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散文阅读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中学散文阅读教学中,笔者以为主要存在以下弊端:一是教学模式陈旧。在不同类型的散文教学中,教师仍采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无论是什么样的散文作品,教师都千篇一律地采用字——词——段——层次——中心思想的教学步骤,对作品进行分析讲解,或者是感知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品味经典语句的三段论式的教学,这些一成不变的教学套路,使得散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完全沦为知识灌输的枯燥场所。因而,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厌烦心理,没有热情投身于课堂学习过程当中。二是教师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意识淡漠。散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散文阅读教学已经彻底沦为考试技巧训练的场所。教师在散文教学中,总是有意无意地按照中考、高考的出题模式对散文作品进行碎片化的肢解,完全忽视了作品的整体性和审美价值的挖掘,使一篇篇优美的散文变成了考试训练的标本,学生完全丧失了对散文作品内在情感及优美语言的理解与感知,严重背离了语文教育的初衷。
二、文本细读在散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如何真正做好中学散文阅读教学呢?笔者认为还是要进行深入的文本细读,这是彻底改变散文阅读教学现状的重要手段。在具体的教学运用上,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文本细讀的一些基本方法。
1.细读需要把握的点
(1)语境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聚”,散文从结构上看似松散,但实际上,前后文、上下句之间有着十分微妙的关联。因此,教师要紧紧围绕散文的语境展开教学。首先是上下文语境。我们要注意文章中作者所描写的每一个细节,这些细节往往与整篇文章的主旨有着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特别是对于散文当中的关键句、重点句,我们要反复揣摩、深入挖掘,仔细体会这些句子在整个文章当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文章的结构线索和作者情绪的不断变化,做到对文章整体思路的全面了解,完整地把握作者写作文章的用意。其次是情境语境。情境语境是指散文中的人物当时所处的环境、氛围,人物的神情、动作等。在散文作品中,作者想要突出表现某人某景,肯定会有意创设出一种特定的环境氛围,而这种环境氛围就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所以在细读文本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情境语境,让学生真正理解作者用心营造的环境氛围的作用。最后是历史文化语境。散文中的每一段文字都离不开作者所处的时代,而每个时代的历史文化特征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只有对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有较为细致的了解,我们才有可能真正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
(2)语言
散文作品中的语言背后往往蕴涵着深刻丰富的内涵,所以需要我们去慢慢地品味。对散文语言的品味就是建立在对具体的字、词、句的揣摩和体味上。我们常常惊叹于作者在某篇散文中的用词精妙,如果将文章当中的一些字词进行同义词的替换,尽管表达的意思一样,但是表达的意味却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就是散文语言运用的精妙之处。所以,我们可以采用各种方法,让学生仔细地揣摩散文语言运用上的特点,帮助学生形成准确用词、锤炼语言的习惯。例如在《荷塘月色》中,作者虽然用了很多的修辞手法,但文章却不单调乏味。它吸引读者深入其中,充分感受到了荷塘的美、月色的迷人,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感知语言的含蓄与张力。如在朱自清的《背影》中,作者通过十分朴实自然的语言刻画了父亲的形象,但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语言背后,却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感情内容。只有深入体会,我们才能真正感悟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对父亲的理解与怀念,从而准确理解文章主旨。
(3)情感
文本细读就是要将心比心,体会作者的写作情感,并且在阅读过程中,融入学生的自我情感。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中,叙述了作者在课堂上看到播放日本人处决中国“间谍”,而许多中国人却在麻木围观的场景,教室里的日本学生都充满欢欣地观看影片。这段文字看似平常地穿插在藤野先生的课堂之余,也与对藤野先生的描写毫无关系,但细读之下,我们会体会到作为中国留学生的鲁迅内心的复杂情感。这种无奈而又悲凉的感觉,在鲁迅的平实冷静的叙述中充满着一种情感的张力,这段文字是含蓄与艺术张力的完美结合,只有在静静的细读中,我们才可以体悟到作者内心压抑的那种刻骨铭心的悲凉。
2.细读需要把握的梯度
文本细读分为三个梯度,或者说三种境界,这三种境界呈现为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特点。
(1)读
读的目的就是触发人脑中最初的感知。读可以带动思维的活跃,促进学生的思考。首先是课前朗读。统编语文教材所选的散文大多是传世之作,值得师生们在课前进行有感悟的诵读,这样既达到了预习的目的,也为心中埋下了疑问的种子,学生带着阅读中的问题走入课堂,在听课的时候就会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其次是课堂朗读,这部分可以由教师引领,通过范读、学生单独或合作朗读,对重点文段进行反复的朗读体验,这一部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朗读的方法进行具体的指导,让学生通过朗读把文章的内蕴和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2)思
思是对文章主旨精准的把握。通过朗读,学生初步对文章有了一定的情感认知,接下来就是一个引导的过程,这个过程要让学生形成自己独到的思考,教师可以针对文章的重点难点设置一些思考题,这些思考题一方面能刺激学生去思考,让他们反复阅读文章,品味文章的思想感悟。另一方面,这些思考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让学生突然明白,我怎么没想到这一层,一定是哪里想得还不够到位,进而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3)品
品就是在对文本进行深入的细读之后而做出的鉴赏。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散文的语言、技巧、手段及艺术风格进行分析鉴赏。例如围绕散文教学的目标,围绕文章的意境、修辞、语言展开全面的涵泳品味,明确这些手法技巧的妙处,从而全方位地了解文章的语言表达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学习散文创作的一些基本方法,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训练中去,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积淀语言运用的核心素养。
鉴于目前散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彻底改变高中散文阅读教学中的痼疾,就必须以文本细读为抓手,厘清教学思路,有意识地扭转文本解读方面存在的问题,创新教学模式,回归阅读的本质,让学生从语境、语言、情感等几个方面深入品味文章特点及风格,并从读、思、品三个梯度把握散文的细节。我相信只要落实好这些教学环节,散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就一定能有效地得以提升。
[作者通联:安徽阜阳市临泉第二中学]
在目前的中学散文阅读教学中,笔者以为主要存在以下弊端:一是教学模式陈旧。在不同类型的散文教学中,教师仍采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无论是什么样的散文作品,教师都千篇一律地采用字——词——段——层次——中心思想的教学步骤,对作品进行分析讲解,或者是感知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品味经典语句的三段论式的教学,这些一成不变的教学套路,使得散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完全沦为知识灌输的枯燥场所。因而,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厌烦心理,没有热情投身于课堂学习过程当中。二是教师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意识淡漠。散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散文阅读教学已经彻底沦为考试技巧训练的场所。教师在散文教学中,总是有意无意地按照中考、高考的出题模式对散文作品进行碎片化的肢解,完全忽视了作品的整体性和审美价值的挖掘,使一篇篇优美的散文变成了考试训练的标本,学生完全丧失了对散文作品内在情感及优美语言的理解与感知,严重背离了语文教育的初衷。
二、文本细读在散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如何真正做好中学散文阅读教学呢?笔者认为还是要进行深入的文本细读,这是彻底改变散文阅读教学现状的重要手段。在具体的教学运用上,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文本细讀的一些基本方法。
1.细读需要把握的点
(1)语境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聚”,散文从结构上看似松散,但实际上,前后文、上下句之间有着十分微妙的关联。因此,教师要紧紧围绕散文的语境展开教学。首先是上下文语境。我们要注意文章中作者所描写的每一个细节,这些细节往往与整篇文章的主旨有着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特别是对于散文当中的关键句、重点句,我们要反复揣摩、深入挖掘,仔细体会这些句子在整个文章当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文章的结构线索和作者情绪的不断变化,做到对文章整体思路的全面了解,完整地把握作者写作文章的用意。其次是情境语境。情境语境是指散文中的人物当时所处的环境、氛围,人物的神情、动作等。在散文作品中,作者想要突出表现某人某景,肯定会有意创设出一种特定的环境氛围,而这种环境氛围就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所以在细读文本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情境语境,让学生真正理解作者用心营造的环境氛围的作用。最后是历史文化语境。散文中的每一段文字都离不开作者所处的时代,而每个时代的历史文化特征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只有对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有较为细致的了解,我们才有可能真正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
(2)语言
散文作品中的语言背后往往蕴涵着深刻丰富的内涵,所以需要我们去慢慢地品味。对散文语言的品味就是建立在对具体的字、词、句的揣摩和体味上。我们常常惊叹于作者在某篇散文中的用词精妙,如果将文章当中的一些字词进行同义词的替换,尽管表达的意思一样,但是表达的意味却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就是散文语言运用的精妙之处。所以,我们可以采用各种方法,让学生仔细地揣摩散文语言运用上的特点,帮助学生形成准确用词、锤炼语言的习惯。例如在《荷塘月色》中,作者虽然用了很多的修辞手法,但文章却不单调乏味。它吸引读者深入其中,充分感受到了荷塘的美、月色的迷人,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感知语言的含蓄与张力。如在朱自清的《背影》中,作者通过十分朴实自然的语言刻画了父亲的形象,但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语言背后,却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感情内容。只有深入体会,我们才能真正感悟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对父亲的理解与怀念,从而准确理解文章主旨。
(3)情感
文本细读就是要将心比心,体会作者的写作情感,并且在阅读过程中,融入学生的自我情感。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中,叙述了作者在课堂上看到播放日本人处决中国“间谍”,而许多中国人却在麻木围观的场景,教室里的日本学生都充满欢欣地观看影片。这段文字看似平常地穿插在藤野先生的课堂之余,也与对藤野先生的描写毫无关系,但细读之下,我们会体会到作为中国留学生的鲁迅内心的复杂情感。这种无奈而又悲凉的感觉,在鲁迅的平实冷静的叙述中充满着一种情感的张力,这段文字是含蓄与艺术张力的完美结合,只有在静静的细读中,我们才可以体悟到作者内心压抑的那种刻骨铭心的悲凉。
2.细读需要把握的梯度
文本细读分为三个梯度,或者说三种境界,这三种境界呈现为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特点。
(1)读
读的目的就是触发人脑中最初的感知。读可以带动思维的活跃,促进学生的思考。首先是课前朗读。统编语文教材所选的散文大多是传世之作,值得师生们在课前进行有感悟的诵读,这样既达到了预习的目的,也为心中埋下了疑问的种子,学生带着阅读中的问题走入课堂,在听课的时候就会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其次是课堂朗读,这部分可以由教师引领,通过范读、学生单独或合作朗读,对重点文段进行反复的朗读体验,这一部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朗读的方法进行具体的指导,让学生通过朗读把文章的内蕴和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2)思
思是对文章主旨精准的把握。通过朗读,学生初步对文章有了一定的情感认知,接下来就是一个引导的过程,这个过程要让学生形成自己独到的思考,教师可以针对文章的重点难点设置一些思考题,这些思考题一方面能刺激学生去思考,让他们反复阅读文章,品味文章的思想感悟。另一方面,这些思考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让学生突然明白,我怎么没想到这一层,一定是哪里想得还不够到位,进而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3)品
品就是在对文本进行深入的细读之后而做出的鉴赏。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散文的语言、技巧、手段及艺术风格进行分析鉴赏。例如围绕散文教学的目标,围绕文章的意境、修辞、语言展开全面的涵泳品味,明确这些手法技巧的妙处,从而全方位地了解文章的语言表达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学习散文创作的一些基本方法,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训练中去,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积淀语言运用的核心素养。
鉴于目前散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彻底改变高中散文阅读教学中的痼疾,就必须以文本细读为抓手,厘清教学思路,有意识地扭转文本解读方面存在的问题,创新教学模式,回归阅读的本质,让学生从语境、语言、情感等几个方面深入品味文章特点及风格,并从读、思、品三个梯度把握散文的细节。我相信只要落实好这些教学环节,散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就一定能有效地得以提升。
[作者通联:安徽阜阳市临泉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