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国家正在打造诚信社会,各部门相继出台了惩治老赖的一系列措施,让老赖必须为失信受到惩罚。在古代,执法者也会对因老赖引发的案件采取各种应对措施,甚至运用智慧断案,使一个个老赖最后乖乖地认罪服法。
古代老赖的手段多种多样。唐代懿宗年间,淮阴一带的农民大都有出外经商的习惯,大量的良田荒芜,有的农民看到了机遇,就投资开荒种田,以期不出去打工也有个好收入。住在田家村庄东头的田忠辛辛苦苦开拓出几百亩良田,但因资金不足,无法下种,就把田地作抵押,找庄西的钱金贷款100万贯。契约上写着:第二年连本带利一起来赎回契约,否则田地归钱金所有。
一年过去了,果然粮食大丰收,卖掉粮食,田忠种地也赚了很多钱,便准备好钱去赎回契约。他先交还了80万贯给钱金,而钱金却不肯先退还契约,说等明天把钱全部还清了再退。田忠心想,只隔一夜,两家又是世交,感情很好,不会有什么闪失,因而也就没有要对方写收据。
第二天,田忠拿着余款再去时,没想到钱金竟然翻脸,不承认昨天收了他的80万贯钱。当时是二人交割,既没有证人,又没有还款的字据,怎么也说不清楚。
田忠万般无奈,告到了县衙,县里派人来追查,也没有什么结果。县官对他说:“我不能只听一面之词,诚然你是被冤枉了,但是断案子要凭证据。你没有证据,叫我们怎么断呢?”他又告到州里,州里也说没办法。
田忠回到家里,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他听说远处江阴县有个善断疑难案件的县官叫赵和,就来到了江阴县衙,向他诉说冤情。
赵和听明白了案情之后,心里暗暗同情田忠,但是无奈自己权限所限,他对田忠说:“你就暂且住在我这里,我再想想办法。”
第二天一早,赵和把田忠找来,问他:“办法我是想出来了,但是,你没有对我讲假话吧?”田忠连忙说:“在大人面前怎敢撒谎?”
于是,赵和就派了几名能干的捕快,带着公文去了淮阴县。公文里写道:“我们这里捕获了一个在江上抢劫作案的犯罪团伙,案子已经审理,他们供出了一个同案犯叫钱金,住在淮阴县田家村。”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县衙办案,各自管辖本辖区的犯人,只有对在江上持刀抢劫的罪犯才可以越境捕人,而且邻县还不得干预,必须交出本辖区的罪犯。追捕文书一到淮阴,果然就把钱金给抓来了。
赵和升堂审问,厉声问道:“当今天下太平,年岁丰饶,耕田织布完全可以养活自己,你为什么要到江上去做那拦路抢劫的勾当!”钱金听到这话,吓了一跳,忙分辩道:“我是个耕田种地的农夫,桨怎么拿,船怎么驾,我都不知道,哪里会到江面上去做抢劫的事呢?”赵和正言厉色地说:“证人证词,一应俱全,姓名一点不错。如果你硬是坚持说假话而不认罪,那就只有让你皮肉受苦,用大刑让你讲真话了。”钱金吓得要死,不断地磕头喊冤。赵和见如此,便又说道:“不过被劫的都是金银珠宝和绫罗绸缎,不是普通农家所常有的东西,你可以把你的家产逐一写出,或者可以通过检查你的财物,来辨认你是不是真的冤枉。”钱金一听,还有办法,就稍稍宽了心,于是详细地开列出了家中财产的清单。只见清单上写道:稻谷若干,是三家庄客交纳的;绸绢若干,是自己家里织的;钱80万贯,是庄东田忠拿来赎取契约的;银器若干,是请银匠打造的。
赵和拿过来一看,钱金果然登记了田忠赎取契约的钱,大喜!继续问道:“你如果真的不是抢劫钱财的罪犯,那你为什么要隐瞒田忠来赎契约的80万贯钱而不认账呢?”说完,吩咐田忠出来作证。钱金恍然大悟,只有俯首认罪。
赵和跨县巧破赖账案后,在江阴、淮阴一带流传开来。这个故事记载在唐代高彦林《唐阙史》一书中。
到了宋代又有一种老赖,借了人家钱不还不说,反而倒打一耙,弄得借出者只好求助官府来解决问题。在《包拯断案集》中曾记载了一桩包拯亲自解决的案件。
包拯管理河东盐政时,就已经断案如神,很受解州的百姓爱戴。
一天早上,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来到衙门喊冤。包拯问他所告何人何事,老人回答道:“我叫胡明礼,是十里铺盐店的掌柜。今年三月初八,我胞弟连襟邱家坡的邱贵,要去陕西耀州城贩瓷碗,没有本钱,向我借纹银三百两,说好用三个月即还,便应诺解急。次日一早让我店里学徒胡诚信送三百两银子给他,也没有拿回收据,眼看就八月底,还不见邱贵还银,已逾期近两个月。前几天,街头相遇,提及借银一事,邱贵说他已还多月,并说是同解州铁家巷张小能相伴来还的,请包老爷公断。”说罢从袖筒里拿出诉状呈上。
包拯把诉状过目一遍,就立即传邱贵和张小能上堂。经过询问,包拯知道那个年约四十的胖子是邱贵,就问他:“今春三月可曾向胡明礼借过白银?”那人答道:“借过纹银三百两。”“有无借据?”“因是亲戚未立借据。”“什么时间还的?”“上月十五一次还清。”“还银以何为证?”“我约解州张小能一起送银给胡掌柜的。”
包拯问了一阵子,将诉状再翻看一遍,转脸问张小能:“张小能,你可知,作伪证要受重罚?”“小的明白。”“何时谁约你?送银给谁?”“七月十五,邱贵约我携银送给十里铺胡记盐店胡掌柜。”“送银给胡,交银时可有什么见证人?”“别无他人。”包拯又追问:“张小能,還银约你作伴,你可知是何人送银子给邱贵的?”张小能迟疑一下才回答:“是胡记小学徒胡诚信。”“你怎么知道的?”“是邱贵说的。”“你们送银,胡诚信可在?”张小能犹豫起来,邱贵抢答道:“未见胡诚信。”包拯惊堂木一拍:“本职不曾问你,休要插话。”这时张小能额头已经冒汗:“我再问你,你真的相伴邱贵还银给胡掌柜?”“真的!“还银多少?”“足色三百两。”包拯转向邱贵再问:“是足色三百两?”“是。”
包拯问了一圈,看似毫无章法,实则已经探底,就不再问那二人,转过来向胡明礼说道:“胡掌柜,他们口口声声相伴还银给你,这难道有假不成?”胡明礼听了连连喊冤,并十分肯定地说:“青天大老爷,他们确实没有还银给我。”
这时,包拯当堂令衙役准备两大块泥巴,并拿来几个屏风,把邱贵、张小能分别围在堂下左右,各给一大块泥巴,大声宣布:“邱贵、张小能,你二人各自按还银时的重量、数目,用泥巴捏出来,便于老爷核对。”半个时辰过后,两人各自从屏风圈里出来。大家一看,他们二人虽然捏的都是三百两,但是邱贵的是十两的二十个、五两的二十个;张小能的是十两的十五个、五两的三十个。看到这里,包拯大声质问道:“你二人既是同去还银,为何数目和重量都不一样?是真是假已经分明,大胆邱贵、张小能,还不从实招来!”
邱贵傻眼了,不得不招供。原来是张小能出的赖银主意,也是为了赚点外快。案情大白,包拯当堂宣判:各责四十大板当堂执行,邱贵立即还清借银三百两,追加利息五十两;张小能教唆犯罪,罚白银一百两交官,另罚劳役一年。
跨境办案助民讨回欠款
古代老赖的手段多种多样。唐代懿宗年间,淮阴一带的农民大都有出外经商的习惯,大量的良田荒芜,有的农民看到了机遇,就投资开荒种田,以期不出去打工也有个好收入。住在田家村庄东头的田忠辛辛苦苦开拓出几百亩良田,但因资金不足,无法下种,就把田地作抵押,找庄西的钱金贷款100万贯。契约上写着:第二年连本带利一起来赎回契约,否则田地归钱金所有。
一年过去了,果然粮食大丰收,卖掉粮食,田忠种地也赚了很多钱,便准备好钱去赎回契约。他先交还了80万贯给钱金,而钱金却不肯先退还契约,说等明天把钱全部还清了再退。田忠心想,只隔一夜,两家又是世交,感情很好,不会有什么闪失,因而也就没有要对方写收据。
第二天,田忠拿着余款再去时,没想到钱金竟然翻脸,不承认昨天收了他的80万贯钱。当时是二人交割,既没有证人,又没有还款的字据,怎么也说不清楚。
田忠万般无奈,告到了县衙,县里派人来追查,也没有什么结果。县官对他说:“我不能只听一面之词,诚然你是被冤枉了,但是断案子要凭证据。你没有证据,叫我们怎么断呢?”他又告到州里,州里也说没办法。
田忠回到家里,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他听说远处江阴县有个善断疑难案件的县官叫赵和,就来到了江阴县衙,向他诉说冤情。
赵和听明白了案情之后,心里暗暗同情田忠,但是无奈自己权限所限,他对田忠说:“你就暂且住在我这里,我再想想办法。”
第二天一早,赵和把田忠找来,问他:“办法我是想出来了,但是,你没有对我讲假话吧?”田忠连忙说:“在大人面前怎敢撒谎?”
于是,赵和就派了几名能干的捕快,带着公文去了淮阴县。公文里写道:“我们这里捕获了一个在江上抢劫作案的犯罪团伙,案子已经审理,他们供出了一个同案犯叫钱金,住在淮阴县田家村。”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县衙办案,各自管辖本辖区的犯人,只有对在江上持刀抢劫的罪犯才可以越境捕人,而且邻县还不得干预,必须交出本辖区的罪犯。追捕文书一到淮阴,果然就把钱金给抓来了。
赵和升堂审问,厉声问道:“当今天下太平,年岁丰饶,耕田织布完全可以养活自己,你为什么要到江上去做那拦路抢劫的勾当!”钱金听到这话,吓了一跳,忙分辩道:“我是个耕田种地的农夫,桨怎么拿,船怎么驾,我都不知道,哪里会到江面上去做抢劫的事呢?”赵和正言厉色地说:“证人证词,一应俱全,姓名一点不错。如果你硬是坚持说假话而不认罪,那就只有让你皮肉受苦,用大刑让你讲真话了。”钱金吓得要死,不断地磕头喊冤。赵和见如此,便又说道:“不过被劫的都是金银珠宝和绫罗绸缎,不是普通农家所常有的东西,你可以把你的家产逐一写出,或者可以通过检查你的财物,来辨认你是不是真的冤枉。”钱金一听,还有办法,就稍稍宽了心,于是详细地开列出了家中财产的清单。只见清单上写道:稻谷若干,是三家庄客交纳的;绸绢若干,是自己家里织的;钱80万贯,是庄东田忠拿来赎取契约的;银器若干,是请银匠打造的。
赵和拿过来一看,钱金果然登记了田忠赎取契约的钱,大喜!继续问道:“你如果真的不是抢劫钱财的罪犯,那你为什么要隐瞒田忠来赎契约的80万贯钱而不认账呢?”说完,吩咐田忠出来作证。钱金恍然大悟,只有俯首认罪。
赵和跨县巧破赖账案后,在江阴、淮阴一带流传开来。这个故事记载在唐代高彦林《唐阙史》一书中。
捏银让老赖现原形
到了宋代又有一种老赖,借了人家钱不还不说,反而倒打一耙,弄得借出者只好求助官府来解决问题。在《包拯断案集》中曾记载了一桩包拯亲自解决的案件。
包拯管理河东盐政时,就已经断案如神,很受解州的百姓爱戴。
一天早上,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来到衙门喊冤。包拯问他所告何人何事,老人回答道:“我叫胡明礼,是十里铺盐店的掌柜。今年三月初八,我胞弟连襟邱家坡的邱贵,要去陕西耀州城贩瓷碗,没有本钱,向我借纹银三百两,说好用三个月即还,便应诺解急。次日一早让我店里学徒胡诚信送三百两银子给他,也没有拿回收据,眼看就八月底,还不见邱贵还银,已逾期近两个月。前几天,街头相遇,提及借银一事,邱贵说他已还多月,并说是同解州铁家巷张小能相伴来还的,请包老爷公断。”说罢从袖筒里拿出诉状呈上。
包拯把诉状过目一遍,就立即传邱贵和张小能上堂。经过询问,包拯知道那个年约四十的胖子是邱贵,就问他:“今春三月可曾向胡明礼借过白银?”那人答道:“借过纹银三百两。”“有无借据?”“因是亲戚未立借据。”“什么时间还的?”“上月十五一次还清。”“还银以何为证?”“我约解州张小能一起送银给胡掌柜的。”
包拯问了一阵子,将诉状再翻看一遍,转脸问张小能:“张小能,你可知,作伪证要受重罚?”“小的明白。”“何时谁约你?送银给谁?”“七月十五,邱贵约我携银送给十里铺胡记盐店胡掌柜。”“送银给胡,交银时可有什么见证人?”“别无他人。”包拯又追问:“张小能,還银约你作伴,你可知是何人送银子给邱贵的?”张小能迟疑一下才回答:“是胡记小学徒胡诚信。”“你怎么知道的?”“是邱贵说的。”“你们送银,胡诚信可在?”张小能犹豫起来,邱贵抢答道:“未见胡诚信。”包拯惊堂木一拍:“本职不曾问你,休要插话。”这时张小能额头已经冒汗:“我再问你,你真的相伴邱贵还银给胡掌柜?”“真的!“还银多少?”“足色三百两。”包拯转向邱贵再问:“是足色三百两?”“是。”
包拯问了一圈,看似毫无章法,实则已经探底,就不再问那二人,转过来向胡明礼说道:“胡掌柜,他们口口声声相伴还银给你,这难道有假不成?”胡明礼听了连连喊冤,并十分肯定地说:“青天大老爷,他们确实没有还银给我。”
这时,包拯当堂令衙役准备两大块泥巴,并拿来几个屏风,把邱贵、张小能分别围在堂下左右,各给一大块泥巴,大声宣布:“邱贵、张小能,你二人各自按还银时的重量、数目,用泥巴捏出来,便于老爷核对。”半个时辰过后,两人各自从屏风圈里出来。大家一看,他们二人虽然捏的都是三百两,但是邱贵的是十两的二十个、五两的二十个;张小能的是十两的十五个、五两的三十个。看到这里,包拯大声质问道:“你二人既是同去还银,为何数目和重量都不一样?是真是假已经分明,大胆邱贵、张小能,还不从实招来!”
邱贵傻眼了,不得不招供。原来是张小能出的赖银主意,也是为了赚点外快。案情大白,包拯当堂宣判:各责四十大板当堂执行,邱贵立即还清借银三百两,追加利息五十两;张小能教唆犯罪,罚白银一百两交官,另罚劳役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