝活在中国画里有个术语,叫做气韵生动、骨法用笔。这里的骨法,不是摸骨,而是画到对象的骨头里,骨节骨格里画出对方的精气神来。其实说简单点,就是画出它的独特的味道出来。它不是西方的透视,素描,在外形上做的一丝不苟,这手艺再精彩也不过是伟大的工匠,中国人,玩的是破相之旅。以前西式餐饮大流行的时候,国人常常骂中国菜没有任何标准,百厨百味,好不好要靠厨师一张嘴自己把关。其实,好的厨子闭着眼,就知道菜有没有做到火候,耳朵里听炉子上的声音,眼睛看着汤锅中的沸花,那还不是高手,厉害的,用鼻子闻一闻就能评说一只菜的生死。道理很简单,一个厨房每天出几百几千只菜,都要靠嘴巴尝一下,还不乱了阵脚么。得气就可以,不得气重新回炉烧去。
  这菜气和笔墨之气,是一个道理。都是身心来体会的,做菜也是日常生活里的修行大法呀,可惜很多人不知道。诗书画印菜,大俗大雅,没有分别,尤其是在文人生活里。张辛稼讲油焖笋的烧法,不能用毛笋,要竹笋,一剖四,要用刀拍松,妙在要不断加温,将笋内里的氨基酸,这种鲜汁渗合到油里,就又松又鲜,油笋合一。他作画戏称要假支假眼,其实也是松开来,将自己对万物的体会,融合到笔墨之中,也是油焖笋的意思。林散之的草书,称为天下独步,我的猜测,也是散老将身心化开来了,成为了一团气,而再将这团气渗化在尺素之上,所以看他线条,有腾云驾雾的感觉,那是他打点了全副身心来化开来的呀。为什么中国书画家很多能在晚年还能面目大变呢,就因为阅历多了,能放下了,能化开了,无力胜有力,所以叫衰年变法。这点油画家自愧不如,靳尚谊就说,八十岁的油画家有几个还能画得动呢,油画是件体力活,但中国水墨就不同,愈老愈精,眼睛看不见了,还能靠笔纸的触觉呈现出大写意的精彩,这就叫气韵。有气韵的作品,千年之后,仍旧鲜活,因为有笔有墨有气。所以,苏州大学老校门上才挂着养天地正气的那副对子。做人做菜,写字绘画,作诗刻印,都是养气一个道理。
  破相带来的结果,不是破,相破了,当头棒喝,虎丘山下于是有了块点头石,而在文人圈里,破相也可以叫做点醒,流沙河讲诗经,叫诗经点醒,吴?木修改画稿,也叫点醒。他在章致中的习作上,半山腰里用碎玉皴一勾一勒,马上让徒弟惊叫一声,精品在眼前了。而蘇帮菜的厨房间里,破相的说法又是一种,叫“有窜头”,窜起来鲜得眉毛要当心。为什么有窜头,就是大厨的“骨法用笔”去掉了杂味,显露了正味,正即雅也。雅正的东西,生生不息,都是不离地气的。
其他文献
2020年8月31日,开学前一天,田敏被中锐教育集团总部派到苏州工业园区海归人才子女学校,担任中方执行校长。在此之前,他从未来过苏州。早年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读书时,他从参与过园区城市规划建设的老师口中,听说苏州工业园区把工业化元素和现代科技、现代教育都结合得很好。机缘巧合来到这里工作,他感到特别高兴。来了之后对园区印象非常好,他感慨说:“果然是这样的。”  纯粹的国际化教育  与职业规划不谋而合 
期刊
在这个人人向往诗和远方的时代,没有文化风情的礼物显然是没有灵魂的。文创,似乎已成为当代人生活的一部分。  12月12日,2020苏作文创峰会在吴文化博物馆隆重开幕。作为苏作工艺和文创产业的“嘉年华”,峰会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成为独具吴中特色的文化品牌。有吴中区深厚工艺文化资源做积淀,苏作工艺和文化产业的传承发展风头正劲,每一份来自吴中的礼物,都能够看出背后的匠心和文化积淀。  吴中文创的生态记录 
期刊
無染,一个始创于2014年的文化传媒品牌,从事街头文化与说唱音乐的推广,且承接各类极限运动赛事和教培等,集结了苏州所有BMX车手,曾多次在苏州举办过多届极限音乐节,团队曾参与过富士相机宣传照拍摄,多次参与电视剧、电影以及综艺节目拍摄,每年的VANS世界滑板日和世界小轮车日「苏州站」都由其主办。  無染品牌创始人吴煦表示,每年的6月21日和7月20日分别是世界滑板日和世界小轮车日,作为VANS官方授
期刊
133、139、110……  从苏苑市场到吴中区公共文化中心,从吴中广场到吴中文体中心……这些看似不相关的业态背后,都蕴藏着同一个名字——苏州市吴中国裕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作为吴中区区级国资运营平台,其“触角”早已渗透到区域发展的方方面面。为了成为国有资产投资开发和经营管理的“优等生”,国裕公司多点发力,在各个环节都努力做到最好,其中资产经营管理便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为了更好地了解,平时看似很枯燥乏味
期刊
节气转眼就到了冬至,在这个带着寒意和萧瑟的季节,染黄西园寺地面的银杏落叶却充盈着一派宁静与祥和,它们静躺在地上回味着寺庙的变迁岁月,等一束寒风,将自己随同一年的浮躁都吹散开。  “我习惯来这边烧香了,一踏入这里,心也随之静下来。”前来焚香祭拜的一位苏州老阿姨说。诚然,在老一辈苏州人心中,西园寺是姑苏城的符号之一,满怀着苏州人对这块净土的情感寄托。  一方休憩心灵的空间  一面书有“戒幢律寺”的明黄
期刊
记者 吴婧茸  10月16日是第40个世界粮食日。在江苏省2020年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上,苏州成为全省首个“江苏省粮食科技创新示范市”。苏州自古是举世闻名的鱼米之乡,这份口碑正是千百年来祖辈用自己勤劳的汗水所积攒下的。  在园区的食堂有浪费现象吗?在餐厅里,有何新举措促进食客“光盘”?外卖上能做到节约粮食吗?今天,《现代苏州》带大家一起看看苏州工业园区拒绝“舌尖上的浪费”的新探索。  
期刊
人物:NICK尼克白  年龄:23岁  领域:说唱、小轮车、速降山地车、服装设计  起初尼克白并没有真正意义把说唱当作事业,他坦言只是在做音乐创作的时候发现,只要对它付出努力,那么它同样也会带来回馈。他说:“当时我只是在全心全意地玩音乐,我家人告诉我:玩什么都要玩出点‘名堂经’出来。直到有一天我登上了更大的舞台,我才发现,有必要作出自己风格的音乐,靠自己和团队的力量来推广苏州本地的音乐文化。”  
期刊
文化、文脉的绵延不绝,不仅依赖寥若星辰的塔尖人物,更建基在若隐若现的寻常生态中。爱书的书生,久诵佛经的老人,痴迷艺术的小镇青年,不问名利的教書先生……每一个都很平凡,每一个都很伟大,正是彼等的相聚相合,才助推着文化的大河不息,文艺的灯火不灭。  这个意义上,一群热衷于小众文化的年轻人其实就化身为一道文化的潜流,在苏州这座拥有两千五百年历史的文化古城,默默地通过身体力行,传递着小众且迷人的青年文化。
期刊
人物:山又  年龄:30岁  领域:滑板、速降山地车、潜水、极限运动场地建造  山又見证了苏州几家滑板店从辉煌到落寞,同时也见证了很多滑手的努力、坚持、放弃,当然这里面也包含了很多因素,比如某些场地的拆迁改造,导致本来少之又少的滑板聚集地慢慢消失。这时候他就萌生了一个想法:“怎么样可以让大家更好地练习并且可以拥有更加稳定、专业的练习场所和聚集地?”所以就想着要不试试看,把爱好当成事业去发展。  最
期刊
科技支撑体现中国速度。今年疫情期间,很多复工单位需要准备复工材料,基本上都是将纸质文件送到相关窗口审核。为实现政企无接触复工备案,这家公司仅花一天时间搭建企业复工备案平台,提高审核效率,助力复工复产。  平台背后的服务方是苏州点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增辉深耕互联网领域十多年,深谙互联网生存法则,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是责任,也是梦想。他说曾经看过美籍华裔商业楷模谢家华的一本书——《三双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