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老话也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预习的落实却很不到位:大而笼统,难以操作——预习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许多本可以在课前通过预习完成的任务还是转移到了课堂上,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呢?通过深入的课堂教学研究和实践,我总结出了适合本校学生的、较为有效的自主预习的策略和方法。
一、创立具有学科特色的预习模式
根据语文重积累、重听说读写的学科特点,精心设计预学案,创立具有语文特色的预习模式。
(1)阅读教学的预习模式是注重课前阅读的整体感知,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作品的写作背景及文章的主要内容,查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义,标记疑难之处,弄清课文“写了什么”,从文中整理预习中发现的佳词妙句,落实到书面学案上。
(2)写作教学的预习模式是布置好写作课上要运用的写作方法和写作范围,让学生阅读相关文章或书目,自主总结这一写法的特点,想想该从哪些方面选材,如何立意构思等,写出结构提纲。
(3)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以教材中的课文为范文,有意识地侧重写作方面的指导,设计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的专用预学案。在学习新课前,提前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在预习中,有路可循,有“法”可依,使课前预习真正落到了实处,极大地提高了课前预习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文章既有丰富的词汇需要积累,又有优美的写景段落描写值得借鉴模仿,为了提高课堂的效率,教师在课前设置了这样的预习方案:
主要内容:
我积累的好词(以成语为主)。
我发现的佳句(以使用修辞手法的或富含哲理的为主)。
我也能写出几句(仿写佳句)。
我学到的写作方法(技巧)。
老师的建议:
我的写作感悟(片断练习)。
二、明确要求,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
预习时,对学生的要求一定要明确、具体,只有要求明确、具体了,学生才能照着要求去做,找出自己的疑难点、易错点。为此,可根据不同的文体对学生的预习提出具体要求。
1.现代文预习
(1)给段落标序号,划出你认为应该掌握的重点字词。阅读课文时注意课文前面的提示,在提示的引领下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阅读时注意充分利用课下注解和课后练习。在阅读的基础上明确文章的体裁。
(2)勾画批注。在阅读的过程中,将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句勾画出来。文体不同,勾画的重点不同。记叙文:勾画表明事情发展的过渡性语句,揭示中心主旨的抒情议论句,表现人物特点的语句。说明文:勾画说明对象,每一节的中心句即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原理的句子,过渡性語句。议论文:勾画论题或论点,每一节的关键词句,过渡性或总说性的语句;勾画好词好句,积累语言;不能理解的语句。
(3)梳理。学生自主查阅有关作者及写作背景的资料,以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理清作者思路,把握中心。
(4)质疑提问。在预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不懂之处,有质疑的精神。同时将自己不理解之处,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出来,形成问答,便于提问。
(5)阅读推荐。找一找类似的文章,准备好课堂推荐交流。
2.文言文预习
(1)通读正音。阅读全文,查找生字,流利朗读。
(2)梳理文意。结合注解和参考书,翻译原文。
(3)质疑。不能解释的词句做好记号,准备提问交流。
3.复习课预习
(1)明确考点。
(2)搜集相关例题(做过的练习试卷),归纳常见的不同问法。
(3)结合参考答案,梳理考点的解题思路。
例如,在复习字词专题时,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预习要求。
第一,回顾考点。下面这些加点的字词是我们平时出错率比较高的,请独立完成以下重点字词的复习(要求:①如有不会的,先用红笔标出,然后通过查阅课本或工具书用红笔做完;②读2遍,写2遍,直到熟练掌握)。
第二,疑难梳理。在你认为比较难掌握的字词旁边用红笔做上▲标记。a
三、检查督促,养成习惯
有布置有检查,才会收到预期效果。对于学生的预习,教师利用开课前的几分钟,对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并作出相应的评价,既是对学情的了解,也是对学生的督促,更利于在了解学生难点、易错点的基础上及时调整上课的思路。这样上课时就更有针对性,真正做到了“三讲三不讲”,既能提高课堂效率,更能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总之,课堂教学要想提高效率,课前预习必不可少,而要想学生课前预习得好,老师就不能当“甩手掌柜”,把一切问题都甩给学生,必须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精当、细致的指导。老师参与到预习中,对预习有了具体的步骤和要求,学生在预习时不但有了明确的方向,减少了无效劳动,而且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强化了自主互助的意识,为课内探究奠定基础,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老师不再疲惫与着急,可以从容地驾驭自己的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创立具有学科特色的预习模式
根据语文重积累、重听说读写的学科特点,精心设计预学案,创立具有语文特色的预习模式。
(1)阅读教学的预习模式是注重课前阅读的整体感知,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作品的写作背景及文章的主要内容,查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义,标记疑难之处,弄清课文“写了什么”,从文中整理预习中发现的佳词妙句,落实到书面学案上。
(2)写作教学的预习模式是布置好写作课上要运用的写作方法和写作范围,让学生阅读相关文章或书目,自主总结这一写法的特点,想想该从哪些方面选材,如何立意构思等,写出结构提纲。
(3)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以教材中的课文为范文,有意识地侧重写作方面的指导,设计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的专用预学案。在学习新课前,提前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在预习中,有路可循,有“法”可依,使课前预习真正落到了实处,极大地提高了课前预习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文章既有丰富的词汇需要积累,又有优美的写景段落描写值得借鉴模仿,为了提高课堂的效率,教师在课前设置了这样的预习方案:
主要内容:
我积累的好词(以成语为主)。
我发现的佳句(以使用修辞手法的或富含哲理的为主)。
我也能写出几句(仿写佳句)。
我学到的写作方法(技巧)。
老师的建议:
我的写作感悟(片断练习)。
二、明确要求,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
预习时,对学生的要求一定要明确、具体,只有要求明确、具体了,学生才能照着要求去做,找出自己的疑难点、易错点。为此,可根据不同的文体对学生的预习提出具体要求。
1.现代文预习
(1)给段落标序号,划出你认为应该掌握的重点字词。阅读课文时注意课文前面的提示,在提示的引领下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阅读时注意充分利用课下注解和课后练习。在阅读的基础上明确文章的体裁。
(2)勾画批注。在阅读的过程中,将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句勾画出来。文体不同,勾画的重点不同。记叙文:勾画表明事情发展的过渡性语句,揭示中心主旨的抒情议论句,表现人物特点的语句。说明文:勾画说明对象,每一节的中心句即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原理的句子,过渡性語句。议论文:勾画论题或论点,每一节的关键词句,过渡性或总说性的语句;勾画好词好句,积累语言;不能理解的语句。
(3)梳理。学生自主查阅有关作者及写作背景的资料,以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理清作者思路,把握中心。
(4)质疑提问。在预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不懂之处,有质疑的精神。同时将自己不理解之处,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出来,形成问答,便于提问。
(5)阅读推荐。找一找类似的文章,准备好课堂推荐交流。
2.文言文预习
(1)通读正音。阅读全文,查找生字,流利朗读。
(2)梳理文意。结合注解和参考书,翻译原文。
(3)质疑。不能解释的词句做好记号,准备提问交流。
3.复习课预习
(1)明确考点。
(2)搜集相关例题(做过的练习试卷),归纳常见的不同问法。
(3)结合参考答案,梳理考点的解题思路。
例如,在复习字词专题时,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预习要求。
第一,回顾考点。下面这些加点的字词是我们平时出错率比较高的,请独立完成以下重点字词的复习(要求:①如有不会的,先用红笔标出,然后通过查阅课本或工具书用红笔做完;②读2遍,写2遍,直到熟练掌握)。
第二,疑难梳理。在你认为比较难掌握的字词旁边用红笔做上▲标记。a
三、检查督促,养成习惯
有布置有检查,才会收到预期效果。对于学生的预习,教师利用开课前的几分钟,对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并作出相应的评价,既是对学情的了解,也是对学生的督促,更利于在了解学生难点、易错点的基础上及时调整上课的思路。这样上课时就更有针对性,真正做到了“三讲三不讲”,既能提高课堂效率,更能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总之,课堂教学要想提高效率,课前预习必不可少,而要想学生课前预习得好,老师就不能当“甩手掌柜”,把一切问题都甩给学生,必须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精当、细致的指导。老师参与到预习中,对预习有了具体的步骤和要求,学生在预习时不但有了明确的方向,减少了无效劳动,而且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强化了自主互助的意识,为课内探究奠定基础,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老师不再疲惫与着急,可以从容地驾驭自己的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