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井下作业属野外作业,作业设备多、环节多具有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作业环境恶劣、救援及逃生困难的特点。安全管理工作难度大,极易酿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如何做好井下作业安全保障,保证安全生产尤为重要
关键词:井下作业;安全管理
一、引言
石油资源是保障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自然资源,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石油工业是经济发展的血液,但是,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发展石油工业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资源节约型之路。但由于石油资源具有流动性,开采较为不易,为了能够有效提高石油开采率,排除油井中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就必须实施井下作业。油田开发过程中,油水井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不仅地下情况在不断地改变,井的本身也在不断与变化。另外,人为的工艺技术措施,施工中发生的意外故障,地壳运动、地震等因素也会造成各式各样的故障和井下事故。井下作业作为确保石油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技术手段,常常伴随着较高的安全风险。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必须要加强油田井下作业的安全防治工作,探讨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控制杜绝井下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井下作业
井下作业是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保证油水井正常生产的技术手段。埋藏在地下千米或几千米的石油和天然气,是宝贵的地下资源,是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与人类文明发展所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而油、水井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不停顿地受到地下油、气、水的腐蚀,逐渐老化,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故障,导致油水井不能正常生产,甚至停产。因此,必须对出现问题与故障的油水井进行井下作业,使油水井恢复正常生产。
井下作业是在野外进行,流动性大,环境艰苦,并且是多工种协作施工;石油、天然气、硫化氢等又是易燃、易爆的有毒物质,生产过程中事故隐患较多,危险性较大,如果防护措施跟不上,不仅影响生产进度和降低施工质量,还可导致职工体质下降,生命受到威胁。因此“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抓好安全生产是各级生产管理者的重要管理内容之一,应引起高度重视,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井下作业技术操作规程,加大井下作业安全监督机制,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严守岗位,紧密配合,确保施工人员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和作业施工安全
三、井下作业内容
油田井维修。一般的简单修理、维护性工作,称作小修作业又叫维护作业。其主要内容有:冲砂检泵、清蜡检泵、打捞简单落物、更换井下管柱或井下工具、注水泥、测压、卡堵水、注水井测试、调配等。承担这些工作的施工队伍叫小修作业队。小修作业的基本方法是把起下油管作为手段,把井中原来的工具通过油管起出,然后按施工设计进行项目的施工,施工目的完成后,再通过油管把更新的工具或抽油泵下入到井内预定位置,重新开始生产;油田井大修。油水井大修作业施工复杂,难度大,操作技术要求高,再者,造成井下事故的原因很多,井下事故类型也很多。常发生的井下事故一般分为技术事故,井下卡钻事故和井下落物事故三大类。处理时,须查明事故的性质,弄清事故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加以妥善处理。凡属工艺技术事故,是在工艺过程中发生的,可在施工过程中,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预以处理,而井下卡钻事故和井下落物事故,是影响油、水井正常生产的主要井下事故。也是大量的常见的井下事故,在处理时一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油层改造。油层改造分为两个方式酸化和压裂。酸化是将要求配制的酸液注入到油层中,溶解掉井底附近地层中的堵塞物质,使地层恢复原有的渗透率,溶蚀地层岩石中的某些组分,增加地层孔隙,沟通和扩大裂缝延伸范围,增大油流通道,降低阻力,从而增产。油层压裂的目的。在于改造油层的物理结构和性质,在油层中形成一条或数条高渗透的通道,从而改变油流在油层中的流动状况,降低流动阻力,增大流动面积,使油井得到增产,水井得到增注。其作用:通过压裂可改造低渗透油层,解决油田层间矛盾,解除油层堵塞等。试油工作就是利用一套专门的设备和方法,对通过钻井取芯,测井等间接手段初步确定的油、气、水层进行直接测试,并取得目的层的产能、压力、温度和油、气、水性质等资料的工艺过程。试油的主要目的在于确定所试层位有无工业性油气流,并取得代表它原始面貌的数据,但在油田勘探的不同阶段,试油有着不同的目的和任务。
四、维护对策
井下作业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井架及游动系统。存在危害因素,一是立放、矫正井架不按标准进行操作易发生井架倒塌事故;二是穿大绳或处理跳槽时易发生高空坠落事故;三是钻地锚时易发生钻破管线或电缆发生环境污染或人身伤害事故;四是操作人员随带工具易从高处掉下,造成物体打击伤害事故。控制措施:一是安装井架前必须认真检查绷绳、地锚,绷绳每捻距内断丝不得超过10%,地锚耳朵开焊或有损坏禁止使用,矫正井架严禁同时松开两道绷绳,校正井架后绷绳受力均匀,每道绷绳用4个匹配绳卡卡紧,压板在主绳一侧,间距0.2m卡牢。在钻地猫施工过程中,采取利用探测仪进行探测的方式,杜绝了钻破管线或电缆。二是立井架时井架基础必须夯实,采取加放管排等措施,确保井架基础夯实,把杆升至30度时,必须挂好后绷绳;三是6级以上大风严禁立放井架或矫正井架施工作业,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由专人指挥。设备设施系统,通井机操作存在的危害因素。一是通井机上、下背车易发生翻车事故;二是通井机刹车失灵,司钻下车不打死刹,易发生顿钻事故;三是天车防碰仪失效,易发生碰天车事故;四是大绳断丝超标,重负荷施工易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控制措施,一是平板车停放地点必须地面平整、坚实,背机前,认真检查通井机刹车、转向等关键部位应灵活有效。通井机上下平板车必须由持证司机操作,并有专人指挥,指挥人员不准站在平板上。运送过程中,通井机熄火挂倒挡,刹好车,两边履带下打好方木,关好门,通井机驾驶室严禁坐人。二是司钻操作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下车必须打好死刹车,操作前要检验天车防碰仪是否有效。三是每班要对大绳进行检查,发现断丝超标停止施工,立即更换。
五、结语
井下作业施工质量是油、水井能否正常工作的关键,对保持油田长期稳产、上产以及提高油田整体经济效益的意义重大。然而生产实践表明,井下小修施工常存在一些质量问题,修后油井不能正常生产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的油井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修井作业达三次,不仅影响了油井生产,还增加了生产成本,给油田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所以对于油田勘探开发以及生产中保证井下作業安全有质量的进行尤为重要。
关键词:井下作业;安全管理
一、引言
石油资源是保障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自然资源,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石油工业是经济发展的血液,但是,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发展石油工业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资源节约型之路。但由于石油资源具有流动性,开采较为不易,为了能够有效提高石油开采率,排除油井中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就必须实施井下作业。油田开发过程中,油水井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不仅地下情况在不断地改变,井的本身也在不断与变化。另外,人为的工艺技术措施,施工中发生的意外故障,地壳运动、地震等因素也会造成各式各样的故障和井下事故。井下作业作为确保石油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技术手段,常常伴随着较高的安全风险。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必须要加强油田井下作业的安全防治工作,探讨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控制杜绝井下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井下作业
井下作业是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保证油水井正常生产的技术手段。埋藏在地下千米或几千米的石油和天然气,是宝贵的地下资源,是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与人类文明发展所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而油、水井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不停顿地受到地下油、气、水的腐蚀,逐渐老化,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故障,导致油水井不能正常生产,甚至停产。因此,必须对出现问题与故障的油水井进行井下作业,使油水井恢复正常生产。
井下作业是在野外进行,流动性大,环境艰苦,并且是多工种协作施工;石油、天然气、硫化氢等又是易燃、易爆的有毒物质,生产过程中事故隐患较多,危险性较大,如果防护措施跟不上,不仅影响生产进度和降低施工质量,还可导致职工体质下降,生命受到威胁。因此“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抓好安全生产是各级生产管理者的重要管理内容之一,应引起高度重视,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井下作业技术操作规程,加大井下作业安全监督机制,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严守岗位,紧密配合,确保施工人员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和作业施工安全
三、井下作业内容
油田井维修。一般的简单修理、维护性工作,称作小修作业又叫维护作业。其主要内容有:冲砂检泵、清蜡检泵、打捞简单落物、更换井下管柱或井下工具、注水泥、测压、卡堵水、注水井测试、调配等。承担这些工作的施工队伍叫小修作业队。小修作业的基本方法是把起下油管作为手段,把井中原来的工具通过油管起出,然后按施工设计进行项目的施工,施工目的完成后,再通过油管把更新的工具或抽油泵下入到井内预定位置,重新开始生产;油田井大修。油水井大修作业施工复杂,难度大,操作技术要求高,再者,造成井下事故的原因很多,井下事故类型也很多。常发生的井下事故一般分为技术事故,井下卡钻事故和井下落物事故三大类。处理时,须查明事故的性质,弄清事故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加以妥善处理。凡属工艺技术事故,是在工艺过程中发生的,可在施工过程中,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预以处理,而井下卡钻事故和井下落物事故,是影响油、水井正常生产的主要井下事故。也是大量的常见的井下事故,在处理时一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油层改造。油层改造分为两个方式酸化和压裂。酸化是将要求配制的酸液注入到油层中,溶解掉井底附近地层中的堵塞物质,使地层恢复原有的渗透率,溶蚀地层岩石中的某些组分,增加地层孔隙,沟通和扩大裂缝延伸范围,增大油流通道,降低阻力,从而增产。油层压裂的目的。在于改造油层的物理结构和性质,在油层中形成一条或数条高渗透的通道,从而改变油流在油层中的流动状况,降低流动阻力,增大流动面积,使油井得到增产,水井得到增注。其作用:通过压裂可改造低渗透油层,解决油田层间矛盾,解除油层堵塞等。试油工作就是利用一套专门的设备和方法,对通过钻井取芯,测井等间接手段初步确定的油、气、水层进行直接测试,并取得目的层的产能、压力、温度和油、气、水性质等资料的工艺过程。试油的主要目的在于确定所试层位有无工业性油气流,并取得代表它原始面貌的数据,但在油田勘探的不同阶段,试油有着不同的目的和任务。
四、维护对策
井下作业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井架及游动系统。存在危害因素,一是立放、矫正井架不按标准进行操作易发生井架倒塌事故;二是穿大绳或处理跳槽时易发生高空坠落事故;三是钻地锚时易发生钻破管线或电缆发生环境污染或人身伤害事故;四是操作人员随带工具易从高处掉下,造成物体打击伤害事故。控制措施:一是安装井架前必须认真检查绷绳、地锚,绷绳每捻距内断丝不得超过10%,地锚耳朵开焊或有损坏禁止使用,矫正井架严禁同时松开两道绷绳,校正井架后绷绳受力均匀,每道绷绳用4个匹配绳卡卡紧,压板在主绳一侧,间距0.2m卡牢。在钻地猫施工过程中,采取利用探测仪进行探测的方式,杜绝了钻破管线或电缆。二是立井架时井架基础必须夯实,采取加放管排等措施,确保井架基础夯实,把杆升至30度时,必须挂好后绷绳;三是6级以上大风严禁立放井架或矫正井架施工作业,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由专人指挥。设备设施系统,通井机操作存在的危害因素。一是通井机上、下背车易发生翻车事故;二是通井机刹车失灵,司钻下车不打死刹,易发生顿钻事故;三是天车防碰仪失效,易发生碰天车事故;四是大绳断丝超标,重负荷施工易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控制措施,一是平板车停放地点必须地面平整、坚实,背机前,认真检查通井机刹车、转向等关键部位应灵活有效。通井机上下平板车必须由持证司机操作,并有专人指挥,指挥人员不准站在平板上。运送过程中,通井机熄火挂倒挡,刹好车,两边履带下打好方木,关好门,通井机驾驶室严禁坐人。二是司钻操作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下车必须打好死刹车,操作前要检验天车防碰仪是否有效。三是每班要对大绳进行检查,发现断丝超标停止施工,立即更换。
五、结语
井下作业施工质量是油、水井能否正常工作的关键,对保持油田长期稳产、上产以及提高油田整体经济效益的意义重大。然而生产实践表明,井下小修施工常存在一些质量问题,修后油井不能正常生产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的油井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修井作业达三次,不仅影响了油井生产,还增加了生产成本,给油田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所以对于油田勘探开发以及生产中保证井下作業安全有质量的进行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