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初中阅读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非常关键,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也非常关键。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意思,达到一种新的层次。对于初中生和语文老师而言,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阅读都是一种挑战。文章从笔者个人的教学经验出发,分析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为初中语文老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部分是教师和学生公认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很多老师在这一环节上投入了大量时间和大量精力却没有得到明显的“回报“,优等生也好,学困生也罢,常常在阅读环节表现出应对的困难。语文老师绞尽脑汁探寻多样化的讲解方式,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文章所要传递的信息,理解上或多或少存在偏差。在新课改环境下,语文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优化语文阅读教学。
一、做好对阅读背景的介绍
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直切主题地进行阅读理解,学生尽管提升了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但对背景的了解却远远不够。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需要缓解阅读背景介绍不够的问题。诚然,在阅读文章之前了解写作的背景对于学生的理解是有很大作用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生可以形成查阅背景资料的良好阅读习惯,对于拓宽个人的知识面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八年级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的学习中,语文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背景材料,学生在当下感受到人民解放军为整个抗战的胜利所做出的壮举,在充分了解当时的时代格局背景下进行阅读,能够投入真挚的情感。
二、激励学生在阅读中设疑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依然有很多地区的阅读教学是灌输式的,纵然其中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创新,但于学生而言仅仅是“换汤不换药”,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面对有问题的文章也是被动接受,对于学生长远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新时代的初中生要具备突破思维,能够勇敢地针对文章提出质疑和发表个人想法,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有利于个人提高的知识。初中语文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不能单纯听老师讲,而是要注入自己的想法。例如,在学习八年级的《恐龙无处不有》一文时,学生首先要针对题目进行质疑,而非第一反映是本文应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本文的分段是怎样的?在这种设疑中,学生才能产生深入阅读的兴趣,提升对阅读学习的积极性。
三、提倡多角度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的语感
九年级的初中生尽管很快就要踏入到高中阶段的学习当中,但个人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依然处于发展阶段,语文老师的阅读教学面临着压力。经笔者的阅读教学实践发现,多角度的阅读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语感,在语感的推动下学生往往能够快速且深入地理解文章。例如,学生在阅读时可以站在文章主人公的角度分析和理解文章,获得真实的体会,防止理解上的偏差。理解思路的正确性会使得学生回答问题的条理性更强。二次阅读进行时,学生则要脱离主人公身份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宏观上分析和概括问题,防止出现认知上的偏差。而在进行三次阅读时,学生们要站在个人角度上获得独特的认知,更加全面系统地看待问题,理解文章中所要表达和传递的内容。
四、做好比较阅读,提高学生鉴别能力
第一,进行古今作品的对比。初中阶段的阅读涉及的领域和范围非常广泛,这是拓宽学生视野的重要途径。语文老师要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比较,提升学生的阅读鉴别能力。进行古今作品的对比,可以针对某一具体内容进行对比,例如对壮丽山河的描绘中古今作品的差异,在循序渐进中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例如,在阅读郦道元的《三峡》一文时,可以比较古今的作品,语文老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与余秋雨的《三峡》,而后进行文章异同点的对比,三文都描绘了三峡这一奇迹,但李白注重以景色抒发感情,表达个人欢快愉悅之感,而郦道元是为描写三峡的景色,余秋雨是借景观引起深层次的思考。
第二,比较同一作者不同阶段的作品。除了要比较古今作品之外,还要比较同一作者不同阶段的作品状况。不同阶段中每一个体的心境会存在很大不同,创作的文章也会有所不同。于读者们而言,阅读同一作家不同阶段的文章能够获得更深的体会。经过笔者的教学实践发现,这样的阅读教学策略总体上效果比较理想。尤其要注意的是,在应用这种比较法时要做好穿插式的教学,语文老师倘若长期让学生阅读某一作假的作品会形成审美疲劳。八年级的学生对审美疲劳的具体概念认识不清,也就是产生厌烦情绪的可能性比较大,对于整个阅读教学并非有益。基于此,语文老师要合理调控比较作品法。例如,在学习杜甫的诗时,可以联系杜甫的多个作品,感受在前期和后期的语言风格和蕴含的思想感情,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五、实现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
阅读和写作长久以来都是相辅相成的两个部分,两者都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若结合得好能够形成一体化教学体系,深化语文新课程改革。不可否认的,阅读为写作提供素材,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又是阅读的动力和体现,整个初中阅读教学中语文老师要为学生们提供宽松的环境。例如,在学生阅读古诗词时,第一遍泛读期间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大致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在第二遍的深入阅读中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字或词,对这些字或词的“深挖“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仿写训练中锻炼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掌握能力,感受到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在仿写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深入改革,就要和时代发展相适应,结合班级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把握本校的阅读教学优势,合理整合阅读教学,介绍阅读的背景,激励学生勇敢的提问,倡导学生的多角度阅读,做好比较阅读并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提升学生语文成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尚保叶.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延安大学,2014.
[2]刘红智.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部分是教师和学生公认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很多老师在这一环节上投入了大量时间和大量精力却没有得到明显的“回报“,优等生也好,学困生也罢,常常在阅读环节表现出应对的困难。语文老师绞尽脑汁探寻多样化的讲解方式,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文章所要传递的信息,理解上或多或少存在偏差。在新课改环境下,语文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优化语文阅读教学。
一、做好对阅读背景的介绍
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直切主题地进行阅读理解,学生尽管提升了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但对背景的了解却远远不够。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需要缓解阅读背景介绍不够的问题。诚然,在阅读文章之前了解写作的背景对于学生的理解是有很大作用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生可以形成查阅背景资料的良好阅读习惯,对于拓宽个人的知识面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八年级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的学习中,语文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背景材料,学生在当下感受到人民解放军为整个抗战的胜利所做出的壮举,在充分了解当时的时代格局背景下进行阅读,能够投入真挚的情感。
二、激励学生在阅读中设疑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依然有很多地区的阅读教学是灌输式的,纵然其中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创新,但于学生而言仅仅是“换汤不换药”,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面对有问题的文章也是被动接受,对于学生长远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新时代的初中生要具备突破思维,能够勇敢地针对文章提出质疑和发表个人想法,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有利于个人提高的知识。初中语文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不能单纯听老师讲,而是要注入自己的想法。例如,在学习八年级的《恐龙无处不有》一文时,学生首先要针对题目进行质疑,而非第一反映是本文应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本文的分段是怎样的?在这种设疑中,学生才能产生深入阅读的兴趣,提升对阅读学习的积极性。
三、提倡多角度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的语感
九年级的初中生尽管很快就要踏入到高中阶段的学习当中,但个人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依然处于发展阶段,语文老师的阅读教学面临着压力。经笔者的阅读教学实践发现,多角度的阅读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语感,在语感的推动下学生往往能够快速且深入地理解文章。例如,学生在阅读时可以站在文章主人公的角度分析和理解文章,获得真实的体会,防止理解上的偏差。理解思路的正确性会使得学生回答问题的条理性更强。二次阅读进行时,学生则要脱离主人公身份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宏观上分析和概括问题,防止出现认知上的偏差。而在进行三次阅读时,学生们要站在个人角度上获得独特的认知,更加全面系统地看待问题,理解文章中所要表达和传递的内容。
四、做好比较阅读,提高学生鉴别能力
第一,进行古今作品的对比。初中阶段的阅读涉及的领域和范围非常广泛,这是拓宽学生视野的重要途径。语文老师要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比较,提升学生的阅读鉴别能力。进行古今作品的对比,可以针对某一具体内容进行对比,例如对壮丽山河的描绘中古今作品的差异,在循序渐进中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例如,在阅读郦道元的《三峡》一文时,可以比较古今的作品,语文老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与余秋雨的《三峡》,而后进行文章异同点的对比,三文都描绘了三峡这一奇迹,但李白注重以景色抒发感情,表达个人欢快愉悅之感,而郦道元是为描写三峡的景色,余秋雨是借景观引起深层次的思考。
第二,比较同一作者不同阶段的作品。除了要比较古今作品之外,还要比较同一作者不同阶段的作品状况。不同阶段中每一个体的心境会存在很大不同,创作的文章也会有所不同。于读者们而言,阅读同一作家不同阶段的文章能够获得更深的体会。经过笔者的教学实践发现,这样的阅读教学策略总体上效果比较理想。尤其要注意的是,在应用这种比较法时要做好穿插式的教学,语文老师倘若长期让学生阅读某一作假的作品会形成审美疲劳。八年级的学生对审美疲劳的具体概念认识不清,也就是产生厌烦情绪的可能性比较大,对于整个阅读教学并非有益。基于此,语文老师要合理调控比较作品法。例如,在学习杜甫的诗时,可以联系杜甫的多个作品,感受在前期和后期的语言风格和蕴含的思想感情,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五、实现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
阅读和写作长久以来都是相辅相成的两个部分,两者都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若结合得好能够形成一体化教学体系,深化语文新课程改革。不可否认的,阅读为写作提供素材,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又是阅读的动力和体现,整个初中阅读教学中语文老师要为学生们提供宽松的环境。例如,在学生阅读古诗词时,第一遍泛读期间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大致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在第二遍的深入阅读中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字或词,对这些字或词的“深挖“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仿写训练中锻炼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掌握能力,感受到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在仿写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深入改革,就要和时代发展相适应,结合班级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把握本校的阅读教学优势,合理整合阅读教学,介绍阅读的背景,激励学生勇敢的提问,倡导学生的多角度阅读,做好比较阅读并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提升学生语文成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尚保叶.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延安大学,2014.
[2]刘红智.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