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必须指导学生积累生活,思考生活,并千方百计拓展阅读面,学生作文才会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关键词】困境;狭窄;积累生活;阅读体验;语文素养
2011年,《语文新课程 》的颁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犹如一股新鲜的血液融化了僵硬的、传统的教育思想,对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具综合性,也最有难度最有想象力的课题。
新课标准对作文教学表述如下:“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倡导自由表达和真情写作的教学理念。这些年来,中考高考的作文分值一直为六十分,占据语文各大题的鳌头。作文好,语文好;作文分值低,语文绝对也不好。“成也作文,败也作文”,“得作文者得天下”,所以,作文教学从来都是语文教师历来非常重视也非常头痛的问题。
地处偏远的农村中学的学生环境封闭,接触的信息较少,写作素材较少;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教师投入大量精力,却收效甚微。如果农村中学不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语文教学就很难有光明的前途。
1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困境
1.1 学生阅读面狭窄,一本语文书,一本练习册,就是学生阅读的全部
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几十上百元一套的文学名著,大多数家长是不会考虑的。 农村学生很少涉猎课外读物,阅读能力低下,词汇积累少,作文功底差。一写作文,无米下锅,语言平淡啰嗦,错别字连篇,连字数要求都很难达够,更别谈文笔和创新了。
1.2 学生接触社会面狭窄,对时事热点了解甚少
因为乡村环境的闭塞,农村学生平日接触的只是家庭、学校和一些简单的社会现状,他们有的人甚至很少离开学校去县城。虽然现在每个家庭都已普及了广播、电视等现代化的信息接受渠道,但除了比较吸引眼球的娱乐节目能让他们静下心来,津津有味地观看外,他们很少通过广播电视来了解瞬息万变的外面世界,很难能对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提出自己的看法。许多学生平时又很少参与社会实践或其它活动,生活经历的储备可谓少了又少,写起作为来便无事可写,落入“假、大、空”的俗套。
1.3 写作兴趣不浓,普遍缺少写作热情
阅读少,见识少,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勉强为之,便胡乱成篇完成任务了事。他们不懂得表达方式,不知道怎样把范文中的写作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口语化,平铺直叙,既缺少文采,立意也肤浅,难有高质量的文章。
1.4 教师指导乏力,缺少“一桶水倒一碗水”的实力
农村多数语文教师自己不爱读书,靠一本语文书,一本教参打天下;也不爱好写作,甚至十年八年没写过一篇像样的文章,很少能写出有一定水平的下水作文,只能中规中矩地指导学生,不能越雷池一步;而且观念滞后,总觉得作文指导时间长,见效慢,不愿意投入更多时间来指导,因而学生写出了的文章常常是穿靴戴帽,千篇一律,味同嚼蜡,所以对学生的指导很难有所成效。
2 走出困境,实现教学相长
针对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笔者在近三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学生作文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2.1 充分挖掘教科书、练习册的潜力,千方百计拓展阅读面,使学生词汇量得到极大丰富
阅读是体验他人的生活,写作是展示自己的人生感悟,读的越多,感悟越多,写的就越好。教科书是专家审定的学生统一用书,其编辑质量和权威性都无可置疑;与之配套的练习册,对教科书起到了巩固和拓展的作用。在资料少的情况下,对其充分利用是一种好办法。加强对名篇名段的背诵,能使学生完成语言积累,逐步培养学生语感,理解掌握修辞手法,表达方式。通过仿写、续写、改写等多种方式,加强片段作文训练,积小少成多,积段成篇,最终写出较高质量的文章。
当然,要真正提高作文水平,光靠一本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加大阅读量。因为阅读是人类获取各种知识、了解各种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一个人的阅读量对于他的写作能力来说非常重要。阅读是增加写作经验的有效方式,是写作的前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书籍是前人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而阅读就是一种吸收和积累作者思想。素材和感受的过程,一旦适逢其会,这些积累和吸收便会随手拈来,甚至博采众长,创作得更加生动和完美。因此,教师订阅一些适合学生阅读兴趣和写作水平的报刊杂志,通过广泛和持久的阅读来拓展阅读深度和广度,从而丰富词汇,增加素材。久而久之,学生作文就有话可说,不再空洞。
2.2 激发写作兴趣,增强写作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对各种活动产生快感的激发剂和推动器。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若是“乐之者”,自然就愿意去动笔。农村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浅,语言文字还没学出门道,感到习作困难自然是难免的。因而培养兴趣至关紧要。
兴趣是人们对莫衷活活动产生快感的激发剂和推动器。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第一,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际交往的需要,是走上社会后必不可少基本技能。第二,应当在写作课上创设出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与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写,破除紧张情绪,允许学生大胆设想,敢于质疑,鼓励他们的创造想象和求异思维。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思想去限制学生,而要学会用学生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学生的耳朵去倾听生活。第三,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教师,不但要注意作文拔尖的优秀学生,更要关注一般学生,特别是写作难的潜能生。不但要肯定一些文章的整体美,更要善于发现文章的局部美,并及时给予表扬,以此激发学生对写作“有兴趣”的热情,燃烧起学生学写作文的欲望,增强其自信心。
师生同题,一起写作,也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的好办法。尽管师生人生阅历相去颇远,但是流畅的表达,生动的叙述,新颖的切入,总能使学生由衷产生敬佩之情,进而增加写作兴趣。一篇高质量的下水作文,会荡起他们情感的涟漪,燃起写作的欲望之火,并且明白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2.3 建立评价机制,变“一言堂”为“多言堂”
传统作文评改,多数老师采用旁批、眉批加文后总结的方式,一竿子插到底。教师付出了很多,认真总结思考的学生不多,作文教学收效不大。因此,教师应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师生双向交流——生生双向交流,师生、生生多向交流,从而加大信息量,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
2.4 加强自身修养,与时共进
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要提高语文素养,在阅读和写作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语文教师要成为一个杂家,天文地理,三教九流,社会热点,都需广泛涉猎;并且积累生活,思考生活。唯有如此,指导学生时才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学生作文才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必须教会学生学会阅读,拓展阅读,使学生有话能说,有话会说。源头有“水”,胸有千言,坚持耕耘,于无声处时,学生作文就会犹如丁香般悄然绽放。
参考文献
[1]阿吉.科学教育前沿.作文教学思想[J].科学教育前沿,2005.
[2]张离.初中作文教学窘境及教学建议[J].中学数学参考,2005.
作者单位
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教师进修学校 四川省乐山市 614800
【关键词】困境;狭窄;积累生活;阅读体验;语文素养
2011年,《语文新课程 》的颁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犹如一股新鲜的血液融化了僵硬的、传统的教育思想,对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具综合性,也最有难度最有想象力的课题。
新课标准对作文教学表述如下:“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倡导自由表达和真情写作的教学理念。这些年来,中考高考的作文分值一直为六十分,占据语文各大题的鳌头。作文好,语文好;作文分值低,语文绝对也不好。“成也作文,败也作文”,“得作文者得天下”,所以,作文教学从来都是语文教师历来非常重视也非常头痛的问题。
地处偏远的农村中学的学生环境封闭,接触的信息较少,写作素材较少;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教师投入大量精力,却收效甚微。如果农村中学不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语文教学就很难有光明的前途。
1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困境
1.1 学生阅读面狭窄,一本语文书,一本练习册,就是学生阅读的全部
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几十上百元一套的文学名著,大多数家长是不会考虑的。 农村学生很少涉猎课外读物,阅读能力低下,词汇积累少,作文功底差。一写作文,无米下锅,语言平淡啰嗦,错别字连篇,连字数要求都很难达够,更别谈文笔和创新了。
1.2 学生接触社会面狭窄,对时事热点了解甚少
因为乡村环境的闭塞,农村学生平日接触的只是家庭、学校和一些简单的社会现状,他们有的人甚至很少离开学校去县城。虽然现在每个家庭都已普及了广播、电视等现代化的信息接受渠道,但除了比较吸引眼球的娱乐节目能让他们静下心来,津津有味地观看外,他们很少通过广播电视来了解瞬息万变的外面世界,很难能对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提出自己的看法。许多学生平时又很少参与社会实践或其它活动,生活经历的储备可谓少了又少,写起作为来便无事可写,落入“假、大、空”的俗套。
1.3 写作兴趣不浓,普遍缺少写作热情
阅读少,见识少,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勉强为之,便胡乱成篇完成任务了事。他们不懂得表达方式,不知道怎样把范文中的写作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口语化,平铺直叙,既缺少文采,立意也肤浅,难有高质量的文章。
1.4 教师指导乏力,缺少“一桶水倒一碗水”的实力
农村多数语文教师自己不爱读书,靠一本语文书,一本教参打天下;也不爱好写作,甚至十年八年没写过一篇像样的文章,很少能写出有一定水平的下水作文,只能中规中矩地指导学生,不能越雷池一步;而且观念滞后,总觉得作文指导时间长,见效慢,不愿意投入更多时间来指导,因而学生写出了的文章常常是穿靴戴帽,千篇一律,味同嚼蜡,所以对学生的指导很难有所成效。
2 走出困境,实现教学相长
针对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笔者在近三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学生作文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2.1 充分挖掘教科书、练习册的潜力,千方百计拓展阅读面,使学生词汇量得到极大丰富
阅读是体验他人的生活,写作是展示自己的人生感悟,读的越多,感悟越多,写的就越好。教科书是专家审定的学生统一用书,其编辑质量和权威性都无可置疑;与之配套的练习册,对教科书起到了巩固和拓展的作用。在资料少的情况下,对其充分利用是一种好办法。加强对名篇名段的背诵,能使学生完成语言积累,逐步培养学生语感,理解掌握修辞手法,表达方式。通过仿写、续写、改写等多种方式,加强片段作文训练,积小少成多,积段成篇,最终写出较高质量的文章。
当然,要真正提高作文水平,光靠一本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加大阅读量。因为阅读是人类获取各种知识、了解各种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一个人的阅读量对于他的写作能力来说非常重要。阅读是增加写作经验的有效方式,是写作的前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书籍是前人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而阅读就是一种吸收和积累作者思想。素材和感受的过程,一旦适逢其会,这些积累和吸收便会随手拈来,甚至博采众长,创作得更加生动和完美。因此,教师订阅一些适合学生阅读兴趣和写作水平的报刊杂志,通过广泛和持久的阅读来拓展阅读深度和广度,从而丰富词汇,增加素材。久而久之,学生作文就有话可说,不再空洞。
2.2 激发写作兴趣,增强写作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对各种活动产生快感的激发剂和推动器。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若是“乐之者”,自然就愿意去动笔。农村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浅,语言文字还没学出门道,感到习作困难自然是难免的。因而培养兴趣至关紧要。
兴趣是人们对莫衷活活动产生快感的激发剂和推动器。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第一,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际交往的需要,是走上社会后必不可少基本技能。第二,应当在写作课上创设出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与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写,破除紧张情绪,允许学生大胆设想,敢于质疑,鼓励他们的创造想象和求异思维。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思想去限制学生,而要学会用学生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学生的耳朵去倾听生活。第三,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教师,不但要注意作文拔尖的优秀学生,更要关注一般学生,特别是写作难的潜能生。不但要肯定一些文章的整体美,更要善于发现文章的局部美,并及时给予表扬,以此激发学生对写作“有兴趣”的热情,燃烧起学生学写作文的欲望,增强其自信心。
师生同题,一起写作,也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的好办法。尽管师生人生阅历相去颇远,但是流畅的表达,生动的叙述,新颖的切入,总能使学生由衷产生敬佩之情,进而增加写作兴趣。一篇高质量的下水作文,会荡起他们情感的涟漪,燃起写作的欲望之火,并且明白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2.3 建立评价机制,变“一言堂”为“多言堂”
传统作文评改,多数老师采用旁批、眉批加文后总结的方式,一竿子插到底。教师付出了很多,认真总结思考的学生不多,作文教学收效不大。因此,教师应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师生双向交流——生生双向交流,师生、生生多向交流,从而加大信息量,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
2.4 加强自身修养,与时共进
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要提高语文素养,在阅读和写作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语文教师要成为一个杂家,天文地理,三教九流,社会热点,都需广泛涉猎;并且积累生活,思考生活。唯有如此,指导学生时才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学生作文才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必须教会学生学会阅读,拓展阅读,使学生有话能说,有话会说。源头有“水”,胸有千言,坚持耕耘,于无声处时,学生作文就会犹如丁香般悄然绽放。
参考文献
[1]阿吉.科学教育前沿.作文教学思想[J].科学教育前沿,2005.
[2]张离.初中作文教学窘境及教学建议[J].中学数学参考,2005.
作者单位
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教师进修学校 四川省乐山市 61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