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初中生物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应用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y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充分体现了我国的软实力。现如今也有很多学科都越来越重视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初中生物学科也不例外。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优且真实的生命现象、令人深省的人生社会感悟和实用性技能,符合生物学科提出的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生命观念及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的目标。对此,本文从多方面分析在生物教学中应用传统文化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中国传统文化;应用策略
  中国传统文化从诸子百家到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及科学民俗,彰显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仅借助语文学科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还是略显浅薄,加上我国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想要文化实力紧跟经济发展,就需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各个学科,使传统文化得到多层发扬和继承。生物学科涉及自然规律和生命现象等知识,应用传统文化能让学生更好地强化社会责任和生命观念,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
  生物教材收录的部分知识点与民族精神有着紧密联系,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借助这一显性资源开展民族精神教育,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我国疆土辽阔,生物资源也极其丰富,其中裸子植物种类占世界第一,还有很多如藏羚羊、大熊猫、水杉、银杉等珍稀动植物。教师可利用上述丰富珍贵的自然财富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在引导学生掌握生物知识的同时,使其认识我国丰富且珍贵的生物资源,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更热爱家乡和祖国,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众所周知,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我国粮食增产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使我国人民脱离贫困,更提高了我国和全世界的水稻产量。此外,我国已开展了大规模基因测序工作且实力雄厚;我国是世界上首次合成牛胰岛素的国家,得到了国际科学界的高度关注和评价……生物教材中有很多隐性民族精神教育资源,教师在为学生传授生物知识的同时,可充分挖掘资源,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使学生树立为国争光的强烈责任感,朝着知识技能和家国情怀兼具的综合性人才方向发展不断进步。此外,生物教师还可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如《本草纲目》编写者李时珍花费近30年才完成这一举世闻名的中药巨著。水稻之父袁隆平每日脚踩污泥,头顶烈日穿梭在田野间,历经10多年攻克杂交水稻难题。同时,教师可引入袁隆平在出席湖南农业大学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中的人生体会分享,如“知识、汗水、灵感、机遇”,向学生细致讲解这八个字的内涵,引导学生突破阻碍,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行。从古至今,有很多科学家凭借自身的知识才能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学生在学习中也应学习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实现综合发展。
  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常言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是我国传统孝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当前,部分青少年因各缺少生命教育而遭受校园欺凌,自杀及虐待动物的案例比比皆是,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活动规律的科学,渗透生命教育更是生物教师的重点教学内容。对此,教师应在教学中从多方面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认识生命、体验生命、尊重生命、感悟生命和珍爱生命等,并学会善待和平等对待他人和世间万物。
  (一)珍爱生命教育
  生物教材中有很多生物繁殖、发育等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让学生感悟生命在大自然中生存的艰辛和不易,学会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以“人的生殖和发育”这部分内容为例,教材中提到,男性每次射精后能聚结成上亿个精子,但这些精子抵达女性输卵管时只剩下几千个,而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最为健康和强壮。生物教师可借此内容让学生感受到世界上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存在,应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自身遭到挫折和困难时,要更自信与自爱。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此部分内容,教师可引入精子和卵子结合的整个过程,并以趣味动画的方式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知识内容,实现对学生的信心教育。
  (二)健康安全教育
  生物教师可结合学科特征和生物学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并将之付诸于现实生活。以“青春期”这部分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借助教材中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正确了解和认识青春期现象和特征,在认识自身的同时要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从而健康快乐地学习与生活。
  三、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和谐思想
  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曾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社会发展极力倡导的人际关系,以和谐为中心,这种思想状态也广泛应用于生物教学各个步骤,如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和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中充分感受到和谐。小组合作是生物学科开展探究实验教学广泛应用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及掌握与其他同学和谐相处之道,更能在合作中撞击出不同的思维火花,提高学习效率。
  以“模拟动物保护色的形成”实验教学为例,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派出一名组长,主要负责指挥协调,其他小组成员负责充当“捕食者”。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肩负不同的责任,在相互协调和完美配合下成功完成实验探究任务。学生在小组合作的磨合下,能够增强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整个教学和学习过程能够充分体现“和谐”思想。
  再以“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这部分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为学生呈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案例,如北京沙尘暴、舟曲泥石流,内蒙古地区土地荒漠化等,人类也因生态系统被破坏而受到了相应的惩罚。为了形成相应的对比,教师可引入一些植树造林的案例,借助相应的讲解和图片,开展相应的对比分析,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人的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上述真实化的案例能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只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
  诗词歌赋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将之引入初中生物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物教学中,有效引入诗词歌赋内容,能使课堂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利用生物和生活的联系,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同时,引导学生从人文观察角度,思考生物问题和社会文化的关系,有效利用人文精神,可优化初中生物教学。
  例如,教学“两栖类的生殖和发育”时,教师可引入学生熟悉的诗句内容,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借助诗词语句优化课堂导入环节,并通过诗句提出相应的课堂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思考活动,如:诗句中青蛙鸣叫是在什么时节?青蛙鸣叫的原因是什么?此种行为属于什么样行为?在这样的导入活动中,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出相应的思考和回答,能促进学生展开深层次的学习和思考,为新知识学习奠定基礎。教学“鸟类的生殖发育”相关内容时,教师可结合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让学生体会诗句中对春的描写,思考诗句中鸟儿“争树啄泥”的行为,引导学生展开深层次的学习和探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利用人文精神构建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良好的人文氛围,可促进学生探索生命的奥秘,可加深学生对生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我国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有着较强的科学价值,符合初中生物学科提出的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生命观念和科学探究等教学目标。对此,生物教师可结合学生学情和学科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和记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全面提高学生生物水平和综合素养,使其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梁伟铭.传统文化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7(11):91-93
  [2]潘扬莎.传统古诗词的生物学趣赏[J].文学教育(下),2017(8):99
  (福建永春汤城中学,福建泉州362600)
其他文献
【摘要】知识的生成与内化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本文就如何有效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益,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化理解,有效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展开讨论,并阐述了在“教学做合一”模式实验教学实践中的收获与反思。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践研究  物理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注重自主探究教学,教育家陶行知“教学做合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愈发受人关注。中专数学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数学知识的教授,同时更要致力于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此背景下,生活化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中职数学教学之中,有力地推动了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就中专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应用策略做了分析,旨在为广大中专数学教育者提供一些新的借鉴。  【关键词】中专数学;生活化教学;应用策略  数学教学作为中专教
针对目前房地产市场上的小区规划方案大多是由人工来评价这一现实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不规范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支特向量机的小区规划方案评价方法,归纳了小区规划方案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及量化方法,并构建了一个基于二叉树的多类分类评价模型。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小区规划方案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摘要】STEM理念是指将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四门学科整合为一体,借此发展学生思维结构的一种全新教学理念,但是并不是这四门学科知识的简单重合,而是根据具体的项目需求,保证学生自主展开知识整合、知识创新的能动迁移过程。因此,小学科学教师要借助STEM理念优化本学科教学,切实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本文从以生活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设计兴趣;丰富趣味性活动,改善学生的思维参与情况;丰富实验体验活
【摘要】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中核心概念的理解是试题正确求解的前提,本文立足物质变化、发生的场所,通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归纳出核心概念的表示方法,帮助学生有效消除学习上的理解误区。  【关键词】高考设置;理解误区;教学策略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是生物界中两大极为重要的生命活动,其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较为复杂,是历年高考的常青树,在教学中,教师可采取逐层推进的办法,使学生理解知识的实质
【摘要】当前处于核心素养教育时代,应加强对课程内容、目标及评价的改革。高中化学知识点多而复杂,学生在做题中会遇到许多难题,导致化学成绩停滞不前。高中化学习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需要学生具备全面的知识体系、灵活的思维体系及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在化学习题开发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以优质的习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习题开发;解题能力  教育改革的深入
【摘要】信息化教学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微课是一类全新的教育形式,其优势是多样化,是提高信息化教学实效性的助推器。因此,本文立足见“微”知效,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探讨了微课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期在激活传统数学教学的同时,深度衔接教与学两大层面,让学生在信息化情境中高效学习数学知识及技能,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及信息素养的同步发展。  【关键词】见“微”知效;巧用;小学数学;微课技术 
1数据和方法1.1研究区域介绍长江流域位于北纬24°27’-35°54’,东经90°13’-122°19’,南北跨11个纬度,东西距32个经度,呈东西长、南北短的流域平面形状。流域
【摘要】目前,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提倡课程内容的生活化,但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开发和教学实施主要集中于常规课,鲜少在实验课中体现。生物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存在很多问题:缺乏系统的实验设计;忽视实验的“生活化”应用等。本文以“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为例,浅谈如何对高中生物实验进行生活化设计。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改进;生活化  1.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指出,
【摘要】高中数学对于学生而言,是难度比较高的一门学科。提升高中数学的学习效率也将是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明晰高中数学概念性质,提升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以此来推动高中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这也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提升的一个重要突破点。作者在本文中研究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