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彩导读
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
人民性是个整体性的概念,是从全体人民而言的,不是指单独的某个阶层、群体或者具体的人。
“化大众”和“大众化”,是在传播正能量、唱响主旋律,催动着社会欣欣向荣、吐故纳新。
“人民性”最早是新闻和文艺领域的一个概念,现在被越来越多地引入现代政治生活领域。人民性,究其根本回答的是一个政治团体、政党和国家把“人”放在何种位置来考量,涉及到对发展伦理、终极目标和执政理念内核的追求与评判。
人民性和党性从来都是一致的。从本质上讲,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中国共产党人是人民性的忠实倡导者和践行者,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
进一步廓清人民性的若干理论认识和实践要求,有利于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问题,更好地坚持党性、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准确、全面反映人民愿望,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推动党的各项事业顺利发展。
在发展路径上,要把握整体性,做到社会进步与个体发展相统一
从整体上把握人民性是前提。人民性是个整体性的概念,是从全体人民而言的,不是指单独的某个阶层、群体或者具体的人。唯物史观认为,人作为目的与人作为手段是无法分开的。就每个人来说,离开了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全体人素质的提升,个体永远也无法实现“全面的发展”,从这个角度讲,“个体”的发展总是要服从于“全体”的发展进程。历史也告诉我们,所有中国人都是命运共同体,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每个人才会好。正是基于对中华民族悠久文明传承规律的深刻把握,基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我们党庄严地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出了黄钟大吕般的时代强音,凝聚全体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为之不懈奋斗。
个体千差万别,梦想不一而同。强调人民性的整体性,就是要把你的梦、我的梦、他的梦都书写上中国梦的底色,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携起手来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在这个前提下,也要力争为更多的人提供有利于自身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使更多的人特别是平凡的百姓出彩,让越来越多绚烂的梦想开花结果,用无数幸福的花朵装点美丽中国。
在利益安排上,要把握普惠性,做到长远利益、现实利益和共同利益、特殊利益相统一
统筹安排好群众利益,是把握群众性的关键。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毛泽东同志说:“我们是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淮海战役中,540多万民工踊跃支前,平均每名解放军战士背后就有9个民工,其中随军行动的民工超过80万人,他们的信念就源于“跟着共产党有好日子,有饭吃。”过去搞革命,是为了人民的翻身解放;现在搞建设,是为了人民的富裕幸福。如果说,革命年代撬动全体老百姓利益的杠杆是有地种、得解放,改革之初是土地承包、恢复生产、拨乱反正,那么在改革不断深入、利益诉求逐步多元的今天,群众不仅要物质的丰富更要精神的充实,不仅要公平的环境更要权利的拓展,我们很难简单地归纳出所有群众的利益交集。
统筹安排好群众的利益问题,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和完善娴熟的微观治理,实现长远利益、现实利益和共同利益、特殊利益的统一。一方面,要有大局观念,防止“一叶障目”,通过深化改革在事关全局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实现群众利益的“整体推进”和“普遍均等”。另一方面,要善于发现工作短板,着力解决群众现实的、迫切的利益问题,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绝不能光说不练,用空洞的远景给老百姓画饼充饥。利益是“敏感的神经”。解决利益问题需要统筹考虑和安排,不能简单地讲少数服从多数、长远迁就眼前,也不能用形式上的程序公正掩盖实质上的正义缺失,要把“大算盘”和“小算盘”对接,通过充分协商和沟通,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还要认真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探求支撑点、平衡点,找到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在社会意识引领上,要把握先进性,做到科学理论的化大众和大众化相统一
用先进思想文化来引领大众,是人民性的显著标志。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角,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作为一个整体,必然是积极顺应并推动着先进生产力和进步思想观念,是积极向上、革故鼎新的,绝不是消极颓废、因循守旧的。人民对时代进步的呼应,是明亮的和弦、高昂的赞歌,回响在苏区大娘为战士编的草鞋里,在凤阳县小岗村18个鲜红的手印上,在抗震救灾志愿者忙碌的身影间,在嫦娥奔月后科研人员的欢呼泪水中。
把握人民性,就要从人民群众对掌握先进思想、推动社会进步的迫切愿望出发,坚持不懈地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来“化大众”,把科学理论变成人民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从群众提高社会道德水平、丰富精神世界的强烈要求出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主流价值观来引领和整合各种思想意识。
“化大众”必须通过“大众化”来实现。在今天,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们选择和接受各种新思想提供了快捷无比的手段,传统的信息传播格局被打破,文化生产和传播逐步从“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适应这一趋势,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不断拓宽传播渠道,加强载体建设,采取分众化、生活化的方式,推动科学理论、先进观念为人民所掌握。“化大众”和“大众化”,是在传播正能量、唱响主旋律,如同阳光普照大地、甘泉滋养万物、春风拂绿抽芽,催动着社会欣欣向荣、吐故纳新。文化占领市场、思想引导群众要坚持社会效益第一,不能简单与上座率、发行量、点击率、追捧度、粉丝量来划等号,一味去迎合和取悦市场,滋长一些社会群体的低俗品位、极端思想和民粹主义。要增强阵地意识,与错误的思想观念坚决斗争,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打击各种造谣传谣行为,巩固和拓展思想舆论领域的红色地带,逐步壮大主流舆论,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责任编辑:翁淮南)
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
人民性是个整体性的概念,是从全体人民而言的,不是指单独的某个阶层、群体或者具体的人。
“化大众”和“大众化”,是在传播正能量、唱响主旋律,催动着社会欣欣向荣、吐故纳新。
“人民性”最早是新闻和文艺领域的一个概念,现在被越来越多地引入现代政治生活领域。人民性,究其根本回答的是一个政治团体、政党和国家把“人”放在何种位置来考量,涉及到对发展伦理、终极目标和执政理念内核的追求与评判。
人民性和党性从来都是一致的。从本质上讲,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中国共产党人是人民性的忠实倡导者和践行者,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
进一步廓清人民性的若干理论认识和实践要求,有利于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问题,更好地坚持党性、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准确、全面反映人民愿望,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推动党的各项事业顺利发展。
在发展路径上,要把握整体性,做到社会进步与个体发展相统一
从整体上把握人民性是前提。人民性是个整体性的概念,是从全体人民而言的,不是指单独的某个阶层、群体或者具体的人。唯物史观认为,人作为目的与人作为手段是无法分开的。就每个人来说,离开了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全体人素质的提升,个体永远也无法实现“全面的发展”,从这个角度讲,“个体”的发展总是要服从于“全体”的发展进程。历史也告诉我们,所有中国人都是命运共同体,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每个人才会好。正是基于对中华民族悠久文明传承规律的深刻把握,基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我们党庄严地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出了黄钟大吕般的时代强音,凝聚全体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为之不懈奋斗。
个体千差万别,梦想不一而同。强调人民性的整体性,就是要把你的梦、我的梦、他的梦都书写上中国梦的底色,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携起手来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在这个前提下,也要力争为更多的人提供有利于自身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使更多的人特别是平凡的百姓出彩,让越来越多绚烂的梦想开花结果,用无数幸福的花朵装点美丽中国。
在利益安排上,要把握普惠性,做到长远利益、现实利益和共同利益、特殊利益相统一
统筹安排好群众利益,是把握群众性的关键。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毛泽东同志说:“我们是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淮海战役中,540多万民工踊跃支前,平均每名解放军战士背后就有9个民工,其中随军行动的民工超过80万人,他们的信念就源于“跟着共产党有好日子,有饭吃。”过去搞革命,是为了人民的翻身解放;现在搞建设,是为了人民的富裕幸福。如果说,革命年代撬动全体老百姓利益的杠杆是有地种、得解放,改革之初是土地承包、恢复生产、拨乱反正,那么在改革不断深入、利益诉求逐步多元的今天,群众不仅要物质的丰富更要精神的充实,不仅要公平的环境更要权利的拓展,我们很难简单地归纳出所有群众的利益交集。
统筹安排好群众的利益问题,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和完善娴熟的微观治理,实现长远利益、现实利益和共同利益、特殊利益的统一。一方面,要有大局观念,防止“一叶障目”,通过深化改革在事关全局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实现群众利益的“整体推进”和“普遍均等”。另一方面,要善于发现工作短板,着力解决群众现实的、迫切的利益问题,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绝不能光说不练,用空洞的远景给老百姓画饼充饥。利益是“敏感的神经”。解决利益问题需要统筹考虑和安排,不能简单地讲少数服从多数、长远迁就眼前,也不能用形式上的程序公正掩盖实质上的正义缺失,要把“大算盘”和“小算盘”对接,通过充分协商和沟通,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还要认真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探求支撑点、平衡点,找到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在社会意识引领上,要把握先进性,做到科学理论的化大众和大众化相统一
用先进思想文化来引领大众,是人民性的显著标志。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角,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作为一个整体,必然是积极顺应并推动着先进生产力和进步思想观念,是积极向上、革故鼎新的,绝不是消极颓废、因循守旧的。人民对时代进步的呼应,是明亮的和弦、高昂的赞歌,回响在苏区大娘为战士编的草鞋里,在凤阳县小岗村18个鲜红的手印上,在抗震救灾志愿者忙碌的身影间,在嫦娥奔月后科研人员的欢呼泪水中。
把握人民性,就要从人民群众对掌握先进思想、推动社会进步的迫切愿望出发,坚持不懈地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来“化大众”,把科学理论变成人民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从群众提高社会道德水平、丰富精神世界的强烈要求出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主流价值观来引领和整合各种思想意识。
“化大众”必须通过“大众化”来实现。在今天,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们选择和接受各种新思想提供了快捷无比的手段,传统的信息传播格局被打破,文化生产和传播逐步从“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适应这一趋势,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不断拓宽传播渠道,加强载体建设,采取分众化、生活化的方式,推动科学理论、先进观念为人民所掌握。“化大众”和“大众化”,是在传播正能量、唱响主旋律,如同阳光普照大地、甘泉滋养万物、春风拂绿抽芽,催动着社会欣欣向荣、吐故纳新。文化占领市场、思想引导群众要坚持社会效益第一,不能简单与上座率、发行量、点击率、追捧度、粉丝量来划等号,一味去迎合和取悦市场,滋长一些社会群体的低俗品位、极端思想和民粹主义。要增强阵地意识,与错误的思想观念坚决斗争,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打击各种造谣传谣行为,巩固和拓展思想舆论领域的红色地带,逐步壮大主流舆论,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责任编辑:翁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