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罗德·布鲁姆论狄更斯和乔治·艾略特

来源 :科教新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哈罗德·布鲁姆在《西方正典》中将狄更斯的《荒凉山庄》与乔治·艾略特的《米德尔马契》视作经典小说的代表。本文将通过具体分析布鲁姆的批评文本,探究布鲁姆对狄更斯与乔治·艾略特的经典性、原创性的发掘与批评。
  关键词:哈罗德·布鲁姆文学文本批评狄更斯乔治·艾略特
  在二十一世纪新神权时代,文学经典正面临衰落的局面,布鲁姆以怀旧的态度看待极盛时期的经典小说,之所以将狄更斯的《荒凉山庄》与乔治·艾略特的《米德尔马契》视作经典小说的代表,是因为二者都是美学与道德价值相融合的范例。
  一、布鲁姆论狄更斯
  布鲁姆对狄更斯在西方文学史上的地位评价很高,在布鲁姆看来,“十九世纪的小说家中无人能比得上狄更斯”,以经典的中心莎士比亚为标尺,布鲁姆认为狄更斯在两个方面可以与莎士比亚相匹敌,其一在于狄更斯所创造的财富(即原创性与经典性),其二在于狄更斯的世界性影响。布鲁姆以狄更斯的核心作品《荒凉山庄》为例,往前向莎士比亚等经典作家溯源,往后向卡夫卡等作家相观照,并将其与同时代的布朗宁等作家进行对比,探讨了狄更斯作品的经典性与原创性之所在。
  (一)无私的意志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狄更斯富有创新性地为主人公艾斯特设计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来表现其个性和人格。布鲁姆对此持肯定态度,他认为狄更斯采用这种叙述方式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表现自我的无私性,也不仅仅是作为他的“精神创伤”的实验品,而是在违背自己的才情,尝试以一种必然属于莎士比亚的方法来描写艾斯特的心理变化。通过对传统叙述模式的突破,狄更斯让读者能够更多地感受到艾斯特的意识,这位不由自主与自己作对的艾斯特也因此被布鲁姆视作是小说史上最聪慧的角色之一。
  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人类意志在程度上各不相同,但在类型上却相差无几。以此为参照,狄更斯创造的人物却存在三种不同的意志:真正平庸的人物只有一种意志,即人的本能;特别奇异的人物具有另一种意志,比如贾迪斯,他具有非常善的意志,但他的厌世感非常强烈,因此他对一切采取的是一种对抗式的逃避态度;艾斯特作为比较友善的人物则具有第三种意志,这体现在她海洋般宽广的顺从,这在狄更斯所有作品,乃至在民主时代所有英国文学作品中,都是可敬畏的意识。
  (二)兼具个人化与普遍性的精神创伤
  布鲁姆认为狄更斯的文学天赋在于将个人的精神创伤转化为卓越的艺术形式,艾斯特的精神创伤兼具个人化与普遍性。
  一方面,艾斯特所受的精神创伤过于个人化,这并不是社会相对于私生子而加给私生女的更大污名。艾斯特的创伤不仅仅来自于外部世界,也来自她的内心世界,她似乎一直承受着某种有罪意识的重压,一种强烈的不安感一直笼罩着她。但艾斯特的固执耐心不是源于狄更斯的父权观念下女性的对自己不尊重,而是一种克尔凯郭尔式的向前回想,她从一出生便在等待—位强力而和蔼的父亲出现,这便是约翰·贾迪斯的形象。事实上,小说中的许多人物都有生活中的原型,艾斯特就是狄更斯,贾迪斯则是狄更斯理想的父亲形象。
  另一方面,这种精神创伤是具有普遍性的,狄更斯在其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父权观念相当有限,艾斯特的精神创伤产生于无父无母的重负,迟早我们都注定要失去父母,我们都是形形色色的艾斯特。基于此,布鲁姆主张以审美的、感受的方法去阅读艾斯特,憎恨学派的批评方法——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皆无法充分解读艾斯特。
  (三)恰如其分的措辞和隐喻
  《荒凉山庄》中狄更斯在精细观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文学想象与清晰深刻的文笔创造了梦幻的伦敦与想象的英格兰。“没有任何其他英国小说创造了如此多的东西”,在这一点上,狄更斯既超越了自己的其他作品,也超越了其他所有的英国小说。
  二、布鲁姆论乔治·艾略特
  布鲁姆之所以在狄更斯之后还谈到乔治·艾略特,是因为狄更斯的巨大经典性超出了小说世界,近乎成为某种宇宙神话,因此,狄更斯本人是民主时代经典小说的危险例子,但乔治·艾略特与司汤达等人则是无可争议的小说家,他们基本上忠于小说体裁。选择乔治·艾略特而非其他卓越的小说家是因为她是在小说中将美学和道德价值融为一炉的最佳代表,这一点,在当下这个糟糕时刻更有特殊的作用。且《米德尔马契》中对道德想象所作的分析,也许是迄今为止散文小说中最细腻的—部。
  (一)道德与审美合一的立场
  布魯姆认为,乔治·艾略特取得重要成就的先驱是华兹华斯而非其他作家,乔治·艾略特受惠于华兹华斯的主要有两点,一个是她的道德与审美合一的基本立场,另一个则是呈现在她的作品中的细腻分析。
  乔治·艾略特的道德并不是基督教的道德,在布鲁姆看来,艾略特对道德生活的感知来自于《丁登寺》等颂诗,她是一位浪漫主义的或是华兹华斯式的作家。华兹华斯主义是乔治·艾略特的基本立场——道德与审美合一的立场,“善”在她和华兹华斯身上都不一定指惯常所说的善良,乔治·艾略特始终强调的是自我克制的道德,其目的不仅是要求我们对待别人时要视他们的利益高于自己的利益,还认为可以鼓励他们实行同样的自我克制,这似乎是一种过时的理想主义,但这却以一种竞争性的方式激励我们走向道德的崇高境界。
  《米德尔马契》的故事极具感染力,人物活泼而富有深度,这有赖于乔治·艾略特对语言的把握和她的修辞艺术。她以新的方式将小说发展成道德预言。布鲁姆认为尼采误读了乔治·艾略特,艾略特并不是一位基督教道德主义者,他间接认可了利维斯对艾略特的《织工马南》的相关评价,利维斯在《伟大的传统》中这样说道:“这是迷人化的回忆性的再创作的成就,整个故事都是在一个深刻而根本的道德想象里构想出来的,其魅力取决于我们能够相信它的道德真实性。”诚然,乔治·艾略特的作品中存在某种特殊的道德意识,但这种道德意识几乎完全脱离了其新教起源。布鲁姆指出,在这方面,劳伦斯是艾略特的传人,尽管他们表面上并不相似。
其他文献
11月6日晚,来自湖南祁东的留守儿童合唱团,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合唱《夜空中最亮的星》,歌声让现场许多观众眼睛湿润了。校长陈亮伟说,42名孩子为了这一刻准备了半年多时间,演出結束后,孩子们特别高兴,他们说观众掌声特别热烈。  (据人民网11.8)
期刊
近日,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生视力情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最近半年,我国中小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7%,特别是小學生,短短半年时间,近视率就增加了15.2%。还有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主要指标连续20多年下降,33%存在不同程度健康隐患。长期以来,我国缺乏科学系统的健康教育体质监测和干预体系,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学生不足30%。  (据央视财经新闻11.7)
期刊
因為小时候觉得当老师很酷,四川小伙漆涛毕业后,义无反顾地来到距离珠峰最近的扎西宗乡任教。他发现学生的铅笔、橡皮用到只剩一点点都不舍得换新的,便趁着双十一,给他们每人买了新文具。看到学生们开心地拆快递,漆涛心里觉得很满足。他说学生们就像弟弟妹妹一样。  (据封面新闻11.9)
期刊
近日,成都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第二十届体育节活动上,六名小学生用中、英、西、日、法、德六種语言主持开幕式。学生们的表达自信流利,超有国际范儿,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和赞扬。网友:孩子们好棒!  (据未来网11.7)
期刊
为了让同学们陶冶情操培养生活技能,同时让传统手工技艺得到传承发展,浙江绍兴暨阳初中的美术老师何晶骏在学校开设了钩针编织拓展课,教学生用钩编技艺制作诸暨特色美食。课上,何老师讓学生“以针代笔,用线代墨”,做“梅干菜蒸肉”时肉块上面要做到油亮亮,“盐煽鸡”上要有白花花的盐。诸如此类的细节,何老师都是经过慢慢摸索、一遍遍尝试,力争成品让人眼前一亮。  (据浙江卫视新闻中心11.4)
期刊
近日,一高中生用说唱的形式背诵《阿房宫赋》走红。把艰深拗口的古文用说唱的形式背出来,充满节奏感。这位高中生名叫李文杰,他說自己不想硬背,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下来。班主任表示这是一种传统文化焕发新生的方式。  (据人民网11.4)
期刊
儿月6日,浙江杭州景芳中学科學老师韦苇把自己的婚戒放火上烤的视频在网络走红。该节课的内容是“金属和氧气的反应”,实验中演示的是铜和金谁更容易跟氧气反应。韦老师表示为了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决定将婚戒拿到火上烤,这也是她第三次做这个实验了,每次的课堂效果都很好。韦老师笑称,烧戒指前是跟老公沟通过的,顺便也检验下买的戒指是千足金还是加了铜。  (摘自《都市快报》11.6)
期刊
近日,湖南医药学院第七届田径运动会如期举行,抬担架接力赛跑作为独具医学院特色的项目,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比赛现场,学生们穿着白大褂,4人一组抬着躺着假人的担架奋力狂奔,整个接力项目全程400米,场面搞笑又让人觉得莫名感動。该学校已经连续三年举办了抬担架接力赛跑项目,校方表示,这种特殊的运动会项目主要是针对护理专业和医学专业的学生,目的是培养学生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的意识。  (据青蕉视濒11.9)
期刊
近日,西北师范大学的壁画临摹课引发网友热议。据了解,在这门课上,学生们可以亲手体验敦煌壁画制作过程,学生需要裱纸、刷胶矾、临摹、勾线上色等,过程中会用到锅底黑、贝壳粉等传统颜料。不仅如此,为增加作品质感,校方还专门从敦煌找来泥土。对此,有同学表示,课程特别锻炼耐心,也有一定难度。在学习这门课后,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據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11.5)
期刊
教室总是在一楼、座位總是第一排、出门总有同学帮忙、轮椅后总有双温暖的手……10年间,从小学到高中,安徽广德患渐冻症的男孩程东东身边始终有群同学守护着他,抱他下轮椅、翻书、打饭。2020年,程东东进人大学,这场爱心接力在大学校园延续。  (据新华社1.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