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语文自主学习的独立性,主要指学生善于自学,能主动地阅读、观察、思考,改变过,去呆坐静听、被动接受的做法,具有认识的独立性,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最终达到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教师在教学中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是為了不教”。可见培养自学能力是小学语文学法指导的核心和归宿。而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我认为可以试着从以下方法去做
一、激发兴趣——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学习。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那么,如何引起学生阅读兴趣?一是情境激趣,写景或抒情的课文,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情境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小桥流水人家》、《桂花雨》、《圆明园的毁灭》、《松鼠》等文章,要么意境深远,要么感情强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远教资源,把历史资料或优美景色或同学生疏的动植物再现出来,通过播放配乐课文、录音或图片展示,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怡然高涨。二是朗读激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只要对读书产生了兴趣,就会使学生忘掉疲劳,从而把读书看作是最快乐的事情,这样无形中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鼓励求异---激励创新的灵魂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主动力。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另一重要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思维的灵感,智慧的火花,不失时机地将其延伸为自主思维过程,拓展为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
1.同一任务,鼓励学生寻求不同的方法完成
以识字为例,让学生记“坐”字,有的学生说,两个小朋友在跷跷板上玩就是“坐”;有的说,“坐”就像老师的天平;有的说一个“土”加两个人就是“坐”……他们运用的方法不同,却完成了同样的一个任务——记住“坐”字,对于这样的现象,教师应予以肯定、鼓励。
2.适当安排一些具有不确定答案的练习
长期以来,我们教师只习惯给学生布置一些固定答案的练习,如看拼音写字词、选词填空、解释词语等等。当然,笔者并不是反对让学生进行这方面的练习,但如果总是让他们做这样的练习,他们的思维就会日趋狭窄、僵化,这是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不利于学生今后发展的。因此,我们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安排一些“发散性”的练习。
三、教给方法——提高自学的能力
学生有兴趣学习,就会爱学习,但爱学还要得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是我们所想要的。因此,老师还要教给学生自学语文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有的课文各段内容的写作方法相似,就精讲一段,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自学其它各段,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得到的知识,举了不少例子。心理学上把学生学习行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被动的、应答性的学习行为,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答什么问题,总是跟在老师后面转。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养成被动应付、不动脑筋的不良习惯。另一类是主动的、探究性的学习行为,其实质是开拓学生思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知识。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和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在教学中,如果不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就带有盲目性,效果甚微,也就达不到训练的目的。那么,在课堂上我们该教给学生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呢?我是这样做的:第一,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在教学中,我通常要求学生首先把课文反反复复地多读几遍,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再一段一段、一句一句地去读、去想;再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通读课文,归纳中心。第二,抓住关键,重点分析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想,找出重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字、词、句、段,通过查工具书、同学间讨论、问老师等方法来理解课文
著名教育学家魏书生在当班主任期间经常在外作报告、讲学,而他带的班成绩却总是名列前茅,主要源于他交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著名教授于丹把孔子的《论语》讲的那么透彻,让国人赞不绝口,都和她酷爱读书、深入研究是分不开的。我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从日常抓起,坚持不懈,讲究方法,多角度训练,把知识转化成能力,才能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手段和方法很多,相信只要我们教师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在课内外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那么,就一定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内在的驱动力,再加上正确的读书方法和主动质疑的探索精神,就能达到叶老所说的“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境界。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才会举一反三,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就会水到渠成。
一、激发兴趣——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学习。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那么,如何引起学生阅读兴趣?一是情境激趣,写景或抒情的课文,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情境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小桥流水人家》、《桂花雨》、《圆明园的毁灭》、《松鼠》等文章,要么意境深远,要么感情强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远教资源,把历史资料或优美景色或同学生疏的动植物再现出来,通过播放配乐课文、录音或图片展示,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怡然高涨。二是朗读激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只要对读书产生了兴趣,就会使学生忘掉疲劳,从而把读书看作是最快乐的事情,这样无形中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鼓励求异---激励创新的灵魂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主动力。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另一重要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思维的灵感,智慧的火花,不失时机地将其延伸为自主思维过程,拓展为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
1.同一任务,鼓励学生寻求不同的方法完成
以识字为例,让学生记“坐”字,有的学生说,两个小朋友在跷跷板上玩就是“坐”;有的说,“坐”就像老师的天平;有的说一个“土”加两个人就是“坐”……他们运用的方法不同,却完成了同样的一个任务——记住“坐”字,对于这样的现象,教师应予以肯定、鼓励。
2.适当安排一些具有不确定答案的练习
长期以来,我们教师只习惯给学生布置一些固定答案的练习,如看拼音写字词、选词填空、解释词语等等。当然,笔者并不是反对让学生进行这方面的练习,但如果总是让他们做这样的练习,他们的思维就会日趋狭窄、僵化,这是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不利于学生今后发展的。因此,我们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安排一些“发散性”的练习。
三、教给方法——提高自学的能力
学生有兴趣学习,就会爱学习,但爱学还要得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是我们所想要的。因此,老师还要教给学生自学语文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有的课文各段内容的写作方法相似,就精讲一段,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自学其它各段,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得到的知识,举了不少例子。心理学上把学生学习行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被动的、应答性的学习行为,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答什么问题,总是跟在老师后面转。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养成被动应付、不动脑筋的不良习惯。另一类是主动的、探究性的学习行为,其实质是开拓学生思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知识。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和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在教学中,如果不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就带有盲目性,效果甚微,也就达不到训练的目的。那么,在课堂上我们该教给学生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呢?我是这样做的:第一,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在教学中,我通常要求学生首先把课文反反复复地多读几遍,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再一段一段、一句一句地去读、去想;再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通读课文,归纳中心。第二,抓住关键,重点分析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想,找出重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字、词、句、段,通过查工具书、同学间讨论、问老师等方法来理解课文
著名教育学家魏书生在当班主任期间经常在外作报告、讲学,而他带的班成绩却总是名列前茅,主要源于他交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著名教授于丹把孔子的《论语》讲的那么透彻,让国人赞不绝口,都和她酷爱读书、深入研究是分不开的。我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从日常抓起,坚持不懈,讲究方法,多角度训练,把知识转化成能力,才能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手段和方法很多,相信只要我们教师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在课内外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那么,就一定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内在的驱动力,再加上正确的读书方法和主动质疑的探索精神,就能达到叶老所说的“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境界。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才会举一反三,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就会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