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无得;殆,危险。它深刻说明了学习与领悟的关系。练拳也一样,只学习,即单纯练习,不思索,不领悟其中的内容,攻守含义,结果拳法便不会长进,更不能进入一个高境界。当然,苦练、持久练是基础,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谈“悟”。师傅常说这个徒弟有悟性,那个徒弟少灵性,就是指这吧。
拳练到三年五截,有了一定基本功,但理解拳理,分清里外,解剖人体结构变化,切中要害,抓住时机,打一个“时间差”,能以我法治对方于背势,练拳而忘拳,冲破套路桎梏,创新拳法的“这一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拳技,“路漫漫其修远兮”!
在此阶段就需要“悟”。悟不是凭空想象,要以套路为依托。对套路的一招一势,举手投足都要思索一下其编排的意义是什么,老师傅创这个动作的真正含义在哪里,自己的演练是否符合拳理,攻防含义能否一致,距离最短,时间最快的技巧是哪个。对这些问题进行一番思考后,再想一想,有何变招,对方进击方位变化怎么办?高一点,低一点,左一点,右一点,你如何应对?如果死搬教条缺少变化,学拳不免陷入死胡同。例如,左氏《面掌》第一招“起手虎步迎面掌”,其基本攻防含义为:对方右手一记耳光打来,我速起左手采扌列对方右手腕,同时出左腿卡击对方右腿弯,同时起右掌迎面向前向左疾击对方胸部,左手左拉,左腿右压,右掌左击,几处归一,瞬时将对方击倒在地。
在这一基本手法基础上,变招就很多。如对方当胸一拳打来,也可用此招破解;或对方左手一记耳光打来,我可反而用之;或对方左拳击来,或对方迎面击来等等。通过领悟,思索变化,熟练用法,从中都能找出恰到好处的技法,这就是迷踪拳。与此同时,眼法、手法、腿法、身法都要随之变化,都要攻守一体,方可奏效。
练拳也要充分发挥想象力。拳家常说“意守丹田”,我觉得丹田可守,但也不能拘泥,倒是在练拳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蒙蒙细雨,微微下落,身在水中,自由搏击;或手提地球,顶天立地,排山倒海,无坚不摧。或一个身材魁梧,体强力壮的大汉,他在面前拳打脚踢,我在演练中招招进击,意到功到,打得“大汉”东倒西歪,落花流水。这就叫做拳中有意,拳中有人。
在演练套路时意想对方位置、攻法、身势、步法等,我即以套路招势破击对方。
练武时时有对方,意念常常招法伴。
在演练中“悟”很重要,而在实践中“用”才是硬道理。许慎的《说文解字》曰“止戈为武”。“戈”,平头戟也。”可见,武之中心含义为阻止武力侵犯。在刀矛时代,武术主要用于技击防身,就是在当代,武术意义仍不能失去技击含义。许多人淡化这一含义,甚至将武术演变为武术操、武术舞等,我觉得这是病态武术。
只有同人推手、对练、散打,才能在实践中验证你演练中所悟出的东西是否实用有效,才能促使你变改平时演练中手臂的高低位置,步法的前后,力量的大小强弱,力点的准确与否,从而使你的套路演练得更规范,动作表现得更符合拳理。拳悟不仅使套路实用价值增强,而且更富于表演性,观赏性。这就是学中思,思中学,学思结合,相辅相成,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过程。
“悟”定会使你的拳技攀登一个崭新的境界!
(责编:高生)
拳练到三年五截,有了一定基本功,但理解拳理,分清里外,解剖人体结构变化,切中要害,抓住时机,打一个“时间差”,能以我法治对方于背势,练拳而忘拳,冲破套路桎梏,创新拳法的“这一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拳技,“路漫漫其修远兮”!
在此阶段就需要“悟”。悟不是凭空想象,要以套路为依托。对套路的一招一势,举手投足都要思索一下其编排的意义是什么,老师傅创这个动作的真正含义在哪里,自己的演练是否符合拳理,攻防含义能否一致,距离最短,时间最快的技巧是哪个。对这些问题进行一番思考后,再想一想,有何变招,对方进击方位变化怎么办?高一点,低一点,左一点,右一点,你如何应对?如果死搬教条缺少变化,学拳不免陷入死胡同。例如,左氏《面掌》第一招“起手虎步迎面掌”,其基本攻防含义为:对方右手一记耳光打来,我速起左手采扌列对方右手腕,同时出左腿卡击对方右腿弯,同时起右掌迎面向前向左疾击对方胸部,左手左拉,左腿右压,右掌左击,几处归一,瞬时将对方击倒在地。
在这一基本手法基础上,变招就很多。如对方当胸一拳打来,也可用此招破解;或对方左手一记耳光打来,我可反而用之;或对方左拳击来,或对方迎面击来等等。通过领悟,思索变化,熟练用法,从中都能找出恰到好处的技法,这就是迷踪拳。与此同时,眼法、手法、腿法、身法都要随之变化,都要攻守一体,方可奏效。
练拳也要充分发挥想象力。拳家常说“意守丹田”,我觉得丹田可守,但也不能拘泥,倒是在练拳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蒙蒙细雨,微微下落,身在水中,自由搏击;或手提地球,顶天立地,排山倒海,无坚不摧。或一个身材魁梧,体强力壮的大汉,他在面前拳打脚踢,我在演练中招招进击,意到功到,打得“大汉”东倒西歪,落花流水。这就叫做拳中有意,拳中有人。
在演练套路时意想对方位置、攻法、身势、步法等,我即以套路招势破击对方。
练武时时有对方,意念常常招法伴。
在演练中“悟”很重要,而在实践中“用”才是硬道理。许慎的《说文解字》曰“止戈为武”。“戈”,平头戟也。”可见,武之中心含义为阻止武力侵犯。在刀矛时代,武术主要用于技击防身,就是在当代,武术意义仍不能失去技击含义。许多人淡化这一含义,甚至将武术演变为武术操、武术舞等,我觉得这是病态武术。
只有同人推手、对练、散打,才能在实践中验证你演练中所悟出的东西是否实用有效,才能促使你变改平时演练中手臂的高低位置,步法的前后,力量的大小强弱,力点的准确与否,从而使你的套路演练得更规范,动作表现得更符合拳理。拳悟不仅使套路实用价值增强,而且更富于表演性,观赏性。这就是学中思,思中学,学思结合,相辅相成,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过程。
“悟”定会使你的拳技攀登一个崭新的境界!
(责编:高生)