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闲识得“古文”面万紫千红皆是春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s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古文学习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古文博大精深,遣词造句、析事于理、情景交融,都是语文学习的典范,也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的资源库。同时,通过古文的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正所谓“不拘一格练思维,万紫千红皆是春”。
  初中语文的古文教学,除了诵读,教师也需要将古文教学与学生的思维发展相连接,还古文以鲜活的生命,与学生走进文言百花齐放的桃源胜境,走向思维更深处。
  一、主题阅读,培养学生的对比思维能力
  主题建构的方式很多,要有具体的学情来决定。可以将同一作者的作品放在一起阅读,比如将苏轼的作品《记承天寺夜游》《和子由渑池怀旧》《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等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对苏轼的文字、思想等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还可以将同主题的作品放在一起点拨,以让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比如将同是写楼亭的作品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在《滕王阁序》《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兰亭集序》中寻找异曲同工之妙。
  以《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为例,教师可通过主题阅读,使学生的对比思维能力进一步拓展。首先,教师提问在体裁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一目了然,它们都是“记”。接着教师问,这两篇所展示的核心词汇是什么。学生在阅读了两篇文章之后,将重点集中在文章的后部分,这两篇都是典型的卒章显志的写法,即在文章的后一阶段才将主旨展示出来。学生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找寻到作者将描述的重点放在“忧”上;同样他们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中,察觉到作者思想的着力点在“乐”上。
  教师再追问《岳阳楼记》中写了哪些“忧”,这需要深入文章,再做具体的概括。学生发现作者主要写了迁客骚人忧自己、古仁人忧国忧民,即一个小“忧”与一个大“忧”。对于《醉翁亭记》,教师没有提问,学生自主比较,即太守有哪些“乐”呢?同样,学生发现乐的文章写了山水之乐、宴饮之乐、乐人之乐。在比较中,学生的思维有了深度,对什么是“乐”、什么是“忧”,既有感性的认识,又有理性的思考。
  二、问题阅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阅读古文的过程,是跟古人相遇的过程,是站在当时的背景下思考古人言行的过程。带着问题去阅读,才能从内核上去了解古人,才能有效地培養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批判思维的增长会让学生对古人有一个更加客观的、公正的评价,能更好地吸取古文的精华。
  以蒲松龄的《狼》为例,教师想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即先让学生自己去提问。在阅读前,学生先问了这样的问题,有哪些带有“狼”的成语。学生说,成语也是古文的一类,通过有关“狼”的成语,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人眼中的“狼”的形象。很明显,学生思维的点已不再局限于文本本身,他们将视角伸向更广的天地。学生列出了下列成语:狼狈为奸、狼奔豕突、如狼似虎、狼吞虎咽、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等。
  接着学生又提出第二个问题,这些狼代表着怎样的形象呢?学生讨论、查阅、比较、分析。他们发现在这些成语里,狼代表着贪婪、凶残、阴险、狡猾等。
  再者,学生提出第三个问题,这些成语里的“狼”跟蒲松龄笔下的一样吗?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阅读,在阅读中他们发现文本里的狼是成语里的小说版,形象更丰满,描述更生动。
  同时他们又发现新的问题:课文主要写了屠户与狼之间斗智斗勇的过程,写得非常有趣,可为什么要写好几次交锋。学生从质疑“狼”的象征意象,到质疑作者的写作手法。这个不断提问的过程就是跟作者交流的过程,也是不断修正自己思考的过程。
  三、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等闲识得“古文”面,光靠课内的几篇古文是培养不出学生深厚的素养,也培养不出优秀的思维品质。课内阅读往往对接着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教师可以分层拓展,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中获得养料。
  学困生可以阅读一些小古文,比如亡羊补牢、刻舟求剑、老马识途等。对于优等生可以在原有文本的基础上做一个拓展,也可以重新选择文本,让学生将学到的认知与技能在新的文本中运用起来,进而提升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比如,在学完《岳阳楼记》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一段选自毕沅《岳飞》中的短文。部分附录如下:“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学生从“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中猜到是岳飞,因为在历史中学过“岳家军”,将各学科的知识进行迁移与整合,就会形成新的认知,这也是一种综合思维能力。学生又从《陋室铭》中“何陋之有”一句,知道了“飞何功之有”中“之”的用法。这是将本学科已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迁移,进而使能力得到提升。
  四、趣味阅读,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古文只是写作年代离现在久远而已,但其中很多有趣的文字至今仍能让我们会心一笑后余味悠长。教师教学古文,要让学生从中读出趣味来,读出深意来,而不是读出负担来。
  趣味阅读,可以让学生讲解古文里的故事。古文里有励志故事、哲理故事,有名人轶事、轶闻趣事等,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故事到讲台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述,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与分享中感悟其中的趣味与思想。学生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往往会添加一些情节,想象一些人物对白,以让故事更生动,这也能够进一步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更自由的阅读天地中展翅翱翔。
  趣味阅读,是让学生表演古文里的情节。如“诣太守,说如此。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这是《桃花源记》里的一段话,教师请学生将这段文字以表演的方式展示出来。学生会抓住一些关键的动词,比如“诣”“说”等,加入自己体悟到的神态与动作,使人物更传神。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既要让人物与文本相符合,又要让人物与自己的期许相吻合,潜移默化中就加深了对文本内涵的理解。
  趣味阅读,可以让学生画出古文里的情节。古人为文非常注重画面感,让学生将描述的内容画出来,一方面可以看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培植他们的想象力。“其一犬坐于前。”是《狼》里的一句话,教师让学生将这样的画面画出来,还要让其他人一看就懂。好多学生都画成了狗,教师问,课文里没有“狗”,这是从哪儿跑出来的。学生立即明白句中“一”指“一只狼”;“犬”是“像狗一样”的意思,是名词作状语。于是他们再次入画的时候,就能抓住“狼”的特点,发挥想象,画面就与文本相映成趣了。可见,趣味阅读,能给想象腾出更多的空间。
  浩如烟海的古文,珍宝无数,教师如能够抓住每篇文章的重点与亮点进行思维品质的训练,给学生一把进入古文殿堂的钥匙,便能与学生一起领略古文世界的旖旎风光,进而使学生走向思维的更深处,走向生命更高处。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二中学(215011)
其他文献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在初中阶段的古诗文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积累古代汉语知识,感悟古诗文中的思想内涵,并且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在新版的初中语文课本中,古诗文内容的数量有所增加,从侧面反映了国家对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那么,怎样才能提升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以《桃花源记》为例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一、古诗文朗读教学策略  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教
期刊
新课标对初中语文的阅读既提出了质的要求,也提出了量的要求。教师不能把课本当成世界,而要把世界当成课本。当下的课本编写更趋向于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由苏教版的每学期推一本名著,到部编教材每学期推荐六本名著,把学生真正地带进书海,让学生真正扎进书海。学生都扎进书海了,教师是不是还捧着课本,捧着教参呢?教师如何来面对由单篇教学向整本书教学的转变呢?如何让学生自愿捧起厚厚的名著来读呢?  一、读是根本  无
期刊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质疑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质疑机会,以成功調动学生主动质疑的意识。以疑启疑、以读引思、以议思辨、以鉴致疑,都属于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质疑的教法运用,为开发学生质疑思维,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教法研究,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顺利进入质疑思维情境之中。  一、以疑启疑  学生习惯教师提问,
期刊
分层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水平相当的几个小组并区别对待,这些小组在教师适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分层教学的目的是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下面我根据一些教学心得谈一下新课标下如何实现分层教学。  一、分层管理  实施分层教学,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困惑是什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胸有成竹。我们可根据
期刊
谈到高品质,我们首先会想到生活的高品质。我觉得生活的高品质是需要物质作为保障,同时精神上获得愉悦,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高品质的语文课堂亦是如此,需要学生和教师相辅相成,二者都能获得成长的课堂,是充满生长气息的课堂。  一、“高品质的语文课堂”下学生的生长  1.学生学习欲望的生长  著名的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成功的教学是必须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动机与兴趣。”可见,学生学习
期刊
《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先后撰写的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回忆性散文,这些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理解,但正如教材编者在《名著导读》中所言,这些文章虽写了不少儿童之事,但并非专为少年儿童而写。因而要消除学生与经典的隔膜,真正读懂还需要深入理解文本。  鲁迅先生一直给人以严肃的印象,其实在他冷峻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火热的心。正如其所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牛子儒。”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鲁迅《朝
期刊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积淀,文言文学习承载着习得文言语法知识、了解祖国传统文化、提高审美情趣、陶冶个人情操等功能。2011版语文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以及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笔者认为,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能少讲就不多讲,要有放权意识,
期刊
一、教学设想  《天上的街市》是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的一首现代诗歌,是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主题为“借着想象的翅膀,体验更广大的世界”。选择不同体裁、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引导学生发挥联想与想象,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诗歌创作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对现代诗歌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未能
期刊
“一课一得”,就是指一堂课的教学,一般情况下学生能有一个收获,比如习得一个知识点,获得一种语文能力,或者在美育德育上懂得一个做人的道理。本文将针对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紫藤萝瀑布》一文进行“一课一得”课程设计的缘由和课程实践过程。  一、深究文本,探寻课程设计亮点  《紫藤萝瀑布》是著名作家宗璞的写景状物散文,然而这篇文章却意蕴丰富,主旨深刻,不是一篇浅易的、简单的状物散文。单就文章的背景而言,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文言文在许多同学看来更像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天书”。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不但不能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还让学生对学习文言文产生一定的厌烦心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对初中文言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以《桃花源记》为例,浅析初中文言文教学具体措施。  一、利用成语导入新课  由于传统教学方法令许多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厌烦心理,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