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的急速发展,“剩女”这一现象越来越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剩女”作为现代中国社会新现象的代表之一,也引起多方的思考。研究“剩女”这一群体的社会心理,对于减少“剩女”数量,解决社会婚姻、家庭、性别问题有着非常大的作用。作为新时代的女性也应该对此现象的出现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剩女 高学历 社会心理
作者简介:王梦怡,南京农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8-202-01
现在网络上非常流行这样一个段子,“专科女是赵敏,本科女是黄蓉,硕士女是李莫愁,博士女是灭绝师太。”,可以看出,随着女性学历的不断增高,成为“剩女”的可能性就越大。
一、“剩女”释义及现状
“剩女”是人们对于都市大龄未婚女子的一种特定称谓,又被称为“单身派”。据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北京“剩女”已突破了50万,而这仅仅是保守数据。虽然中国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男多女少的事实是事实,但“剩女”的数量却随着社会进步的步伐也日益增多。这也是一个令人疑惑的问题。
二、高学历“剩女”形成的社会原因
随着女性学历的越来越高,“剩女”的数量也随之升高,博士女越来越成为“剩女”的“中流砥柱”。究其社会成因如下:
(一)女性的高等教育以及追求职业化
在生产不发达的前工业社会,经济动机是婚姻考虑的首选因素。而现代社会则不同,女性大多经济独立,追求在职业上的发展。随着女性越来越多的接受高等教育,女性不再认为自己是男性的附属品,她们更加注重男女平等,注重婚姻的质量。过于追求事业而忽略婚姻与家庭的重要性,这是“剩女”的通病,也是导致“剩女”被“剩”的重要因素。
(二)社会包容度的提高
在人口居多的城市,人们的异质性导致了城市人特有的人格和人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为“剩女”提供了更为宽松的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使得她们所面对的来自社会的心理压力逐渐减小。现代社会是一个充分展现自我和尊重个人隐私权的时代,社会拥有极高的包容度,这给“剩女”提供了一个相对舒适的心理生存环境。
(三)交际空间的缩小
交际圈的相对狭窄也是“剩女”形成的重要原因。“剩女”的工作环境决定了虚拟网络的交流多于现实网络的交往。但是婚姻的基础是两个人之间的信任,而信任又来源于两个人之间较长时间的亲密交往。所以在城市这个次级关系偏重的空间中,人们的交往圈子表面是扩大了,实际上是缩小了。
三、“剩女”的社会心理原因
作为新一代的高学历女性,是怎样的心理原因让她们选择成为“剩女”,这也是一个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探讨“剩女”的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女性注重在学业、事业上自我价值的实现,错过了最佳择偶时间
现代女性大多数信奉“谁说女子不如儿郎”的观念,希望依靠自己的努力在工作上有所建树,成为一个行业的精英人才。这些也就导致了现代女性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学业和事业上,无暇顾及恋爱和婚姻;等到发现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择偶时间。
(二)女性受传统择偶观念的影响,希望“门当户对”
现代女性大多还是受到中国传统择偶观念的影响,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比自己优秀。总体上说,男性的择偶标准是向下,女性的择偶标准是向上。这两种观念的碰撞也就导致了“剩女”们的现状。
(三)女性追求独立,希望展现自我
独立意识在女性的心中不断增强,拥有自己的事业和独立的经济基础成为女性们的追求目标。女性依附于男性的传统思想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更多的女人希望在事业上获得更大的成功,成为独立的个人。在这样一个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剩女”就出现了,她们成了现代社会思想快速发展的一个社会符号,也是女性“回归自我”的标志。
四、“剩女”问题的解决方式
笔者认为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去看:
一方面,随着社会开明程度的不断增加,单身的生活方式已经被更多的人逐渐所接受。“剩女”们不妨享受自己现在的单身生活,利用自由的时间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了解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更多的充实自己。社会和男性群体也不必要给予这个群体太多的压力,对于“剩女”群体,既要创造机会让她们能够顺利的走入婚姻生活。“剩女”不是“弱势群体”,在现代的社会中,她们的努力是应该被承认的,她们也依然有足够的选择空间,可以自我发展,不能以是否“结婚”来单一评判女性的自身价值。此外,还要加强对女性的教育。在女性教育中不光是要重点教育女性,也要让男性改变传统观念中的保守思想,理解、重视、尊重女性,正确对待两性关系,对于女性要有足够的呵护之心。
另一方面,“剩女”要注意提升自身的女性魅力,增加吸引异性的砝码,通过不断学习来改变自己。当然也不要关闭走入婚姻和家庭的大门,要多和别人、和异性接触,对别人太过苛刻,温柔大度开朗的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同时,周围的亲人朋友也要关心“剩女”的心理,理解她们的生存状态,不要急切逼迫“剩女”成婚,不要给她们太多压力。让她们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做出自己对于婚姻家庭的选择。“博士女”真的等于“灭绝师太”吗?这仅仅是男性对于“剩女”的定义吧。“剩女”并不是被歧视的群体,能成为“剩女”的女性都比一般的男性要优秀,这就可以成为这个群体值得骄傲的地方。如果“剩女”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那就享受“剩女”的美丽人生吧!
参考文献:
[1]蒋竞.“剩女”时代到来的社会学解读.人文社科.2009(4).
[2]杨超.“剩女”现象产生原因的理性分析与感性思考.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6).
[3]李长华.新词“剩女”与社会文化心理探视.语言新观察.2008(5).
关键词:剩女 高学历 社会心理
作者简介:王梦怡,南京农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8-202-01
现在网络上非常流行这样一个段子,“专科女是赵敏,本科女是黄蓉,硕士女是李莫愁,博士女是灭绝师太。”,可以看出,随着女性学历的不断增高,成为“剩女”的可能性就越大。
一、“剩女”释义及现状
“剩女”是人们对于都市大龄未婚女子的一种特定称谓,又被称为“单身派”。据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北京“剩女”已突破了50万,而这仅仅是保守数据。虽然中国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男多女少的事实是事实,但“剩女”的数量却随着社会进步的步伐也日益增多。这也是一个令人疑惑的问题。
二、高学历“剩女”形成的社会原因
随着女性学历的越来越高,“剩女”的数量也随之升高,博士女越来越成为“剩女”的“中流砥柱”。究其社会成因如下:
(一)女性的高等教育以及追求职业化
在生产不发达的前工业社会,经济动机是婚姻考虑的首选因素。而现代社会则不同,女性大多经济独立,追求在职业上的发展。随着女性越来越多的接受高等教育,女性不再认为自己是男性的附属品,她们更加注重男女平等,注重婚姻的质量。过于追求事业而忽略婚姻与家庭的重要性,这是“剩女”的通病,也是导致“剩女”被“剩”的重要因素。
(二)社会包容度的提高
在人口居多的城市,人们的异质性导致了城市人特有的人格和人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为“剩女”提供了更为宽松的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使得她们所面对的来自社会的心理压力逐渐减小。现代社会是一个充分展现自我和尊重个人隐私权的时代,社会拥有极高的包容度,这给“剩女”提供了一个相对舒适的心理生存环境。
(三)交际空间的缩小
交际圈的相对狭窄也是“剩女”形成的重要原因。“剩女”的工作环境决定了虚拟网络的交流多于现实网络的交往。但是婚姻的基础是两个人之间的信任,而信任又来源于两个人之间较长时间的亲密交往。所以在城市这个次级关系偏重的空间中,人们的交往圈子表面是扩大了,实际上是缩小了。
三、“剩女”的社会心理原因
作为新一代的高学历女性,是怎样的心理原因让她们选择成为“剩女”,这也是一个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探讨“剩女”的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女性注重在学业、事业上自我价值的实现,错过了最佳择偶时间
现代女性大多数信奉“谁说女子不如儿郎”的观念,希望依靠自己的努力在工作上有所建树,成为一个行业的精英人才。这些也就导致了现代女性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学业和事业上,无暇顾及恋爱和婚姻;等到发现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择偶时间。
(二)女性受传统择偶观念的影响,希望“门当户对”
现代女性大多还是受到中国传统择偶观念的影响,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比自己优秀。总体上说,男性的择偶标准是向下,女性的择偶标准是向上。这两种观念的碰撞也就导致了“剩女”们的现状。
(三)女性追求独立,希望展现自我
独立意识在女性的心中不断增强,拥有自己的事业和独立的经济基础成为女性们的追求目标。女性依附于男性的传统思想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更多的女人希望在事业上获得更大的成功,成为独立的个人。在这样一个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剩女”就出现了,她们成了现代社会思想快速发展的一个社会符号,也是女性“回归自我”的标志。
四、“剩女”问题的解决方式
笔者认为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去看:
一方面,随着社会开明程度的不断增加,单身的生活方式已经被更多的人逐渐所接受。“剩女”们不妨享受自己现在的单身生活,利用自由的时间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了解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更多的充实自己。社会和男性群体也不必要给予这个群体太多的压力,对于“剩女”群体,既要创造机会让她们能够顺利的走入婚姻生活。“剩女”不是“弱势群体”,在现代的社会中,她们的努力是应该被承认的,她们也依然有足够的选择空间,可以自我发展,不能以是否“结婚”来单一评判女性的自身价值。此外,还要加强对女性的教育。在女性教育中不光是要重点教育女性,也要让男性改变传统观念中的保守思想,理解、重视、尊重女性,正确对待两性关系,对于女性要有足够的呵护之心。
另一方面,“剩女”要注意提升自身的女性魅力,增加吸引异性的砝码,通过不断学习来改变自己。当然也不要关闭走入婚姻和家庭的大门,要多和别人、和异性接触,对别人太过苛刻,温柔大度开朗的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同时,周围的亲人朋友也要关心“剩女”的心理,理解她们的生存状态,不要急切逼迫“剩女”成婚,不要给她们太多压力。让她们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做出自己对于婚姻家庭的选择。“博士女”真的等于“灭绝师太”吗?这仅仅是男性对于“剩女”的定义吧。“剩女”并不是被歧视的群体,能成为“剩女”的女性都比一般的男性要优秀,这就可以成为这个群体值得骄傲的地方。如果“剩女”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那就享受“剩女”的美丽人生吧!
参考文献:
[1]蒋竞.“剩女”时代到来的社会学解读.人文社科.2009(4).
[2]杨超.“剩女”现象产生原因的理性分析与感性思考.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6).
[3]李长华.新词“剩女”与社会文化心理探视.语言新观察.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