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生军政课教学特质研究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 要] 本文通过揭示国防生培育的特质,进而分析目前影响军政课教学质量的因素,提出改善教学手段,提高国防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等教学上的改革与创新,从而有效地提高国防生军政课的教学质量以及国防生军人素养和军官素养培养的质量。为军队培养输送更多政治合格、成绩优良、品行端正、身心健康的国防人才。
  [关键词] 国防生;军政课;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沈 婷(1983—),女,南昌航空大学海军学院教师。(江西南昌 330063)
  本文为2008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课题(课题编号:JXJG-08-7-53)研究成果。
  
  国防生是国家根据军队建设需要,依托普通高校培养的后备军官,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西方军事强国依托普通高校培养军事人才的工作起步较早,美国早在1916年就制定了相关法规,目前美军干部队伍中60%以上来自于地方大学的毕业生。我国从2000年正式开始“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地通用人才”以来,已向部队输送数千名国防生。从我校与驻校选培办2008年组成的联合调研小组赴国防生毕业分配单位的走访调查结果看出,毕业国防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工作积极,踏实肯干。但是,他们最大的不足就在于基本功不够扎实,主要表现在军人的基本素质有待提高,基层管理能力还有欠缺,组织指挥能力偏弱,军人素养不够。由此可见,国防生的军政素质培养仍有待加强,它攸关国防生培养质量的高低,攸关我军现代化建设和国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从国防生军政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入手,加强国防生的军政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防生培育的特质分析
  
  1.培养目标的特殊性。鉴于国防生的特殊身份,除了按照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培养计划,修完本专业全部课程,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外,还应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国防生军政训练计划》的要求,通过实施军政基础训练,强化国防生的军人素质和军官素养,为成为合格军官奠定基础。国防生的培养目标是:思想过硬、学业优良、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军事素养,具有承担新时期新使命的能力。思想过硬指具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顽强的作风、优秀的品质;学业优良指具有扎实的基础、宽阔的视野、完整的知识体系、较强的动手能力;身心健康指健康的体魄、完整的人格、积极的心态;有一定的军事素养指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适应部队的紧张生活、学会必备的军事常识。因此,国防生的教学要有针对性,对国防生的培养不能简单的等同于普通大学生,既要培养他们具备优秀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还要培养他们具备后备军官的基本素质,尤其要突出现代军人的特殊要求。必须将军政课“含军量”的不断增加作为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出发点。
  2.教育主体的多样性。教育对象如果过于客体化,就不能发挥其激发人内在积极性的功能,容易严重地挫伤受教育者的积极性。由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具有主动教育功能,我们将二者都视为主动行为者,都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因而,教育主体呈现多样性。完整的教育是教育和自我教育有机结合的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主体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互动过程。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唤起他们的主体意识,提高受教育者的参与程度。国防生是普通高校受军方委托培养的未来军官。国防生培养作为我军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依托培养的特殊性,学历教育由普通高校负责,军政训练由军队负责,体现“一个主体,两家培养”的特殊性。普通高校是国防生培养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军队是国防生教育成效的承载者和评价者。如何充分发挥三方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三方的教育资源、经验及优势,在实践中探索切合实际的国防生军政课教学模式和方法,是提高国防生培养质量的着力点。
  3.管理方式的严格性。当前国防生的管理教育大多采取的是“分散学习,集中管理”的模式。日常学习采取以院系为单位的分散学习管理,这种模式有利于他们融于普通大学生集体当中,感受普通高校浓厚的文化氛围、自由探索的精神以及民主的管理方式等。同时,国防生军政训练采取集中管理模式,集中住宿,建立模拟中队、区队,规范内务秩序,培养集体意识和纪律观念,提升军人素养和品质。因而相对于普通大学生而言,国防生的准军事化管理方式更为严格,两种模式有机结合有利于增强国防生培养的针对性,缩短国防生从普通大学生到合格军官转变时间,提高培养质量。但是这种半军事化的管理模式也存在着弊端,分散学习中的民主性、自由性与集中管理中的统一性、纪律性必将在国防生的学习、训练和生活中相互交织,不断地摩擦和碰撞,国防生军人意识的培养和军人作风的塑造也必将因连贯性问题而受到影响。如何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下实施严格的军事化管理是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关键点。
  4.就业指向的确定性。国防生是指根据部队建设需要,由军队有关单位依托高校从参加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培养的青年学生。国防生完成规定的学业,达到培养目标,取得毕业资格和相应学位后,按协议办理入伍手续并任命为军队干部。国防生的培养实际上是高校为军方定向培养军事人才,相对于毕业就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普通大学生来说,国防生在校期间就能有目的性为自己将来的职业进行必要的充电。但是,也正是由于国防生就业指向的确定性,导致部分国防生缺少了因就业压力而产生的学习动力,对专业课的学习丧失了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于基本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利用就业指向的确定性,有效引导国防生正确对待学习、热爱学习,从而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是国防生培养的基本点。
  
  二、影响国防生军政课教学质量因素分析
  
  近年来,各签约高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有关要求和总参谋部军训部、总政治部、宣传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国防生军政训练计划》,在国防生军政教学上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由于依托培养工作仍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在以下各个方面都存在不足和薄弱环节。
  1.存在影响国防生学习动力的因素。学习动力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而影响国防生学习动力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就业压力缺失。对于普通大学生而言,巨大的就业压力多数转变为了自身的学习动力,激发了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国防生则不同,没有就业压力,拿到毕业证就得到铁饭碗的轻松状态也被他们带入到学习中,一些国防生不仅在专业课学习上存在着“及格万岁”的想法,对于军政课也是如此,学习动力不足成为影响国防生军政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二是学习需求意识不强。国防生在思想上没有明确自己与普通大学生毕业需求的不同,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军政理论课的重要性。国防生从没进过军营,也不清楚在部队里需要怎样的知识储备。相对于普通大学生针对毕业后职业的具体需求而主动学习而言,国防生对军政理论课的必要性认识是盲目和盲从的,因而在心理上缺乏主动性。三是学习激励机制不完善。激励机制是影响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直接诱因。学校的各种奖惩制度以及就业的双向选择压力是学生学习动力的直接引导力量。然而目前高校中的奖学金评比多是以自然班为单位,因而作为不同专业不同班级之间的国防生来说,军政课的成绩没有任何激励意义。而且抱有“进入国防生队伍就进入了保险箱,当上了国防生就端上了铁饭碗”的片面思想的国防生们,军政理论课的学习上更没有了实际动力。
  2.国防生军政课教学模式单一。由于国防生军政课没有固定的教材、学科思想不确定,加之缺乏成熟经验积累,国防生军政课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传统学科的讲、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有助于国防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但也存在着不少弊端。一是在单一讲授式教学方式下,国防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他们学习的主体性被压制,单调的教学手段也使国防生在学习中极易产生疲劳感和厌倦感,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难被调动起来。二是这种灌输式教学方式远离国防生的生活实际,使国防生的知识和能力不能同步提高。课堂上,教师往往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却不注意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种重理论轻实践以及理论脱离实践的课堂教学,使国防生进入部队后普遍感到在学校所学的东西大多没有用。那种重理论知识灌输的课堂教学只会使课堂显得既枯燥无味,又空洞乏力,结果培养的国防生虽满腹经纶,却只能纸上谈兵,在工作和生活中碰到实际问题往往束手无策。
  3.师资队伍不完善。正是由于国防生教育的主体的多样性,在国防生军政课教学的组织上,同样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形式。一是由依托培养高校运用自身军事教学力量组织实施;二是由驻校选培办现役军官负责;三是一些有条件的高校会聘请军事院校的教师负责。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三种方式都难免会产生一些问题。
  学校专业老师虽然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但是对于部队了解不多,“军味”欠缺,要让他们讲出军队性质的专业课难度颇大,老师们只有查查资料,然后照本宣科。再加上国防生军政理论课没有固定的教材,学生上课更只能是被动的接受。现役军官对部队了解比较直接,能够很形象的向国防生传授相关知识,但是大多数编制干部没有经过系统的教学培训,个人能力水平有限,不能满足国防生培养的需要。军事院校的教师具有较强的军事教学业务能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同时也具有丰富的基层管理阅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军政理论课教师首选。但是聘请军事院校的教师担任国防生军政课教员决不是有利于普通院校国防生培养的长远之计,因为部队教员的不断变动性会造成教学法活动、教学交流、教学研究等不能持续进行,而这些因素却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如何形成一支固定的军政课教学团队,不断进行教学交流、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才是目前我们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国防生军政教学改革的对策
  
  我们在实践中感到,抓好国防生军政理论教学的落实,必须要从创新教学模式、完善奖惩机制、丰富师资队伍入手,使国防生军政理论教学逐步实现正规化、制度化,达到军队院校直接培养的水平。
  1.创新模式,激发国防生学习兴趣。国防生毕业后,面对的是官兵,走上的是管理岗位,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与部队的无缝对接。因此,国防生的军政课,在形式方法上,绝不能仅仅局限于现有的课堂教学和场地训练,必须要紧贴部队实际,拓宽渠道,创新模式。一是模拟军营管理,让国防生全方位的接轨部队。在国防生中,按部队建制,设中队、区队、班,任命中队长、指导员、区队长、班长,通过提供真实的岗位,给国防生实践军政理论的平台。二是邀请部队的领导、干部、优秀国防生进行授课和座谈,让国防生真真切切地感知部队。通过授课和座谈,让国防生知道部队需要什么样的人、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以更加明确自身在学校的努力方向和目标。三是组织当兵锻炼,让国防生实实在在地融入部队。通过当兵锻炼,让国防生直接下到基层连队,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同训练,在真实地体验部队的同时,检验自身军政素质,发现不足和差距,激发动力和兴趣。
  2.严格管理,完善军政课教学机制。教育的完成需要机制的保障,要保证教育的效果,就需要完善保证教育工作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一是制定详实的国防生培养计划。坚持科学指导,根据形势任务、紧贴国防生实际、适应部队需求合理进行课程设置,分配课程学时,积极借助军地高校、驻地部队及兄弟单位的教育资源,一年级进行认知教育,二年级进行养成教育,三年级进行理念教育,四年级进行业务培训,以这种针对国防生自身特点的教育方式分层次、分重点地进行理论授课。二是制定合理的奖惩机制。单独制定《国防生奖学金评定办法》,在国防生内部进行奖学金评比,将军政理论课成绩也列入奖学金评定范围之内,从而形成一个激励、竞争机制。同时,将国防生军政课成绩纳入国防生综合考评体系中,作为直接量化考核标准,与入党评先、优秀国防生评选以及毕业分配直接挂钩,达到有效激励国防生积极主动学习军政课的目的。三是制定强制性的学习制度。在为国防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宝库以及舒适的学习场所的基础上,用带强制性的规章制度保证国防生的学习时间,在培养国防生服从意识的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国防生的学习效果。
  3.整合资源,构建三位一体的师资队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依托高校要充分挖掘、整合各类优势资源,构建一支以学校的军事教师以及经培训后的选培办干部为主的稳定型、以部队优秀基层主官为主的流动型、以军事院校教员为主的特聘型的“三位一体”的师资队伍。一是充分发挥签约高校军事教师稳定、专职以及身处学术氛围浓厚的校园的优势,通过对高校教师进行系列的军事培训,对选培办干部进行系列的教学培训,帮助他们尽快成长为军政理论教学的主力军。二是充分利用军校的专业军事技术人才优势,聘请军事院校的教员为兼职教授,来校开设专题课程,在为国防生授课的同时,帮助高校专业教师以及选培办干部提高军政课教学水平。三是充分利用优秀基层主官身处部队第一线的实践理论优势,邀请他们为国防生开设专题报告,以他们自身的实际经历告诉国防生部队需要什么,增强国防生学习军政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明确规定国防生政治辅导员必须是思想政治的教育者、研究者和管理者,有效地解决了学科归属感和身份归属感;在人才引进上,从部队转业干部、军事教学领域择优遴选,充实到教育一线。
  国防生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强化军政课教学效果也不可能是一日之功,除了制度和体系保障之外,有效的管理和教学方法也必不可少。作为与部队签约的高校,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通过丰富教学方式、完善奖惩机制、整合师资队伍等一系列教学手段,提高国防生军政课的教学质量,从而有效地提高国防生军人素养和军官素养培养的质量,为军队培养输送更多政治合格、成绩优良、品行端正、身心健康的国防人才。
  [参考文献]
  [1]魏.高校国防生的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7).[2]夏纪林.关于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5).[3]王国炎.普通高校国防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M]. 解放军出版社,2008.[4]王威孚,朱梅梵.加强与创新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08,(5).
  [责任编辑:上官涛]
其他文献
异位妊娠的发病率日益上升,长期以来成为早期妊娠孕妇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然而随着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异位妊娠孕妇的死亡率日益下降。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
基层院前急救措施主要是指快速的到达患者发病现场,使患者能得到及时的治疗,从而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因抢救不及时而造成的不利后果,基层院前急救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对患
为了考察高压空气爆破对低透气性煤层的增透效果,提出了高压空气爆破增透技术,阐述了高压空气爆破煤体增透工艺,利用高压空气的瞬间爆破冲击煤体,使煤体产生裂隙网络,从而有
江西都昌县周溪镇双垅村,一个有着3170人,1100亩耕地的中等行政村。三年前,这里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群众进出村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碰到连降大雨天气,村民们就干脆呆在家里不出门。全村唯一的一座水库,因年久失修蓄不了水,下游几百亩农田栽一季水稻都受旱。双垅村的村民主要靠外出打工维持生活,是一个闻名全县的滨湖贫困村。  然而,从2007年开始,通过九江市委宣传部的真情帮扶,这个偏僻的滨湖村,
由江苏煤炭地质局长江地质勘查院与华瀛山西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联合中标的国土资源部第二批页岩气重点勘查区域贵州凤冈Ⅱ区块页岩气勘查工程,在经历了全区1:5000地质调查、化验
文章调查了山西省铜铅辞金矿山尾矿堆存和综合利用现状,采集各个尾矿库尾矿样品 并分析测试,给出针对性的尾矿综合利用方案,提出铜铅锌金矿尾矿综合利用建议.
巴东地处长江三峡巫峡出口处,居湖北省最西部,西与重庆市巫山县接壤,东距三峡工程坝址64公里,素有“川鄂咽喉,鄂西门户”之称,全县国土总面积3354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491个村(居委会),4
从中西文化交流视角考察张謇的西方观在西学东渐大潮下的形成过程、影响因素以及他在西方观指导下的文化交流实践。张謇个人的勤学好问、与西士的交往以及西学翻译高潮促使了
初夏季节,走进洵口镇洵口村,只见一条条平坦宽阔的水泥路,一幢幢漂亮别致的新楼房,一片片绿意盎然的烟叶基地,这些都无不折射出这块红土地的生机和活力。洵口村是地处黎川县洵口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