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春天,我随苏州市作协走访了意大利,一睹水上城市威尼斯的风韵,感受到水城柔美的风光,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亚得里亚海中的“海豚”
去威尼斯必从梅斯特雷城经过,清晨,我们从梅斯特雷坐大巴到了靠近威尼斯城市的一条大路上,便失去了去威尼斯的陆上通道。站在大路上,放眼望去,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铺天盖地的水,隐隐约约看到一座有着许多欧式建筑的城市矗立在远处的水中,那便是令人神往已久的威尼斯主岛。
我们看着地图,威尼斯的形状就像一只亚得里亚海中的海豚一样,觉得十分有趣。其实威尼斯整个城市的面积还不到八平方公里,却由近120个小岛组成,约200条运河像蛛网一般纵横交错,这些小岛和运河由350座桥纵横相连。威尼斯的城市居住人口只有14万,却每年都能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300多万游客,成为欧洲最负盛名的旅游城市之一,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坐游览船进入城中,你会发现,这实在是个名副其实的水城,城中的陆上通道很少,即便有,也都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的,原因是这座城现在每年都要被水淹上百次而导致的。城中的房子几乎都在水中,老房子基本上都是木结构,而新房子则是钢筋水泥结构的。木结构房子所用的木材据说很奇妙,在水中许多年都不会腐烂,而一旦被挖出暴露于空气中,则迅速就腐烂了。威尼斯城中没有汽车和自行车,船是人们惟一的交通工具。城中的各条水道就如大城市的商业街一般,各式各样的船只往来穿梭,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住户家家都有小船,这些小船也是他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从家中出门便坐上小船,犹如我们出门就推出自行车、摩托车一样。
观光客是流动的风景
威尼斯最有名的是运河与河上的平底轻舟,偏偏威尼斯人最爱走路。威尼斯人喜欢气定神闲地走,在方圆不到八平方公里的威尼斯,从此端走到彼端,不要一个钟头就走完了。
威尼斯没有汽车,没有大道,也几乎没有人犯罪,有的只是寻常巷陌,小桥流水人家。威尼斯人喜欢的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亲密感,或在街头,或在巷尾,随时都可能碰上街坊邻居,驻足相谈。在他们的心里,威尼斯活像个客厅。
只不过,在这个“客厅”里,当主人的居民愈来愈少,倒是观光客愈来愈多。居民在10年前还有16万人,后来因为地势逐渐“沦陷”,居民逐渐开始外移。平均每年有1500人流出,观光客则每年约有1500万人。
白天的威尼斯是观光客的世界,威尼斯人讨论未来的生计,观光客永远是中心话题。观光客如潮水般涌入,除了造成反宾为主的不便之外,威尼斯人虽然没有明言,心底多少也感到不快。而且几乎每个威尼斯人都知道,一个城市完全依赖观光客生存,终非久远之计。
威尼斯居民外移的另一大原因是住屋问题。任何有关威尼斯繁荣的辩论,最后都是以住屋问题如何解决收场。而住屋问题的始因是房价问题。一些外国人诸如美国人、日本人、法国人等,甚至有钱的意大利人,在威尼斯拼命置产。这些新的屋主都会修葺房屋,这当然是美事,可惜他们只是来度假。听导游说:“在这条街上,只有三户人家是本地人,其他的住屋都被外国人买去了。这些老外每年来住15天就走了。”结果又引发另一个严重的问题—空屋太多。
“欧洲最高雅的客厅”
出行在威尼斯大街小巷,游客们大都选择“水上巴士”,也就是普通的游船,因为便宜,只要花十几欧元就能买到一张48小时的通票,尽管比较拥挤,但是它的站点遍布威尼斯大运河的主干上,非常便捷。
威尼斯最著名的景点是圣马可广场,又称威尼斯中心广场,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传统节日的公共活动中心,曾被拿破仑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欧洲最高雅的客厅”。广场上最巍峨壮观的建筑便是圣马可大教堂,它是一座具有一千余年历史的古迹瑰宝,与之比邻的是华丽的总督府和圣马可图书馆,广场四周还分布着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精美建筑。
广场上数以万计的鸽子成为这个景点的一大奇观。鸽子们不怕人,游客们只要手中攥着馒头、面包之类的吃食,便可招来大批的鸽子与之嬉戏。进入广场,你便感觉被鸽子所包围,它们一会儿飞临我们的头顶,一会儿栖息在我们的肩膀上,叽叽喳喳,好不热闹。据说鸽子的繁殖速度快得惊人,在威尼斯已成一种灾害。为了减少鸽子的繁衍,政府有关部门不得不给它们喂食避孕药,令人啼笑皆非。
圣马可大教堂是因埋葬着著名的基督教信徒圣马可而得名,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基督教徒去参拜。进入教堂,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墙壁上用马赛克镶嵌而成的壁画,这些壁画精美绝伦,栩栩如生,每一幅都为人们讲述了一个广为人知的圣经故事。
与大教堂毗连的总督府是威尼斯的行政中心。1797年拿破仑进占威尼斯后,垂涎这里的美景,下令把总督府改为自己的行宫,至今这里的人们还把它叫做拿破仑宫。与之相距不远处是一座监狱,在总督府与监狱之间有一座桥梁,名曰“叹息桥”,也是威尼斯的一个重要景点。叹息桥是一座拱廊桥,造型属于早期巴洛克式风格,整个桥身封闭得很严实,只有向运河一侧有两个小窗。向导饶有兴致地向我们介绍了这座桥桥名的来历:在古代,当死囚在总督府接受审判之后,就被带回到地牢中,因为马上要诀别人世,死囚们在经过这座密不透气的桥时,只能透过小窗看看蓝天白云,看看运河中流淌的水,想到与家人的生离死别,都会不由自主地发出叹息之声,于是便叫做了叹息桥。电影《情定日落桥》就在那里取过景。
逐渐“沦陷”的水乡
马可·波罗是人们熟悉的旅行家,在各国的历史课本上,人们都能熟知这位著名的人物,他就是意大利威尼斯人,他在中国旅游写下的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为许多中国人所喜爱,马可·波罗的故居就在圣马可广场的西南方。
徜徉在威尼斯的大街小巷,感觉有点像苏州的水乡周庄。许多外壳斑驳的老屋内部则装修得十分奢华,街上咖啡馆、酒楼、赌场、商店等一应俱全,商业气氛十分浓郁。街头拐角处,随处可见一些黑人在兜售着假冒的世界名品。
在威尼斯两天,让人措手不及的是威尼斯的气候变化。第一天我们去的时候是艳阳高照,气温高达30摄氏度左右,但第二天就风云突变,狂风暴雨倾盆而下,将威尼斯的水位抬高了许多,气温也骤然下降,冷得我们缩头缩脑。
因为行程匆促,我们没能去马可·波罗的纪念地和威尼斯电影节举办点走一走,这成为我们威尼斯之行的一大憾事。据说因为地表下沉和海平面抬升等原因,现今的威尼斯正在以较快的速度下沉,预计到2100年左右,将全部落入海中,彻底从地表消失。意大利政府已投入巨资建造新的防洪闸门,希望能延缓威尼斯的下沉速度,拯救这座古老而又美丽的城市。
亚得里亚海中的“海豚”
去威尼斯必从梅斯特雷城经过,清晨,我们从梅斯特雷坐大巴到了靠近威尼斯城市的一条大路上,便失去了去威尼斯的陆上通道。站在大路上,放眼望去,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铺天盖地的水,隐隐约约看到一座有着许多欧式建筑的城市矗立在远处的水中,那便是令人神往已久的威尼斯主岛。
我们看着地图,威尼斯的形状就像一只亚得里亚海中的海豚一样,觉得十分有趣。其实威尼斯整个城市的面积还不到八平方公里,却由近120个小岛组成,约200条运河像蛛网一般纵横交错,这些小岛和运河由350座桥纵横相连。威尼斯的城市居住人口只有14万,却每年都能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300多万游客,成为欧洲最负盛名的旅游城市之一,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坐游览船进入城中,你会发现,这实在是个名副其实的水城,城中的陆上通道很少,即便有,也都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的,原因是这座城现在每年都要被水淹上百次而导致的。城中的房子几乎都在水中,老房子基本上都是木结构,而新房子则是钢筋水泥结构的。木结构房子所用的木材据说很奇妙,在水中许多年都不会腐烂,而一旦被挖出暴露于空气中,则迅速就腐烂了。威尼斯城中没有汽车和自行车,船是人们惟一的交通工具。城中的各条水道就如大城市的商业街一般,各式各样的船只往来穿梭,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住户家家都有小船,这些小船也是他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从家中出门便坐上小船,犹如我们出门就推出自行车、摩托车一样。
观光客是流动的风景
威尼斯最有名的是运河与河上的平底轻舟,偏偏威尼斯人最爱走路。威尼斯人喜欢气定神闲地走,在方圆不到八平方公里的威尼斯,从此端走到彼端,不要一个钟头就走完了。
威尼斯没有汽车,没有大道,也几乎没有人犯罪,有的只是寻常巷陌,小桥流水人家。威尼斯人喜欢的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亲密感,或在街头,或在巷尾,随时都可能碰上街坊邻居,驻足相谈。在他们的心里,威尼斯活像个客厅。
只不过,在这个“客厅”里,当主人的居民愈来愈少,倒是观光客愈来愈多。居民在10年前还有16万人,后来因为地势逐渐“沦陷”,居民逐渐开始外移。平均每年有1500人流出,观光客则每年约有1500万人。
白天的威尼斯是观光客的世界,威尼斯人讨论未来的生计,观光客永远是中心话题。观光客如潮水般涌入,除了造成反宾为主的不便之外,威尼斯人虽然没有明言,心底多少也感到不快。而且几乎每个威尼斯人都知道,一个城市完全依赖观光客生存,终非久远之计。
威尼斯居民外移的另一大原因是住屋问题。任何有关威尼斯繁荣的辩论,最后都是以住屋问题如何解决收场。而住屋问题的始因是房价问题。一些外国人诸如美国人、日本人、法国人等,甚至有钱的意大利人,在威尼斯拼命置产。这些新的屋主都会修葺房屋,这当然是美事,可惜他们只是来度假。听导游说:“在这条街上,只有三户人家是本地人,其他的住屋都被外国人买去了。这些老外每年来住15天就走了。”结果又引发另一个严重的问题—空屋太多。
“欧洲最高雅的客厅”
出行在威尼斯大街小巷,游客们大都选择“水上巴士”,也就是普通的游船,因为便宜,只要花十几欧元就能买到一张48小时的通票,尽管比较拥挤,但是它的站点遍布威尼斯大运河的主干上,非常便捷。
威尼斯最著名的景点是圣马可广场,又称威尼斯中心广场,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传统节日的公共活动中心,曾被拿破仑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欧洲最高雅的客厅”。广场上最巍峨壮观的建筑便是圣马可大教堂,它是一座具有一千余年历史的古迹瑰宝,与之比邻的是华丽的总督府和圣马可图书馆,广场四周还分布着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精美建筑。
广场上数以万计的鸽子成为这个景点的一大奇观。鸽子们不怕人,游客们只要手中攥着馒头、面包之类的吃食,便可招来大批的鸽子与之嬉戏。进入广场,你便感觉被鸽子所包围,它们一会儿飞临我们的头顶,一会儿栖息在我们的肩膀上,叽叽喳喳,好不热闹。据说鸽子的繁殖速度快得惊人,在威尼斯已成一种灾害。为了减少鸽子的繁衍,政府有关部门不得不给它们喂食避孕药,令人啼笑皆非。
圣马可大教堂是因埋葬着著名的基督教信徒圣马可而得名,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基督教徒去参拜。进入教堂,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墙壁上用马赛克镶嵌而成的壁画,这些壁画精美绝伦,栩栩如生,每一幅都为人们讲述了一个广为人知的圣经故事。
与大教堂毗连的总督府是威尼斯的行政中心。1797年拿破仑进占威尼斯后,垂涎这里的美景,下令把总督府改为自己的行宫,至今这里的人们还把它叫做拿破仑宫。与之相距不远处是一座监狱,在总督府与监狱之间有一座桥梁,名曰“叹息桥”,也是威尼斯的一个重要景点。叹息桥是一座拱廊桥,造型属于早期巴洛克式风格,整个桥身封闭得很严实,只有向运河一侧有两个小窗。向导饶有兴致地向我们介绍了这座桥桥名的来历:在古代,当死囚在总督府接受审判之后,就被带回到地牢中,因为马上要诀别人世,死囚们在经过这座密不透气的桥时,只能透过小窗看看蓝天白云,看看运河中流淌的水,想到与家人的生离死别,都会不由自主地发出叹息之声,于是便叫做了叹息桥。电影《情定日落桥》就在那里取过景。
逐渐“沦陷”的水乡
马可·波罗是人们熟悉的旅行家,在各国的历史课本上,人们都能熟知这位著名的人物,他就是意大利威尼斯人,他在中国旅游写下的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为许多中国人所喜爱,马可·波罗的故居就在圣马可广场的西南方。
徜徉在威尼斯的大街小巷,感觉有点像苏州的水乡周庄。许多外壳斑驳的老屋内部则装修得十分奢华,街上咖啡馆、酒楼、赌场、商店等一应俱全,商业气氛十分浓郁。街头拐角处,随处可见一些黑人在兜售着假冒的世界名品。
在威尼斯两天,让人措手不及的是威尼斯的气候变化。第一天我们去的时候是艳阳高照,气温高达30摄氏度左右,但第二天就风云突变,狂风暴雨倾盆而下,将威尼斯的水位抬高了许多,气温也骤然下降,冷得我们缩头缩脑。
因为行程匆促,我们没能去马可·波罗的纪念地和威尼斯电影节举办点走一走,这成为我们威尼斯之行的一大憾事。据说因为地表下沉和海平面抬升等原因,现今的威尼斯正在以较快的速度下沉,预计到2100年左右,将全部落入海中,彻底从地表消失。意大利政府已投入巨资建造新的防洪闸门,希望能延缓威尼斯的下沉速度,拯救这座古老而又美丽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