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敏:在园区,触摸世界教育的新形态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chen17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8月31日,开学前一天,田敏被中锐教育集团总部派到苏州工业园区海归人才子女学校,担任中方执行校长。在此之前,他从未来过苏州。早年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读书时,他从参与过园区城市规划建设的老师口中,听说苏州工业园区把工业化元素和现代科技、现代教育都结合得很好。机缘巧合来到这里工作,他感到特别高兴。来了之后对园区印象非常好,他感慨说:“果然是这样的。”
  纯粹的国际化教育
  与职业规划不谋而合
  田敏大学毕业后来到北京工作,前10年的经历都是做跟高考有关的教育;第二个10年,在北京的一所知名中学创办国际部,开始探索国际化教育;近4年,投身在纯粹的國际学校。
  他说他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发生了改变,逐渐意识到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加开放、民主、国际化。探索更加个性、多元化的教育,成了他的新追求。2020年,从总部了解到园区海归子女学校是中锐集团的旗舰校,不长的办学时间已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
  在田敏看来,越传统、越民族的,也越国际。苏州这座拥有2500年历史的古城,吸引了世界各国的人才来就业,国际化的园区也让追梦者能够触摸世界教育的新形态。
  介绍起这所新任职的学校,他颇感自豪。“从校名就能看出学校的基因,这是一所国际化的学校,学生包括海归人才的子女;苏州乃至华东地区创新创业引进人才子女;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子女;当然也包括认可国际教育,拥有丰富国际阅历的人才子女。很重要的是,这个由中新集团和中锐集团合作的项目,得到园区的极大支持。”
  田敏认为,在园区,优质的教育环境、对孩子教育有追求的家长、怀揣教育情怀的老师三者相结合,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我们的家长职业背景符合园区招商引资基本结构,总体而言,家长的教育层次都比较高,经济条件相对也比较好,我们也觉得这个群体对教育的理解和学校教育文化理念比较契合。”
  3年规划6年远景目标
  打造国际教育苏州名片
  田敏告诉记者,据统计,共有近200组被园区组织部认定的人才家庭把孩子送到海归子女学校。2020年,学校办学规模已经达到最大容量边界。
  园区海归人才子女学校明年将迎来办学5周年,对此中锐教育集团也提出了更高的期待。“5年的时间不长不短,我们要对学校办学定位、文化进行重新梳理。我来学校做的第一件事是在集团指导下研究制定‘3年规划,6年远景目标’,我们的管理团队、教师团队,坚信未来3年,学校会办出品味、质量和成绩。”
  田敏介绍,基于前4年的积淀,进入第二任务阶段,称之为海归2.0阶段。课程设计将足够科学,学校活动足够丰富,管理足够精细,文化更加高品位,通过打造三个全学段IB学校,在华东地区,全国乃至世界有一定的知名度。他说:“内部管理希望中西两边更平衡,一方面对于国家课程教学质量更扎实,另一方面参与国际化竞技更加充分,希望毕业生在大学里有更大的发展,反哺学弟学妹,形成良性循环。明年我们希望能给社会提交一份关于办学模式的成果,梳理出我们的办学实践,从课程到管理,到队伍,再到文化,希望在同行获得更高的认可,成为苏州的国际教育名片。”
  根深中华,创新国际
  鼓励学生接受连贯性教育
  在田敏看来,这所学校的独特性在于根深中华,创新国际的办学理念。中外教比例1:1,中西融合办学,是一所本土化的国际化学校。
  一方面贯彻根深中华的理念,在课程中覆盖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开展茶艺茶道、传统武术等实践;让苏州博物馆、园林文化探究走进课堂;利用周末、无边界周,组织学生骑行,通过各类活动将传统文化、艺术渗透到教学中。
  另一方面,来自23个国家的教师,营造国际化的语言环境,大学预科阶段,课程直接对接国外一流大学,培养学生全球视野,以及胜任力和领导力。
  值得一提的是,海归子女学校采取15年一贯制的教学模式,在苏州独树一帜。田敏认为,连贯性是很好的教育方式,“我们引用IB教学框架,探讨一以贯之的教育模式,每个学段都要基于前一个学段良好的学习能力、语言应用、社会适应能力,才能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阶段。”
  与时俱进,一起迎接未知的未来
  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暴发。田敏坦言学校也经历了社会压力,部分家长开始考虑公立教育体系,外教聘任受到影响,不过在中锐教育集团的引领下,师资队伍稳定性超出同行很多。“我们对学校走出疫情影响很有信心,这一年,学校招生没有受到影响,目前正接到一封封世界一流大学录取通知书,我们有信心在明年取得更好的成绩。”
  “疫情之下,我们会告诉学生,这是一个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在关注和应对共同话题的时候,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政策,在此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可以了解更多国家不同的文化,甚至展开如何应对未来问题的探索。”
  在田敏看来,学生未来发展本是多元化的,面对疫情,家长的担忧只是技术性问题,短时间内加剧了对孩子安全性考量的犹豫,不影响孩子要走出去的大势所趋,未来中国将需要大批国际化人才,疫情并不会影响孩子们继续走出去。
  当然,不同的家长对学校教育文化有着不同的理解。田敏表示,从学校的角度,希望家长做到“三放三不放”。“三放”是指放心、放手、放下,把孩子交给学校要放心,放手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不用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放下功利化追求;“三不放”是指不放纵、不放任、不放弃,先要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要以身作则,做适应21世纪未来发展的终身学习者,与时俱进,同孩子一起适应未知的未来。
其他文献
苏相合作区是一个“市内飞地”的模式探索。“飞地经济”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早些年上海在鹽城大丰的飞地,以及近些年深汕合作区的“飞地”经济,甚至之前苏州工业园区与新加坡的合作,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跨国飞地”经济的概念。  在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丁国杰看来,苏相合作区的特殊性,就在于其“市内飞地”的模式。  不仅仅是“双赢”  “苏州工业园区全面主导、相城区全面推进”,对于这句高度概括的话,
期刊
2020年4月,苏州工业园区苏相合作区正式揭牌,意味着苏州工业園区与相城区携手打造的苏相合作区进入实体化运作,苏州首次尝试的“市内飞地”发展形式也蓄势待发。  记者采访了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苏州分院院长蒋维科,他从2005年开始便参与园区各类规划编制工作,目前也参与苏相合作区控规相关工作,对于苏相合作区这种新发展模式,他有着诸多展望和建议。  大局为纲,打破行政局限  蒋维科认为,实施区域协调
期刊
根据流行病研究调查,中国的哮喘患者达到四五千万,慢阻肺的潜在患者达到一个亿,鼻炎患者则更加普遍。而治疗这类呼吸道疾病的首选药,就是吸入剂。由于高端制剂行业技术壁垒很高,吸入剂百分之九十的市场,长期被国外跨国公司垄断,价格昂贵。  如今,这种局面正在被位于苏相合作区的一家药企——长风药业所改变。作为一家致力于为全球患者提供高质量呼吸系统药物的综合性制药企业,长风药业自创立起就专注于全球呼吸道疾病治疗
期刊
如果跟一个80年代以前出生的苏州人说“半导体”这个词,那他脑海中大概率会出现一个收音机。老派的收音机看似是上个世纪的产物,跟“智能”没有半毛钱关系,但事实上它与智能手机、无人驾驶汽车、机器人拥有同样的心脏——半导体集成电路。  在苏相合作区有一家专业从事芯片封装测试的公司——苏州科阳半导体有限公司,该公司专注于晶圆级先进封装和测试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产品主要有图像处理传感、生物识别传感、晶圆级MEM
期刊
漕湖,苏州城北曾经的漕运要塞,也是吴人从太湖北部最先进入相城的地带。原称巢湖,后名蠡湖,史料《寰宇记》载:“范蠡伐吴开此,故名。其称漕者或以通漕运也。”由越国大夫范蠡伐吳开挖,漕湖的历史便已充满传奇。  随着2001年相城建区,在苏州区域经济发展中迅速崛起,漕湖被赋予了现代化色彩。2006年12月,在“补好工业课”的转型中,相城经开区启动了漕湖产业园的开发建设,在苏州北端绕城高速沿线的原生态湖泊漕
期刊
绿色优先,推进城市配送绿色发展。  苏州围绕新能源车辆推广和解决城市配送“三难”问题,制定出台了《苏州市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意见》《苏州市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等综合性政策,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一方面以培育示范企业为抓手,从通行证权限提升和车辆运营奖补两个方面,激励企业更新新能源配送车辆;另一方面围绕古城保护,疏堵结合,结合多层次的停靠装卸泊位,解决城市配送面临的“通行难、停靠难、装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扰乱了全球人的生活。大家都知道,目前从境外高风险地区回来,必须经过14天隔离。也常常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很多人议论隔离酒店,豆瓣上还有人专门写了一篇名为“隔离酒店:2020年最拼人品的刺激盲盒”的文章,点击率一直在攀升。当一场全球性的灾难降临时,积极应对外,人们也唯有苦中作乐。  “你们的服务真贴心、全面,让我们这些从境外回国的人,感受到来自家的温暖……”小颜前不久才从英国回到位于
期刊
2020年,适逢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区30周年。因新冠疫情的突袭,这一年的“剧情发展”仿佛30年一路的浓缩版,从艰苦拼搏走向高潮迭起。但这一次,起步奋斗的不止是那么十几个人,而是高新区每一个人,我们有了在经济、科技、民生等各方面都可应对的坚实力量。回首30年,回首这一年,原来“团结、拼搏、务实、争先”的新区精神一直伴随着所有高新区人。  新动狮山夜情迷大阳山 夜孵淮海街  疫情得到遏制后,
期刊
自然农法联手现代农业  有人说,感情的厚度,是在餐桌上积累的。冬天多温柔,去找那个你爱的人,与他平分冬色,共看蒹葭;冬天多温柔,去找那个你爱的人,与他吃一顿饭,细品生活的滋味。  都市中很多人期望着返璞归真的生活,却止步于“想象”。真正在乡村打理田地却是极其不易的事。在苏州望亭,有一位名叫吴惠楠的“老农”坚守田地,身体力行,利用自然农法联手现代农业,用植物酵素创造奇迹,让餐桌美食回归淳朴,“吃得健
期刊
这个冬天,出奇的冷。  但在苏相合作区这片热土上,工作的热情与激情与天气形成了鲜明反差。  重要项目持续赋能,在建项目加速推进,  这些高质量项目不仅擦亮了  苏相合作区这一年来的“成绩单”,也为区域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承接创新要素溢出,释放更多发展活力  用高水平开放有效带动高质量發展,2020年以来苏相合作区持续释放红利,吸引了多个苏州工业园区优质项目转移至此,“扎堆”落户也为合作区今后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