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膜玉米穗期管理技术要点

来源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k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玉米田间管理包括苗期管理,穗期管理和花粒期管理三方面。本文主要就覆膜玉米穗期管理技术做一简要论述,旨在能进一步提升其管理水平。
  关键词:覆膜玉米;穗期管理;技术要点
  地膜覆盖是近些年来玉米生产上的一项突破性增产栽培技术。实践证明,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有着十分明显的增温、保墒、保全苗、控制杂草生长、减少病虫害、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早熟、增产的作用。
  玉米从拔节到抽穗阶段被称为穗期,而这一阶段是玉米一生中十分重要的发育时期。在这一生育时期,玉米在营养生长方面,根、茎、叶的增长量是最大的,植株高可增加4~5倍,70 %以上的根系和80左右的叶面积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因此,提高和加强覆膜玉米穗期的管理技术,对实现玉米优质高产稳产是非常重要的。
  1 增施穗肥
  覆膜玉米因其在追肥上不十分方便,因而应多施基肥,尽可能减少追肥的次数。尤其是在玉米生长发育前期更要减少追肥的次数,以防损坏地膜。由于玉米大都是宽窄行种植,在窄行之间施底肥,种子和肥料的间距只有10 cm不到,在施足底肥的条件下,能基本满足玉米生长前期的需肥要求,所以通常不用再追施苗肥与秆肥。但问题是,由于覆膜玉米植株长势高大,根系发达,叶片繁茂,因而所需的养分要比其他的多一些,以致单靠底肥很难满足玉米生长中后期对肥料的需求,这就要求在玉米生长阶段还需再施一次穗肥,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玉米生长中后期的肥料需求。
  在这一期间的追肥数量上,通常为玉米总需肥量的30 %~40 %,并以氮肥为主,每公顷追施碳酸氢铵500~600公斤,或追施尿素150~220公斤。追肥期最好选在50 %叶片展开时进行,由于天气等原因无法及时追施时,也可选在60 %叶片全部展开之前追施。此时也相当于大喇叭口期,正是玉米生长最为旺盛期,需肥需水较多,及时追施穗肥对其增产会有明显的效果。
  在追肥方法上可采用打孔施肥法,选用一根直径3公分左右的木棍将一端削尖,在窄行内每四株中间打孔,追施肥料后再将开口处用细土封好。如果能将肥料拌成液体注入孔内,其施用效果会更理想。
  2 适时浇水
  覆膜玉米在苗期需要蹲苗,再加上薄膜的保墒固水作用,因而在底墒充足的情况下,苗期通常不需要灌水。浇水的重点应放在玉米拔节期与抽穗期。因为在这一时期,气温不断地提高,植株生长加快,幼穗分化迅速,叶片蒸腾量随之增大,而这时的需水量约占玉米一生的一半。从玉米拔节后到大喇叭口期,要及时满足玉米生长对水分的需求,以保证植株正常发育,也使得雌雄穗缩短抽出时间,而开花期的协调,可有效增加穗粒数。在这一时期,要求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5 %左右。如果这期间水分不足就要及时进行浇灌,否则会因为缺少形成“卡脖旱”,严重影响到授粉结实。及时浇足抽穗开花水,改善田间小气候,能有效促进开花授粉,减少缺粒秃尖,进而增加粒数和粒重。同时还能形成大量气生根,增加植株抗倒伏与吸水吸肥能力。
  覆膜玉米同露地栽培玉米相比,因其具有保水功能,比较容易发生倒伏,所以在地膜玉米生长前期要尽可能减少浇灌的次数以及浇水量,等到玉米拔节前后如没有极特殊旱情,则适当延迟浇灌时期,控制其营养生长,更好地促进根系发育与生殖器官的分化。由此看,覆膜栽培玉米把握好浇头一遍水的时机非常重要,通常是在小喇叭口期至大喇叭口期重浇一次水,就能基本满足抽穗的需求。抽穗开花期浇第二遍水,可有效保证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与空气湿度,促其攻穗增粒,以实现高产。
  3 化控防倒伏
  由于覆膜玉米种植密度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倒伏的几率也相应增加,再加上覆膜玉米植株更为高大,所以有必要采取化控防倒伏措施。目前,各地区使用最多的化控调节剂是玉米健壮素。这种调节剂能有效降低植株高度,一般可降低30~50 cm,穗位可降低10~15 cm,使得植株能更健壮地生长,进而增强植株抗倒性。同时还可有效改善植株的根系状况,茎秆加粗,营养根的增多也使得气生根增加。此外,施用健壮素后,叶鞘变短,叶角变小,植株群体光照条件得到改善,秸秆硬度有所增加,有助于抗倒伏。
  玉米健壮素虽具有比较好的防倒伏与增产的作用效果,但在用药上对其要求较为严格,如果掌握不好,就会造成减产。用药早了影响玉米生长,晚了又难以起到化控的作用。对一般普通品种而言,可综合运用叶龄指数法和剥雄穗头法来确定用药期。叶龄指数法是指玉米叶龄指数达到50 %~60 %时即可喷药,因为此时正是雌穗小花分化末期,玉米还有6~8片叶子没有展开。也可以用剥雄穗头法来确定,就是玉米在进入大喇叭口期,从玉米心叶向下7~10 cm处剥开,看到有雄穗头,即可选择喷药。
  4 防治玉米螟
  这一时期的防治重点主要是玉米螟。由于地膜覆盖比露地土壤温度高,湿度大,玉米生育期早,植株高大,对一代螟卵具有较大的诱惑力,形成自然诱集田,螟卵发生的早且多。因此,覆膜玉米受害较重,是主要防治对象。
  防治玉米螟方法较多,目前主要采用颗粒剂防治幼虫。具体方法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每公顷用50 %辛硫磷乳油7.0 kg兑水稀释,然后用细沙土250 kg制成颗粒剂,每株喇叭口内放6~8粒。也可用白僵菌颗粒剂,每公顷2250~3000 g,拌75 kg沙子或炉灰细渣。制成米粒大小颗粒,先用少许水湿润,然后拌上白僵菌粉,每株施用2 g左右。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环境有了更高的追求,在全球经济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人们也不断的在思考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近年来工业的迅速发展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掠夺式的工业发展,使自然资源损失迅速,很多生物丢掉了自己的家园,徘徊在灭绝的边缘,对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如何改变这种自我毁灭式的发展,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一致的想法,就是进行可持续发展,在
【摘 要】本篇论文主要论述了黄瓜三大病害的症状、侵染循环及防治方法。  【关键词】露地;黄瓜;侵染循环;防治方法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three big cucumber disease symptoms, disease cycle and control methods.  [Key words] outdoor; cucum
近年来,花生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病虫害对产量以及农产品质量的影响直接阻碍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本文分析讨论了花生病虫害的种类、发生原因,以及防治的重要性,同时在此基础上
【摘 要】文章通过对樟子松种子、幼苗生物学特性的大量观测实践和研究,总结出樟子松种子处理、幼苗培育和病虫害防治的育苗技术,提出了推广建议。  【关键词】樟子松;种子;幼苗;培育  [Abstract] Based on mongolica seed and seedling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large number of observation pr
1 选育方法及经过  东农60号大豆(原代号东农690),由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科学研究所以日本小粒豆为母本,东农小粒豆845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表现  小粒型大豆品种。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15天左右,需≥10 ℃活动积温2250 ℃左右。该品种为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90 cm左右,有分枝,紫花,长叶,灰色茸毛,荚弯镰形,成熟时呈褐色。种子圆
忻州市地处我国内陆,是典型的大陆性干旱地区。针对广大旱地区生产条件特点与存在问题,在旱地农业集优技术研究及旱薄低产田开发的总体方案设计中,我们所拟定的综合配套措施与开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土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为了尽可能的恢复自然,减少这种情况的发展,就需要进行人工造林。人工造林中最关键的地方就是林木栽培技术,应该根据不同的植物进行不同的栽培技术。作为防止土地荒漠化的人工造林所选择的植物,樟子松是不二之选。  【关键词】樟子松;人工栽培;技术  [Abstract] Along with society’s progress and the d
【摘 要】文章收集了现有的关于樟子松研究的进展,对樟子松的造林技术方面进行了研究,对提高樟子松造林成活率的措施进行了总结,并且对樟子松人工林营林技术进行了探讨,对于今后樟子松营林方面有可借鉴的价值。  【关键词】樟子松;人工林;经营技术  [Abstract] Articles collected the existing research progress about mongolica, 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