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型城镇化提出的是城乡互补,协调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求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机制与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本文以湖南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湖南省城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出现的问题以及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基础教育;湖南省
一、引言
2012年湖南省出台的《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2012-2020)》提出了加快推进全省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工作,并明确了具体目标。随着新型城镇化的脚步,教育资源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如果得不到保证,那么必将制约湖南省的经济发展、制约新型城镇化的进程。我们需要灵活的配置教育资源,建立流动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统筹使用教育资金,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应地制宜地提出适合湖南省发展的教育政策。
二、湖南省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教育资源配置涉及的是有限的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教育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如何分配的问题。湖南省是中西部经济发展最活跃的省区之一,尤其文化产业走在全国的前列,但目前我省城乡教育发展依旧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国教育经费存在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我国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1992年为2.74%, 2001年为3.19%,首次突破3%个百分点,而在2012年达到2116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年来首次超过4%。4%是世界衡量教育水平的基础线,这一指标反映出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整体水平,因此我国的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不争的事实。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基础教育依旧是薄弱的。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供给与人民对基础教育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政府只有不断加大对基础教育的财政投入,才能实质性的解决这一难题。数据显示,我省2011年在基础教育,即幼儿园、小学和普通中学中事业性经费支出的个人部分要多于公共部分,其中小学阶段最甚,为1.72倍。新型城镇化的推动提高了居民收入,从而刺激家长增加对子女教育的投入,因此导致个人支出部分上升较快,而地方政府由于财政收入基数小,能投入到基础教育事业的资金量小力微,对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而言更是捉襟见肘,因此导致了在事业性经费投入中,个人部分大于公用部分。
(二)教师劳动报酬普遍偏低,城乡之间师资分配不均衡。
教师劳动是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发展的保证。但是我国教师的收入水平与其贡献并不成正比,湖南省2011年最新数据显示,在普通小学学校中平均每一专任教师要负担22.02个学生,平均每一教职工要负担20.8个学生,而在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的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仅为43194元。城乡教师之间待遇也存在着差异性。2011年从事初等教育的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仅为36008元,农村教师的工资本就低于城镇教师工资,其福利待遇不论是五险一金还是教师津贴方面更是与城市教师的福利待遇相差甚远,这一情况直接导致了农村教师的流失,一方面优秀的农村教师希望走进城市,走向经济更为发达的地区执教,这种流动趋势的后果将会造成农村基础教育师资短缺。另一方面高学历、高职称、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农村本就较为缺乏,较低的劳动报酬更无法吸引新一批有能力的教师来农村教学。长此循环往复就造成了农村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不高。
(三)教学设备较差,教学方式落后。
除了教育经费、师资力量之外,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也明显落后于城市学校。农村的许多学校缺乏体育器械、音乐器械、教学实验仪器等教学设备,甚至缺乏一栋安全的教学楼。并且,湖南省的办学条件的信息化程度较低,校园网建设不健全、多媒体教室人均占有量不足,农村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
三、新型城镇化进程如何优化湖南省教育资源配置
(一)完善教育经费分配体系,建立中小学生助学金制度。
确保基础教育的投入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基础。首先,应保证教育经费的投入充足。改变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占教育投入主体的旧像,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教育投资上各自的责任比例,通过立法来保障各级政府用于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对于湖南省经济较为薄弱的地区采取倾斜政策。其次,中小学校应该建立基础教育助学金制度。目前面对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仅仅是从收取的学杂费中予以减免无法弥补贫困学生维持学业的机会成本。而许多农村贫困家庭均是多子女家庭,家长大多选择牺牲其中一个孩子的受教育机会,让其早早参与农活或者辍学打工以供养其他兄弟姐妹。而基础教育助学金制度可以减少这一现象的发生,有效降低农村中小学学生的辍学率。
(二)建立城乡教师流动机制,加强农村教师继续教育
建立城乡教师流动机制,统筹城乡教师资源,是合理配置城乡教师资源,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需要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巩固和完善农村教师薪酬的保障体制,满足农村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教师继续教育是提高农村教学质量,缩小城乡基础教育差距的重要环节。一方面,通过建立各县、区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组织培训将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传授给农村学校教授,另一方面,选派经验尚且不足的农村教师进入省级、市级示范中小学实习,通过科学考评机制和实际的物质激励促使全体教师不断学习进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如何使用现代电子设备教学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大途径。
(三) 推进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合理布局农村中小学校
加快推进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是解决城乡教育质量差距的有效方法。首先,通过布局调整,新建、撤销、合并和改造薄弱的中小学校会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其次,为方便孩子入学,应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让学生能安心学习。最后,推进农村中小学电子化教学设备教学的步伐,将城市闲置的教学设备与图书资源分配给农村学校,让农村的孩子们尽早接触到现代化电子设备。
参考文献:
【1】LI Shangwei, PENG Danping.2012. Reflection the Evaluation of Basic Education in China[J].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2012, Vol.8(6):.56-59
【2】Vladimir Kuhl Teles,Joaquim Andrade. Public investment in basic educ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Economic Studies , 2008, Vol.35 (4), pp352-364.
【3】吳忠才. 论城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J].当代教育论坛.2007(7):46-47
【4】吕子燕. 黑龙江省城镇化进程与教育发展研究[J].教育探索2012(5):91-93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基础教育;湖南省
一、引言
2012年湖南省出台的《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2012-2020)》提出了加快推进全省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工作,并明确了具体目标。随着新型城镇化的脚步,教育资源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如果得不到保证,那么必将制约湖南省的经济发展、制约新型城镇化的进程。我们需要灵活的配置教育资源,建立流动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统筹使用教育资金,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应地制宜地提出适合湖南省发展的教育政策。
二、湖南省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教育资源配置涉及的是有限的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教育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如何分配的问题。湖南省是中西部经济发展最活跃的省区之一,尤其文化产业走在全国的前列,但目前我省城乡教育发展依旧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国教育经费存在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我国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1992年为2.74%, 2001年为3.19%,首次突破3%个百分点,而在2012年达到2116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年来首次超过4%。4%是世界衡量教育水平的基础线,这一指标反映出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整体水平,因此我国的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不争的事实。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基础教育依旧是薄弱的。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供给与人民对基础教育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政府只有不断加大对基础教育的财政投入,才能实质性的解决这一难题。数据显示,我省2011年在基础教育,即幼儿园、小学和普通中学中事业性经费支出的个人部分要多于公共部分,其中小学阶段最甚,为1.72倍。新型城镇化的推动提高了居民收入,从而刺激家长增加对子女教育的投入,因此导致个人支出部分上升较快,而地方政府由于财政收入基数小,能投入到基础教育事业的资金量小力微,对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而言更是捉襟见肘,因此导致了在事业性经费投入中,个人部分大于公用部分。
(二)教师劳动报酬普遍偏低,城乡之间师资分配不均衡。
教师劳动是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发展的保证。但是我国教师的收入水平与其贡献并不成正比,湖南省2011年最新数据显示,在普通小学学校中平均每一专任教师要负担22.02个学生,平均每一教职工要负担20.8个学生,而在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的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仅为43194元。城乡教师之间待遇也存在着差异性。2011年从事初等教育的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仅为36008元,农村教师的工资本就低于城镇教师工资,其福利待遇不论是五险一金还是教师津贴方面更是与城市教师的福利待遇相差甚远,这一情况直接导致了农村教师的流失,一方面优秀的农村教师希望走进城市,走向经济更为发达的地区执教,这种流动趋势的后果将会造成农村基础教育师资短缺。另一方面高学历、高职称、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农村本就较为缺乏,较低的劳动报酬更无法吸引新一批有能力的教师来农村教学。长此循环往复就造成了农村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不高。
(三)教学设备较差,教学方式落后。
除了教育经费、师资力量之外,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也明显落后于城市学校。农村的许多学校缺乏体育器械、音乐器械、教学实验仪器等教学设备,甚至缺乏一栋安全的教学楼。并且,湖南省的办学条件的信息化程度较低,校园网建设不健全、多媒体教室人均占有量不足,农村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
三、新型城镇化进程如何优化湖南省教育资源配置
(一)完善教育经费分配体系,建立中小学生助学金制度。
确保基础教育的投入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基础。首先,应保证教育经费的投入充足。改变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占教育投入主体的旧像,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教育投资上各自的责任比例,通过立法来保障各级政府用于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对于湖南省经济较为薄弱的地区采取倾斜政策。其次,中小学校应该建立基础教育助学金制度。目前面对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仅仅是从收取的学杂费中予以减免无法弥补贫困学生维持学业的机会成本。而许多农村贫困家庭均是多子女家庭,家长大多选择牺牲其中一个孩子的受教育机会,让其早早参与农活或者辍学打工以供养其他兄弟姐妹。而基础教育助学金制度可以减少这一现象的发生,有效降低农村中小学学生的辍学率。
(二)建立城乡教师流动机制,加强农村教师继续教育
建立城乡教师流动机制,统筹城乡教师资源,是合理配置城乡教师资源,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需要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巩固和完善农村教师薪酬的保障体制,满足农村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教师继续教育是提高农村教学质量,缩小城乡基础教育差距的重要环节。一方面,通过建立各县、区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组织培训将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传授给农村学校教授,另一方面,选派经验尚且不足的农村教师进入省级、市级示范中小学实习,通过科学考评机制和实际的物质激励促使全体教师不断学习进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如何使用现代电子设备教学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大途径。
(三) 推进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合理布局农村中小学校
加快推进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是解决城乡教育质量差距的有效方法。首先,通过布局调整,新建、撤销、合并和改造薄弱的中小学校会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其次,为方便孩子入学,应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让学生能安心学习。最后,推进农村中小学电子化教学设备教学的步伐,将城市闲置的教学设备与图书资源分配给农村学校,让农村的孩子们尽早接触到现代化电子设备。
参考文献:
【1】LI Shangwei, PENG Danping.2012. Reflection the Evaluation of Basic Education in China[J].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2012, Vol.8(6):.56-59
【2】Vladimir Kuhl Teles,Joaquim Andrade. Public investment in basic educ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Economic Studies , 2008, Vol.35 (4), pp352-364.
【3】吳忠才. 论城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J].当代教育论坛.2007(7):46-47
【4】吕子燕. 黑龙江省城镇化进程与教育发展研究[J].教育探索2012(5):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