赡养人类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llyda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什么情况下,世界上最有钱的13個人,会雇凶去杀世界上最穷的3个人?
  这是刘慈欣在短篇科幻小说《赡养人类》开头布下的疑阵。在不到3万字的篇幅里,他同时展现了两场对人类财富分配的极端思想实验——“绝对保护私有财产”和“绝对均贫富”。
  科幻小说素来就有讨论政治经济学的“光荣传统”,早在1895年,威尔斯就在《时间机器》里想象过贫富差距导致人类分化:地面上的有闲阶级进化成精灵一样的埃洛伊人,貌如孩童,无忧无虑,但害怕夜晚;随重工业机器一起迁入地下的劳动阶级,进化成猩猩一样的莫洛克人,怕光,入夜后去地面上捕食埃洛伊人。前几年郝景芳获得雨果奖的中篇小说《北京折叠》也是同类题材。
  但这类小说常常直奔贫富分化结果,对“世界究竟是怎样走到这一步的”则语焉不详,刘慈欣在《赡养人类》里给出了他的答案,而且看起来和现实世界相差并不远。

贫富分化的关键节点:富人往大脑植入超级计算机,完全拉开和穷人的智力差距


  《赡养人类》描绘了比地球文明领先数百年的“哥哥文明”,他们奉“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为宪法基本准则,甚至还创造了一套智能系统来保卫私产。执法机器人无处不在,有些只有蚊子大小,但瞬间就能杀死上百人,以保证私产绝对安全。好一个偷抢绝迹、路不拾遗的完美社会。
  贫富差距尚在,但穷人还有努力读书、接受高等教育这条翻身路。这和现阶段地球的情况差不多。
  但技术突破某个临界点之后,教育这条连接各阶层的通路被彻底扯断,这也是这篇小说的“文眼”——富人往大脑里植入了只有他们负担得起的超级计算机,一下子拉开了与穷人的智力差距。这种“超等教育”费用昂贵,“与在北京或上海的黄金地段买2到3套150平方米的商品房相当”。
  升级的大脑硬件能轻松承载更复杂的软件,高超的审美品位、上百种语言,甚至完美的性格,都成了富人可以用钱购买后装入脑子的商品。富人/超级知识阶层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比如按照他们的礼仪,在不同的场合,对地位各异的人,要使用对应的语种,这远远超出了穷人的脑力。
  穷人和富人之间的隔膜越来越深,几乎发展成物种之别,就像猴子理解不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巴赫一样,穷人也没有脑力理解富人的世界,反过来,富人看穷人,就像人看猴子,不再引其为同类。
  这里必须要提一句,刘慈欣叙述“哥哥文明”资本主义发展史的时候,对最重要的财富转移制度——税收,只字不提。不知是无力填补还是有意留白,这个空洞显示出余华式的冷酷:人在分配财富的时候,会考虑猴子的意见吗?

“哥哥文明”的资本主义顶峰:连大气和海洋都成为“终产者”的私人财产


  “哥哥文明”的富人掌握了穷人难以企及的货币和脑力资本,再加上执法机器人对私有财产的绝对保护,他们赚起钱来无往不利。财富加速流向少数有钱人,经过几代人之后,“终产者”终于出现,他从经营妇女卫生用品的小公司起家,一步一步积累、扩张,最后一个人掌握了“哥哥文明”99%的财富,所有的陆地、海洋、空气都属于他,当然,这一切都是他在执法机器人的监督下合法赚来的。
  除“终产者”之外的20亿人都是贫民,住在全封闭的住宅里,靠反复循环的空气和水维持生命,吃由自己粪便处理合成的食物,出门要自带氧气瓶,因为空气是“终产者”的私人财产。
  最后,“仁慈”的“终产者”给了20亿穷人一条出路,他准备了两万艘巨型宇宙飞船,让穷人另寻栖息地。

“哥哥文明”给地球人的“保留地方案”:将均贫富进行到底


  按照科幻小说的惯例,“哥哥文明”的穷人找到了地球。
  他们也足够“仁慈”,声称不会将地球人赶尽杀绝,而是给出了“保留地方案”——地球人全部移居澳大利亚,由他们负责赡养。澳大利亚曾反对这一方案,但“哥哥文明”飞船只是发出射线扫了扫大洋洲大陆,就消灭了那里所有的人。科技水平相差太远,地球人没有资格讨价还价。
  大概是因为“哥哥文明”受够了贫富分化之苦,“保留地方案”把“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分配思路推向了极致,他们会以地球上最穷的那个人为标准,为每个地球人平等提供生存资料。
  “从一个社会的穷人有多穷,可以窥见这个社会的良心”,类似的漂亮格言太多,如果它们被强制执行呢?这是刘慈欣的又一场思想实验。
  前所未有的均贫富运动开始了,地球上最富的13个人成立了“社会财富液化委员会”,所谓“液化”,顾名思义就是一碗水端平。软件大亨和能源女富豪开着大货车到处寻觅穷人,直接把整箱的钞票塞给他们。
  只要地球上还有一个人身处赤贫,其他人都会堕入赤贫。
  现在你肯定猜到富豪们为什么要买凶杀人了,因为那3个人——一个在垃圾桶里觅食的城市流浪汉、一个住在纸箱窝棚里的画家、一个在垃圾山上用编织袋拾荒的女孩,他们拒绝了赠款。

虚构的小说或许更能把人们扎醒


  读小说有什么用?这是阅读爱好者最常面对的“灵魂拷问”。
  刘慈欣这篇小说本身就是极好的回应。我们实在太容易被新闻里的专业名词和统计数字弄得麻木,“贫富差距”“马太效应”“阶层固化”“基尼系数”……久而久之,大家对这类“现实”已经“被动脱敏”,像在月球上看地球一样淡漠,反而是小说里虚构的冲突和细节能把人们扎醒。
  这大概是最残酷的贫富分化“案例”。小说虽然没办法取代经济学课本和财经新闻,却能让经济学概念深入人心。
  顺带说一句,这篇小说是从杀手的视角切入的,就是被富人雇用的那个。
  最后赠送两个知识点:
  刘慈欣的《赡养人类》发表于2005年,即15年前;投资大师彼得·林奇在他那本著名的《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第二章,引用了冯内古特的科幻小说,来说明机构投资者相对于散户的劣势。
  (麦未苏摘自《中国经济周刊》2020年第18期,辛 刚图)
其他文献
何以解忧,唯有花钱?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遭遇一些悲剧性事件——失恋、失业、离婚、失去亲人或朋友。当这些事情发生时,我们应该花钱买点什么才能让自己觉得更好过呢?一项有趣的研究告诉我们:应该花钱买罪受!  我们常常被疼痛搅得天翻地覆,一个简单的偏头痛都可能要了人的半条命。为了让自己少受点罪,我们花钱买药。2016年11月,美国联邦公共卫生署公布了一份名为《面对美国成瘾症》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美国
期刊
拖鞋〔荷〕塞繆尔·凡·霍赫斯特拉腾 油画  很多人相信,这个世界的坐标系上存在一个“时间和空间和谐一致”的完美交点。这或许就是这些人旅行的原因:远离家园,希望抵达那个点,哪怕只能用纷乱的旅行方式完成位移,多少也能增加偶遇的概率。  在正确的时间降落在正确的地点——抓住机遇,把握当下,绝不放手——就意味着破解了保险箱的密码,真相即将呈现。不再被漠视、冷落,不再有起伏不定的巧合、意外和命运的转折。  
期刊
從前,一个贫穷的诗人和一个富有的蠢人在十字路口相遇了,他们展开了对话。但所说的一切,只不过是宣泄自己内心的不满。  这时,专司马路的天使经过他们的身旁,天使把手放在这二人的肩膀上。  看啊!奇迹发生了——这两个人交换了他们所有的东西,然后各自离开了。不过,说也奇怪,原来的诗人只看见手里攥有流动干燥的沙子;原来的蠢人闭上眼睛,却感觉到心中充溢着流动的云彩。  (浩 波摘自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心能长成
期刊
60多岁时,杨本芬坐在厨房的矮凳上,开始写一本关于自己母亲的书——《秋园》。她写了一个家庭在百年中的随波逐流、挣扎求生,写了许多普通人的生生死死。一  这是一间由封闭阳台改建成的厨房,四五平方米的小小空間,安置了水池、灶台和料理台,只剩下一点点空隙,连张桌子都放不下。杨本芬很多时间都待在这间厨房里,忙活一日三餐。她爽快麻利,寻常日子里,洗净的青菜晾在篮子里,灶头炖着肉,汤在炉子上滚沸,抽油烟机在轰
期刊
波将金大公与叶卡捷琳娜大帝互致大约1774年  如何通过书信解决争执?叶卡捷琳娜大帝和她才华横溢的情人、大臣波将金大公疯狂地相爱,但他因她的颐指气使和呼来喝去坐立不安——他想成为首相、司令、帝国建造者。  在争吵之后,大公平静地为自己的暴躁性格道歉。然后,在同一张纸上,女皇对他的抱怨做出回复。他们一起统治俄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791年波将金去世,叶卡捷琳娜大帝比他多活5年,但她永远忘不了大公。
期刊
这是我17岁那年发生的事。那时我还在重庆求精中学念书,假期回内江途中遭遇变故。  放暑假的5月间,已经很热了。我们求精中学的同学,八九个人打算结伴回家,他们有住永川的,有住荣昌的,有住隆昌的、安岳的,我则回内江。我们当时就听说路上闹土匪不平静,但心想我们是学生娃儿又没钱,土匪抢也抢不到我们。  出乱子的地方叫邮亭铺。邮亭铺在永川、荣昌、大足三县之间。我们走累了,因此到了邮亭铺就向教堂里投宿。我们睡
期刊
泰戈尔曾说过:“当一个人微笑时,世界便会爱上他。”笑容,可以说是这世上最有魔力的东西。当文物笑起来,你抵挡得住吗?(商)酗亚钺(元)顏辉《寒山拾得图》(东晋)彩绘木马(明)李士达《三驼图》(汉)说唱俑镇(元)人面纹瓦当(唐)兽足陶盆(北齐)思惟菩萨
期刊
语文课文《田忌赛马》:齐国将军田忌和其他齐国贵族一样喜欢赛马,有一次田忌与齐威王赛马三场,却都因为自己的马匹比齐威王的稍差一点儿而输掉了。当时孙膑就在赛马现场,他为田忌调整了三匹马的出场顺序,下等马对齐王上等马,上等马对齐王中等马,中等马对齐王下等马,最后赢得了比赛。田忌也趁机将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拜其为军师,请教兵法。  语文课文《围魏救赵》:战国时期,魏国派出大将庞涓领兵攻打赵国,赵国派出
期刊
一九二五年夏天,热恋中的陆小曼在日记中写道:  “因为没有气力,耽在床上看完一本《The Painted Veil》(《面纱》),看得我心酸万分,虽然我知道我也许不会像书里的女人那样惨。书中的主角为了爱,从千辛万苦中奋斗,才达到目的;可是欢聚了没有多少日子,男的就死了,留下她孤零零地跟着老父苦度残年。摩!你想人间真有那么残忍的事吗?我不知道为什么要为故人担忧,平白哭了半天,哭得我至今心里还是一阵阵
期刊
旅行的目的不一,有的颇为严肃,是为了增长见闻、恢宏胸襟,简直是教育的延长。各国的学校多会组织毕业旅行,游山玩水的意味甚于文化的巡礼,游迹也不可能太远。  从前英国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常去南欧,尤其是去意大利“壮游”(grand tour)。出身剑桥的弥尔顿、格瑞、拜伦莫不如此。拜伦一直旅行到小亚细亚,以当时说来,游踪够远的了。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司马迁二十岁“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嶷,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