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思想品德课有不少课文的内容容量很少,但是,却要安排一节课来上,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其实课本隐藏着很多的课程资源,这实际上是给教师提供了一个自主开发教材潜在资源的空间。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难点。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想开创教学的新局面,就必须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课程潜在资源,做一名新课程资源的发现者和开发者。
一、思想品德课中的潜在课程资源
1. 存在于教师的人格品质和言谈举止中。教师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仪表风度、才情气质等精神风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心灵。
2. 存在于师生互动的教学生成过程中。新课程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的展开,或基于情境感悟,或基于问题探究,或基于案例分析讨论。这些因素创设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条件。无论是学生的质疑与争论、困惑与疑问,还是课堂上的情感流露甚至情绪宣泄,对于这些“不可预知的细节”和潜在的信息流动,都可以成为让学生获得美好体验的精彩瞬间。学生思绪的放飞,灵感的激发,兴趣的培养,智慧之火的点燃,天赋之花的绽放,个性的张扬,品格的塑造,在这师生共识、共享、共进的过程中默默达成。
3. 存在于教学物质环境和手段中。现行思想品德教材从内容确定到版面设计,十分注重情境感染和审美体验。照片、插图、漫画以清新活泼的画面,或配合生动的教学情境,或烘托愉悦的学习气氛,或寓谐于庄地启示深刻的道理,趣味盎然,赏心悦目。优美动听的校园歌曲,像一行行优美的诗,一幅幅流动的画,将蕴含其中的道德意念,化为“随风潜入夜”的甘醇雨露,浸润着学生的心田,滋养着他们的心灵。
4. 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学生的生活也是一种资源。学生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与丰富的生活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在思想品德课中,我们要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彻底打破课堂中心,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本身等教育资源,让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不断地应用于生活中。
二、思想品德教学中潜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根据潜在课程资源的分布情况,在思想品德课中开发利用潜在课程资源,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树立全面的课程资源观。在新课程条件下,课程资源已远远超过传统意义上的教材。随着教育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课程资源日趋丰富多样。因而对于教材所持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第一,要依据但不拘泥于教材;第二,要活化教材;第三,要用最鲜活的信息充实教材;第四,可根椐学生和教师所拥有的知识,在师生互动中形成的新知识,不断完善和构建思想品德课教材。
2. 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发现和创造,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育人素养。构筑学生精神家园的材料不是砖瓦水泥,而是智慧和灵魂。如果教师熟谙新理念,历练新方式,秉持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宗旨,那么潜在课程资源中的那些育人要素,就可化为阳光雨露,播洒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无论你是小桥流水、轻风扶柳式的自然、温婉、含蓄和亲切,还是入木三分、张力十足的敏锐、犀利、深刻和睿智;无论你有爱生如子、关怀备至的慈母情怀,还是精益求精、严格要求的工作作风,只要你的言谈举止流淌出来的是鲜明的个性,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学识、智慧、情感,那么你教给学生的就不只是单纯的知识,还有更多沉淀在学生心中的精神品格和人格魅力。
3. 要有关注学生、倾听学生的情怀。学生,这个生动活泼的生命群体有着丰富的情感、个性、兴趣、潜能。教师教学要给足学生自主活动的时空和自由,要关注每个学生的言行举止,关心学生的感受;教师要俯下身子,与他们亲切对话,平等交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见解。学生的意见表达、问题质疑、合作交流是资源,学生的才艺和秉赋、特长和经验是资源,甚至被一些教师视为“可笑”“荒唐”“怪异”的追问和探求,同样也是资源。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在你的教鞭下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因斯坦,在你的轻视里有爱迪生。”要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并对学生的分析予以及时的肯定、鼓励和引导。
责任编辑黄日暖
一、思想品德课中的潜在课程资源
1. 存在于教师的人格品质和言谈举止中。教师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仪表风度、才情气质等精神风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心灵。
2. 存在于师生互动的教学生成过程中。新课程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的展开,或基于情境感悟,或基于问题探究,或基于案例分析讨论。这些因素创设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条件。无论是学生的质疑与争论、困惑与疑问,还是课堂上的情感流露甚至情绪宣泄,对于这些“不可预知的细节”和潜在的信息流动,都可以成为让学生获得美好体验的精彩瞬间。学生思绪的放飞,灵感的激发,兴趣的培养,智慧之火的点燃,天赋之花的绽放,个性的张扬,品格的塑造,在这师生共识、共享、共进的过程中默默达成。
3. 存在于教学物质环境和手段中。现行思想品德教材从内容确定到版面设计,十分注重情境感染和审美体验。照片、插图、漫画以清新活泼的画面,或配合生动的教学情境,或烘托愉悦的学习气氛,或寓谐于庄地启示深刻的道理,趣味盎然,赏心悦目。优美动听的校园歌曲,像一行行优美的诗,一幅幅流动的画,将蕴含其中的道德意念,化为“随风潜入夜”的甘醇雨露,浸润着学生的心田,滋养着他们的心灵。
4. 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学生的生活也是一种资源。学生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与丰富的生活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在思想品德课中,我们要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彻底打破课堂中心,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本身等教育资源,让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不断地应用于生活中。
二、思想品德教学中潜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根据潜在课程资源的分布情况,在思想品德课中开发利用潜在课程资源,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树立全面的课程资源观。在新课程条件下,课程资源已远远超过传统意义上的教材。随着教育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课程资源日趋丰富多样。因而对于教材所持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第一,要依据但不拘泥于教材;第二,要活化教材;第三,要用最鲜活的信息充实教材;第四,可根椐学生和教师所拥有的知识,在师生互动中形成的新知识,不断完善和构建思想品德课教材。
2. 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发现和创造,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育人素养。构筑学生精神家园的材料不是砖瓦水泥,而是智慧和灵魂。如果教师熟谙新理念,历练新方式,秉持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宗旨,那么潜在课程资源中的那些育人要素,就可化为阳光雨露,播洒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无论你是小桥流水、轻风扶柳式的自然、温婉、含蓄和亲切,还是入木三分、张力十足的敏锐、犀利、深刻和睿智;无论你有爱生如子、关怀备至的慈母情怀,还是精益求精、严格要求的工作作风,只要你的言谈举止流淌出来的是鲜明的个性,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学识、智慧、情感,那么你教给学生的就不只是单纯的知识,还有更多沉淀在学生心中的精神品格和人格魅力。
3. 要有关注学生、倾听学生的情怀。学生,这个生动活泼的生命群体有着丰富的情感、个性、兴趣、潜能。教师教学要给足学生自主活动的时空和自由,要关注每个学生的言行举止,关心学生的感受;教师要俯下身子,与他们亲切对话,平等交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见解。学生的意见表达、问题质疑、合作交流是资源,学生的才艺和秉赋、特长和经验是资源,甚至被一些教师视为“可笑”“荒唐”“怪异”的追问和探求,同样也是资源。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在你的教鞭下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因斯坦,在你的轻视里有爱迪生。”要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并对学生的分析予以及时的肯定、鼓励和引导。
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