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与实践性一脉相承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2011年版课标”关于“综合性学习”的叙述,与《语文》“实验稿课标”比较,只字未变。由此可见,综合性学习的学段目标呈现的“高度综合”、体现“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征依然不变。
  “2011年版课标”与“实验稿课标”相比,在“课程基本理念”第三条,论述综合性学习时,增加了“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在“综合性学习”的要求部分增加了“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这两处的增加,对综合性学习的内涵有了明确的界定。
  在“教学建议”部分增加了以下内容:“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增强抵御风险和侵害的意识,增强在与自然、社会和他人互动中的应对能力。”“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也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
  在“评价建议”部分增加了“着重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这句话,并对不同学段提出了评价的具体要求。
  上述的“增加”,旨在强调:一是综合性,二是实践性。新课标关于“语文课程”明确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之所以说“综合性学习”就是旨在追求知识整合,这包括多学科整合,课堂内和课堂外的整合,文本元素与学生已有知识、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积累的整合。同时,“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目标还是指向语文的,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如果把语文综合性学习比作一棵树,那么“语文性”应是它的根,综合性则是其枝干。只有让根部吸收丰富的营养,这棵树才能枝繁叶茂。
  “综合性学习”如何做到既突出“语文性”,又体现“综合性”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凸显综合性;二是彰显实践性。
  以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的最后一个单元——“难忘小学生活”为例。本单元有两个板块的内容:“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这两个板块都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方面的内容。下面,谈谈具体做法:
  一、走进文本课程
  小学生活离不开教师的教育,离不开启蒙。故从“启蒙”的字理入手,“启”是■(开门)■(口,说教),造字本义是比喻开口训导,使人脑袋开门、开窍。“蒙”是■(草,枝叶)■(冃,帽子,表示遮盖)■(又,手)■(人),造字本义是用草木枝叶遮挡头部。“紧扣“启蒙”,表示用“传授基础知识或入门知识”和“开导蒙昧,使之明白事理”的意思深入学习。然后阅读“成长足迹”中的五篇课文,填写下表:
  ■
  二、贴近生活课程
  1. 播放本班的一些活动录像,以及用集体照、个人照制作的ppt,引发学生对小学生活的回忆。
  2.再次填写表格。
  三、实施活动课程
  1.确定活动内容。小学生活丰富多彩,有对美丽校园的眷恋,有对老师、同学的依依惜别,有对学校设施的美好建议。学生在阅读“依依惜别”部分的“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各抒己见,说说自己都想从哪些方面来向师友、校园告别。
  2.成立活动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自由组合,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确定组长,合理分工。
  3.拟订活动方案。小组成员出谋划策,讨论制订出详细合理的方案,明确具体内容、日程安排及活动方式,填写好“小组活动方案表”,便于有条不紊地进行活动,更好实现活动目标。
  在这个环节中,活动的主题和计划由学生自己把握,他们可以从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时间、空间上掌握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动权,充分体现综合学习的开放性和自主性。
  4.开展实践活动。每个小组根据计划开展各项活动。可以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送上真情的祝福;可以为母校做点事;还可以策划一台毕业联欢会,把同学们对师友、对母校的惜别之情,通过文艺形式表达出来等。
  5.展示活动成果。这个环节,要做到“一充分”,“二多样”,“五关注”。
  一充分:学生展示活动成果的时间要充分。二多样:展示活动成果和评价的形式要多样。五关注:关注活动与生活的联系;关注活动中语文学习目标的实现;关注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协作;关注学科之间知识的整合;关注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
  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学习”终归是姓“语”,学习活动要紧紧围绕“语文”二字做文章,将“综合性学习”中的综合性、实践性二合为一。通过教师在各个环节的有效指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实践,让我们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而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关于“教学对话”,《语文》实验稿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2011年版课标改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加入了“教科书编者”一说,目的是什么?笔者认为,其目的是强调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尊重教科书编者意图,增强“标准”意识,不仅考虑文本的原始价值,更要关注课文的教学价值。从而合理地取舍教学内容,设定科学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手
中小学课程标准的实施,是教学的一次大变革。课程标准的制定者为了防止出现一些不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做法,在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部分提出了教学警示。所谓警示,就是警告示意,提醒注意。课标中的警示即表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观点分明地要求教师注意防备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更好地落实教学新理念、新策略。如《语文》实验稿课标提出了10点教学警示,例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启动试验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0来年的历程。《历史课程标准》也从2001年的“实验稿”走向2011年的“修订稿”——2011年版课标,并作为正式的定稿,其颁布和实施,标志着《历史课程标准》的完善与成熟。毋庸置疑,10年之前,在历史课改这一新生事物风生水起之时,实验稿课标作为课堂教学变革的“指南针”和“导航仪”,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新课程的理念,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为了改变我国证券市场上长期以来存在的现金股利支付低、稳定性差等问题,我国证监会继2008年发布《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后,2011年底再次发布现金股利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