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极端天气的频发,城市防洪排涝问题日益凸显,也是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当今城市建设中,防洪排涝工作已经成为建设中的重点。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防洪排涝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防洪;排涝;排水
目前恶劣天气较多,很多城市遇到暴雨就成内涝。随着环境的恶化,我国很多地区出现了内涝的问题,并且内涝现象不断的严重,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广,给人们的出行和生活造成了危害。内涝对城市的设施也造成损害,很多人无法正常的出行,造成交通拥挤,交通事故频发,对整个城市的安全造成威胁。此外,因为暴雨内含有酸雨,使路面被酸雨侵蚀,造成了生态问题,对人们的健康也造成危害。总体而言,城市排洪排涝现状比较严峻,内涝成为城市发展的阻碍,政府要加强整治措施,以保证国家的长远、健康、合理的发展。
1城市防洪排涝存在的问题
1.1防洪排涝预案体系建设滞后
大部分编制的防洪排涝预案都只针对城区河流洪水、山洪及暴雨,缺少对城区低洼地带、地下空间、重要基础设施的防洪排涝预案,造成整体预案体全面性欠缺。预案体系有待进一步向点、社区、重要企事业单位等基层延伸。
1.2缺少防洪排涝风险评估和改造
很多城市城市开发建设项目尚未建立防洪排涝风险评估机制,除跨河、穿河、临河建设项目外,水利部门不涉及城市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对城市建设开发项目,进行必要的防洪排涝风险评估是避免建设项目免受洪涝灾害威胁的依据,也是提高城市本身抵御洪涝灾害能力的有效途径。
很多城市预防措施也不科学,对具体的灾害缺乏正确的防御措施。在洪水发生前相关防洪预警不及时,没有通过合理科学的监测把危害降到最低,造成灾害发生地的群众不能及时被安顿到安全的地点,且防洪整治力度不足,没有对相关河堤及沿岸内涝易发生区域采取相关预防措施,造成洪灾涝灾频发,得不到改善。
1.3防洪的标准过低、河流调蓄能力不够
防洪标准过低造成了内涝的发生。政府没有建立合理的防洪标准,造成暴雨控制系统出现了问题,不能通过正确的标准制定具体的防洪排涝措施,由于标准过低,也造成暴雨量过大时,相应的防范也不科学,并且数据的标准定的过低,当实际数据大于标准数据时,没有合理的采取措施,造成内涝发生,使环境遭到破坏。同时河流调蓄缺乏全面调控,没有对河流进行很好的调蓄,当暴雨过大时,水位提升速度过快,使水量大量向外扩充并且没有对水位进行合理掌控,河提的建设也不符合调蓄的发展,造成路面、河提被雨水冲蚀,雨水向其它地点扩散,甚至扩到城市中心,造成内涝的发生,使环境遭到危害。
1.4防洪排涝设施不配套、基础差
随着城市高速发展,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跟不上发展步伐。一是城市防洪标准低、设施老化,使超标准洪水无出路,洪灾风险大;二是市政排涝管网设计标准低,管网老化淤积导致排涝能力不足,而城市部分道路没有铺设雨水管道,无法排水或泄水速度慢,一遇暴雨,必造成内涝。
1.5群众防灾的意识淡薄
群众防灾的意识淡薄也导致了内涝的发生。群众对灾害没有透彻的理解,没有加强防范,导致有灾害征兆时无法科学防范,同时政府对防灾知识的相关宣传力度不足,针对灾害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不够具体,导致很多人对灾害的印象模糊,不了解内涝带来的危害,使整体的防治灾害的水平较低。
2城市防洪排涝的对策分析
2.1健全城市洪涝灾害管理机制
(2)成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多部门协调的城市防洪排涝指挥机构。对防洪排涝工作进行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全面提升城市防洪排涝整体应急保障能力。(2)完善城市洪涝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将气象、水利、建设、交通等部门的监测预警信息进行有机集成,同步共享,实现全覆盖,多功能的洪涝灾害监测预警系统。(2)做好《城市防洪预案》的修编工作。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城市防洪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应及时进行总结修编城市防洪预案,使之适应新时期城市发展的要求。编制要吸收防汛排涝工作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使进一步增强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3)完善城市防洪排涝抢险救援体系。建立城市防洪排涝物资储备仓库,同步完善物资储备机制,整合防汛救灾力量,充分发挥社会各类抢险队伍作用,全面提升城市整体应急抢险能力。
2.2强化城市防洪排涝风险管理
首先,绘制城市不同频率洪涝风险图。研究历史洪水规律,划定洪水风险区域,合理制定不同量级的洪涝灾害撤离路线。其次,还要对城市建设项目防洪排涝进行安全论证。建设项目前期阶段须进行防洪排涝安全论证,并经防汛部门审批,以发挥防洪排涝安全管理对城市建设项目的指导作用。
2.3确定适宜标准
现有的防洪标准,依循分出的城市级别和城区含有的重要性,从这样的标准,可推知城市选取的可用防洪标准,密切关联着城区现有的人口数目。然而,可以依循河流形状,去预设分区情形下的规划。这种分区设防,所能保护的城区人口,会比总括的人数少,城市可选用各类别的预设标准。由此可见,若要套用既有的预设标准,就应顾及到分区考量或整体情形下的考量。
2.4加大城市防洪排涝舆论宣传力度
发挥网络、电视等媒体的广泛优势,对各部门、单位和广大市民进行防御洪涝灾害知识宣传,提高自我保护和防灾减灾能力。做到全民性的预防与教育,定期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要求能够按时开展演习以及利用电视、广播等措施,使所有人都意识到既要与水协调相处,要适当控制洪水,应当为洪水安排畅通、合理的出路。
2.5加强城市雨水管网与排涝系统
排涝系統是由涝水收集、传输、蓄存、排出等各个环节及相关建筑物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城市排涝系统包括雨水管网、排涝渠(涵)、调蓄湖(塘)、泵站及水闸等。城市雨水管道是排涝系统的组成之一,且位于排涝系统的上游,具有收集、传输雨水功能,也具备一部分储存雨水的功能。它负责收集雨水的范围比较小,输水速度较快,储水能力较小。城市雨水管网、排涝渠(涵)、调蓄湖(塘)、泵站及水闸等共同组成完整的排涝系统,因此相关排涝设施在建设时,应统一科学规划。城市建设要统筹市政和城市防洪排涝建设,如道路交通网络要有防洪设施;充分利用公共绿地、洼地等,建设临时调蓄涝水场所等。这样才能把城市排涝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排涝效益。另外,还要加强排捞设施的管理和养护,及时疏浚河道,疏通排水管网等,确保排涝通畅。
2.6加强排水设施管理
加强信息化管理,完善暴雨天气监测预报预警系统,提高排水系统的管理效能,建立健全覆盖全市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水情信息采集系统。对排水管网及防洪排涝设施进行实时监控、对汛期水位进行有效控制、排涝设施进行合理调度。将水情信息及时录入城区防汛决策网,随时进行处理。提高城市排水标准,加大雨水管道管径及密度固然可以减少水浸,但标准越高,建设成本也就越高。还要考虑用地问题,很多老城区狭窄的街道根本放不进太粗的排水管,同时在已建成区进行排水管道改造难度较大。因此,在适当提高排水标准的前提下,还应采取临时抢险、应急预警等“非工程措施”,这样才能应对特大暴雨及超标准洪水。
3 结语
我国正处于高速城市化发展阶段,对城市防汛抗灾理论技术、工程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尚缺乏全面深入研究和管理经验。须全面提高城市防涝、防洪和防汛应急处置能力,这样才能构成有效的城市综合防汛抗灾能力,为城市构筑排水防涝、筑堤防洪和实施应急预案等三道坚固屏障。
参考文献:
[1]徐帮树,贾超,王育奎.城市防汛预警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及应用[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
[2]郑先曹.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浅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
关键词:防洪;排涝;排水
目前恶劣天气较多,很多城市遇到暴雨就成内涝。随着环境的恶化,我国很多地区出现了内涝的问题,并且内涝现象不断的严重,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广,给人们的出行和生活造成了危害。内涝对城市的设施也造成损害,很多人无法正常的出行,造成交通拥挤,交通事故频发,对整个城市的安全造成威胁。此外,因为暴雨内含有酸雨,使路面被酸雨侵蚀,造成了生态问题,对人们的健康也造成危害。总体而言,城市排洪排涝现状比较严峻,内涝成为城市发展的阻碍,政府要加强整治措施,以保证国家的长远、健康、合理的发展。
1城市防洪排涝存在的问题
1.1防洪排涝预案体系建设滞后
大部分编制的防洪排涝预案都只针对城区河流洪水、山洪及暴雨,缺少对城区低洼地带、地下空间、重要基础设施的防洪排涝预案,造成整体预案体全面性欠缺。预案体系有待进一步向点、社区、重要企事业单位等基层延伸。
1.2缺少防洪排涝风险评估和改造
很多城市城市开发建设项目尚未建立防洪排涝风险评估机制,除跨河、穿河、临河建设项目外,水利部门不涉及城市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对城市建设开发项目,进行必要的防洪排涝风险评估是避免建设项目免受洪涝灾害威胁的依据,也是提高城市本身抵御洪涝灾害能力的有效途径。
很多城市预防措施也不科学,对具体的灾害缺乏正确的防御措施。在洪水发生前相关防洪预警不及时,没有通过合理科学的监测把危害降到最低,造成灾害发生地的群众不能及时被安顿到安全的地点,且防洪整治力度不足,没有对相关河堤及沿岸内涝易发生区域采取相关预防措施,造成洪灾涝灾频发,得不到改善。
1.3防洪的标准过低、河流调蓄能力不够
防洪标准过低造成了内涝的发生。政府没有建立合理的防洪标准,造成暴雨控制系统出现了问题,不能通过正确的标准制定具体的防洪排涝措施,由于标准过低,也造成暴雨量过大时,相应的防范也不科学,并且数据的标准定的过低,当实际数据大于标准数据时,没有合理的采取措施,造成内涝发生,使环境遭到破坏。同时河流调蓄缺乏全面调控,没有对河流进行很好的调蓄,当暴雨过大时,水位提升速度过快,使水量大量向外扩充并且没有对水位进行合理掌控,河提的建设也不符合调蓄的发展,造成路面、河提被雨水冲蚀,雨水向其它地点扩散,甚至扩到城市中心,造成内涝的发生,使环境遭到危害。
1.4防洪排涝设施不配套、基础差
随着城市高速发展,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跟不上发展步伐。一是城市防洪标准低、设施老化,使超标准洪水无出路,洪灾风险大;二是市政排涝管网设计标准低,管网老化淤积导致排涝能力不足,而城市部分道路没有铺设雨水管道,无法排水或泄水速度慢,一遇暴雨,必造成内涝。
1.5群众防灾的意识淡薄
群众防灾的意识淡薄也导致了内涝的发生。群众对灾害没有透彻的理解,没有加强防范,导致有灾害征兆时无法科学防范,同时政府对防灾知识的相关宣传力度不足,针对灾害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不够具体,导致很多人对灾害的印象模糊,不了解内涝带来的危害,使整体的防治灾害的水平较低。
2城市防洪排涝的对策分析
2.1健全城市洪涝灾害管理机制
(2)成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多部门协调的城市防洪排涝指挥机构。对防洪排涝工作进行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全面提升城市防洪排涝整体应急保障能力。(2)完善城市洪涝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将气象、水利、建设、交通等部门的监测预警信息进行有机集成,同步共享,实现全覆盖,多功能的洪涝灾害监测预警系统。(2)做好《城市防洪预案》的修编工作。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城市防洪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应及时进行总结修编城市防洪预案,使之适应新时期城市发展的要求。编制要吸收防汛排涝工作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使进一步增强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3)完善城市防洪排涝抢险救援体系。建立城市防洪排涝物资储备仓库,同步完善物资储备机制,整合防汛救灾力量,充分发挥社会各类抢险队伍作用,全面提升城市整体应急抢险能力。
2.2强化城市防洪排涝风险管理
首先,绘制城市不同频率洪涝风险图。研究历史洪水规律,划定洪水风险区域,合理制定不同量级的洪涝灾害撤离路线。其次,还要对城市建设项目防洪排涝进行安全论证。建设项目前期阶段须进行防洪排涝安全论证,并经防汛部门审批,以发挥防洪排涝安全管理对城市建设项目的指导作用。
2.3确定适宜标准
现有的防洪标准,依循分出的城市级别和城区含有的重要性,从这样的标准,可推知城市选取的可用防洪标准,密切关联着城区现有的人口数目。然而,可以依循河流形状,去预设分区情形下的规划。这种分区设防,所能保护的城区人口,会比总括的人数少,城市可选用各类别的预设标准。由此可见,若要套用既有的预设标准,就应顾及到分区考量或整体情形下的考量。
2.4加大城市防洪排涝舆论宣传力度
发挥网络、电视等媒体的广泛优势,对各部门、单位和广大市民进行防御洪涝灾害知识宣传,提高自我保护和防灾减灾能力。做到全民性的预防与教育,定期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要求能够按时开展演习以及利用电视、广播等措施,使所有人都意识到既要与水协调相处,要适当控制洪水,应当为洪水安排畅通、合理的出路。
2.5加强城市雨水管网与排涝系统
排涝系統是由涝水收集、传输、蓄存、排出等各个环节及相关建筑物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城市排涝系统包括雨水管网、排涝渠(涵)、调蓄湖(塘)、泵站及水闸等。城市雨水管道是排涝系统的组成之一,且位于排涝系统的上游,具有收集、传输雨水功能,也具备一部分储存雨水的功能。它负责收集雨水的范围比较小,输水速度较快,储水能力较小。城市雨水管网、排涝渠(涵)、调蓄湖(塘)、泵站及水闸等共同组成完整的排涝系统,因此相关排涝设施在建设时,应统一科学规划。城市建设要统筹市政和城市防洪排涝建设,如道路交通网络要有防洪设施;充分利用公共绿地、洼地等,建设临时调蓄涝水场所等。这样才能把城市排涝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排涝效益。另外,还要加强排捞设施的管理和养护,及时疏浚河道,疏通排水管网等,确保排涝通畅。
2.6加强排水设施管理
加强信息化管理,完善暴雨天气监测预报预警系统,提高排水系统的管理效能,建立健全覆盖全市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水情信息采集系统。对排水管网及防洪排涝设施进行实时监控、对汛期水位进行有效控制、排涝设施进行合理调度。将水情信息及时录入城区防汛决策网,随时进行处理。提高城市排水标准,加大雨水管道管径及密度固然可以减少水浸,但标准越高,建设成本也就越高。还要考虑用地问题,很多老城区狭窄的街道根本放不进太粗的排水管,同时在已建成区进行排水管道改造难度较大。因此,在适当提高排水标准的前提下,还应采取临时抢险、应急预警等“非工程措施”,这样才能应对特大暴雨及超标准洪水。
3 结语
我国正处于高速城市化发展阶段,对城市防汛抗灾理论技术、工程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尚缺乏全面深入研究和管理经验。须全面提高城市防涝、防洪和防汛应急处置能力,这样才能构成有效的城市综合防汛抗灾能力,为城市构筑排水防涝、筑堤防洪和实施应急预案等三道坚固屏障。
参考文献:
[1]徐帮树,贾超,王育奎.城市防汛预警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及应用[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
[2]郑先曹.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浅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