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但独立思考能力不足,自主学习是无法实现的。对于小学生来说,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还有些不切实际,教师的引导必不可少。但为了一步步接近自学的目标,教师必须在日常教学中体现出对学生独立思考的引导和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为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遇到的阻碍及一些实践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独立思考
引言:
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目前数学教师所热门探讨的课题,由于如今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不断增强,以教师为核心的授课模式被逐渐淘汰,如何增强学生的课堂主动性,教会他们学习、思考的方法成为了教师们面对的首要问题。为了成功实现教学的转型,彻底调整教师与学生的课堂地位,必须加大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力度。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遇到的阻碍
目前,已经有许多教育工作者投入到了教学实践工作中,积极摸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但最终取得的效果却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在传统课堂上,存在着许多制约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展的因素,不清除这些根本上的问题,是无法向前迈进的。具体问题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教师仍然习惯以宣讲的方式来授课,这是最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最低效的。由于留给学生们发言、质疑的机会不多,学生们只能按照教师的要求背诵公式、练习习题,独立思考能力得不到锻炼。其次是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能力有限,而教师没有设定层次化的步骤,直接将问题提出,让学生解答,最终效果可想而知的,而教师和学生的信心也在这样的一次次失败中被击溃了。最后是学生由于害怕出错而不敢大胆思考、设想的问题,由于害怕受到教师的批评和同学的讥笑,过于保守的思考问题,不敢大胆向前迈出一步。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
(一)引起兴趣,产生独立思考的需要
思考来源于发现,而发现来源于注意。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与对某事物产生兴趣,这是进行学习的基础,也是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时刻注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思考”產生一定的需要,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学生势必会进行主动探索和思考,这是独立思考能力发展的第一要义[1]。在激发学生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势必会根据44生的需求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的环节,这些环节起到了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将使学生放下心里的沉重负担,大胆参与,对教师的引导给出回应。例如,在认识对称图形的教学中,我用Flash动画给学生呈现一组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请学生仔细观察动画,概括其中存在几种图形?都有什么特征?学生很容易回答出:蝴蝶、花朵、叶子。再思考“有什么特征”,学生就会再次仔细观察动画,进行主动思考了。这说明,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为学生打造一个富有活力而开放的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所在,这样才能点燃学生内心求知的火焰,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学生才能以学为乐,主动参与其中,快乐的思考。
(二)提出问题,引发独立思考的思路
数学学科具有非常明显的逻辑结构,学习思路是进行有效学习所必须的,独立思考也需要正确的思路,思考的内容才是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思考结果才与学习目标的预期相符合,学生才能在独立思考中获得成功感。因此,在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中,应重视对思考路线的启发,提问是很好的方法。例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时,如果直接告诉学生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就会让学生陷入被动而机械的接受之中,失去了思考的权利。直接让学生观察图形进行思考,又会使学生迷茫,不知道要思考什么,思路很容易过于发散,甚至产生无法解决的问题,反而不利于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会给出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图形,提出以下三个问题:数一数长方形与正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量一量长方形与正方形各条边的长度、各个角的度数。比一比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每条边与每个角,发现了什么?在这些问题的指引下,学生进行主动思考的思路更加清晰:第一,数边角,了解图形的结构;第二,量角度,了解图形特征;第三,比较边数和角度,发现不同。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动手解决以上三个问题之后,这种思路就会被应用到其他的图形学习中,例如,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学习等[2]。这说明,引发独立思考的思路,对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是十分关键的。
(三)师生互动,发散独立思考的方法
独立思考是对数学知识的综合性应用,在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时,使用哪种知识、进行怎样的处理,是独立思考的方法之体现[3]。如果学生能够掌握这些方法,独立思考就会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利器”。而不同的数学问题,需要运用的思考方法是不同的,互动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逐渐总结这些思考方法并进行发散性的应用。例如,在学习统计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自己进行一个小的统计活动。比如,每个学生说出自己喜欢吃的两种水果,统计出哪种水果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师将水果的名称写在黑板上,学生每说一种水果,教师就记录在黑板上。学生有的说喜欢吃香蕉和苹果,有的说喜欢吃西瓜和桃子,通过对每种学生喜欢的水果进行统计,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统计的作用,也可以使他们在这一互动活动中得到启发,思考出更多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4]。
三、结语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小学数学教育水平也较以往有了明显的提升。增强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独立思考能力,并提升其数学水平符合我国教育部所下发的要求。因此,转变教师的主体地位、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是提升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主要措施。希望本文提出的建议可以为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宋开红.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5):14-15.
[2]李晶晶.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5,(01):43-44.
[3]许清海.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4,(09):56-57.
[4]马正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02):22-2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独立思考
引言:
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目前数学教师所热门探讨的课题,由于如今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不断增强,以教师为核心的授课模式被逐渐淘汰,如何增强学生的课堂主动性,教会他们学习、思考的方法成为了教师们面对的首要问题。为了成功实现教学的转型,彻底调整教师与学生的课堂地位,必须加大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力度。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遇到的阻碍
目前,已经有许多教育工作者投入到了教学实践工作中,积极摸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但最终取得的效果却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在传统课堂上,存在着许多制约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展的因素,不清除这些根本上的问题,是无法向前迈进的。具体问题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教师仍然习惯以宣讲的方式来授课,这是最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最低效的。由于留给学生们发言、质疑的机会不多,学生们只能按照教师的要求背诵公式、练习习题,独立思考能力得不到锻炼。其次是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能力有限,而教师没有设定层次化的步骤,直接将问题提出,让学生解答,最终效果可想而知的,而教师和学生的信心也在这样的一次次失败中被击溃了。最后是学生由于害怕出错而不敢大胆思考、设想的问题,由于害怕受到教师的批评和同学的讥笑,过于保守的思考问题,不敢大胆向前迈出一步。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
(一)引起兴趣,产生独立思考的需要
思考来源于发现,而发现来源于注意。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与对某事物产生兴趣,这是进行学习的基础,也是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时刻注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思考”產生一定的需要,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学生势必会进行主动探索和思考,这是独立思考能力发展的第一要义[1]。在激发学生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势必会根据44生的需求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的环节,这些环节起到了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将使学生放下心里的沉重负担,大胆参与,对教师的引导给出回应。例如,在认识对称图形的教学中,我用Flash动画给学生呈现一组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请学生仔细观察动画,概括其中存在几种图形?都有什么特征?学生很容易回答出:蝴蝶、花朵、叶子。再思考“有什么特征”,学生就会再次仔细观察动画,进行主动思考了。这说明,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为学生打造一个富有活力而开放的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所在,这样才能点燃学生内心求知的火焰,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学生才能以学为乐,主动参与其中,快乐的思考。
(二)提出问题,引发独立思考的思路
数学学科具有非常明显的逻辑结构,学习思路是进行有效学习所必须的,独立思考也需要正确的思路,思考的内容才是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思考结果才与学习目标的预期相符合,学生才能在独立思考中获得成功感。因此,在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中,应重视对思考路线的启发,提问是很好的方法。例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时,如果直接告诉学生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就会让学生陷入被动而机械的接受之中,失去了思考的权利。直接让学生观察图形进行思考,又会使学生迷茫,不知道要思考什么,思路很容易过于发散,甚至产生无法解决的问题,反而不利于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会给出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图形,提出以下三个问题:数一数长方形与正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量一量长方形与正方形各条边的长度、各个角的度数。比一比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每条边与每个角,发现了什么?在这些问题的指引下,学生进行主动思考的思路更加清晰:第一,数边角,了解图形的结构;第二,量角度,了解图形特征;第三,比较边数和角度,发现不同。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动手解决以上三个问题之后,这种思路就会被应用到其他的图形学习中,例如,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学习等[2]。这说明,引发独立思考的思路,对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是十分关键的。
(三)师生互动,发散独立思考的方法
独立思考是对数学知识的综合性应用,在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时,使用哪种知识、进行怎样的处理,是独立思考的方法之体现[3]。如果学生能够掌握这些方法,独立思考就会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利器”。而不同的数学问题,需要运用的思考方法是不同的,互动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逐渐总结这些思考方法并进行发散性的应用。例如,在学习统计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自己进行一个小的统计活动。比如,每个学生说出自己喜欢吃的两种水果,统计出哪种水果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师将水果的名称写在黑板上,学生每说一种水果,教师就记录在黑板上。学生有的说喜欢吃香蕉和苹果,有的说喜欢吃西瓜和桃子,通过对每种学生喜欢的水果进行统计,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统计的作用,也可以使他们在这一互动活动中得到启发,思考出更多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4]。
三、结语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小学数学教育水平也较以往有了明显的提升。增强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独立思考能力,并提升其数学水平符合我国教育部所下发的要求。因此,转变教师的主体地位、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是提升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主要措施。希望本文提出的建议可以为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宋开红.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5):14-15.
[2]李晶晶.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5,(01):43-44.
[3]许清海.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4,(09):56-57.
[4]马正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0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