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朴美丽的格多苗寨,位于贵州省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距都匀市仅40公里。时代更迭,外面的浮华尘世、杯酒霓虹,这里却依旧岁月静好、民风纯朴,保留着原汁原味的苗族传统习俗。不久前,我就有幸在此地目睹了一场原汁原味的苗家婚礼,并用镜头记录下了这组珍贵的婚礼画面。
那是今年的三月,当有朋友告知我,格多苗寨要举行一次传统的苗族婚礼时,我兴奋极了,当即带上相机,马不停蹄地驱车前往。
沿着起起伏伏的山脊曲线行驶两个多小时后,格多苗寨全景渐渐浮现眼前,这是一个依山傍水而建的古老苗寨,寨脚有一条清清河水流过,下游就是美丽的清水江。格多寨分为大寨和小寨,大小寨间有几块青青稻田隔开。颇具苗寨特色的木质结构吊脚楼从山脚修到山腰,鳞次栉比,古色古香。
在村民的帮助下,我很快就找到了举办婚礼的人家。和村里其他人一样,这对新人年纪不大,还未到法定结婚年龄。格多苗寨的苗族男女过去结婚较早,男孩一般17岁,女孩16岁就得结婚。现在一般也都在21岁左右就得谈婚论嫁,如果过了这个年龄段而不结婚,普遍认为是“大龄青年”。当然,苗族结婚并不是真正的领取法定夫妻 “结婚证”,而是“进我家门,是我家人”。虽然“已结婚”,他们也要等到双方年龄达到《婚姻法》规定才去办理“结婚证”。
黔南地区很多苗族村寨基本上都是一个村寨一个大姓,如“陈家寨”、“罗家寨”、“刘家寨”、“廖家寨”、“韦家寨”等等,格多苗寨也是个单一姓氏的村寨,全寨人都姓卢。在这支苗族里,不允许同姓氏通婚,就算是找外围的汉族、布依族或水族结婚,都不许男女同一个姓氏。
根据格多苗寨的婚俗,结婚之前,男方要先请“寨老”推算双方“命理”是否“相符”,如果不“相符”一般不主张结婚。如果“相符”就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在征得女方家父母的同意后,双方婚事就此敲定。如今时代变迁“包办”成份已很少出现了,虽然有媒人(中间人),但父母都看男女个人是否喜欢对方,如果不喜欢也不会强行“包办”的。
接着,男方家就择一吉日,专门聘请苗寨做苗装裁缝的高手三四个,陪同几十人一起到女方家,按女孩的身材做几套漂亮的嫁装,当地人称之为“几布”。在“几布”的同时,双方父母就谈定好送迎亲日期。
今天正是新郎去迎娶新娘的大喜日子,男方家正在为接亲忙碌着。最终他们派出十几个人组成“亲友团”,带着彩礼,陪同新郎浩浩荡荡的出发了,我也饶有兴致地跟随其后。亲友团带的迎亲礼品非常多,有几百斤米酒、几十件新苗装,还有四棵大蒜苗和用草包好的红糯米饭,大蒜苗送往女方家后还要带回来男方家来,代表今后家庭和睦、兴旺发达。糯米饭则送到女方家寨脚,放在路边,让女方家过路人来一起分享吉庆的喜悦。
新娘家到了,等候已久的女方亲友笑盈盈地接下礼物,忙把众人迎进屋内歇息。没多久,一个十八九岁脸蛋圆圆,穿着蓝色苗族服饰的小姑娘在众人的簇拥下走进来。原来她就是新娘子!她手拿竹盘,逐一给男方家来宾敬酒。来宾心满意足地喝下喜酒后,便将礼金放在竹盘上,就连新郎也不例外。小姑娘长得清秀可爱,举止间完全没有其他女孩出嫁时的扭捏慌乱,反倒显得落落大方,令人钦佩。
吃过中午饭,喜庆的古苗号吹起来了,新娘子要出门了。在格多苗寨传统婚俗中,新娘是“哭嫁”的。当地人认为,女孩子嫁为人妻是离开父母的关爱,当出门嫁到男方家这一刻,会因为想到父母的辛苦养育之恩而哭泣,只有这样她才会受到寨子人的赞扬。不过,现在已经不多见了。唯一保留的“哭嫁”标志,是从出家门时新娘子手里就一直拿着的一匹帕子,这是过去擦泪水用的。
此时新娘子已换上红色嫁衣,带着银项圈,由伴娘打着红伞,在众人的簇拥下离开家门。我注意到新娘怀抱两个红鸡蛋,一问才知道是她母亲在她出家门时塞给她的,叫她只要一进男方家门就丢弃到门口,以示喜庆。
一路上青山碧水,到处是盛开的油菜花和青青的禾苗,接亲队伍穿着苗族的多彩服饰,沿着蜿蜒的小路呈一字形排开,此时此刻,人和景物是如此的融洽,合二为一,这真是一道流动的美丽风景。我情不自禁地摁下了快门……
按照当地婚俗,新郎已提前回到自己家中,叫上父母及寨子里来吃喜酒的客人,一起走到寨口大路上迎接。当新娘来到时,新郎上前说上几句“誓言”就拉着新娘一起走入寨子。格多寨周边的苗族村寨都有这样一个习俗,每对结婚的新人——不论你家在寨头或寨尾——都要带着新人走入寨中,以此来告诉村民“我们现在成家了”。
走到男方家门前,女方要换一对新鞋,表示“穿上这双鞋走进我家门就是我家人。”新娘进屋后,要再次换上深色苗装,坐在吊脚楼堂屋正中央的一把高凳子上,给来宾一一来“过目”,新娘要坐近三个小时,方能卸装,同时男方家给来宾一一分发糯米饭和熟食的鱼。
之后的酒席非常热闹,亲朋好友送上贺礼,有送酒的、送米的,还有直接送现金的。酒席从下午一直持续到第二天中午。席间有客人相互唱苗族古歌敬酒的,有围在一起跳芦笙舞的,热闹非凡,大家一起载歌载舞,共同祝愿这对新人的婚姻生活幸福美满。
第二天饭后,男方家要给女方家随宾敬酒,还要给每位女方亲友“红包”。这时最为精彩的,要数吃肥肉了。当地婚俗规定,女方家每位来宾都得吃男方家亲友夹的肥肉。要把一大片肥肉整个吞下,还不能吃相狼狈,这是要有点胆量的,这个环节经常引来笑声一片。
苗族是个热爱生活、能歌善舞的民族。格多寨苗族婚事古朴庄重,喜庆吉祥,只言片语并不能叙述完整她的内在美,如有机会请您来格多苗寨亲身体验,才能真正了解苗家醉,苗乡美!
旅游小贴士
贵州黔南的格多苗寨,位于都匀东南方向。距市区40公里,与三都县、丹寨县接壤。寨子里是单一的姓氏——户姓,日常交流语言是苗语,民居多为吊脚楼,寨顶有两棵六个成年人才能合抱的“保寨树”,郁郁葱葱,气概不凡。如果迎接远道而来的贵宾,格多寨的苗族同胞们常常还会在寨门前摆上一道拦路酒,让身穿盛装的苗家少女给客人敬酒,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这是最隆重的礼仪,也是在苗家最高规格的接待方式。有酒必有歌,有歌必有节。格多寨苗族节日甚多,最为著名的就是“六月六”,是格多寨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还有吃吃新节、“七月丰”等。
都匀是南线旅游的一个重要中转站,交通较为便利,从贵阳到湛江、南宁和柳州方向的列车均在都匀停靠。都匀火车站就在市中心。
那是今年的三月,当有朋友告知我,格多苗寨要举行一次传统的苗族婚礼时,我兴奋极了,当即带上相机,马不停蹄地驱车前往。
沿着起起伏伏的山脊曲线行驶两个多小时后,格多苗寨全景渐渐浮现眼前,这是一个依山傍水而建的古老苗寨,寨脚有一条清清河水流过,下游就是美丽的清水江。格多寨分为大寨和小寨,大小寨间有几块青青稻田隔开。颇具苗寨特色的木质结构吊脚楼从山脚修到山腰,鳞次栉比,古色古香。
在村民的帮助下,我很快就找到了举办婚礼的人家。和村里其他人一样,这对新人年纪不大,还未到法定结婚年龄。格多苗寨的苗族男女过去结婚较早,男孩一般17岁,女孩16岁就得结婚。现在一般也都在21岁左右就得谈婚论嫁,如果过了这个年龄段而不结婚,普遍认为是“大龄青年”。当然,苗族结婚并不是真正的领取法定夫妻 “结婚证”,而是“进我家门,是我家人”。虽然“已结婚”,他们也要等到双方年龄达到《婚姻法》规定才去办理“结婚证”。
黔南地区很多苗族村寨基本上都是一个村寨一个大姓,如“陈家寨”、“罗家寨”、“刘家寨”、“廖家寨”、“韦家寨”等等,格多苗寨也是个单一姓氏的村寨,全寨人都姓卢。在这支苗族里,不允许同姓氏通婚,就算是找外围的汉族、布依族或水族结婚,都不许男女同一个姓氏。
根据格多苗寨的婚俗,结婚之前,男方要先请“寨老”推算双方“命理”是否“相符”,如果不“相符”一般不主张结婚。如果“相符”就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在征得女方家父母的同意后,双方婚事就此敲定。如今时代变迁“包办”成份已很少出现了,虽然有媒人(中间人),但父母都看男女个人是否喜欢对方,如果不喜欢也不会强行“包办”的。
接着,男方家就择一吉日,专门聘请苗寨做苗装裁缝的高手三四个,陪同几十人一起到女方家,按女孩的身材做几套漂亮的嫁装,当地人称之为“几布”。在“几布”的同时,双方父母就谈定好送迎亲日期。
今天正是新郎去迎娶新娘的大喜日子,男方家正在为接亲忙碌着。最终他们派出十几个人组成“亲友团”,带着彩礼,陪同新郎浩浩荡荡的出发了,我也饶有兴致地跟随其后。亲友团带的迎亲礼品非常多,有几百斤米酒、几十件新苗装,还有四棵大蒜苗和用草包好的红糯米饭,大蒜苗送往女方家后还要带回来男方家来,代表今后家庭和睦、兴旺发达。糯米饭则送到女方家寨脚,放在路边,让女方家过路人来一起分享吉庆的喜悦。
新娘家到了,等候已久的女方亲友笑盈盈地接下礼物,忙把众人迎进屋内歇息。没多久,一个十八九岁脸蛋圆圆,穿着蓝色苗族服饰的小姑娘在众人的簇拥下走进来。原来她就是新娘子!她手拿竹盘,逐一给男方家来宾敬酒。来宾心满意足地喝下喜酒后,便将礼金放在竹盘上,就连新郎也不例外。小姑娘长得清秀可爱,举止间完全没有其他女孩出嫁时的扭捏慌乱,反倒显得落落大方,令人钦佩。
吃过中午饭,喜庆的古苗号吹起来了,新娘子要出门了。在格多苗寨传统婚俗中,新娘是“哭嫁”的。当地人认为,女孩子嫁为人妻是离开父母的关爱,当出门嫁到男方家这一刻,会因为想到父母的辛苦养育之恩而哭泣,只有这样她才会受到寨子人的赞扬。不过,现在已经不多见了。唯一保留的“哭嫁”标志,是从出家门时新娘子手里就一直拿着的一匹帕子,这是过去擦泪水用的。
此时新娘子已换上红色嫁衣,带着银项圈,由伴娘打着红伞,在众人的簇拥下离开家门。我注意到新娘怀抱两个红鸡蛋,一问才知道是她母亲在她出家门时塞给她的,叫她只要一进男方家门就丢弃到门口,以示喜庆。
一路上青山碧水,到处是盛开的油菜花和青青的禾苗,接亲队伍穿着苗族的多彩服饰,沿着蜿蜒的小路呈一字形排开,此时此刻,人和景物是如此的融洽,合二为一,这真是一道流动的美丽风景。我情不自禁地摁下了快门……
按照当地婚俗,新郎已提前回到自己家中,叫上父母及寨子里来吃喜酒的客人,一起走到寨口大路上迎接。当新娘来到时,新郎上前说上几句“誓言”就拉着新娘一起走入寨子。格多寨周边的苗族村寨都有这样一个习俗,每对结婚的新人——不论你家在寨头或寨尾——都要带着新人走入寨中,以此来告诉村民“我们现在成家了”。
走到男方家门前,女方要换一对新鞋,表示“穿上这双鞋走进我家门就是我家人。”新娘进屋后,要再次换上深色苗装,坐在吊脚楼堂屋正中央的一把高凳子上,给来宾一一来“过目”,新娘要坐近三个小时,方能卸装,同时男方家给来宾一一分发糯米饭和熟食的鱼。
之后的酒席非常热闹,亲朋好友送上贺礼,有送酒的、送米的,还有直接送现金的。酒席从下午一直持续到第二天中午。席间有客人相互唱苗族古歌敬酒的,有围在一起跳芦笙舞的,热闹非凡,大家一起载歌载舞,共同祝愿这对新人的婚姻生活幸福美满。
第二天饭后,男方家要给女方家随宾敬酒,还要给每位女方亲友“红包”。这时最为精彩的,要数吃肥肉了。当地婚俗规定,女方家每位来宾都得吃男方家亲友夹的肥肉。要把一大片肥肉整个吞下,还不能吃相狼狈,这是要有点胆量的,这个环节经常引来笑声一片。
苗族是个热爱生活、能歌善舞的民族。格多寨苗族婚事古朴庄重,喜庆吉祥,只言片语并不能叙述完整她的内在美,如有机会请您来格多苗寨亲身体验,才能真正了解苗家醉,苗乡美!
旅游小贴士
贵州黔南的格多苗寨,位于都匀东南方向。距市区40公里,与三都县、丹寨县接壤。寨子里是单一的姓氏——户姓,日常交流语言是苗语,民居多为吊脚楼,寨顶有两棵六个成年人才能合抱的“保寨树”,郁郁葱葱,气概不凡。如果迎接远道而来的贵宾,格多寨的苗族同胞们常常还会在寨门前摆上一道拦路酒,让身穿盛装的苗家少女给客人敬酒,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这是最隆重的礼仪,也是在苗家最高规格的接待方式。有酒必有歌,有歌必有节。格多寨苗族节日甚多,最为著名的就是“六月六”,是格多寨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还有吃吃新节、“七月丰”等。
都匀是南线旅游的一个重要中转站,交通较为便利,从贵阳到湛江、南宁和柳州方向的列车均在都匀停靠。都匀火车站就在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