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思想,结合地方高校特点,分析了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教学条件改善等几个方面建设,促进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以持续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 环境工程;工程认证;实践教学;地方高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06-0096-02
随着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设了环境工程专业。环境工程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其理论体系涉及化学、物理学、生态学、生物学、地理学、社会学和工程学等。当前,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各类环保企事业单位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导致部分高校,尤其地方高校培养的多数环保专业学生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不高[1]。实践教学是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教学任务中占有重要地位。建设完善的高质量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能为学生顺利地踏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不同特色的高校对照专业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突出环境工程学科实践教学特色,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污染处理设施运营能力[2]。
高校工科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提高我国工程教育质量,逐步与国际工程教育接轨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是保证工程技术行业从业专业技术人员达到相应教育要求的必然选择[3]。我国于2006年开始引入国际高等工程教育认证,开始了工程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直到2016年成为《华盛顿协议》的会员国[4]。环境工程专业认证工作于2007年正式启动,全国开始环境工程专业的高等学校都积极参与,已有30多所高等院校环境工程专业通过了认证,主要是部属重点院校,地方高校通过专业认证的较少[5]。因此,分析地方高校在环境工程专业工程认证过程中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模式,以期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认证提供有益指导。
一 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地方高等院校在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作用巨大。目前,我国开设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地方院校为数不少,培养了大批环保类专业技术人才,为地方环保事业发展贡献很大,很多高校在工程实践教育方面做了有益的改革和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从培养的工程人才来看,实践教学质量不高,学生普遍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地方院校环境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工科基础不强
很多地方高校申辦环境工程本科专业依托的是化学、生物科学、农学、地理学等传统专业设立的,而环境工程属于多学科交叉的工程类学科,在其专业认证中,要求培养的学生知识面广、工程素养高,且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和创新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但部分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工科基础薄弱,实践类教学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师实践技能和社会服务能力不强、学生缺乏工程实践训练等问题。
2 工程实践和实验教学缺位
环境工程专业的时间教学主要有工程实践教学和实验教学,但受办学条件限制,地方高校在制定环境工程教学计划时,实验课程的学时和学分所占比重下降,认识适合和专业生产实习的时间不长,提供给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不多,多数情况下,都是参观性质,学生并未真正参与专业生产。
环境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方面,除了基础的四大化学实验外,还开设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固废处理实验、流体力学和环境工程原理实验、环境化学和环境监测实验,上述实验课程对培养学生环境实践能力至关重要,但开设的基础性、验证性实验偏多,没有系统地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融入实验教学中。比如,水处理方面开设的实验项目多为生活污水处理,处理手段包括吸附实验、絮凝实验、电催化等,而关于工业废水处理的实验项目很少;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方面,多数高校仅开设除尘方面的实验,关于脱硫脱硝方面的则较少;环境监测实验开设实验项目,检测的水质指标往往是单一指标,所测水样为实验室配置的模拟水样,缺乏对学生从实际水体取样,进而分析监测的全过程培养。
此外,在实践教学方面,探究式、研究式教学方法未得到较好的应用,学生难以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专业生产实习阶段,仅注重对学生进行设备使用和工艺条件操作的培训,未提升到理论知识实际应用的高度;实验教学中,开设实验项目相对独立,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单一,创新性、综合性不够,很难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3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不强
实践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取得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各级高校比较重视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但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实践教师对高素质毕业生和有经验的工程师吸引力不足,导致地方高校引进实践教学教师难度较大。此外,现有的实践教学教师多为专业任课教师兼任,其工程素质和实践经验不足,达不到既有丰富的工程背景又有较高的理论学术水平,导致实践教学水平层次低,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4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面较窄
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综合设计能力,思考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目前很多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实用性不强,能密切联系实际的应用型选题不多。大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中,学生采用的设计标准、技术规范及设计参数选取不准确,尤其是大气方面的课程设计,选取的排放标准不满足地方要求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 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
为达到环境工程专业认证的标准,培养工程素质较高的环保专业技术人才,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需重新构建,开设的每一门实践课程、每一个实验项目、每一个课程设计都应为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创新能力为目标。 1 优化实践教学方案
对照专业认证标准,科学设置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改进实践教学模式。实践课程应包括学术性和应用型两种,满足学生升学深造和就业创业需求。比如,专业工程实践课程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专业见习、金工实训等;创新能力方面的实践课程包括综合设计性实验、大学生开放性实验、各级大学生创新项目等。此外,在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邀请相关环保企事业全程参与,切实注重提高学生未来从事环保工程职业能力。
2 提升实践教师专业素质
培养具有较高工程素养的专业技术人才,离不开较高教学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任教师。地方高校应在政策方面鼓励专任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提高工程实践经验,且聘任具有深厚工程背景知识的企业技术人员为学校的兼职教师;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环境影响评价(注册)工程师、环保(注册)工程师和清洁生产审核师等方面的相关培训,获取资质并努力为企业服务来丰富工程经验。此外,地方高校应对实践和实验教师提供更宽、更广的事业平台,吸引高层次人才从事实践教学工作。
3 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表现,工程教育认证将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查放在突出位置。因此,地方高校应重视实验教学条件建设,整合现有实验室资源,积極探索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构建基础、专业、创新多模块的实验和实践教学体系;多与环保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专业实验室,设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切实提高学生创新与实践操作能力。
总之,工程教育认证是加强环境工程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推力,地方高校应以通过认证为契机,优化实践课程体系、提升实践教师工程素养、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教育环节和实践资源,将有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各种实践性课程、教学环节和实践活动整合起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力争达到国家工程专业认证的标准。
参考文献:
[1]李宝,王昌稳,焦伟. 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以临沂大学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18(6).
[2]李夕耀,王淑莹,曾薇,等.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环境工程实践教学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12).
[3]魏明宝,马闯,张宏忠.基于工程认证的环境工程专业实习与产学研基地建设探讨[J]. 广东化工,2017, 44(10):254-255.
[4]华尔天,计伟荣,吴向明. 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背景下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7(01):
82-85.
[5]姜理英,陈浚.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13(3):256-260.
[关键词] 环境工程;工程认证;实践教学;地方高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06-0096-02
随着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设了环境工程专业。环境工程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其理论体系涉及化学、物理学、生态学、生物学、地理学、社会学和工程学等。当前,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各类环保企事业单位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导致部分高校,尤其地方高校培养的多数环保专业学生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不高[1]。实践教学是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教学任务中占有重要地位。建设完善的高质量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能为学生顺利地踏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不同特色的高校对照专业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突出环境工程学科实践教学特色,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污染处理设施运营能力[2]。
高校工科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提高我国工程教育质量,逐步与国际工程教育接轨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是保证工程技术行业从业专业技术人员达到相应教育要求的必然选择[3]。我国于2006年开始引入国际高等工程教育认证,开始了工程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直到2016年成为《华盛顿协议》的会员国[4]。环境工程专业认证工作于2007年正式启动,全国开始环境工程专业的高等学校都积极参与,已有30多所高等院校环境工程专业通过了认证,主要是部属重点院校,地方高校通过专业认证的较少[5]。因此,分析地方高校在环境工程专业工程认证过程中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模式,以期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认证提供有益指导。
一 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地方高等院校在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作用巨大。目前,我国开设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地方院校为数不少,培养了大批环保类专业技术人才,为地方环保事业发展贡献很大,很多高校在工程实践教育方面做了有益的改革和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从培养的工程人才来看,实践教学质量不高,学生普遍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地方院校环境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工科基础不强
很多地方高校申辦环境工程本科专业依托的是化学、生物科学、农学、地理学等传统专业设立的,而环境工程属于多学科交叉的工程类学科,在其专业认证中,要求培养的学生知识面广、工程素养高,且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和创新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但部分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工科基础薄弱,实践类教学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师实践技能和社会服务能力不强、学生缺乏工程实践训练等问题。
2 工程实践和实验教学缺位
环境工程专业的时间教学主要有工程实践教学和实验教学,但受办学条件限制,地方高校在制定环境工程教学计划时,实验课程的学时和学分所占比重下降,认识适合和专业生产实习的时间不长,提供给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不多,多数情况下,都是参观性质,学生并未真正参与专业生产。
环境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方面,除了基础的四大化学实验外,还开设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固废处理实验、流体力学和环境工程原理实验、环境化学和环境监测实验,上述实验课程对培养学生环境实践能力至关重要,但开设的基础性、验证性实验偏多,没有系统地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融入实验教学中。比如,水处理方面开设的实验项目多为生活污水处理,处理手段包括吸附实验、絮凝实验、电催化等,而关于工业废水处理的实验项目很少;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方面,多数高校仅开设除尘方面的实验,关于脱硫脱硝方面的则较少;环境监测实验开设实验项目,检测的水质指标往往是单一指标,所测水样为实验室配置的模拟水样,缺乏对学生从实际水体取样,进而分析监测的全过程培养。
此外,在实践教学方面,探究式、研究式教学方法未得到较好的应用,学生难以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专业生产实习阶段,仅注重对学生进行设备使用和工艺条件操作的培训,未提升到理论知识实际应用的高度;实验教学中,开设实验项目相对独立,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单一,创新性、综合性不够,很难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3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不强
实践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取得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各级高校比较重视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但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实践教师对高素质毕业生和有经验的工程师吸引力不足,导致地方高校引进实践教学教师难度较大。此外,现有的实践教学教师多为专业任课教师兼任,其工程素质和实践经验不足,达不到既有丰富的工程背景又有较高的理论学术水平,导致实践教学水平层次低,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4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面较窄
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综合设计能力,思考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目前很多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实用性不强,能密切联系实际的应用型选题不多。大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中,学生采用的设计标准、技术规范及设计参数选取不准确,尤其是大气方面的课程设计,选取的排放标准不满足地方要求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 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
为达到环境工程专业认证的标准,培养工程素质较高的环保专业技术人才,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需重新构建,开设的每一门实践课程、每一个实验项目、每一个课程设计都应为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创新能力为目标。 1 优化实践教学方案
对照专业认证标准,科学设置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改进实践教学模式。实践课程应包括学术性和应用型两种,满足学生升学深造和就业创业需求。比如,专业工程实践课程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专业见习、金工实训等;创新能力方面的实践课程包括综合设计性实验、大学生开放性实验、各级大学生创新项目等。此外,在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邀请相关环保企事业全程参与,切实注重提高学生未来从事环保工程职业能力。
2 提升实践教师专业素质
培养具有较高工程素养的专业技术人才,离不开较高教学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任教师。地方高校应在政策方面鼓励专任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提高工程实践经验,且聘任具有深厚工程背景知识的企业技术人员为学校的兼职教师;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环境影响评价(注册)工程师、环保(注册)工程师和清洁生产审核师等方面的相关培训,获取资质并努力为企业服务来丰富工程经验。此外,地方高校应对实践和实验教师提供更宽、更广的事业平台,吸引高层次人才从事实践教学工作。
3 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表现,工程教育认证将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查放在突出位置。因此,地方高校应重视实验教学条件建设,整合现有实验室资源,积極探索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构建基础、专业、创新多模块的实验和实践教学体系;多与环保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专业实验室,设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切实提高学生创新与实践操作能力。
总之,工程教育认证是加强环境工程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推力,地方高校应以通过认证为契机,优化实践课程体系、提升实践教师工程素养、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教育环节和实践资源,将有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各种实践性课程、教学环节和实践活动整合起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力争达到国家工程专业认证的标准。
参考文献:
[1]李宝,王昌稳,焦伟. 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以临沂大学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18(6).
[2]李夕耀,王淑莹,曾薇,等.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环境工程实践教学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12).
[3]魏明宝,马闯,张宏忠.基于工程认证的环境工程专业实习与产学研基地建设探讨[J]. 广东化工,2017, 44(10):254-255.
[4]华尔天,计伟荣,吴向明. 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背景下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7(01):
82-85.
[5]姜理英,陈浚.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13(3):256-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