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电影是我国电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和“二为”方向、“双百”方针的指引下,经过一代又一代电影工作者艰辛的努力,民族电影的创作生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拍摄出了《五朵金花》、《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阿诗玛》等一批深受观众喜爱的经典影片,为促进我国民族文化的交流传播、增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推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在国家一系列电影体制改革政策的推动下,特别是新世纪电影产业化系列改革措施的推进下,我国电影创作生产2003年开始复苏,连续六年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与低迷的2002年电影制作相比,2008年电影产量从2002年的100部上升到406部,电影票房从2002年的不足10亿元扩大到43,41亿元,电影综合效益从不足20亿元提升到84.33亿元,电影在到生产、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新时期。①与我国电影总体良好发展态势相比,我国的民族电影创作生产不尽人意,缺乏具有较大影响的民族题材精品影片和一定数量的影片。
民族电影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广大民族地区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要、促进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和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由于历史、地域、自然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广大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文化娱乐生活匮乏,需要包括电影在内的文化娱乐方式来丰富和满足。民族电影不可或缺,特别是进人本世纪以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形势尤其是我国周边环境发生的变化,迫切需要我们从更高的层次来认识民族电影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必须把民族电影的创作生产提到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社会和谐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少数民族55个,少数民族人口1亿多。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19个自治县、1200个民族乡,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4%。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生活在边远和边疆地区。5个自治区中,除了宁夏外,内蒙古、新疆、西藏和广西均与外国接壤,从我国北边的东到西再到西南,接壤的国家有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越南等。我国陆地边界有21000多公里,其中19000公里在少数民族地区。②由于历史、资源等多方面原因,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相对落后。从统计数字反映,2006年,我国民族自治地方人口占全国总量的13.45%,但生产总值只占全国总量的8.8%,人均GDP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民族自治地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八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70.2%,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八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79.1%。2006年,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服务消费支出847.7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0.4%,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服务消费支出195.1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3.9%。文化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阻力。
新世纪以来,国际敌对势力为了阻止或延缓中华民族的崛起,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多方面进行阻挠,实施“分化”战略,特别是在西藏、新疆地区进行渗透,利用历史、宗教、发展滞后等因素制造民族问题,进行颠覆、分裂、破坏活动,严重地影响到我国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民族地区的发展、繁荣、稳定,需要国家政策诸多方面的倾斜和扶持,不仅需要投入资金来扶持发展当地的经济,改善和提高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需要投入资金扶持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我们知道,境外敌对势力从事颠覆、分裂、破坏活动,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在文化上进行渗透,利用媒体、网络、刊物、电影、音像制品等宣传分裂思想,煽动民族和宗教矛盾。民族地区文化发展滞后,人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缺乏,如果我们不占领这一阵地,就会被敌对势力占领。思想战线的反分裂、反渗透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迎接挑战。
电影作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大众文化,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是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欠发达的边远地区和边疆地区,相对于媒体、网络、刊物、音像制品等传播手段,电影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促进文化交流和发展上,发挥的作用更直接更独特,影响的范围更广泛,收效更大。更主要的是,民族地区人民群众迫切需要民族电影采丰富生活,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社会稳定和反对民族分裂,共同构建和谐的社会。我们必须利用好发挥好电影的强大功能作用。
今年8月,澳大利亚墨尔本电影节主办方不顾我国政府多次强烈反对,执意播放介绍从事民族分裂活动的“世维会”主席热比娅的纪录片《爱的十个条件》。该纪录片充满无知和偏见,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误导观众,在国际社会引起了恶劣的影响。我们需要反映民族地区人民真实生活的影片,让国际社会了解我国民族地区的真情实况。境外敌对势力对我们的“分化”是长期的战略,我们的民族电影的创作生产,必须提高到这样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二、民族电影创作生产面临边缘化的局面
我国5个自治区中,除了西藏之外,内蒙古、宁夏、新疆、广西都设有电影制片厂。另外,少数民族最多的云南省设有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全国共有5家民族电影制片厂,均属于小型电影制片企业,基础设施薄弱,影片产量小(见附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除了内蒙厂每年生产10部左右影片外,其他的4家每年生产的影片在1—4部之间。
从民族题材电影创作生产来看,近十年来民族电影制片厂仍然是民族题材影片创作生产的主力军。内蒙厂拍摄了《天上草原》、《心跳墨脱》、《锡林郭勒-汶川》。天山厂拍摄了《库尔班大叔上北京》、《美丽家园》、《吐鲁番情歌》、《买买提的2008》、《大河》,云南厂拍摄了《幸福花园》,广西厂拍摄了《冰雪同行》、《承诺》。此外,中影集团拍摄了《花腰新娘》,华谊兄弟公司拍摄了《可可西里》,北京博纳百家文化发展公司拍摄了《静静的嘛呢石》等优秀影片。特别是在刚刚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电影华表奖的颁奖典礼上,民族题材影片《大河》获得了优秀故事片奖,《锡林郭勒·汶川》获得了优秀数字电影奖,《走路上学》、《买买提的2008》获得了优秀少儿童牛影片奖。民族题材影片的创作生产取得了一定成就,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的新生活、新气象、新风貌。但是,与目前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相比,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生产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一是民族影片创作生产的数量少,每一年在10-20部之间,占的比例很小(见附表2),比例不足5%。二是民族题材反映的民族对象
有限。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民族题材反映的主要集中在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壮族、藏族、傈僳族等, 以其他少数民族为题材的影片缺乏。三是民族题材影片摄制成本低。由于摄制资金缺乏,除了《可可西里》以外,这些影片基本都是低成本制作。低成本投入直接影响到影片的制作质量和规模。四是民族题材获奖的影片,经济效益却不甚理想。大部分民族题材影片无法进入院线发行,少数优秀影片进入院线发行后只有很少的票房收入。五是缺乏影响较大的电影精品。另外,作为多民族国家,我国民族题材电影没有专门设置的奖项以及民族题材专项经费补贴。与国内电影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主流影片、类型片、商业大片比较,民族题材电影创作生产处于边缘化的局面。
三、发展民族电影的对策思考
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状况关系到我国一亿多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利的问题,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与进步。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必将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幸福感,巩固各族人民群众的国家认同意识。④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电影的创作生产已经到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时候了。民族电影创作生产资金额不足,生产数量偏少,缺乏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俱佳影响大的优秀影片,单靠电影市场本身调节和电影制片厂自身组织创作生产,很难摆脱当前的被动局面,必须采取扶持的办法为民族电影的创作生产创造更好的环境,推动民族电影健康、持续的发展。
一是把民族题材电影列入年度完成的生产任务。目前我国每年完成的民族电影数量占全年影片数量的比例小。我国少数民族人口1.0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8.41%。建议每年民族电影生产的数量与这个百分比匹配或者接近这个百分比。按此计算,如果全国年生产影片的数量是400部,那么民族题材电影的数量应是30-33部左右。
二是加大民族题材影片创作生产的投入。建议国家每年从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中拿出专门资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从电影精品专项资金、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中拿出配套资金,作为固定的资金投入,扶持和保证民族电影的创作生产,特别是民族题材精品电影的创作生产。
三是扶持民族电影制片厂的发展。民族电影制片厂是民族题材影片创作生产的主阵地。当前重点是扶持各民族电影制片厂完成转企改制,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扶持各民族电影制片厂改善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完善电影制作设备;扶持有条件的民族电影制片厂尽快形成产业链,组建集团,做强做大电影产业。
此外,扶持的办法还包括电影院线配合扶持优秀民族电影在院线放映,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采取从优价格收购民族题材影片,增设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奖项等。
民族电影走过辉煌的历程,现在又肩负着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历史责任。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有效的扶持,民族电影一定会迎来一个发展繁荣的新时期。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在国家一系列电影体制改革政策的推动下,特别是新世纪电影产业化系列改革措施的推进下,我国电影创作生产2003年开始复苏,连续六年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与低迷的2002年电影制作相比,2008年电影产量从2002年的100部上升到406部,电影票房从2002年的不足10亿元扩大到43,41亿元,电影综合效益从不足20亿元提升到84.33亿元,电影在到生产、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新时期。①与我国电影总体良好发展态势相比,我国的民族电影创作生产不尽人意,缺乏具有较大影响的民族题材精品影片和一定数量的影片。
民族电影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广大民族地区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要、促进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和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由于历史、地域、自然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广大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文化娱乐生活匮乏,需要包括电影在内的文化娱乐方式来丰富和满足。民族电影不可或缺,特别是进人本世纪以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形势尤其是我国周边环境发生的变化,迫切需要我们从更高的层次来认识民族电影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必须把民族电影的创作生产提到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社会和谐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少数民族55个,少数民族人口1亿多。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19个自治县、1200个民族乡,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4%。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生活在边远和边疆地区。5个自治区中,除了宁夏外,内蒙古、新疆、西藏和广西均与外国接壤,从我国北边的东到西再到西南,接壤的国家有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越南等。我国陆地边界有21000多公里,其中19000公里在少数民族地区。②由于历史、资源等多方面原因,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相对落后。从统计数字反映,2006年,我国民族自治地方人口占全国总量的13.45%,但生产总值只占全国总量的8.8%,人均GDP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民族自治地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八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70.2%,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八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79.1%。2006年,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服务消费支出847.7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0.4%,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服务消费支出195.1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3.9%。文化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阻力。
新世纪以来,国际敌对势力为了阻止或延缓中华民族的崛起,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多方面进行阻挠,实施“分化”战略,特别是在西藏、新疆地区进行渗透,利用历史、宗教、发展滞后等因素制造民族问题,进行颠覆、分裂、破坏活动,严重地影响到我国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民族地区的发展、繁荣、稳定,需要国家政策诸多方面的倾斜和扶持,不仅需要投入资金来扶持发展当地的经济,改善和提高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需要投入资金扶持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我们知道,境外敌对势力从事颠覆、分裂、破坏活动,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在文化上进行渗透,利用媒体、网络、刊物、电影、音像制品等宣传分裂思想,煽动民族和宗教矛盾。民族地区文化发展滞后,人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缺乏,如果我们不占领这一阵地,就会被敌对势力占领。思想战线的反分裂、反渗透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迎接挑战。
电影作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大众文化,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是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欠发达的边远地区和边疆地区,相对于媒体、网络、刊物、音像制品等传播手段,电影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促进文化交流和发展上,发挥的作用更直接更独特,影响的范围更广泛,收效更大。更主要的是,民族地区人民群众迫切需要民族电影采丰富生活,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社会稳定和反对民族分裂,共同构建和谐的社会。我们必须利用好发挥好电影的强大功能作用。
今年8月,澳大利亚墨尔本电影节主办方不顾我国政府多次强烈反对,执意播放介绍从事民族分裂活动的“世维会”主席热比娅的纪录片《爱的十个条件》。该纪录片充满无知和偏见,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误导观众,在国际社会引起了恶劣的影响。我们需要反映民族地区人民真实生活的影片,让国际社会了解我国民族地区的真情实况。境外敌对势力对我们的“分化”是长期的战略,我们的民族电影的创作生产,必须提高到这样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二、民族电影创作生产面临边缘化的局面
我国5个自治区中,除了西藏之外,内蒙古、宁夏、新疆、广西都设有电影制片厂。另外,少数民族最多的云南省设有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全国共有5家民族电影制片厂,均属于小型电影制片企业,基础设施薄弱,影片产量小(见附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除了内蒙厂每年生产10部左右影片外,其他的4家每年生产的影片在1—4部之间。
从民族题材电影创作生产来看,近十年来民族电影制片厂仍然是民族题材影片创作生产的主力军。内蒙厂拍摄了《天上草原》、《心跳墨脱》、《锡林郭勒-汶川》。天山厂拍摄了《库尔班大叔上北京》、《美丽家园》、《吐鲁番情歌》、《买买提的2008》、《大河》,云南厂拍摄了《幸福花园》,广西厂拍摄了《冰雪同行》、《承诺》。此外,中影集团拍摄了《花腰新娘》,华谊兄弟公司拍摄了《可可西里》,北京博纳百家文化发展公司拍摄了《静静的嘛呢石》等优秀影片。特别是在刚刚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电影华表奖的颁奖典礼上,民族题材影片《大河》获得了优秀故事片奖,《锡林郭勒·汶川》获得了优秀数字电影奖,《走路上学》、《买买提的2008》获得了优秀少儿童牛影片奖。民族题材影片的创作生产取得了一定成就,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的新生活、新气象、新风貌。但是,与目前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相比,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生产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一是民族影片创作生产的数量少,每一年在10-20部之间,占的比例很小(见附表2),比例不足5%。二是民族题材反映的民族对象
有限。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民族题材反映的主要集中在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壮族、藏族、傈僳族等, 以其他少数民族为题材的影片缺乏。三是民族题材影片摄制成本低。由于摄制资金缺乏,除了《可可西里》以外,这些影片基本都是低成本制作。低成本投入直接影响到影片的制作质量和规模。四是民族题材获奖的影片,经济效益却不甚理想。大部分民族题材影片无法进入院线发行,少数优秀影片进入院线发行后只有很少的票房收入。五是缺乏影响较大的电影精品。另外,作为多民族国家,我国民族题材电影没有专门设置的奖项以及民族题材专项经费补贴。与国内电影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主流影片、类型片、商业大片比较,民族题材电影创作生产处于边缘化的局面。
三、发展民族电影的对策思考
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状况关系到我国一亿多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利的问题,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与进步。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必将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幸福感,巩固各族人民群众的国家认同意识。④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电影的创作生产已经到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时候了。民族电影创作生产资金额不足,生产数量偏少,缺乏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俱佳影响大的优秀影片,单靠电影市场本身调节和电影制片厂自身组织创作生产,很难摆脱当前的被动局面,必须采取扶持的办法为民族电影的创作生产创造更好的环境,推动民族电影健康、持续的发展。
一是把民族题材电影列入年度完成的生产任务。目前我国每年完成的民族电影数量占全年影片数量的比例小。我国少数民族人口1.0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8.41%。建议每年民族电影生产的数量与这个百分比匹配或者接近这个百分比。按此计算,如果全国年生产影片的数量是400部,那么民族题材电影的数量应是30-33部左右。
二是加大民族题材影片创作生产的投入。建议国家每年从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中拿出专门资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从电影精品专项资金、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中拿出配套资金,作为固定的资金投入,扶持和保证民族电影的创作生产,特别是民族题材精品电影的创作生产。
三是扶持民族电影制片厂的发展。民族电影制片厂是民族题材影片创作生产的主阵地。当前重点是扶持各民族电影制片厂完成转企改制,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扶持各民族电影制片厂改善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完善电影制作设备;扶持有条件的民族电影制片厂尽快形成产业链,组建集团,做强做大电影产业。
此外,扶持的办法还包括电影院线配合扶持优秀民族电影在院线放映,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采取从优价格收购民族题材影片,增设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奖项等。
民族电影走过辉煌的历程,现在又肩负着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历史责任。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有效的扶持,民族电影一定会迎来一个发展繁荣的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